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
教学来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
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
备课人:
张金玲
基于标准: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感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参与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感悟演绎推理思想,学会独立思考。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数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内容。“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中的一个亮点,它系统而有步骤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这一单元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端栽、两端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以及环形情况、方阵问题等。本节课例1是两端都栽树的情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含义、《表内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以及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四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画线段图、填表格、讨论交流等活动,能化繁为简并说出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能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猜谜活动,以及画线段图、做表格等活动,完成目标一。
任务二:通过课堂例题的理解分析,找到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达成目标二前半部分。另外利用习题的解决,达成目标二的后半部分。
【学习重点】: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一般解题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组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直观认识间隔
新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谁知道?(手)
同意的举手?你们真会联想,它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能写会算还会画,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自己的手,你能看到数字吗?(5)
哦,怎么看出5了?(表示手指的个数)谁还看到了数字5?真不错,除了用数字可以表示手指的个数,我们的手上还有没有数字?(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教师说明,缝隙就称为间隔。)。
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我们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4个)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生依次回答。)
你发现什么了吗?(生说)
的确,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是有着一定的规律的.,它们之间的这种规律最适合解决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类问题,这类问题的名字叫做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 实现目标
1、例题探究
说起植树问题我们就先从植树谈起吧。请看例题。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A、从题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生说,师画。
它们都表示什么,大家知道吗?生说:一边表示只在小路的一侧种树。全长1000米表示第一棵树和最后一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00米。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棵与棵之间的距离是5米……
师小结:
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B、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反馈答案:
方法1:1000÷5=200(棵)
方法2:1000÷5=200 200+2=22(棵)
方法3:1000÷5=200 200+1=21(棵)
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你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生说:画线段图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化繁为简探规律
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每隔5米栽一棵就画一段,再过5米再画一段,这样我们需要画多少段呢?好画吗?为什么呀?(数据太大了)。那怎么办呢?(选择简单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规律再解决这道题)
是呀,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你准备选用哪个数来研究?(生说)下面请大家自己选择简单的数据在练习本上试着进行验证,并把你试的结果汇报给组长填在表格中,之后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环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几个层次,这节课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并启发学生通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五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通过观看图片为起点,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让学生感知间隔以及植树与数学的联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全长÷间隔长)并能运用规律解决抽象的植树问题。
教学方法:
1、采用手指引出间隔,让学生理解间隔,引出与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2、分组探究,发现规律,建立数学模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照片引发的思考
师:植树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绿化环境,净化空气,使我们在劳动中得到锻炼,而且,在植树的过程中还蕴含着很多很多的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探讨吗?
在学习之前先学习一下和植树问题相关的知识 出示图片(让学了解间隔和间距)
师:课件:在100米长的小路一边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 (指名大声朗读)
师:(生读完)说说吧学校植树都有哪些要求(指名回答)
师:每隔5米种一课
师:每隔五米指的是什么(点名回答)
生:间隔
师:这个词不错(板书间隔)。间隔指的是什么?
生: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师:学校要求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生:5米
师:还有哪些要求吗?
生:两端都要栽。
师:这个要求也很重要(板书两端都要栽)
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两头都要栽
师:你能用手比划比划吗?
生:能
师:还有什么要求吗?
生:在100米的小路的一边
师:强调一边就是一行
让学生试着独自完成提前的题卡(老师巡视找到不一样的结果20、21、22让他们写在黑板上)
师:做完了吗
生:做完了
师:做完了,看黑板,同样的要求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同意20的举手21的举手22的举手!那学校到底该买多少树苗呢?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小组探究,给予充分的时间。
那我们就4个人一个小组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听要求,画一画,摆一摆或者模仿实际种一种!开始吧(这时教师下去指导巡视)
师:大家往前看,大家探究出来结果了吗?
学校到底需要买多少棵树?谁来说?(点名回答)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21棵。
师:同学们对于这个小组讨论的结果21棵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大家都是正确的
你们小组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出结论的呢?
生:画线段
师:愿意展示给大家看吗?
大家注意听,看看这位同学的方法和你们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总结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米,100除以5是20个间隔
师:是20个间隔吗?你带着同学数一数。20个间隔没错,那一定是21棵树吗?
生:最后一棵没加上
师:你把什么当成小树啦?
生:线段上的小端点
师:数一数是21个吗?
生:是
师:听明白了吗?有什么想问问他的吗?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生:摆铅笔,2根1个间隔3根2个间隔4根3个间隔5根4个间隔
师:为什么加一呀
生:最一开始的一根或者最后一根没算
师:也就是学校要求两端都要栽
师:当做两端都要栽的问题时 间隔数+1=棵数
师: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这种思想很可贵,发现规律,其他的组也是这么考虑的吧!
看看这一规律的发现过程出示ppt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师:请同学们很自豪的把自己总结的规律读一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在黑板上来“改一改”吗?
师:6棵树几个间隔7棵呢99棵呢200棵呢
8间隔几棵树呢50个间隔呢1000个间隔呢
师:植树问题不仅能解决植树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安路灯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找同学朗读)能解决吗?巡视过程中找41,82两个答案
师:同学们算完了吗?看大屏幕(展示两个答案)你们同意那个?强调两旁 乘2
这个同学的错误正好提醒了我们做这类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旁 两旁需乘2同意吗同学们?
师:今年雾霾挺严重的刚刚还因为雾霾放了假所以呀
北辰区政府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减少污染,方便市民出行,为北辰人民新开设一条公交线路604路,从新河桥到东站后广场共有18站,相邻两站的距离大约是700米,这条线路大约是多少千米?
能解决吗?写在题卡上 做完了同桌互相检查(老师下去辅导)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样算的?
生:18-1求出间隔数
700×17=11900(米)
11900米=11.9千米
师:都对了吗?
生:做对了
师:你们家里都有钟表吗?听过钟声吗?你听当当这是几时?
生:2时
师:当当当,这是几时?几个间隔?在钟声里面也有数学问题一起看看谁能大声朗读?(出示ppt)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师:能试着解决吗》做在题卡上,有困难了放在我们小组内解决,看看能不能解决。(巡视)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生:5-1=4 (个) 8÷4=2 (秒)12-1=11(个)11×2=22(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总结:这节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两端都要植: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两端都栽 棵树 间隔数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探索并发现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手种树,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
3、设计方案,动手种树
师:了解了信息,请同学们设计一份植树方案。你可以用这条线段来代表20米长的小路,其中每一小段的长度是1厘米,我们用它来表示1米长的小路,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图案或图形来表示小树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快种得好,老师就聘请他作学校的环境设计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交流
师:根据你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设计出了这么多的方案。那他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呢?
请设计师们给大家作一下介绍
师:他的设计符合要求吗?
师:这位同学是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来设计的,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距离,在这份设计方案中,有几个间隔距离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4个这样的间隔距离。像这样间隔距离的个数我们又把它叫做间隔数。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种4棵树的设计方案是怎样的?
生答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种3棵树的设计方案又是怎样的呢?
生答
师: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设计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真是太能干了!
看来你们都有成为环境设计师的资格。李老师会把你们的方案上交到学校的。
师:(出示三种方案线段图)不过,李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既然这三种植树的方案都符合设计的要求,为什么同样是20m长的小路,同样的要求,为什么有的是种3棵树,有的是种4棵树,还有的是种5棵树? 谁能来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师:第一种方案,在路的头尾都种了一棵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都种”的植树方案,第二种方案,只种头不种尾或者只种尾不种头,我们就把它叫做是“只种一端”的植树方案,第三种植树方案头尾都不种树,我们就把它叫做是“两端不种”的植树方案。(板书:两端都栽 只栽一端 两端不栽)
二、 合作探究,总结方法
1、总结规律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在这三种植树方案中,它们的间隔数和树的棵数之间分别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同桌同学先讨论讨论,然后完成这张表格。
植树方案 间隔数(个) 棵数(棵) 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
学生反馈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每隔5米种一棵树的要求,发现了植树的三种方案,并知道了每种方案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
师:在两端都种的情况下,在这条20米长的小路上,如果按照每隔1米,2米,4米,10米的要求来种树,那么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是不是也会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间隔距离,先在线段图中画一画,然后再列式算一算,间隔数是几个,需要种几棵树?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活动后反馈交流)
师小结
2、运用规律
师:老师有问题要考你们了,知道的同学马上起立回答我,比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 开放练习,应用方法
1、这是我们镇新修的一条公路(图示),公路全长100米,园林工人们想在公路的一侧种樟树(两端都要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10米,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
(1)学生独立解答
(2)全班交流结果
2、师:如果两侧都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樟树苗?(把第1题中的“一侧”改为“两侧”?)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3、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小结
4、在一条街道的一边等距离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街道全长800米,共安装了41座路灯,问相邻两座路灯之间的间隔距离是多少米?
(1)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反馈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6、书本P122练习二十第4题
圆形滑冰场的一周全长是150米。如果沿着这一圈每隔15米安装一盏灯,一共需要装几盏灯?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主板书) (副板书)
间隔距离 间隔数 棵数
两端要栽:间隔数+1=棵数 1米 20个 21棵
只栽一端:间隔数=棵数 2米 10个 11棵
两端不栽:间隔数-1=棵数 4米 5个 6棵
10米 2个 3棵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数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用尺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啊,老师带来一个谜语想和大家一起猜一猜,请看。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什么呢?你说说看?
生:他是手。
师:哦,他就是我们的手。我们的手作用可真大,又会写又会画还会算,而且我们的手上还有许多的数学奥秘,仔细看老师的手,你看到了数字几呢?
生:5.
师:哦,你们都看到了数字五,那你还能看到数字几呢?
生:我看到了数字4、3、2、1。
师:哦,你说的数字4、3、2、1表示的是什么啊?能告诉我们吗?
生:手指的个数。
师:哦,手指的个数。那我们说的五也是手指的个数,对吧。诶,除了手指的个数外你还能看到什么呢?
生:还能看到手指之间的间隔。
师:哦,手指之间还有一个个的间隔。同学们,在老师的手上五个手指之间到底有几个间隔呢?
生:4个。
师:数一数。1、2、3、4,恩,还真有4个间隔。那四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三个手指之间呢?两个手指之间呢?
生依次回答。
师:恩,一个间隔。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手指数比间隔数怎么样啊?
生: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说得真完整。谁还说?
生2:手指数比间隔数多一。
师:哦,那间隔数比手指数呢?
生3: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
师:哦,谁还说?
生4:间隔数比手指数少一。
师:同学们,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吗?手指数等于什么呢?
生1: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哦,谁还说?
生2: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恩,还谁会说?好,你也来试试。
生3:手指数等于间隔数加一。
师:很好,那么间隔数等于什么呢?
生1:间隔数等于手指数减一。
师:恩。
生2:间隔数等于手指说减一。
师:恩,真聪明。好了,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啊,都有两件宝贝,一个呢是我们的双手,一个是我们的大脑。我们利用我们的大脑发现了这么多手上的奥秘,看来我们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啊。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师:这里是哪里?
生:操场!
师: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学校真是非常熟悉,一下就认出了这就是我们的操场。为了美化我们的学校,校长打算在100米的操场小路上植树,可不是随便种的哦,校长可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我们的双手和大脑一起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一边表示什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1)师小结:用图演示说明: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者右边,全长10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每隔五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2)算一算,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反馈答案:
方法1:100÷25=20(棵)
方法2:100÷25=20xx+2=22(棵)
方法3:100÷25=20xx+1=21(棵)
(4)师提出疑问: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师用课件出示下表说:同学们想的办法真多,我们可以选择画线段图来验证。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研究、验证。如本题中假设路长只有5米、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可栽几棵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画线段图来分析、研究一下。(板书:复杂——简单)
总长
(米)
间距
(米)
线段图例
(图上厘米代表实际米的距离)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5
5
10
5
15
5
20
5
..
..
..
..
2.先明确表意,再让学生探索完成上表中的内容。
1.全班交流汇报表中内容。
2.小组讨论:总长、间距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呢?
3.把上表一分为二,让学生交流展示讨论结果。
(1)出示下表交流汇报总长、间距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意思。(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5
5
10
5
15
5
20
5
..
..
..
(2)出示下表交流汇报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借助表中数据,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的.意思,但关键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渗透对应思想。(板书:间隔数+1=棵数)
线段图例
(图上厘米代表实际米的距离)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
2
2
3
3
4
4
5
..
..
..
4.教师小结
(1)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验证、讨论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如果再一条路上植树,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而总长除以间距等于间隔数。对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没有不同说法?
(2)填一填,反馈规律。
()×间隔数=总长棵数–1=()
总长÷()=间距()-()=1
四、活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回归疑问,初用规律
以表格的形式摘要出例题1的重要信息后,师说:现在我们用刚得到的规律验证一下课前同学们做例题1的三种解法,哪种正确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00
5
(二)基础练习,再用规律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复杂的问题。以后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的植树问题,知道该怎么做了吗?请试一试:
1、把下表补充完整
总长
(米)
间距
(米)
间隔数
(段)
棵数
(棵)
100
5
20
21
200
5
200
10
1000
8
(三)深化练习,拓展规律
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
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情况类似植树问题呢?
2、课件依次演示:
不容易看见却能“想象”的树
看不见却能“听得见”的树
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也归为“植树问题”。
3、巧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问题
(1)请你选一选:
这排礼炮共有29个间隔,合()门礼炮。
①28门②29门③30门
(2)下面哪个算式是正确的?
一列共有25张凳子,有()个间隔?
①25+1=26个②25个③25-1=24个
(3)公交车从东站到西站全长18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多少个站点?
(4)一盒9响鞭炮,当听到第一个爆炸声开始计时,到第二声响起时,经过2秒钟。当听到最后一声响起时共经过几秒钟?
五、拓展
教师总结延伸:同学们这节课中运用化复杂为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现了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的规律,并能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正方形、圆形花坛等情况,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继续努力吧!
六、全课总结,理顺知识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5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潜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必须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资料,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资料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状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料: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明白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潜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
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教学重点: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明白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此刻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起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5、6。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秀丽的环境呢?”
“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明白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但是有必须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校园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样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样画的?”
师板书三种状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这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状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此刻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2)验证猜想
演示课件9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明白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那里100米太长了,我们能够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规律
“刚才通过画图明白了棵数,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明白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此刻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这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状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我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这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样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
“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路长÷间距
路长=间隔数×间距
100÷5+1=21(棵)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 +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 +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我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2段3棵;7段8棵;10段11棵。)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前面例题
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 +1=201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
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
8÷2=4(段)
4—1=3(次)
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说课
“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大家都知道,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为此,本课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100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100米改为了1000米。)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①按老师要求画。
②学生任意画。
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②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独立操作,探究规律。
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例一及相应练习
教材分析:
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想方法。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在植树问题中“植树”的路线可以是一条线段,也可以是一条首尾相接的封闭曲线,比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等等。本节课着重研究直线上植树的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
设计理念:
自主探索,凸显学生个性;合作探究,构建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性: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3.能够借助图形,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植树问题(两端都种)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纸条、表格、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趣导入
1、活动交流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聪明、好学、上进。今天我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探索数的奥妙,你们欢迎吗?
谢谢你们的掌声。下面请大家伸出你们懂事的双手,让老师看一看,可以吗?
大家认真地看一看,将来我们就是要凭借这一双手,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同样也是这一双手,还藏着很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
2、教学“间隔”含义
师:看着老师举起的这只右手,你们看见了几个手指?
学生齐说:“5个手指头”。
师:很好。你们再看看,这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
生:4个
师:很好!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板书)。
大家再仔细观察自己的手,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规律了吗?谁能勇敢地站起来告诉老师吗?
答案:手指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3、导入课题
实际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
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一起来探索数学里间隔的奥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课前导入这一部分,学生配合的比较好。而且学生之间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好的,但是,我在这觉得这样是不是有点多余。可是我又觉得这里,让学生初步的感知这一数量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铺垫作用。想想也有此理。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1、创设情景(课件出示)
师: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美化校园环境,准备在学校门口这条路的一
边种上白桦树。
师:你们想不想看看学校打算怎么种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要求吧!
2、理解题意
[出示要求]:我们学校准备在学校门口长100米的这条路一边种上白桦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请问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从这份要求,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小声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树)。
师:两端都栽你们怎么认为的呢?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来告诉你的同学吗?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小结。(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五米,每两棵树的距离都相等,两棵树之间的间距是5米)
师:好,你们能帮帮老师算一算,学校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3、自主探究
生:自由做题
师:指点几个学生上台板演。同学们做完了吗?我们看同样的要求却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你们同意哪个呢?那学校究竟该买多少棵树苗呢?是20还是21……
这个环节,不知是不是学生基础比较差,还是……我从学生的.小组中发现只有一种答案没有别的,别的就是很离谱的过程。这里学生只知道100/5=20(棵)这一答案。这样使我在讲时就有点难。
师:这样吧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听清楚要求:利用你们准备的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一条线段来代表100米的小路,用你们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在纸上画一画。(小组活动)
4、汇报交流,展示思路
师:同学们,你们探究出结果了吗?
生:画线段的方法
生:摆火柴的方法……
师:初步推出棵数=间隔数+1(板书棵数)
这里学生们有一部分的学生知道通过摆一摆的方法去探究出实际需要21棵。但是没有学生知道用线段来画,许多的学生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做。我在想是不是我讲解不清楚,可是有一部分的学生可以通过摆一摆得出这个规律呀。这可能对学生了解不够深吧。也许该用更简单的方法去授课。用20米长的小路,也许会有更好点的效果。
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
学生汇报,师也同时在黑板具体教学摆一摆及画线段图的方法。进一步理解间距、间隔数
师:学生都表现的不错,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规律发现过程。这是一条100米的小路,学校要求两端都栽,我先在一头栽上一棵树,隔5米栽一棵,隔5米栽一棵。现在是几棵树,几个间隔,现在呢?这又是几棵树,几个间隔……。好了,我不栽了。请同学们想一想6棵树几个间隔,8棵树几个间隔,10棵树几个间隔,100棵树几个间隔,那15个间隔几棵树,18个间隔几棵树,那20个间隔几棵树。
师: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指名回答,要强调是在什么情况下。)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数少1。
师小结: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数-1”(板书)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
师:同学们,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错的上台订正。
师:同学们,我们在刚才探讨了在100米的小路上,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21棵树苗。我代表学校谢谢你们。
2、运用规律
师: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学校这条小路的植树方案,还是这100米长的小路的一边(两端都栽)还可以每隔几米栽一棵?(整米数)
出示:表格。
师: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格。这一部分可能是多余的。我在授课时,发现这样填表格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得用用这个规律来解决数学问题
师:还是这条小路,假如每隔两米栽一棵,在两端都要栽的情况下,需要几棵树苗呢?请你们口答这题。
师:假如现在这条小路延长到200米,还是每隔5米一棵(两端都栽),需要几棵树苗呢?
师:如果我种了5棵树,每隔5米栽一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全长多少米呢。
师:真棒,我发现学生学的非常的认真!我们刚据探讨出来的规律就运用的这么好。老师真佩服大家。运用植树的规律不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事件,同学们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事例吗?(学生汇报后,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事例图片。)
师再出示: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摆花盆、走楼梯、建楼房、排队做早操等等。
五、提升思维,巩固练习
师:看来,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密切的联系,我们平时一定认真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
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我们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1、做一做
在全长1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想一想
在沿河路的一边,设有16个节能路灯(两端都设),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60米,这条路有多远?
3、猜一猜。
甲、乙、丙谁说的对?
有100人参加春游活动,这列队伍中如果每两人平均距离是1米,请问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甲说:100米
乙说:99米
丙说:101米
六、质疑: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的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七、归纳:(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让我们一起完成一首儿歌吧!)教学儿歌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长度。
八、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坐好了,这节课上同学们个个都表现得特别棒,积极思考,涌跃回答问题,这一却都给了我快乐,给了我鼓励,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你们快乐吗?那你又有什么收获呢?谁能说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发现了植树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和发现。
板书:植树问题
总长间距间隔数棵数
20米5米45棵
20÷5=44+1=5(棵)
两端都要栽:间隔数+1=植树棵数
间隔数=植树棵数-1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
教学反思:
不足之处
一、设计基本可以,但任务没有完成。
基本上没有讲练习,课前准备的练习都没有去练。因为没有时间。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的探讨之中,所以时间不够。
二、前松,好!后紧,乱!
由于,前面时间把握不够好,时间大多数都花掉了,到了后面就很紧,由此而乱。在教学儿歌时就草草的收场了。
我觉得这节课,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我对自己说,又有一次大的进步。从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我感谢这次的活动机会。在这节课的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能自己得出这个规律,我已很满足。在上课之前,我都担心突破不了。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习。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习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总
长(米)
每两棵树之
间的距离
(每段长)
棵
数
间隔数
(段 数)
20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平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习。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1. 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2. 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B.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这是陈老师家乡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课件出示: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平均是1千米,你知道陈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2)拓展练习。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解放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解放碑的大钟及题目。
解放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习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文化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两端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绿化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利用线段图理解“棵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并理解“点数=间隔数+1”。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段图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听唱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比较两组图片的不同,让学生说出植树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的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展示题目)
(一)宝塔山下有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都栽,可以怎样植?用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小组讨论)、
1、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回答。
3、教师把学生的想法用表格出示如下:
4、引导总结:
5、生:手指线段图
师:在线段图上,点数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点数=间隔数+1
6、师:总长与间距和间隔数又有怎样的等量关系呢?
生:总长=间距×间隔数
7、尝试应用:
三、巩固新知
四、小结本节内容
五、教学作业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0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的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向学生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呢?植树有什么好处呢?从而引出课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都要栽”的规律
让学生在一条长度为12厘米的线段上等距离的植树,通过植树的情况引出间隔和间隔数以及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规律解决植树中的问题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每隔4米呢?每隔10米呢?把小路延长到1000米呢?
100÷5=20(段).........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答: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实际问题。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其实,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在沿河路的一边,设有16个节能路灯(两端都设),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60米,这条路有多远?
3、同学们做操比赛,第一行从左起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1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五、全课总结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植树问题呢?
2、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不少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课本109页第5题。
七、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要载棵数=间隔数+1
100÷5=20(段).........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答: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1.认识棵数,知道什么是间隔数、。
2.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栽)的情况中“棵树=间隔数+1”的关系。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
教学重点:
探究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两端都栽”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指要:
1.通过五指初步感知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理解间隔、间隔数、间距的含义。
2.通过老师用画线段的方法模拟种树情境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具摆、数、画等方法,进一步明确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3.学习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
课件一套学具9套自学提示卡一张
预设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学习目标
1、教学“间隔”定义
师:我们班在各方面都十分优秀,俗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让来听课的老师也看看我们班的风采好吗?
生:好
师生问好
师:我们人有两件宝贝,是双手和大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到这两样宝贝,动脑去思考:手与我们这堂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手上有哪些数学问题呢?好,现在我们就去探讨。
师:请你伸出你的右手,观察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再减掉1根手指,现在你有几根手指?几个手指缝?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手指和手指缝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生:……手指比手指缝多1,手指缝比手指少1。
师:这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用数学语言来说就叫间隔,间隔的个数就叫间隔数。
板书:间隔数
2、在生活中找间隔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什么是间隔数?
生:……
师:我们再来体验,请一排的前三名同学站起来,这一排同学有多少个间隔?
生:…………….
师:请这一排的前四名同学站起来,用你们的手指告诉老师,这一组同学的间隔数是多少?
生:……………
师:今天将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实现目标
1、多媒体出示学校操场
A师:这里是哪里?
学校打算在100米的跑道上植树,来美化我们的学校。可不是随便种的哦,学校可是有要求的。
出示例题1: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读一读,在题中你读到哪些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
师:全长100米表示什么?每隔5米栽一棵表示什么意思?一边表示什么?
师:什么是两端都要栽?
生:……………………..
(此环节要全方位理解题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板书:两端都栽
师:题目都理解了,请大家动笔尝试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生动笔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
板书:100÷5=2020+1=21(棵)
100÷5=2020+2=22(棵)
100÷5=2020+1=21(棵)
21x2=42棵
师:学校可犯糊涂了,有这么多种结果,到底该买多少棵呢?接下来我们来验证下吧
请同学们利用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到底该买多少棵树苗?
C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有目的的选取学生
D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学生展示并板演
用画线段的方法解决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反馈黑板上的题目,注意利用错误资源教师提问:100÷5=20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加1呢?
2、再次课件演示得出结论
那你们获得的结论是什么呢?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棵数=间隔数+1
师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棵数=间隔数+1
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来解决在一条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在一条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发现了“两端都栽”求棵数的解题规律,你们能够独立解决植树问题了吗?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关于植树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诸如植树时两棵数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一般相等……这些与本课学习相关的信息。)
教师:其实在植树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充分经历,探究新知
1、大胆猜测,引发冲突。
(1)读一读,说一说。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获取相关数学信息。让学生读题,然后指名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重点帮助学生弄清楚下列数学信息的含义:
“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每隔5米栽一棵”就是指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叫间隔长度,也可以说成“两棵树之间的间隔是5米”。
“两端要栽”是什么意思?“一边”是什么意思?
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教师拿出实物演示。例如:让学生指出尺子的两端指的是哪里?一边指的是什么?
(2)猜一猜,想一想。
让学生根据例题中的信息,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苗,教师对学生的猜测不发表评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对不对呢?你打算怎样检验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进行验证。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厘清题意,让学生通过猜想答案,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借助操作,探究规律。
(1)初步体验,化繁为简。
教师:我们用一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案表示树,每隔5米种一棵,每隔5米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种下去……是不是很麻烦?
教师:为什么觉得很麻烦?
学生:因为100米里面有20个5米,太多了。
教师:也就是说100米在这道题中显得数据有点大,因此画图时会比较麻烦。像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一些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比如,我们可以先选取100米中的一小段研究。
(2)教师演示,直观感知。
教师演示课件,边演示边说明。
教师:我们选取100米中的20米来研究,用一条线段表示20米,每隔5米栽一棵,也就是说树的间隔是5米。(教师板书)
教师;大家看一看,我们把这段路平均分成了几段?也就是有几个间隔?栽了几棵树?
引导学生说出20米长的一条路,间隔长度是5米,有4个这样的间隔,可以栽5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的解题策略,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向学生示范线段图的'画法,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作好准备。)
(3)动手操作,初步体验。
让学生自由选择100米中的一小段,动手画一画,看一看这一小段上,两端都要栽,一共要栽几棵树。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为什么这样画?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这样画?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教师:虽然这些同学选取的长度不一样,一共要栽的棵数也不一样,但他们所画的线段图特别是他们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有相同的地方,你能找到吗?
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不同的画法中,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棵树比间隔数多1。
(4)合理推测,感知规律。
教师:不用画线段图,如果这条路长30米、35米……又应栽几棵树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纸,填写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说明。
学生填写完表格后,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5)归纳概括,理解规律。
教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表格,你发现在一条线段上栽树(两端要栽),间隔数和棵树有什么关系?将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两端都栽树,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也可以说间隔数比棵数少1。
教师:为什么两端都栽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
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不断的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6)即时巩固,强化规律。
教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个间隔种几棵树?20个间隔种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运用规律,验证例1。
教师:回到例1,在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哪些同学刚才猜对了?
教师(点几个猜错的同学):现在你知道自己猜错的原因是什么了吗?给大家说说看,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列式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有针对性地指导。
全班汇报交流,主要让学生弄清楚:100÷5=20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用20+1=21(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同时让学生明确每步算式的意义,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三)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这道题里没有植树呀,能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解决吗?
使学生明确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问题。在本题中把一盏路灯看成一棵树,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教师:其实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相关,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和植树问题相似,比如安装路灯、电线杆、设立车站等。
2、练习二十四1、2、3题。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练习二十四第4题。
教师:这一题与例题有什么不同?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此题与例题的区别。例题是知道全长与间隔长度求棵数,而本题是知道间隔长度与棵数求路的全长。
教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36减1?
(设计意图: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把植树问题进行拓展应用,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将难点化简,讲授新知前,我利用手指游戏导入,孩子很感兴趣,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棵数、间隔数的关系。再从生活中抽取简单的植树现象,加以提炼,建立数学模型,再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实际。
一、创设愉悦氛围,让游戏走入情境。
从学生感兴趣的猜谜和游戏入手,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初步感知棵数、间隔数的关系,为进一步的探究奠定了基础。这种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二、注重自主探索,让体验走入方法。
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借助直观的图示,探索植树问题两端要栽的规律。借助图形,建立知识表象,注重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从而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渗透一种化归思想。
三、倡导知识运用,让建模走入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善于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事例跟植树问题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但这节课也有我颇感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充分把握,没有注重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也没能很好地关注到全体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把握好教材的度,适当进行取舍,更合理的安排好教学时间。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在摸一摸、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在亲身体验、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肢体体验:同学们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张开、用左手摸摸右手,数一数,五个手指有几个空格?(4个空格),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也就是说,大小拇指在一只手的两端: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弯弯你的大拇指看: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把大、小拇指一起弯弯看:3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那么,将5个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楼梯、锯木头、敲钟…都有间隔。)
2、引入课题:师:树可以美化环境,清新空气,我们要多植树。在一条直线上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做间隔数,每个间隔的长度叫间距,也叫株距。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数学里统称植树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在一条不封闭的直路上的'“植树问题”。( 揭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探究规律,解决问题。
1、找出两端都种树的规律
植树问题情景1,师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师:请同学们默读题目,谁来分析一下这道题的条件、问题、关键词和单位?要求一共需多少棵树苗?先要知道两端都栽树,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
假设路长只有10米、15米、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两端就是路的两头),要栽几棵呢?(小组合作用画线段图来表示小路,假设路10米,每隔5米种一棵,这条小路平均分成了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摆几棵小树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端都栽树,栽树的棵数与平均分成的间隔数谁多谁少呢?(棵数都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棵数少1)师问为什么两端都种树,棵树只比间隔数多1呢?(因为从一端看过去,棵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一端只多了一棵树。)已知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呢?出示并板书: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考考你:如果这条路是25米、每隔5米栽一棵,各要平均分成几个间隔?两端都栽,栽几棵树呢?30米呢?
师:现在我们用研究出的两端都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的规律来解决例1中的问题,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100÷ 5 = 20 (个间隔)20+ 1= 21(棵)。利用两端都栽树,
棵数=间隔数+1”这个规律解决了两端都植树的问题。
三、应用规律,走进生活。
走进生活:
(一)目标检测:
1.排列在同一条直线上的16棵树之间有( )个间隔。 2.从第1棵树到最后1棵树之间有30个间隔,一共有( )棵树。
3.在一条全长2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多少棵树苗?
(二)闯关题
1、工人叔叔准备在一条长200米的大桥一侧安装路灯,每隔40米安装一盏,问共需安装几盏?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小明从1楼到3楼需走36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6楼需走多少级台阶?
5、15个军人站成一列,每两个军人间距离为1米,这列队伍有多长?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实地考察
六、板书设计:植树问题
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
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14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4、 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具准备:
课件、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问答,认识“间隔”
1.同学们,我们先做个游戏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
2、 把你的手放好,我们进行快速问答:五个手指几个空?4个手指几个空?2个手指几个空?3个手指几个空?一个手指几个空?
3、 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生活中跟间隔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
1、最近我们的.学校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新修建的操场旁有一条小路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来绿化、美化我们,现在请你来当设计师,你对自己有些信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多媒体出示题目:学校操场边有一段长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边植树(两端都栽)、并且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3、从屏幕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认为在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你能解释什么是两端吗?
(总长20米两端都栽间距相等)
4、在分组探讨前,请先商量好准备每隔几米栽一棵,然后动动手、动动脑,看用什么方法能够又快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同桌合作)
5、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探讨新知:
1、谁能展示一下你的设计才能,注意说明白你是每隔几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你是怎样获得这个结果的?
2、学生交流汇报(画线段图法、计算法)
3、 教师介绍讲解概念:总长、间距、段数、棵数(并随机板书)
4、用多媒体演示线段图的推理过程。
在设计方案、交流方法的过程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没有画线段图,而是直接列出了算式,他们一定找到了规律,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找一找这个规律是什么。
总长20米,间距10米,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5米, 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4米, 有几段几棵。
总长20米,间距2米, 有几段几棵。
5、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并板书:
棵数总比段数多1,段数总比棵树少1。
总长÷间距=段数段数+1=棵数
6、当总长是20米时,我们可以用线段图来解决,当路段变长是1000米、2000米时,就不能这样做了,就需要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7、 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苗?
(1)了解题目内容。
(2)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8、刚才我们所提到的手指数和间隔数分别相当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个数量呢?生活中不止是植树问题包含着间隔现象,在其他方面也广泛存在,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锯木头、路灯、表面上的间隔和数字……)
9、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①同学们做早操,某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②李老师从一楼去某班教室,每走一层楼有24个台阶,共走了48个台阶。你知道李老师去几楼吗? (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③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应该设置几个车站?(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④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听老师读题你自己再读一读,你发现这道题与我们刚才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词语?(2千米 两旁)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方法。
四、拓展例题,训练思维:
1、多媒体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栽21棵树苗、
(1)了解题意,解决问题。(21-1=20段20×5=100米)
(2)学生质疑:为什么用21-1=20 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
(3)我们所解决的这个问题跟刚才我们解决的例1有什么不同?
(不论是要算出棵数还是总长都要先知道段数,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2、思维训练:
①第一个同学到第二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1米,那么,第一个同学到第五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出示刘翔的图片,展示刘翔竞赛的过程引出问题:中间共有10个栏,栏间距离为12.2米,请你们算出从第一栏架到最后一个栏架有多少米吗?
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学习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情况,谈一谈你的收获有哪些。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