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可能性的大小—摸球游戏》,见课本第87—88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通过实验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B.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在观察、思考、讨论以及合作交流过程中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同时渗透概率的思想,从数的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体会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简洁性。
教学难点:学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我准备了盒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黑白棋子若干
五、教法、学法:
(1)引导发现法
(2)分组讨论法
(3)游戏和抢答
六、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欣赏乒乓球队员精彩图片,树立向他们学习、为国争光的目标,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突然问乒乓球比赛时,怎样决定谁先发球的?学生有可能不会答,老师告知乒乓球比赛猜球决定谁先发球。并问,这样做公平吗?(公平,因为,球在左手和右手共有两种可能性,左手和右手的可能性相等。)
2、摸球游戏(复习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我谈谈第一个环节:摸球游戏。(贴出五个盒子的图片)
(课堂情境模拟)“同学们,老师这里准备了五个纸盒,纸盒里面装有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五个盒子中,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哪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老师,我认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里没没有白球!”“我认为5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白球最多有七个!”“我认为2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最大,因为里面全是白球!”学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让他们进行简短的交流。
(这样的引入,学生既复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又自然过渡到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本课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3、机智问答(用0和1表示“不可能、一定”)
“同学们,请看第一个盒子,能摸到白球吗?”生:不能。“那么,谁能用一个数来表示1号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老师,就用0表示吧,0就是没有!”好,我们就用0表示不可能发生的可能性(在“不可能”边写下0)。那么,第二个盒子,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用1表示,有的学生说用2表示,因为里面有2个白球,我让他们进行简短讨论,最后,统一了意见,用1表示一定发生的可能性(在“一定”旁边写下1)。
4、感知数据,体验生活中的0和1:
那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可以用0或1表示呢?这里,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了,有的说母鸡下蛋的可能性为0,有的学这节数学课真有趣的可能性为1……
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去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用0或1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让他们把数数回归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了前两个盒子作铺垫,第三个盒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1/2表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紧接着,我把问题抛向学生“怎么用一个数来表示第四、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让他们自己去先思考,再讨论,再汇报。最好,学生得出了用1/8表示第四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用7/8表示第五个盒子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我再引导学生说出,这里的8表示的是盒子里共有8个球,共有八种可能的结果,这里的1是4号盒子里只有一个白球,同样,再引导学生说出这个7/8中的8和7各表示什么。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让学生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我在给出0和1作铺垫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些问题由简入难,层层深入,步步为营,学生碰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运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从而得出用一个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从而突出了难点,也突破了重点)
5、为了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知识,我让学生小组做课后的“做一做”摸球游戏,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再次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然后,让学生解析为什么有的小组共摸了2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是12次,而有的小组摸了10次球,摸到白球的次数只有3次,而不一定是1/2?让学生认识实际摸球活动中记录的数据和标准概率1/2是有差距的,让学生明白摸球的次数越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越接近标准概率,这就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可能性的高度。
6、接下来练习题的设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对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作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7、最后通过听要求给纸盒里增减球来进一步体会可能行的相关知识,搭建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平台。
七、板书
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可能性是1
不可能可能性是0
1黄1白黄球1/2
白球1/2
1黄7白黄球1/8
白球7/8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是一个新增的内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的“可能性”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在小学的教材中,内容占的不是很多,但它却是为小学生步入中学学习概率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与游戏规则公平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分数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交流中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证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学习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难点在于:充分经历、体验“可能性相等”的过程。验证抛硬币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等可能性与游戏公平性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将它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学生仍然会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师用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参与课堂。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打算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现实生活问题——探究解决——得出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本节课主要采用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以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等可能性这个知识的主轴,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猜想验证,探究新知——实践深化,发展能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而向学生直接出示了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一环节的教学,很自然的揭示了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二)、猜想验证,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弄懂游戏公平性的数学含义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题图,猜测游戏是否公平。
在这一环节,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三年级打下的基础,通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币只有两个面,抛一次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一种是正面朝上,另一种是反面朝上,用分数表示每一个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会说游戏公平。而这个结论只是停留在表层,在这里大多数学生把“公平”理解为绝对的.公平。为了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数学含义。
第二步,提出问题,质疑抛硬币的公平性。抛一次硬币下来,学生初步感悟到“出现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是1/2”。从而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的,是全世界通用的公平办法。
这样的设计上努力体现的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递进,由“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到“抛20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不是正好都10次”,再到“抛很多次硬币出现正面与反面的次数接近1/2”。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到动手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初步体验——阅读材料,科学验证,再到反思感悟的过程,同时,也体验了发现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活动渗透了“学习是一种需要的教学理念。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应把握: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与操作活动中往往对游戏本身更感兴趣。教师应合理、有序地安排好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实践深化,发展能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能力,课中练习设计了转转盘决定谁先开始游戏,是否公平?怎样设计?长方体、正方体的骰子作为游戏的工具。谁更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的训练。比如:(课文中的转盘游戏)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思考: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是多大呢?用分数表示是多少?“怎样设计这个转盘才公平”上。设计后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又是多大?从而实现对可能性的认识由定性感受到定量刻画的自然过渡。
通过练习,向学生渗透公平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联系生活,思维拓展
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了一道富有挑战性、情趣性的练习。如:某商场迎国庆60周年,策划进行一次购物摸奖活动。问题:如果你是商场经理,考虑到商场的利益,你会怎样设计转盘呢?如果你是一名消费者,你希望这个转盘怎样设计呢?如果考虑到公平性,这个转盘又应该怎样设计呢?学生动手设计,展示作品,并阐述设计理由。
学生在设计转盘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出了不同的转盘。可以说,正是教师给学生创设了种种探索的情境,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四、说板书设计:
可能性占的面积越大,可能性就越大;占到面积越小,可能性就越小。
份数越多,中将可能性越大;份数越少,中将可能性越小。
简单明了,重点提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对《统计与可能性》这节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课堂的快乐,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情况。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实践,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教学目标
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正确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能够举例说出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猜想、实践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情况下可能性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 、引导发现法 、观察实验法 。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全课自始至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人,发现的主人,诠释的主人。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试验操作,进一步认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用分数表示。
能力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正值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分数来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验证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借助抛硬币、转转盘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节知识,采取引导发现法。
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硬币、骰子、课件一套
学具准备:硬币、统计表、圆纸片、直尺、彩笔
六、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我通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4人小组组长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被抽到的可能性,从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规则公平性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此,巧设陷阱——让一个小组中有2人抽到了组长,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会想到用剪刀石头布或猜硬币等方法来决定。
这样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
1、通过猜测使学生回顾复习第一学段中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2、让学生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二)、主探究,感悟新知
1、提出猜想,激发探究。
我们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了这个小组的组长,大家觉得公平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讨论过后都认为是公平,因为正面和反面一样大,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这时我引入课题我们在抛硬币时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因此抛硬币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正面反面可能性)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抛10次硬币,你认为正面朝上的次数是几次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2、合作验证,统计数据。
在开始试验之前课件出示试验要求:
试验要求:
1、确定“字”为正面,“花”为反面,注意抛的力度与高度要适中。
2、做快速抛硬币试验,每人抛10次,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
3、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有明确的试验要求,学生的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避免盲目、低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验证”过程中,初步感受抛硬币这一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3、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时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试验结果有的偏差很大,但是放到小组之后,这样的偏差变小了。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把每个小组的试验数据加起来,会怎样呢?计算出各组试验数据的总和,学生们会感到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于总次数的一半了。但是,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次数正好等于总次数的一半,这时我会追问学生:我们再做一次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通过讨论,学生会说如过再来一次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正面朝上的次数还是会比较接近所抛硬币总次数的1/2。
4、阅读资料,科学验证。
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如下表):
数学家总次数正面朝上次数正面朝上次数÷总次数
蒲丰40402048≈0.506
德摩根40922048≈0.500
费勒100004979≈0.497
皮尔逊2400012019≈0.500
罗曼诺夫斯基8064039699≈0.492
我问学生通过大家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想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总是无限趋向于总数的一半(0.5或1/2)。所以我们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也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这个组的组长是公平的。(教师板书:公平)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抛硬币的活动中体验、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让向学生渗透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无限接近于总次数的1/2这样一种极限思想。
(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
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
(一)、转转盘,走跳棋游戏
出示的课件之后,我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问谁先走呢?每支队都争着自己先走。我们用什么方式决定哪支队先走才合理呢?同学们会想到抛硬币、转转盘、剪刀石头布等方法。在全体同学一致同意用转转盘的方法来决定的情况下,出示一个可能性不公平的转盘(如图),这时学生立刻看出红队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不公平的。我接着问你能使它变得公平吗?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的说把圆盘平均分成4等份,转到空余的地方就再转一次。也有的学生说把这个圆盘平均分成3等份,这样三支队来游戏就公平了。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奇特想法都是可以的。确定好游戏开始的顺序后,我送给每个队一个骰子(教具)。我假装游戏开始,这时肯定会有同学提出质疑,说这样不公平,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之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一个骰子为三支队共同使用,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再玩一次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集体认同感,发挥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意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分角色,设计抽奖大转盘
为了用等可能性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分角色设计转盘的活动——某商场国庆举行促销活动,活动设一等奖(笔记本电脑1台)、二等奖(mp4一台)、三等奖(可乐1瓶)和四等奖(扑克牌2副)。规定:凡当天购满200元的顾客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组:1、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转盘?2、如果你是顾客,你会怎样设计转盘?3、如果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又该如何设计呢?学生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只要是根据自己的角色,做出合理的解释都给予充分肯定,并不一定要说出每一份可能性到底是多少,这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铺垫,因此,商场经理和顾客两项只要设计的能区别出来都是正确,而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的小组则要把转盘平均分成1/4,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小结,体验收获
通过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感受,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可能性
正面反面公平
(六)、预期效果
整节课,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活动贯穿始终,有“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设计转盘”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联系,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直的性格特征。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5
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可能性与公平性》
一、说教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单元内容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是在三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简单的游戏方案。
3、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在观察、交流中探索新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基于以上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难点: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实验法;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复习铺垫,谈话倒入
(一)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为了让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学校正在组织足球比赛,比赛开始前,体育老师要决定那个班先开球。你能想一种方法来帮助他吗?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决定谁先开球的方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教师指出,体育老师必须先选择一种比赛公平的方法,这样两个班的同学才能接受。3、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整理出几种典型的方法(抛硬币法、石头剪刀布法、转盘发)4、请同学们帮助体育老师找一种公平的方法。(目的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有直接的关系,从而导入课题。)
(二)自学尝试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提纲;1、每小组选择一种你认为公平的方法,制定游戏规则,进行试验、验证。(最好每种方法各有2个组来学习),分好组之后,每组分别领取学习提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抛硬币的学习提示;1、抛硬币20次,记录证明朝上和反面朝上割占多少次?。2、观察试验结果,看发现什么?3、计算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各是几分之几?4、结论:是否合理?
转转盘法学系提示:1、转盘上两种颜色的区域各占整个面积的几分之几?(红色占三分之一。蓝色占三分之二)
2、用力转动圆盘20次,记录指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次数?3、计算针落在两个区域上的可能性各是多少?4、结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石头剪子布法:1、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结果?2、每班获胜的结果有几种?3、每班开球的可能性是多少?4、公平吗?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设计这一活动是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感受到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给学生创设了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观察、交流中发现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获取新知识。)
三、展示交流:
每组选择代表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试验情况。其他同学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提问,形成争问抢答的局面。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点拨指导:
每一种情况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计算它的可能性,如:抛硬币:10朝上,10次朝下,10÷20=1/2;石头剪子布法:一共有3×3=9种可能情况,上述9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每半获胜的结果有3种,平局3种,数的结果3种,因此每班的可能性是3×=
五、巩固拓展
完成练习二十1、2题
六、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指示重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的表现。
老师总结,做任何事情都要公平竞争,决不能投机取巧。
板书设计:抛硬币 转盘 石头剪子布
公平 不公平 公平
红蓝各占一半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猜测、试验、统计与探索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用语言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二、说学情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富有好胜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数学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是由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法上,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为主,游戏互动形式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学法上采用: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助探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启发诱导,探究新知;强化训练,巩固新知;小结归纳,拓展新知;布置作业,内化新知。
1.情景引入、导入新知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并提问:在传花的过程中你能确定花会传到谁的手中吗?总结这是一种不确定事件,在数学上也称为可能性事件,引出课题《可能性》。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老师创设与学生抽卡片的游戏,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提问:如果先让小明抽,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学生回答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小明抽完还剩两张,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最后只有一张了,小雪会抽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小丽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不可能是跳舞,小雪一定抽到唱歌。老师顺势讲授对于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对于不确定事件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摸一摸两个盒子里面的棋子,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预设学生回答:一号盒子摸出来一定是红色棋子,不可能是其他颜色和二号盒子可能是不同颜色的棋子,接着询问学生在二号的盒子里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二:认识可能性大小从摸棋子活动中引出可能性也有大小,老师继续提问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让学生进行活动同桌两个人互相摸一摸:一盒子里有9个红色和1个黄色的的球,另一个盒子是1个红色和9个黄色的球,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完成表格。并相互说说彼此的发现。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也会走下讲台,及时知道。学生完成后展示表格发现第一次红色球次数多,第二次黄色球次数多,提出疑问:可能性的大小是不是与数量多少有关呢?最后老师学生一起总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的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让学生体会独立思考和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知识的乐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强化训练,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罗列事件发生可能性结果的基础性练习,接着继续出示一些综合性题目,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小结归纳,拓展新知我会引导学生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同桌交流汇报的形式完成小结环节。学生在小结中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内化新知基于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在下课之后呢,我会布置课后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可能性事件的实例并于下节课交流自己的成果,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断的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讨论、探究等方法参与本节课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意在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接受新知。结束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7
说教材:
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
说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
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光芒。
说教学流程:
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
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
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
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五年级《可能性》的说课稿8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是在学生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图和已经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培养初步的随机的观念和概率的思想,为第二学段“研究概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完成相应的统计图,体会到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判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践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正确判断,并能适当解释和分析统计的结果。
说教法学法
一、注重数学学习的情感化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尊重并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营造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在学习活动中尝到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注重数学学习的活动化
生活的中心是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该是活动的,要让学生“活”起来,必须先让学生“动”起来。游戏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形式,把数学教学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学习动机。学生通过摸球活动,发现和掌握有关“可能性”的知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三、注重数学学习的自主化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推出“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轻松活泼。这样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使其参与新知的认知过程,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顺昌购物中心打出了“消费大抽奖”的活动牌子:一等奖2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200名,纪念奖20xx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抽到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纪念奖的可能性会怎样?
那么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二、小组活动,猜测验证
1我先出示口袋里有5个黄球、5个红球,让学生任意摸一个,学生会想到摸到黄球和红球的可能性一样大。
但我又袋子里拿走3个红球,让学生猜测,结果会怎样。
通过新旧游戏的对比,有助于学生正解把握条件,从而顺利作出关于结论也随之变化的预测;另一方面,相似的游戏情境,更能调动学生原有的认识和经验,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地进入探索活动。
副标题#e#
2.实验验证
出示实验要求
每次摸1个球,摸完放回口袋,一共摸10次,
提供两种记录方法,选一种记一记
方块图:每次涂一个方块表示
条形图:每次涂一个方格表示
然后让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最后全班交流实验情况:你发现了什么?小结提升:你觉得用“方块图”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时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优点?
通过比较条形图使用起来更方便些,以后我们还会经常见到“条形图”这位朋友。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亲身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活动、交流中初步感受“条形图”表示数据既直观又清楚的优点。
三、想想做做,丰富体验
1想来玩“抛骰子“游戏吗”
2.做一个小正方体,四面写1,一面写2,一面写3,还是抛30次,预测一下,结果会怎样?
3小组活动,用条形图记录结果。
在条形图里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4又到了“装笔”比赛的时候了,请各组做好准备
第一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多。(每组派代表展示,说说怎样想到这样做的'。
第二关:在布袋里放4枝笔,每次任意摸一枝,摸50次,摸到红铅笔的次数比蓝铅笔少
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培养统计活动中分析数据,判断推理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不确定事件。
四、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在活动中,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受吗?请和大家共同分享。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很多,请你留心身边的事物,谁能找到这样的例子也请带到学校里与大家分享,好吗?
叶澜教授的生命课堂的理念告诉我们:人不仅有认知,人还有情感、态度和信念,如果只把人看作是一个认识体,就简化了对人的认识;如果教学只注重培养认知能力,那就弱化了教学的意义。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激趣激疑——自主探究——体验验证、深化认识”的过程进行教学,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