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武功的教学随笔 舞蹈武功是一门特殊的人体动作课,其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和功能。它既是每一位中国舞稻演员的必修课,它的训练价值和舞台价值对舞蹈艺术来讲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以我的课堂教学为例,由于学生正是处于生性活泼的少儿时期,对她们来说武功课教学……
关于舞蹈武功的教学随笔
舞蹈武功是一门特殊的人体动作课,其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能和功能。它既是每一位中国舞稻演员的必修课,它的训练价值和舞台价值对舞蹈艺术来讲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以我的课堂教学为例,由于学生正是处于生性活泼的少儿时期,对她们来说武功课教学是伴随着好奇与痛苦,经历着尝试、坚持、战胜、成功的心路历程。而传统的舞蹈武功教学,它以比较单一的形式出现,教学中学生容易对单调的训练模式感到枯燥、疲乏、再加上练习中不可避免的苦难感受,学员就会产生怕苦、畏难、怠练的情绪,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抑制状态,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上升和人才培养的最优化,使教学处于一种被动局面。为此,武功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已成为摆在武功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怎样选择武功教学的一条相对有效的途径呢?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愿学
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拥有新鲜感和好奇心的特点。武功教学的任务也应依据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实际接受水平来制定。在传统的教学中,首先是由教师确立一个教学目标,然后才采用自然灌输的方法去达到这一目标。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及其能力特点和自发能动性。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享受训练乐趣的水平和需要,把平时一些单调、枯燥无味、重复较多的教学手法与情境、游戏、比赛相结合,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产生训练的需要,达成自主参与的心理趋向,并通过学习完成享受运动的乐趣,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成功的满足感。例如:在热身和基础训练时,课堂内容可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练中乐;在技术动作练习时,可进行分组练习,并在检查练习效果时,以小组比赛形式出现,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提高练习的兴奋性。这样使得训练课不再枯燥、不再乏味,而是欢乐有趣的活动,有着很强的向心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自觉性,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可见,设计与学生心理、能力相适应得情境是达成目标的基点和条件。
二、改进方法,让学生会学
舞蹈武功是特殊的人体动作,有着特殊的动作方位及变化多端的舞姿形态,且由于技术性强、难度大、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舞蹈武功教学中,更要提倡其科学性。一是要加强体能训练。尤其是软开度和肌肉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明确专项素质对学习舞蹈的重要性,并运用解剖学知识的分析动作。比如:做虎跳这一动作时,有的学生虽然髋关节很开,但由于脊椎后凸,于是后背弯曲,造成动作很不规范,其原因有三:营养不良、姿式错误、后背肌无力。此时,只有通过体能练习提高学生的背肌力量,纠正错误姿式提高动作质量。若只是通过重复动作训练来纠正,恐有重复错误之嫌。这样做使学生明确课中、课后的体能训练是提高技能的必经途径,再结合教师课外作业的批改提示,使学生围绕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一步一步跟进,并且是学生在练习中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会带来哪些好处。只有在分析动作需求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体能练习才是有意义的。二是强调分解与综合练习的实施。分解铺垫综合练习法,是武功教学中科学有效的教学法。学生在观察力、理解力、注意力的集中方面均不是很强,在学习过程中,她们往往只注意到动作的某一个环节,而不是动作的全过程,再加上武功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成为他们迅速掌握动作要领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铺垫、分解、综合练习法,一步步地教授动作全过程。如在前桥练习中,教师首先要求练习下腰成桥、分腿倒立动作,经过铺垫,再练习踢、控左腿的下腰成桥成桥控左腿摆腿顶髋推手起等步骤之后,最后进行技术全过程的综合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看似慢,实是快,急功近利的训练方法只能给学生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极易受伤,且不能保证教学质量。三是采用分组教学,提高练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地面技术技能时,由最初教师的抄保练习过渡到学生的自保、互保练习。在推新动作时,教师结合动作要领的讲述的同时,还得就抄保技术教给学生。这样,在练习中可采用分组练习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骨干在组内充当小老师角色,帮助其组员完成练习,这样可大大缩短学生在练习中的等待时间,增加练习的效率与强度,使技术与能力同步提高,学生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教师也可集中精力关注于重点学生的分层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上达到既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锻炼出一支学生骨干队伍为课堂服务。
三、音舞辅助,让学生乐学
舞蹈武功不仅是瞬间的、单一的,而且由于它的造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舞姿造型,它具有独特的人体空中方位,因此它给人们留下的视觉印象又是惊险的。然而,传统舞蹈武功技巧的呈现形式是单纯的单个技术的训练与展示,几乎处于一种无声状态,缺乏课堂上进行多样性形式的设计。我经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尝试,采用了在学生掌握单个武功技术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技术动作串联,形成技巧动作的组合。并辅助适当的音乐旋律和符合年级特点的舞蹈动作的补充,从一定程度上做到舞蹈艺术的整合,既丰富了武功技巧的表现形式,又更加突出学生生动活泼的立体呈现效果。同时,在课上消除了学生由于反复练习而产生的厌烦情绪,改变了动作僵硬不连贯,姿势不舒展优美等问题。让学生在节奏明快,自己喜爱的乐曲中进行练习,使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调节情绪,从而达到产生更强的练习欲望,提高了技能水平,又巧妙地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起来,尤其是初学舞蹈的学生,从她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讲,采用这一方法将会是一个全新的理想境界,她们会以兴致满满的愉悦心情投入到艰苦、严酷的训练中去。
舞蹈武功教学需要创新,它可以改变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法,能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寓教于乐、寓教于动,使学生更加巩固专业思想,让舞蹈意识扎根,提升武功教学水平,使武功技巧在舞蹈学科中,既突出技巧在舞蹈中的个性,体现它的瞬间美,又赋予它展示的完整性和表现力,延长在人们脑海中的技巧瞬间美,更具艺术感染力,让人回味,从而推动舞蹈艺术的整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