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音乐的故事作文「精选」 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小编收集了我与音乐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与音乐的故事 小时候,看到那些音乐家们在电视上演奏时,我心里产生了一种敬佩。4岁时,爸爸从广州出差便给……
我与音乐的故事作文「精选」
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小编收集了我与音乐的故事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与音乐的故事
小时候,看到那些音乐家们在电视上演奏时,我心里产生了一种敬佩。4岁时,爸爸从广州出差便给我买了一台“卡西欧”电子琴,自此,我便爱上了音乐。
刚买回琴时,我自己胡编乱造出一些小曲,爸爸看到我那么爱音乐,狠下心,给我请了一位钢琴教师,让我好好拜师学艺。老师教我学习“指法”和"座姿”,我不解地问:“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无聊的动作呢?”
老师严肃地说;"音乐是一种最基本的艺术,想要学好它,不能光靠乐谱,要先有着好仪表,培养气质。”听了老师的话,我更爱音乐了。
经过老师的一翻苦心和我的努力之下,我终于学会了指法。开始学习演奏了,也许是记性不好的原因,一首简单的小调,我也要花上几周的时间。我甚至想要放弃,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死我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学琴更加下功夫了。
八岁时,我已经学会了许多高难度的曲子了。当看到,同龄人在快乐的玩耍时,我真想也加到他们的行列去,但是,父母为了我花费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老师为了我付出了汗水和时间,我怎能如此自私呢?我只好重新坐回琴椅上。
为了能学好音乐,我付出了许多,也从中收获了不少。学琴这条路,也许不那么好走,当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即使多么困难的事也能成功。
音乐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恒心与毅力,愿这团火永远在我心中燃烧吧!
第二篇:我与音乐的故事
对于音乐,我绝对是个门外人,不过由于媒体的发达,音乐之声不绝于耳,不管是在大街上还是在餐厅,都在放着最流行的歌曲。还有周围的众多对音乐歌曲热崇传播者,都让我耳濡目染地也多多少少的开始喜欢听一些流行歌。周杰伦的歌也是蛮有意思的吗,他的《牛仔很忙》唱出了年轻人的欢快与朝气。我是很喜欢听的,他的《花青瓷》还上了今年的春晚呢。
为了迎接红五月艺术节,学校组织了教师合唱队,本人虽是五音不全,但对于学校的活动还是全力支持,所以也报名参加了,其实我们学校的教师都参加了,包括校长大人在内,人多唱得多有意思,也为我这等东郭先生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我们选的歌曲是《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和《微笑北京》,歌很好听,音乐老师在教我们学歌的时候我发现这歌谱里也大有学问,她一点一点的给我们讲,这个乐句怎么唱,如何处理渐强,渐弱,如何表达这首歌的情感,还有许多名词,我听着听着都入迷了,原来歌唱得好听,还有这么多道行,这么多听歌的人不知道的知识。对于乐理知识我知之甚少。学一首歌不是简单的会唱就行了,还要把它唱好,这就要有理论指导了。我原以为只有语文老师才会把一篇文章细细的解读,孰不知音乐老师也会把一首歌细细的解读。之所以能把歌唱好,正是因为有这些细致的解读,才能最终表现在声音上。
平时我们从网上选歌听,都选自己喜欢听的歌,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有他的听众,歌友,用流行的词语说就是粉丝。歌者传情达意,才有那么多流传千古,经久不衰的爱情之歌,听者情满于怀,才有那么多如醉如痴,我为歌狂的歌迷。
原来我以为歌就是音乐,音乐就是歌,可是通过学习我才发现音乐和歌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音乐的范畴比歌要大得多。会唱歌的人很多,但却不是人人都懂音乐。上美学音乐欣赏课的时候,听着贝多芬的交响乐我却睡觉了,那个有上海口音的老师说我是个乐盲,这句话让我记到现在,自己也许真的是个乐盲。不会唱歌,不会欣赏音乐。说到这想起上师范时的一个故事,音乐课要考试,唱一段试唱,和大家一起唱时我也会唱,一人唱的时候,张嘴就跑了,这考试是没法过关了。考试前,老师说谁第一个唱给记80分,全班都没人举手,机会来了,我举了手,唱了一段跑调的乐曲,却得了80分,老师笑了,我也笑了,同学们也笑了,不会唱歌,我却第一个唱,还得了80分,奇哉怪也。
本人还学过乐器,小号,学习很用功可是三连音却吹不准,总是吹成前十六拍或后十六拍。北京来的教授说,有的同学学习非常认真,可是有的曲子却吹的不好。我知道,自己真的不是个学音乐的料。后来,不学习小号,我把那把心爱的,我老爸用一车玉米给我买的,黄铜的,亮亮的,星海牌小号收藏起来。它是我学音乐的一个记念。那时我们的一个同学,他的小号吹的棒极了,每天在楼道里练习,把乐曲吹得如行云流水般动听。我羡慕极了。更可乐的是,我这等人还参加了校管乐队,还和大家到外面参加演出活动。我滥竽充数的本事也不小吧。可是那个和蔼可亲,极会说故事的指挥老师虽然没有教会我演奏,其实也教不会,因为我根本就懂,(可以说我是表现音乐能力很差的人)但在那一年多的学习中我却爱上了音乐,喜欢上了听那些古典的音乐,在他的乐队,我学到的是兴趣,直到现在,一听到那些熟悉的乐曲,比如《拉德斯基》,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打拍子跟着哼哼。也许那位老师并不知道,他让一个不会唱歌,不会演奏的乐队小号手爱上听音乐,爱上了那些经典也流行的古典乐曲。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什么都听,连听京剧也成我的爱好之一。
我这些年不经意的看了很多音乐家传记,买了很多磁带,cd,贝多芬的,莫扎特,肖邦等等他们的音乐,也收听电台的一些音乐节目,不管是流行的还是古典的,爵士的还是摇滚的,各种流派各种形式我都听一听,不过我更爱听的是那些音乐访谈,对一些音乐人的采访。让我对音乐会有更多的理解。
每次合唱练习大家都很高兴,放开喉咙大声唱歌,歌声让我们很开心。不会唱歌的我仍然很卖力气的去唱,因为它让我体验到愉快。
不会唱歌的人,却爱着音乐。门德尔松说过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第三篇:我与音乐的故事
随着一天天的长大,不知怎么的,我突然爱上了音乐,当我高兴时,我会放一首欢快的曲子;但我忧伤时,我会放一首低调的歌,于是,音乐就像我忠实的好朋友一样,同我共高兴,共忧伤,伴我长大。
有一次,上信息课,老师讲完后,让我们自己操练,首先我戴上耳机,打开了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不得不爱》,随着音乐的节奏,我不由的跟着唱了起来。由于戴着耳机,竟忘了正在上课!接下来,当然就是同学们诧异的目光向我投来了,而我却全然不知他们为什么望着我。“你竟然敢在上课唱歌”我身边的同学对我小声说道。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脸刷的红了,幸亏老师没发现。
还有一次,元旦快到了,班主任告诉我们每个班要出几个节目,到了元旦那一天要举行庆元旦活动在全校表演。我心想:“这不是个锻炼自己好机会吗,我可以弹电子琴的。”当时,我们班音乐委员决定还要拍排一个舞蹈,叫《孔雀舞》。同学们要我也参加,所以我就参加了,因为我也喜欢跳舞。可是,为了超过其他班,他们决定每天放学后都要排练,自然我就没时间练习弹琴了。但是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我也应当以班集体的利益为重,所以我也就没理由拒绝了,只好抽出极少的一部分时间来练琴了。到了元旦的那一天,我的心情好紧张,因为我知道自己没练好........
终于轮到我了,我走上了讲台,心咚咚的跳,生怕自己弹错一个音节...,节目终于结束了,也是到了颁奖的时候,结果,我们的《孔雀舞》获得了一等奖,而我的电子琴独奏却没有获奖,当时,我真的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奏,它的成功与否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是我忍住了。怕同学们笑话,回到家,我躺在床上,默默的哭了一场,我想了很多。我知道,我已经打了一场无准备的仗,我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应该站起来,而不应该被失败所打倒..........
第四篇:我与音乐的故事
与音乐结缘,准确的说与摇滚乐结缘要追溯到我小学六年级了,这也要拜我的哥哥所赐。那时他上高中,房间里堆满了磁带,每次进入他的房间总会在那众多的卡带中挑出一些来听听。
罗大佑、谭咏麟、周华健的歌是那个盗版还不放肆、诗歌、文学受到热捧、理想主义色彩还比较浓烈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主要的音乐食粮,在这些歌里我嗅到了港台文化的味道,一种让人很愉悦的体验;但同时我在这些卡带里发现了何勇、黑豹、唐朝、张楚,在聆听了这些中国大陆摇滚先驱们的作品后,我的耳膜和心灵似乎突然加上了过滤器或是一把锁,不由自主地将港台音乐滤掉、锁在了外面;那首“垃圾场”给当时还是小屁孩的我带来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如果非要描述的话就像是一个吃惯了青菜白面的人第一次吃烤全羊、看惯了中超比赛第一次看在现场看西班牙国家德比、看惯了《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之类的愚乐大片第一次看《V字仇杀队》、《全金属外壳》一样;大陆金属乐鼻祖唐朝乐队的首张专辑堪称中国摇滚史上的经典专辑,至今我几乎还能将里面的所有歌的全部歌词背下来;窦唯在黑豹乐队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单飞,与王菲的感情纠葛一时成为各路娱妓们追逐的热点,在当下中国现场音乐悄然转好、音乐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上演的时候,窦唯依然选择只活在自己的音乐里,远离这个物欲很流、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的浊世;94年中国摇滚乐势力红磡演唱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香港人民第一次感受到了大陆摇滚乐带来的震撼和魅力,整个红磡都随着那些铿锵有力的节奏跳舞、见惯了大场面的现场工作人员也无法自控地扭动着自己的身躯、连现在大名鼎鼎的黄秋生当时也脱光了上衣,在场内忘情的撒野、奔跑。
后来,我也开始买起了磁带,只要有新专辑出来立马收入囊中,其中又深刻影响到我的要算《鲍家街43号》了,这张乐队的同名专辑相信也是汪峰永远无法超越的巅峰,它把我拽到了高一,记得当时因为同班一位死党在作文中引用了一段《小鸟》中的歌词而被我们的语文老师视为外星来物;从那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与周围的世界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不知道现在喜欢著名励志口水金曲《飞得更高》的朋友有多少听过还在“鲍家街43号”时的汪峰。
再后来,我看到了摇滚现场,我被那种没有束缚、和音乐人之间几乎没有距离的美妙体验深深吸引,我忘不了激动的郭怡广被乐迷打动后跳水的身影、忘不了应鹏在台上对这片特殊土地有力的批判和控诉、忘不了吴屯用琴弦和喉咙对这里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关怀。
再再后来,我去了迷笛音乐节,自由和叛逆的空气将我包围,气势恢宏的音乐将我一次次绑架到POGO的腹地、曼妙翩跹的旋律一次次穿过耳膜走进心里、真情实意的流露、无所畏惧的直言一次次唤醒我的泪水。
时至今日,我进入了声演坊,这个年轻、活力、富有激情的团队,从一个音乐节的观者转变为组织者;就我短暂有限的经历我看到了这个团队的成员为了给乐迷呈现一届精彩完美的音乐节所做的努力,我没有发现还有其他国内音乐节在距离开始还有两月的时候就公布全部阵容的,没有看到为了安抚乐迷的心去问每一位乐手要问候视频的。
这就是我与音乐的点点滴滴,不波澜壮阔也不惊世骇俗,有的只是一些个不足为道的小兴奋和微感动,希望独立音乐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