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通用2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通用20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
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鲁迅先生是这样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擅长写小说杂文……;抑或是一个制造出大量需要背诵的课文的人。而在我眼中,鲁迅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也不是“学生的恶魔”,他是一个人。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曾给同学钱玄同起外号“爬来爬去”,简称“爬翁”,而钱玄同又看他总是“冷眼旁观,冷静肃立”,“回敬”他一个外号“猫头鹰”。从这件事可以看,鲁迅就是一个爱给同学起外号、自己也有外号的“正常学生”。而在仙台医专,他的分数里有很多挣扎在及格线上下,成绩中游,没有“主角光环”。鲁迅先生也是一个人,他也有弱点,也会淘气,我们没有必要神化他。
但是,鲁迅先生的认真与抱负让他这样一个“普通人”为世人所钦佩。他写作的《狂人日记》经日本一群同样很认真的精神病学家研究,主人公“狂人”的表现确实符合“臆想狂”证精神病患者的典型特征。能将一个精神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出来,并且还能把自己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让日本的学者青木正儿惊呼“《狂人日记》的作者是属于未来的作家”,当真是非足够认真不能达到如此对科学的严谨,非有胸中抱负,不足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写出如此的振聋发聩的文字。
这样“认真”,并胸怀“改变国民性”的救国抱负的鲁迅,却也有着随性的一面。他的日记写得很随意,从来没有强迫自己写的痕迹。基本会写某月某日,那天的天气,比如昙,晴,大风,接着会写收某人信,回某人信,收到什么报纸杂志,谁来访,和谁逛街,购物记录,收到多少稿费,赠给谁自己的新书,去下馆子,叫外卖,看牙,看牙第二天吃了很多甜食,第三天又去看牙……。虽然琐碎,但是非常简洁。看来鲁迅也是普通人,成天专心的过普通人的平凡简单的生活,也不是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
但是,鲁迅先生认为该精的事情,都精了。不仅精益求精,还经常是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他是据现在资料可查,最早撰写地质学论文的学者,并比李四光先生早十年提出相似的黄河起源观点。他的论文《说鈤》,是中国最早介绍居里夫人和“镭”的发现的论著;他发表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文学意义的白话短篇小说;他的文学史著作《中国小说史略》,结束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他敏锐的意识到封建文化“吃人”的'本质和“救救孩子”的迫切,扶持了大量优秀的文艺青年,并把欧洲新兴木刻运动引入中国,写作的“业余时间”培养了中国最早的一批青年木刻者……,这些美术青年用他们的版画创作,在未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鼓动效果。
综上所述,鲁迅先生虽然很伟大,但他不是神,更不是学生学习的“麻烦制造者”,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却有着普通人不具备的远见,能力和认真,并用尽自己的力,唤醒沉睡的国人。我们可能没有鲁迅先生的能力,但是我们可以继承鲁迅先生的遗志,学习鲁迅先生的认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竭尽所能,用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认真择取,勇于开拓。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以及鲁迅先生带给我的启示。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记得二、三年级时,我曾去过鲁迅先生的故居,那时候我从未读过鲁迅先生的一本书甚至一篇文章,所以看不懂他故居的任何一点东西。之后,爷爷对我讲了一点鲁迅先生的事,问着爷爷鲁迅是谁?鲁迅是干什么的这些问题。当时我不知道在鲁迅二字后的先生是什么意义,而现在,我明白了。
鲁迅先生用患了妄想症的狂人,道出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性,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上,一生正直的鲁迅先生面对政府对无数人民的'压迫是那么的无奈他的文章让许多人明白了社会上的真相,但还有那么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此这位一代伟人只能长叹一声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他得用破烂的毡帽毡遮着自己走过闹市,就像漏水的船只运酒那般危险。
在这样黑暗的环境里,鲁迅先生写出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还写了许多名留千古的作品,如《野草》、《朝花夕拾》等,鲁迅先生仅55岁,一生很短暂,但是他为世人留下了700多万字的不朽著作,他英勇战斗的一生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千百万人民。鲁迅先生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光辉战斗的一生。
鲁迅先生一直是一位清醒而勇猛的战士形象立于世人面前的,他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揭露他们吃人的本质。他同情关注弱者,道出他们不能、不知甚至不愿道出的委屈和悲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他最真实的写照,是对他一生最深刻的评价。
1936年8月1日,鲁迅先生因患病体重已降到78.7斤,肺部发炎溃烂面积已达到4/5,肋膜间积水,高烧不退,8月7日一位日本医生第一次为他抽出了内膜积水就达200毫升。一位肺病专家为鲁迅先生检查身体时十分惊诧,若是别人五年前就死去了,而我们这位坚强的战士还在与病魔斗争,他不向病魔屈服,依旧忍着病痛继续工作,在他逝世一周前他还抱病参加了展览会,逝世前三天还为曹靖华的新作写了序言;逝世前1小时,他还在写文章
9日,鲁迅先生写杂文《死》时,正面临生命的危险,他没有屈服,虽然他连床都起不来,但他把自己的健康抛在脑后,因为他知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在先生的遗言里,他对亲人和朋友说忘了我,开始新的生活吧!可人们又怎么能忘了他?!他们永远记得,有一位老人,一张消瘦的脸庞,透露着刚毅与坚强;一头不屈的硬发,根根显示着与恶势力不调和;两道犀利的目光,仿佛能刺透那沉沉的黑夜。这束光是永恒的,这位先生从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3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有“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李大钊,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周恩来,有愈挫愈勇一生研究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还有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而我心中也有这样一个英雄,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没错,他就是大文豪鲁迅。
我心中的英雄是鲁迅,因为他是一个有着救国之心的文人。他在日本留学时,老师给学生们看了一张照片,他在照片上看见了中国人,其中一个被绑着似乎马上要被斩首,而令他更惊讶的是旁边围着的那一群中国人,脸上没有一丝怒意,只是在一旁看热闹。从那以后,他明白了,医学不能救国,从此他弃医从文,积极参加新青年运动。这位大作家开始用不同的笔名写了很多文章,用文字唤醒并鼓舞青年们,让他们有勇气推翻旧思想,建设新中国。
我心中的英雄是鲁迅,看完他的生平,我坚信他是一个用笔杆子做武器的民族战士。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鲁迅很清楚青年们迷茫的原因,他先后写了《故乡》、《药》和《孔乙己》等短篇小说,每个故事都承载着底层人民的血泪与无奈,但他又在故事结尾里都提到了“希望”,他把这些小说结集起来,取名《呐喊》。他让青年们看到了一面旗帜,忍不住都想站起来呐喊几声,但也正是因为犀利的文风使他遭受到了迫害。1926年他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只好南下辗转于厦门、广州任教,结果等来了"四一二"事变的镇压和杀戮,他失去了很多,也变成了特务暗杀的目标,可反动派的凶残没能让这位战士停笔,反而坚定了他要改变中国的决心。“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他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我心中的英雄是鲁迅,生性骄傲的他却自称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弃医从文的他,以笔代伐,笔下是动荡的国家和悲剧的人物,讨伐的是卑劣的人性和万恶的旧社会。他毅然放弃了自己远赴他国的志向,成为了一名救人心的`医者;面对正在觉醒中的青年,劳苦的黄包车车夫和女佣阿三,他都热情对待,关怀备至。为了革命斗争,他成为了一头“牛”,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他呕心沥血,带病笔耕,成为了中国四万万人民的斗争精神的化身,成了万众瞩目的民族魂。你瞧,这就是我心中的英雄,一头躬耕不辍、埋头苦干的“孺子牛”,一个在敌人面前骄傲到绝不低头却在人民面前温润俯首的大英雄。
于是,革命者瑜儿的坟头多了一簇红白的花圈;侄子宏儿与闰土的儿子水生交了朋友;这世上一定还有没有吃过人的孩子……鲁迅先生写得真好,他只是一个文人,却拥有最勇猛的革命斗争精神。他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我们是中国少年,也会如他一般,纵有千难万险,也要不顾一切放飞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理想!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4
昏暗的灯光夹杂着夕阳落下的金晖撒在书上,不知是第几个日夜,也不知是多少次翻看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绞尽脑汁想参透其中的韵味,却总是悟不透最后一层情感。正当我翻开一面时,书上若隐若现的漩涡吸引了我,他在发光,应该不是书上的图案,我摸索着。止不住的好奇心使我触摸了一下这个图案。
忽然间,我感到头微微发晕,周围的空气像被抽走了一样,我进入了时光漩涡。彼时,我已经躺在一条人山人海的大街上,人潮流动,我好似透明人一般,奇怪的行为没有被注视,我猛然发现这里的行人身着民国时期的服装,旗袍布鞋大马褂。路边还有手拿报纸的小孩在人群中吆喝着。人群中,我一眼就认出了他,他急匆匆的样子和严肃的神情使路过他的人都要回头张望,他的手里拿着一沓纸,这个男人像极了黑白照片上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很瘦,黄里带白的皮肤显得他很憔悴,可是他极有精神,他坚定的眼神,深黑的眼珠散发出凛冽的光彩。和他顽强倔强的性格很像,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浓密的胡须。
我穿过人群,想要追随这个我唯一认识的人,同时我也发现人们看不到穿越后的我。他的步伐越来越快,到底是要去哪里呢?我跟随他一路走走停停,终于到了一个深巷里,他的家吗?这么破旧,不到10平米的屋子里,堆砌了很多纸团和报纸,此时我更加坚定。这就是我要找的鲁迅先生。
他拉下细绳,屋子里渐渐有了光亮,还是从书桌那里散发的光芒,他坐在年久失修的木椅子上拿起笔奋发的写着什么,这就是他刚才匆忙的原因吧,我站在一旁见他仓促写下一些我看不懂的连笔字却也能略微参透其中的意思,仿佛与国家有关的命题,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我在他的一旁注视着没有注意到时间,他在不停的不断地写,我的眼睛感到干涩,更何况他呢。
终于,我等来了心中的答案。他铿锵有力的用钢笔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的,鲁迅先生的作品中无一不透露出他伟大无私的爱国情怀,他将爱国情怀落实在了行动上,正应了他那句名言唯沉默是最大的轻蔑。他敢做敢言敢斗争,过了一会儿,我见他放下手中的'钢笔,小心翼翼地拉开抽屉,拿出一本草稿,本上写着醒目的《朝花夕拾》,我回想在这本书中,除了对至亲之人的怀念、愧疚与感恩,对封建社会的抵抗、不甘与厌恶等等,爱国也正是贯穿全书的思想,因为这种情怀,他的一生都在出走与归来之中,都在追寻光明之光。
我恍然大悟,此时我的面前又出现了那个发光的漩涡图案,我想是时候该回去了,便与他告了别,尽管他不知道自己做的伟大贡献,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人。
再次坐在书桌前心中释然,遇见鲁迅先生,那便是最美好的时光漩涡。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5
今年的暑假,我是在上海度过的,期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每每想起便觉得回味无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参观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的鲁迅公园。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我的爸爸、妈妈、还有表妹一起来到了鲁迅公园。一踏进公园大门,便觉有一股夹杂着花香的凉气迎面扑来,沁人心脾。
往里走,只见一排排高大的香樟树巍然屹立,茂密的树叶把强烈的阳光遮住了,行走在浓密的树阴下,啊,好凉快!怪不得这儿的游人这么多!也许因为公园是开放式的缘故,加上是周末,来这儿的人特别多。无论走到哪,随处可见悠闲的人们:有自带音响放声高歌的,有伴随音乐翩翩起舞的,有自发组团弹奏各种乐器的,也有惬意地坐在长椅上谈天说地的,还有独自一人在那静思默想的……听爸爸说,即便不是周末,每天也有很多市民或是游客来此。看来这座公园确实已成为都市人放松身心的理想去处了。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雕像,我和表妹迫不急待地上前合影留念,然后我们径直来到了二楼,这里陈列着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连四面墙壁上也都挨挨挤挤挂满了。
我和表妹仔细地看着各种书的名称、内容简介,一旁的妈妈不停地为我们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经典作品。在陈列室,我们逗留了很长时间,通过对文字图片资料的阅览,我明白了鲁迅先生之所以被伟人毛泽东尊称为“民族魂”的缘由,他的作品的的确确就是一部部民族启示录啊!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我们又来到了先生的墓园。墓前是一尊鲁迅先生的塑像,塑像上的他面色凝重,双眼直视前方……这让我立刻想起了他《自嘲》里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我的内心不禁又升腾起一股崇敬之情……绕着墓地走了一圈,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了鲁迅墓园。一路上,凉风习习,很快我们又信步来到了一处荷塘边。只见那清澈见底的湖里,美丽的荷花正跳着欢快的舞蹈,它们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动身姿,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尽情地嬉戏……欣赏着眼前的这番美景,我们原本沉重的心情轻松了许多。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出口。时间过得真快啊!就这样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鲁迅公园。自那以后,每当我读到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他那慈祥而又凝重的模样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6
提起偶像,也许有的人会眉飞色舞地谈起在绿茵场上驰骋的梅西、卡卡、C罗,也许有的人会眉飞色舞地谈起在篮球场上主宰比赛的科比、詹姆斯、加索尔,也许有的人会充满热爱地说起成龙、周润发、周星驰,也许有的人会赵薇、周迅、章子怡……但我要说,我的偶像并不是那些文体明星,而是鲁迅先生。
我的心目中,先生是位于古今中外文人骚客之首的。
崇拜先生,首先崇拜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精神。
鲁迅是勇敢的。在我看来,在那样黑暗的年代,敢于抒发愤慨之情的能有几人?先生的勇于斗争是其他人无与伦比的。在白色恐怖中,能够“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又能有几人?
崇拜先生,更崇拜他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
仙台学医,本想让国民拥有健全的体魄,可面对清国留学生的麻木不仁,他意识到国民如果没有健全的灵魂,那么即使拥有强健的体魄,也只能是行尸走肉。这样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于是他毅然弃医从文,致力于批判改造国民的灵魂。《狂人日记》借狂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希望人们觉醒“掀翻这吃人的筵席”。《阿Q正传》表现了农民面对革命时的落后、不觉悟,竟然同室操戈,认敌为友。面对侮辱,竟然总能找到精神安慰的“济世良方”,真是十足的“东方不败”!《药》则表现了国民的愚昧:华老栓竟然把人血馒头当成治痨病的良药!众茶客竟然以烈士的壮烈牺牲为饭后谈资!甚而至于,连夏瑜的母亲——夏四奶奶也不理解儿子!《祝福》中祥林嫂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一步步走向绝路,最后在一片祝福声中凄惨地死去。而鲁镇的人们竟然在她流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又一把的'盐。而且在这些作品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极其冷漠,从而构成了一幅幅畸形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风情画。所有这些,无不昭示着一个麻木不仁、愚昧落后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没有出路的。先生在诸多的作品中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希望“引起疗救的注意”,表现出了先生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
然而,先生又是孤独的。不是吗?如今满屋子贴的都是苏有朋、林志穎的图片,周迅、章子怡的写真,又有谁能把先生的遗像挂在房间最显眼的位置呢?如果说,先生依然活着的话,他一定会为在角落里尘封已久的《鲁迅全集》而发出沉重的叹息。
中国需要鲁迅,哪怕来一千个,一万个也不会嫌多!
收起赵薇、林心如的漂亮图片吧,多看几遍《鲁迅全集》吧,那样你会受益匪浅。
如果有人问我,我的偶像是谁,我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他:鲁迅!因为中国确实需要千万个敢于直言、针砭时弊的人,需要千万个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人!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7
鲁迅无疑是近百年中国文坛中最具份量的作家,然而对我们而言,却象是一个“戴着面具的陌生人”。
怎么会这样呢?中学课本中鲁迅的文章是所有作家中最多的,选修中又有萧红详细写鲁迅先生生活状态的文章,“陌生”又从何谈起呢?
首先看对鲁迅的评价。我们所熟知的评价无外乎“尖锐”、“批判黑暗”,剩下的就是一些溢美之词。这些评价固然很准确,可千篇一律的评价并不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何况对于文学作品而言,思想远重于内容,这些对内容的评价只触及血肉而无法深入骨髓。而作品的思想性又可分为时代性和永恒性。时代性并不是重点,因为相隔几十年,毕竟不同。只有那些体现人性中种种善恶的文字才会永远闪耀。“作品完成的时候,作者就死了”。我们看文字作品不应该仅局限于那个时代的背景,也不能仅仅探索作者写作时是怎么想的。伟大的作品会使不同的读者产生各种各样的.细微感受。说白了,这些评价,成了鲁迅作品的一张厚厚的面具,阻挡我们的视线。
其次看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几篇文章中只有《祝福》是小说。各种文学体裁中,我认为最能体现思想的是小说。对于散文,可能更多地抒发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而小说可以在一个半架空的世界里使作者更自由地设置重重“机关”,蕴含深意,进而造就不朽的杰作。所以我觉得理解小说对理解一位作者尤为重要。而课本选文也许是为了降低难度,只有一篇小说。
最后要看读者。无论你爱或不爱,作品毕竟就在那里,而读一遍与读十遍的效果肯定大相径庭。除了读者主观的原因外,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毕竟每个人的经历、志趣、爱好不同,再加上读几十年前的文章,自然会感到生疏,不适应,没多大兴趣。(这点朱自清的《背影》更突出,很多学生都认为文章并不很好)
我一开始读鲁迅也是如此,不仅觉得他的文字晦涩,而且出于一种反抗权威的心理,认为他只是徒具虚名。相比于鲁迅,徐志摩那样的文字显得更亲切,更容易抓住初次见面的读者的心。后来知道鲁迅与徐志摩、梁实秋等人均有“交锋”,语文课本甚至不录梁实秋的文章,这令我又平添了几分厌恶,当然那时并不知道他们因何而交锋,也不了解文字与政治、阶级、立场挂钩。后来看了《狂人日记》,课本中学了《藤野先生》,又看了《朝花夕拾》,逐渐认可了鲁迅的文字。然而真正的转折却在《祝福》。
《祝福》里冷冷的笔调,祥林嫂凄惨的经历,“我”优柔而纠结的内心。这篇小说是可以真正让不同的读者从自己内心产生不同共鸣的文章,昭示出的人性善恶才是可以不朽的东西。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也许我们与鲁迅相距太远,经历相差太多,又隔着迷雾与面具。用心读,总会读出与他人不同的感受。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8
一说起大作家,大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鲁迅;一说起鲁迅可能想起的不仅他的作品还有他的故乡——绍兴。
而我觉得在绍兴看鲁迅故居,却没有在鲁迅故居里看绍兴那样别有一番风味,整个鲁迅故里是粉墙黛瓦,而鲁迅的故居更是蕴藏着绍兴悠远的人文,艺术与独特的江南风味。今天我们小记游学绍兴。去体验鲁迅故里的人文轶事。
且不说鲁迅小时候的住的房子、鲁迅爷爷奶奶的祖屋和他上学的古老学堂——三味书屋。就单单说鲁迅小时候玩耍的地方——百草园。那里翠绿的菜畦长得十分繁盛,小巧圆滑的市井垒得十分精致;碧绿的爬山虎还是爬满四壁围墙,茂盛的何首乌心叶苍翠。且不进去仔细瞧,只是站在围栏边一望,眼前就好像浮现出鲁迅孩提时与伙伴在此追逐嬉戏的样子。又好像看见长妈妈拉着年幼的鲁迅,坐在大桑树下吃茴香豆,讲《美女蛇》的故事。
一想起这儿,整个绍兴热闹的街景有立刻浮现在我眼前——在街头叫卖莲子、香糕的小贩,在那古色古香的街坊间穿梭的炸油豆腐的老奶奶,在题扇桥上画扇子的作坊老板……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酒菜的香味,远远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大大的招牌,依稀记得以前读过的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又想起”窃书不算偷”这句话,好像看见了文中的”我”在酒店里忙碌着为客人们温酒,而孔乙己悠闲的倚在门栏上喝着碗里的'浊酒。顿时整个绍兴的街景又浮现在我眼前——蜿蜒窄小的河道、古色古香的乌篷船,酿酒作坊里放着的坛坛清酒,木桌上摆着的几粒茴香豆……不由得,又嗅到了很浓的江南气息。
要说在鲁迅故居,三味书屋是最值得一看的。那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的家。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鲁迅当时读书所坐的地方。看到这个书屋,让我们仿佛看到当时的鲁迅穿着长袍,跟着老师摇头晃脑地念“人之初,性本善”。一张摆着桌椅的小角落,桌上刻着一个“早”字,据说当时鲁迅为了给身患重病的父亲买药每天一早去当铺变卖家产——换药,结果有一天上课迟到了。这个“早”是他为了提醒自己——无论多忙,上课都不能迟到,可能这也是他成为大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这次游学是我多次游学中,觉得学习东西最多的一次。在三余书屋我们还体验了一把鲁迅小时候听课的经历:穿上蓝色的长袖长袍,系上衣襟上的蓝色盘扣,宽宽的袖口,长长的衣衫,我们再戴上一顶粘有小辫子的瓜皮锦缎小帽,活脱脱的一个个明清时期的小小秀才,在全木结构的书屋,仿梨花木刻的桌椅里,听刘老师讲鲁迅小时候的趣事,他的经历,咀嚼他文字的精彩……
桌上的一坛浊酒,碟中的几粒茴香豆,碗里的一堆手剥笋,这些依着水,坐在乌篷船上慢慢享受着绍兴人文的游客,使我从鲁迅的笔下,他的故居看见的颇具江南韵味的真实绍兴。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9
记得曾有人说过,鲁迅先生是中国第一位“文体家”。何为“文体家”?我想,“文体家”们的一个标志就是他们在抒发自己所思所感之时,不会忽视自己的表达技巧:用何体裁承载?如何遣词造句?怎样铺排情节?而当一个“文体家”老练如鲁迅,他的这些技巧却是无形而有形了——书这头,你正为跌宕的情节、精妙的比喻而按自己长——书那头,鲁迅老先生的小胡子下也为这一安排染了一层笑意。一个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是鲁迅选择叙事的角度——也许这一方面的用心已太深地融入了作品了。
虽然鲁迅那庞大的作品系统里所选用的'叙事者,即文章中的“我”,千种万样:有主人公、有亲历者、有叙述者、有的甚至通篇无“我”,但我觉得只需分为两类则好:一类是记忆中温情的“我”;另一类是现实中尖锐的“我”。
先说前者,典型的例子便是《社戏》、《故乡》,再往前溯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这些文章中,鲁迅的题材往往是自己童年在农村的生活经历,因此这“我”也大多是诚实可考的自己。近年来常有人说要“还原鲁迅”,那个脾气有点倔却不难相处的鲁迅;那个快乐时会“打个旋儿”朋友满天下的鲁迅;那个闲来时翻翻美学对女人衣饰评头论足的鲁迅——我觉得可以从读这些文章开始。这样的文章里,鲁迅是鲜活、热乎乎地存在在那里的,在那片愚昧而淳朴的农村土地上:在那儿的水里划船,在那儿的夏夜看戏,在那儿顽皮也在那儿淡淡惆怅。一方面,这文章中温情的“我”摘掉了鲁迅头上那顶“反封战士”一类的大帽子,给我们看一张浅笑着回忆往昔的脸,让读者由病态的“敬怕”鲁迅转而爱戴鲁迅;另一方面,我想,也只有这温情的鲁迅中的“爱”,才是他斗争的动力源泉——为了这土地和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而另一种“我”却是使鲁迅终究成为鲁迅了——否则他不过是乱世中文字了得的好隐士。这一种“我”来自鲁迅天生的敏感、洞察,使其有一种冷嘲热讽于故事之上的才能。譬如《孔乙己》,虽说叙事者是小伙计,但字里行间仿佛还有另一个“我”——作者自己:这个“我”不仅仅看老板的白眼、看孔乙己的窘态、看众生的丑相,甚而看小伙计如何一步步地加入取笑、厌恶孔乙己的行列,加入世上的恶俗。另有一篇《示众》,如朦胧诗句,没有小说中常有的那个“我”,只有散点透视成的片段——但这“我”却又无处不在——或者解开一片虚伪给读者看看,或者轻笑两声众生的愚昧,或者苦痛于敏锐的作者捕捉到的绝望。
若这要懂鲁迅,我想首先得懂他笔下之两种“我”:一种如每个凡人温情而眷恋,叫我们爱;另一种有他的伟大,高瞻远瞩于时代之上,叫我们敬。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0
我们这个时候认识历史中的伟人的方式,也不过就是两种:看别人写他的文字或者是他写别人的文字。那些在历史中的人也许离我们太远,唯有文字是永恒且历历在目的。于是鲁迅,这个曾经名誉极大,为民肝胆涂地对敌毫不留情的英雄式人物,就这样走近了我。
鲁迅的文字是极犀利的,哪怕是在温暖的书页上静静呈现,也具有让人灵魂颤栗的力量。那长着紫色圆脸的少年闰土,一声“老爷”让多少人心底升起悲哀。然而,这样折现出的鲁迅冷静而坚固的影像,最初在我脑海中其实完全相反。
七年级学课文《社戏》,不长,却读起来艰涩无比的背诵段落,曾让人连连叹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的迅哥儿,是和同龄孩子一样的顽皮机灵,加上读书带来的升华,让他的形象十分讨喜。而虽然是小说题材,人物原型却还是属于鲁迅自己,不免让人有十足的`代入感,我便以为鲁迅一定是拥有一个极快乐的一生。
这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可以窥见端倪。那无忧无虑的百草园承载了多少美好的记忆,与蟋蟀蜈蚣作伴,与皂荚树桑树一同成长,就连学习生活也蛮多乐趣。
然而,这终于不是一成不变的,鲁迅快乐的只有童年。家道中落,初尝艰辛,鲁迅在一步步蜕变和成熟。过程自然无从细知,然而我却知道,这样的改变一定会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
鲁迅始终是想冲破黑暗的,父亲被愚医反反复复折腾了几年,他勘破这样的麻木,立志学医去医人;可日本留学中,中国国人的麻木,又让他升起强烈的不甘,他想改变这一切,于是毅然弃医从文,学着用一支笔去救民于水火,用那再锋利不过的文字去医人。第一医,医的是身体,第二医,医的是心灵。
他这样步步艰辛的探寻着自己的路。《孔乙己》中直击科举考试下对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图》抨击教育制度,《狗猫鼠》中,他冷言相对那些虚伪又无趣的人……
这其中,《藤野先生》算的上是他柔软与坚硬的一个转折点。求学尚且称得上快乐无忧,但在目睹弱国被欺凌的惨状后,他已经变得极为坚硬。文中说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他们再无书信来往。我想这大概是鲁迅在向过去的自己说一声再见,斩断的一干二净。
成长毕竟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这一路,尝过多少苦涩。鲁迅是一个坚硬的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惧遇到的挫折越来越多。但他真的什么也不怕吗?他怕,他怕自己的快乐越来越少。
于是,鲁迅留下一部与其他风格大为不同的作品——《朝花夕拾》。他将记忆中弥存的温暖与快乐保存起来,带着一往无前的勇气,把柔软化作直面黑暗现实的动力。
这是鲁迅,他无比的真实,在他身上既有柔软,也有坚硬。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1
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我和宁波晚报的小记者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无限崇敬的心情参观鲁迅故里。
我们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来到了位于东昌坊口西侧的周家新台门。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踪迹。新台门坐北朝南,青瓦粉墙。从鲁迅故居临街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进去,穿过小天井,是一间泥地的台门间,系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那里陈列着轿和橹。
从台门斗侧门进去,有一口水井。那水井里的水多么清澈,多么清凉。把手一伸进井里,你就会感到浑身十分凉爽,仿佛来到了冰凉的世界。井边有棵小树,像是一顶撑开的绿伞为井遮风挡雨。
穿过长廊,就来到了桂花明堂。这里原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所以得名为“桂花明堂”。桂花树下有一张大圆桌,据说鲁迅小时候,在烈日炎炎的夏天,经常躺在桂花树下的`桌子上乘凉,听继祖母给他讲故事…… 过了桂花明堂,便来到了鲁迅卧室兼书房。里面有铁梨木床、桌子、椅子……据说鲁迅从日本留学归国后,在绍兴任教期间,常在这里备课、写作。
穿过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那儿有间会客室,鲁迅常在那儿接待朋友、同学。会客室里除了桌椅外,还陈列着一张皮躺椅,听说是鲁迅的父亲在生病的时候用来休息的原物。除了会客厅外,那儿还有他母亲的卧室、夫人的卧室……
忽然我想起鲁迅的《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园》中有段描述: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子,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漫步来到百草园。百草园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那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瓜和菜还有清香扑鼻的桂花树……导游姐姐介绍道:“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百草园里玩耍嬉戏,他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 ……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鸟呢!”听了介绍,我仿佛看到鲁迅在此玩耍的情景,听到了他的欢声笑语。
经过百草园,我们又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鲁迅曾经读书过的地方。我发现鲁迅书桌右下角有一个“早”字,觉得奇怪。后来听了导游姐姐的讲述才知道:原来鲁迅在一次上学时因故迟到,受到塾师的严厉批评,于是就悄悄地用小刀在书桌右下角刻下了这个“早”字,用以自勉。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这种精神。瞻仰鲁迅故里,更激起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稽山常青,镜水长绿。鲁迅浩然正气,高风亮节永留人间,将激励我们发奋学习,长大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不懈的努力。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2
鲁迅的一生是敢于斗争的一生,他用自己的文章,唤醒了精神麻木的百姓;鲁迅的一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他用手中的笔,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鲁迅的一生是光荣辉煌的一生,他用他的精神,拯救了许多沉睡中的灵魂。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那一张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国脸,一头总是精神抖擞直立着的头发,有个性的一字胡须点缀着那张平凡的中国脸,一双冷峻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同时也充满了慈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配他的才华,非常配他的人品,非常配他的性格。
在以前的旧社会,在那个落后的中国,那时的鲁迅还是一名医者,当时的鲁迅认为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者是一件光荣的事,可就在他医学事业快要成功时,他突然意识到:要想拯救自己的国家,单靠身体上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让他们摆脱精神上的束缚。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弃医投文,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文学事业中去,让民众真正的从思想上觉醒。
可是,要想发表作品对于当时的那个社会来说是何其的难啊!鲁迅先生心里清楚,在那个暗潮涌动的社会中,怎么能用自己的真名来发布作品呢?于是,他前前后后换了一百八十余个笔名,最终在一九一八年的五月份,他成功的以鲁迅这个笔名首次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很多民众也因鲁迅的文章而醒悟。可是,在鲁迅发表文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那么几段小插曲,总有人想要他碰壁,也是,这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即使如此,鲁迅也没有放弃。他与反动派顽强的作斗争,唤醒了一个又一个麻木的.灵魂。
鲁迅曾经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的名言,也是鲁迅的信仰,因为他坚信自己选择走的路一定是正确的,也正是因为这样,鲁迅先生才能在文坛上有辉煌的一生。
鲁迅先生就是这么自信的一个人,他的作品亦是如此。他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会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他还是这样做了,并且也成功了,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唤醒麻木的民众,拯救日益衰败的中国。即使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对国家,对人民,他也会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果当初的鲁迅依旧坚持学医,那我们是不是不会觉醒,那个时候的中国可能还徘徊在迷途之中,找不到方向。可能到若干年以后,我们也不会忘记,在那个黑暗的旧社会,还有一位以笔做武器的伟大的文学家;一位敢于与反动派作斗争的革命家;一位用文笔唤醒民众的思想家鲁迅。
鲁迅先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却有着不普通的信仰与品质,让我们走近鲁迅,了解这位伟大而可歌可泣的人。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3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又显露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无奈。
1928年,鲁迅收录了关于自己童年和青年的文章,命名为《旧事重提》,而后更名为现在的《朝花夕拾》。然而它只是一本在老境下怀着悲伤之情写下的一本小说吗?全然不如此。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的落花在夕阳时捡起来。蓦然低头,于是平静地俯下身去,伸出手,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而又带一丝伤感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令我向往的是那童年,那片鲁迅先生心中的圣洁之地,提起这个,我仿佛看见了追赶花猫的他,在水边与小伙伴吃冰的他,在百草园中与鸟兽木石为友的他;仿佛听见油蛉的清脆的低唱,蟋蟀不间断的琴声;仿佛闻见了那豆麦与水汽的蕴藻之香……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浓郁的乡土文化与深厚的民间文化熏陶着他,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一生。
忘不了在《社戏》中,迅哥儿的.快乐纯真,在朦胧的月色下,飘着豆麦的清香,划着小白船去赵庄看戏,回来时肚子饿了又“偷”豆子吃。在“百草园”中,探索大自然的无穷趣味,在土下挖掘人形的何首乌,听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正是这样的快乐而自由的生活令我向往。
童年的生活免不了陈腐味,“三味书屋”是一个例子,学生对孔子像行礼,拜先生,在课上只能读死书,不得过问,三言、五言、七言,还有打人的戒尺和跪罚。这一些无不体现了当时教育思想的闭塞。
虽然如此,但鲁迅先生也并没有写这些,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即使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即使是“最严的书屋”,“我”在花坛上折腊梅花,用荆川纸去描绣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使人怀念啊。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日本回归中国,从寿老先生到滕野先生,从长妈妈到闰土,从孔乙己到阿q,鲁迅先生留下可他无限的欢笑与回忆。深深的抒情和呐喊,也许他曾彷徨,也许他曾犯下过许多的错误,但他永远不怕改正错误。他在严酷的剖析外部世界的同时,以更为严酷,甚至可以说是近乎残忍的态度剖析内心世界,他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真正的人。
从记事时起,总忘不了鲁迅先生那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文章。自然,每年的十月十九也会沉哀自己的偶像——我心目中伟大的鲁迅先生!
几度误解,几度怀疑,几度逃避和疏远,终究还是回归了。现在我们读先生的文字,或许会觉得它过于冷峭,过于沉重,讽刺性强,“骂人”水平高,甚至有人就是冲着后者而来的,全凭好玩。的确,先生是缺乏梁秋实的闲适,林语堂的“性灵”,周作人的散谈,朱自清的深情,徐志摩的诗情画意。然而,如果那个时代只给我们留下吟风弄月的感性文字,只留下一片悠然淡漠的文人趣味,那我们又怎能体会到那个时代的黑暗?那个时代,在我们眼里恐怕只有一具时间的骸骨罢了。
是什么让时代在进步?有人说“是经济”。“错!”“是精神!”是精神让一个国家进步,是精神让一个民族自强不息!而鲁迅先生赋予我们后世的千万子孙,正是这种义无返顾,自强不息的精神!他怀着三闾大夫般的旷世忧愤,用一支如太史公一样的奇崛文笔去书写黑暗,他义无返顾的理性精神仿佛一盏高高吊起的孤灯,光芒穿越了时空,一直照亮今天。
记得有许多人曾问我的偶像是谁,当我毫不犹豫的说——鲁迅先生是,他们竟笑我落后,腐朽,那么多的“星”不追,偏偏追崇这早已作古的.风霜人。我对这样的回答总是感到深深的悲哀。
难道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了?已经不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了?难道先生已经是文学意义上的一笔而可以轻轻带过?已经作为一份文化遗产而被束之高阁了?
当我们在喧嚣中无法自拔时,一颗浮躁的心怎能容得下那充满痛苦的灵魂拷问和锋利的匕首投枪?看看老一辈学人:今生今世,年轻一代一定要读鲁迅!不读他,我们无法直面繁杂的人生;不读他,我们无法看到心灵深处的鄙陋;不读他,我们无法守住那片高洁的精神家园;不读他,我们无法具体而透彻的了解中华!
是的,只要先生的书在,就一定有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就会绵亘不绝的传下去。先生一直在以一种父亲般的博大胸怀宽容着我们。他在等待,等待我们走出浮躁的心海,等待我们带者一颗不沾染世俗习气的心,去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5
在那样的长夜里,先生比任何人,清醒的都要早。
一件长衫,指间落了些许烟熏焦黄的茧。一如稿纸上文字那般深邃犀利的目光,黝黑而嘲讽的,唇上似隶体一字的胡。我潦草翻过语文书上那密密麻麻的笔记,于那几行无味、充满滥赞的简介,叹息一声,些许失望。“笔记上的先生,怎么能称之为先生?”
邻座的目光绕过我那桌角上用铅笔加深描绘了无数次的“早”字,抽走了我一直放在膝上的那本《故事新编》扬了扬。他的语气半是嘲讽半是无奈:“我们在上语文课,不是在搞学术研究。不就是那几篇鲁迅的课文,老师讲的和你的看法不一样吗?”没错,读先生的文章,千千万万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我却不太喜欢课本上所教的那种。然而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必须一字不落地背住。先生原本蕴含了无限智慧的故事,犀利的笔锋,经过课堂那种公式化的剖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明明他的文章,只有自由地去翻阅,才能被刺触到最深的神经。
我还依然记得初识先生的那个时刻。光是用红黑两种极端而锋锐的色彩印刷而成的书脊,就得让人耗尽巨大的勇气把它取出。在书架上一排排装帧梦幻而精致的书籍中,先生的书好似一个与美梦格格不入的残酷现实。突兀,却醒目而让人觉出压迫。封面上印着的也是红黑两色组成的先生头像。也许是那时的我太过年轻,我把这些一切能让我觉得陌生与恐惧的书本,都称之为“大人读的书”。但或许是先生那并不算太过严厉的面容安慰了我吧,亦或是这就是命中注定的邂逅吧。我翻开了那厚实的扉页。只记得读的第一篇便是《阿Q正传》,里面的那些词句,那些能够刺痛人内心深处根本却丑陋的东西,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这世界的残酷与人们极端的美与丑。我就此爱上了先生,那个以“鲁迅”为笔名,以笔为手术刀的民族医生。
不得不说,有鲁迅在的日子里我是快乐的。同龄人们大多都喜欢韩寒、郭敬明等年轻的作家与他们的作品。然而我认为,同样体现人生残酷的`文章,先生写的却不知比前者厚重多少倍!或许这就是区别所在。然而,先生的形象也不绝对是那么严厉,他只有一枝笔,可是有些人们偏要给他弄得很凶,给他背后插许多军旗,像个在舞台上唱独角戏的老武生。
是先生在桌角刻上“早”字的精神激励了我,使我勤奋。也是先生深邃的思想引导了我,让我开始思考那些蕴含于事物表面之下的谜团与疑惑。从认识先生后我开始接触了那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时代,去积极认识那个大师层出、人才备具的时代、去认识了那些与先生并肩的伟人。在那对中国而言漫长的永夜里,正是先生那样如明灯一般的人物,照亮了整个时代。
此时,我身后仿佛就站着一位中年。他板寸头发,指间夹着一支点燃的烟。袅袅的烟雾在灯光间纠缠,他看着奋笔疾书的我,目光长远而深邃。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6
我走在铁轨上。铁轨很长,放眼望去,铁轨消失在天与地之间。
我只是这长长的铁路线上的一个扳道工。晚上铁轨不通车,所以我也就得以在铁轨上游荡。
铁轨很长,两条铁轨在夜晚就像两条绳子,牵绊着我。在绳子的另一端,是红灯绿酒吗?听说那里的酒很贵,那里的衣服也很贵。通过这绳子,我还能感受到那里的人们天天为了适应这种高消费而高消费着。累不累?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这里有花,有树,有鸟,我在这懂得怎样贫穷的生活。
可是每天,都会有几班火车,到我这来带走几棵树,几束花,几只鸟。我没问为什么,听他们说要搞绿色生活。我不懂,也许还是为了那高消费吧?
前些阵子,利比亚的事情通过铁轨传到了我这儿。我又疑惑了,人们不是忙碌着为了高消费而高消费吗,怎么又和战争勾搭上了。想了很久,唯一对此的解释是,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高消费生活,所以有了战争,战争本质上也是高消费生活的一部分。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这样,人类总要想从大自然那汲取的更多,总以为自己是最智慧的生命。但在千年前,古人提出“厚德载物”的理念,庄子懂,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懂。天与地不仅承载着江河流水,也承载着我们的一切和我们自己。只要天与地稍稍皱一皱眉,那么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可是她为什么不这样做。因为她爱我们,深深的爱着我们。就像现在那天上的星星,始终明亮,始终慈爱的俯视着地上的每一寸土地。
而我只是个扳道工,我做不了什么。我只能每天机械般的工作,目送一辆辆火车来,目送一辆辆火车走。
几天前,强大的震感抖动着铁轨,强大的气息令我不禁倒吸一口气,日本地震了。我到底该怎样评价,我不知道,有的只是为遇难的人祈福。地震是常有的,在地震面前,人们无法抵抗,然而核 泄漏却不常有。
我不知道运用核能到底是对是错,但日本迟迟不阻止泄漏也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自然界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是存在的,在小事中也一样。但鸟吃虫,虫吃草这样的事,天天都在发生,可是哪次达到人类那么壮观的灾难的程度。
也许还是我不理解人类的高消费。也许是远方的那颗心,已经不灵了,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
而我一直以来敬佩筷子兄弟,当他们在舞台上高唱“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的时候,我想,我们都应思考一下。也许只有经历过风风雨雨之后,才能真正幸福的生活。
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扳道工。
在夜晚,慢慢地走在轨道上,也许有一天,我可以走到轨道连接着的另一端的远方的心。那时,我会带上我的贫穷,在那远方的心里慢慢地诉说怎样贫穷的生活。重新唤起她的灵。
等到那时,春暖花开。
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扳道工。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7
今天,我们去江南水乡—绍兴。刚出门,就和阳光撞了个满怀。呀!天气真好!
路上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广阔的草地;高高的树木;一路的美景带给我们美好的心情。
经过3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这里的一切都是黑白色调,白墙黑瓦的房屋。入口处有一块大型的石板,上面刻着雕像:一个瘦得有点让人担心,整天拿着个烟筒吃烟,穿着一件大袍子长褂,嘴巴上留有一排浓密的像一个一字形的胡须的,根根头发竖起像刺猬的毛一样的人。这,就是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
上书“鲁迅故里”四个苍劲有力的打字,将革命家大义凛然的'神态,彰显无疑,让我深感敬佩。
故居门口“绍兴鲁迅纪念馆”几个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走进大门,我开始了解鲁迅的生活。听导游说故居分新老台门,新台门是仿照老台门建造的,规模结构与老台门基本相同,坐北朝南,黑瓦白墙。鲁迅在新台门度过了他的童年与少年时期。在鲁迅屋子的院子里,有几尊铜像,一边是和蔼可亲的奶奶摇着扇子,给鲁迅讲《猫是老虎的师傅》的故事,一边的鲁迅双手托着下巴,正聚精会神地听着,连奶奶脚边的小猫也听得津津有味,看见边上有张空凳子我也坐了上去,仿佛沉浸在奶奶的故事里……
沿着窄窄的小路,我们走进“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书屋的东北角是鲁迅的座位,在他的桌角上有一个“早”字。“早”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为给父亲买药上课迟到了,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于是他悄悄地用小刀在桌角上刻了“早”字,用来自勉,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还告诫我们,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我深深地佩服鲁迅的学习精神,走过三味书屋,我为自己平时散漫的学习态度感到惭愧,我想,鲁迅的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中。
小路走到底是鲁迅的童年乐园——百草园。我多么想一睹为快,于是快步走进百草园。百草园没有我想象中百鸟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碧绿的菜地”五六畦,“光滑的石井栏”仍在,“高大的皂荚树”高耸挺立,“紫红的桑椹”只见树干桑叶不见果子。听导游介绍,鲁迅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这片小天地里捉蛐蛐,看蚂蚁背苍蝇,翻开石头,有时会遇见蜈蚣,冬天还常常在雪地里捕麻雀……这片小天地里充满了鲁迅童年的欢声笑语。
一边走一边看,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把半边脸藏在了山后。我们依依不舍的走出故居,带着回忆,带着对鲁迅这位大革命家、文学家的敬佩之情踏上了归途。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8
人无完人。任何人,即使世人心目中的伟大人物,也有其弱点,鲁迅也一样。尽管他文学方面的造诣令人佩服,堪称大师,我认为,他在为人处世方面,有明显的缺陷。
比如,他对待结发妻子朱安。1899年,鲁迅与二十一岁的朱安订婚,并打算两年后结婚。三年后,他拿到了去日本留学的奖学金,到日本留学,直到1906年,才奉母亲之命回到老家,与朱安完婚。婚后第二天,鲁迅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再一次离开家,去了日本。从此,朱安开始了她悲剧性的一生,白天操持家务、服侍婆婆,夜里独守空房。关于朱安,鲁迅曾这样对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说出这种话,是对朱安的极大不负责任。我们可以理解他与朱安结婚,是因为不想惹母亲生气,但作为反封建斗士,既然能违背母亲的意愿,在已有家室的情况下,跟许广平结婚,难道不能跟朱安退婚吗?既然不爱,为什么不退婚?让朱安等了足足七年,从一个妙龄少女,等成了那个年代不折不扣的.老姑娘。“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朱安是人,不是物品。他可以不爱朱安,但不能把她当做物品,不喜欢就扔到一边,甚至不跟她说一句话,漠视她的存在,漠视她的幸福。
鲁迅还有一个性格上的弱点:多疑、爱骂人,这从他和林语堂的交往中可见一斑。1934年,鲁迅劝林语堂不要再提倡幽默、性灵之类的小品文,建议他去翻译英国的文学名著。林说,这些事等他老了再说,本意是说,他的翻译工作要到老年才做。鲁迅因为比林语堂大十四岁,疑心林说他老了,很恼火。如果说这次的隔阂,鲁迅只是恼怒地说说罢了,后来就很过分了。有一次,朋友请客,林语堂谈起一件逸事:几个广东人在讲广东话,滔滔不绝,说得非常起劲。林语堂说:我就插进去,同他们讲英语,这可就把他们吓住了。鲁迅听到这儿,放下筷子,站起来指着林语堂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想借外国话来压我们自己的同胞吗?”不仅如此,从1934年开始,鲁迅开始写大量的文章攻击林语堂,极尽责骂和嘲讽。在他的《天生蛮性》中,全文只写了三句话:“辜鸿铭先生赞小脚;郑孝胥先生讲王道;林语堂先生谈性灵。”把林语堂和复古派的辜鸿铭、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相提并论。用“怒骂”对待敌人,是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对待观点不一的文友,比如梁实秋、胡适等,他的多疑、爱骂人,则突显了他狭隘的气量。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瑕疵并不影响他作为文学家的伟大。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19
他那隶书“一”字的胡须,是他泰然自若的表现;他那根根直立的头发,是他正义凛然的表现。他那削瘦的脸庞泛出一阵黄色的暗光,虽倍显憔悴,却毫不颓废。额头很亮,但却并不光滑,劳作的皱纹袭上了眼角与额头,变得略有粗糙。浓浓的眉头下面,是那双炯炯有神的双眼,如尖刀般看透当代的现状,他为唤醒民族团结的精神而拿起手中的笔来战斗。在这眉宇之间,显现出一种儒雅的君子气概,但也有一种丝丝的忧愁与悲愤在其间交融。转瞬之间,这位伟大的文豪,又开始用自己尖锐的眼光和犀利的笔锋,继续揭示那些社会的昏暗了。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初了解鲁迅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那时我学习了《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等几篇文章,年龄尚幼的我不喜欢鲁迅晦涩的语言,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我开始了解了鲁迅、认识了鲁迅。
鲁迅活着的.时候并没有为自己活着,这是一种伟大,是一种至今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拟的伟大。他本来可以悠闲地写着他的散文,如果这样,就不至使自己的生命受到任何的威胁,鲁迅本来可以安然地享受着作家的虚名;而且从长远来看,散文的生命力远比杂文的久。然而鲁迅先生没有,他的杂文短小、精悍,却切中要害,入木三分,每次都让那些拼命掩饰的面具无情地滑落。他不讲任何的情面,只要是对人们有意义的,他决不会放过。哪怕是他以前的好友,这一点,正是他人格的伟大。因此,鲁迅先生是突出的一个,他的高尚品质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鲁迅先生写的小说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读鲁迅的小说,时时有一种"发现的喜悦"。画面是普通的画面,人物是普通的人物,但却在这普通的画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随时都能注意到我们平时注意不到的特征,察觉到平时察觉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正是由于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心理刻画,使鲁迅小说的艺术魅力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因此,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鲁迅先生是一个拿着笔战斗的英雄人物。他用那支神圣而正义的笔谱写了人间的冷暖事态,他把自己的满腔热血都化为了与敌人抗争的力量。他的笔始终没有停过,就算自己累得趴下他也要下床来写。哪怕只能握住笔写最后一个字他也要继续,继续为自己的梦想打拼。
这就是鲁迅先生,当全中国人民仍处在朦胧黑暗之中时,鲁迅却振臂高呼,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伟大人格,用不懈的努力,以求拯救中国人民。他经受磨难,却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真理。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他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000字 篇20
冬日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虽然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但我们的心犹如受到了拂面的春风,今天天气仿佛是特地为我们准备的——今天是冬令营。同学们各个兴高采烈,纷纷议论着。
这次冬令营我们要前往绍兴,去“访问”著名的作家鲁迅先生和“瞻仰”大禹皇帝。
“到了!到鲁迅故里啦!”一位眼尖的同学激动地叫了起来。我顺着他手指的地方望去,果然,“鲁迅故居”四个大字引入我的眼帘。车还为停稳,我们就像出笼的小鸟,蜂拥而下。下车后,飞奔向这次参观的目的地——鲁迅故居。来这里认识这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我们跨过高高的门槛,踏着一块块青石板铺成的石板路,走进了既富丽堂皇又古色古香的鲁迅故居。十分气派的大客厅里,一张张檀香木雕做成的桌椅,显得那么古老;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显得那么豪华……我瞻望着墙上鲁迅先生锐利的眼神,听着导游的介绍: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在这里,我了解到了鲁迅先生的`妻子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礼俗;在这里,我知道了鲁迅童年有个小伙伴叫闰土,他在这里告诉了鲁迅很多的新知识;在这里,我看见了“百草园”,高高的围墙上爬满了藤,一棵桑树,一棵皂角树,一片菜园,虽然还“覆盖”着残剩无几的白雪,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它生机勃勃的场景,出现了鲁迅和那些朋友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在大院里的情景。
离开百草园,我们走过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走过一座小小的石拱桥,四个醒目的大字吸引了我的眼球——三味书屋。这是鲁迅先生的书房,教室。我们立刻涌向了里面,一张大讲桌上躺着一把陈旧的戒尺,周围6张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书桌述说着岁月的痕迹。鲁迅先生的书桌在哪儿,我伸着脖子想看看那个“早”字,可惜,导游说为了保护它,拍成了照片给大家看。望着“早”字,听着鲁迅先生为了给他父亲治病买药而药店当铺来回跑,为了告诫自己不再迟到而在书桌上刻下的“早”字,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艰辛的生活呀,可他依然努力学习着!想想自己那是多么的幸福……
走出鲁迅故居,我们品尝了“孔乙己”的茴香豆、绍兴的臭豆腐,我们忽忽悠悠漫游着。
最后“咔嚓”一声,在鲁迅先生的巨幅照片前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也随着大家一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朗诵离开了鲁迅故居。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大禹皇帝的纪念馆,知道了大禹治水的艰辛。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现在已经接近黄昏了,我们也恋恋不舍地上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