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生活中的路人甲读书心得 本书是骆以军《壹周刊》专栏文章的选编结集,文章所描绘的城市浮世绘既有宝岛街头,也有紫禁城的皇城根下,许多还是隐去了这样的明确地点,而是让位于一个个并非相识相知的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等陌生而又普通的面孔,于是人名常常被以简……
我们都是生活中的路人甲读书心得
本书是骆以军《壹周刊》专栏文章的选编结集,文章所描绘的城市浮世绘既有宝岛街头,也有紫禁城的皇城根下,许多还是隐去了这样的明确地点,而是让位于一个个并非相识相知的路人甲、路人乙、路人丙等陌生而又普通的面孔,于是人名常常被以简单大写英文字母草草替代。有的故事也并非亲身经历,而是“道听途说”后的拾遗,但这并不掩这些故事的亲和感还有哲理性。
如同其他类似写作,本书的许多文章首先来自骆以军的亲身经历。比如为了抗击台北炎炎夏日,家住顶楼的他先是试图靠养些花草“削弱”毒辣的阳光,实在无效后不得不努力扩大规模开始种树,结果烈日问题没见消解,身体的毛病倒是一个个冒了出来。还有由南非世界杯的“章鱼帝”联想到自己买福彩的有趣经历,遭遇北京机场的误机到偶遇“处男”,半夜全家遭遇手机铃声“惊魂”……这些经历来源于具体得可以看到“毛细血管”的普通生活,读来除了有一种逼面的真实感,还会让读者从逼仄的城市生活中,感受到一种无处不在的窒息感。
这样的窒息感并非某一地的'特色。事实上,在骆以军足迹所至的两岸三地几乎都有这种扑面而来的逼仄之感。骆以军笔下流露的这些城市窒息感,除了因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还有因交通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生活空间感的骤然压缩,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资源分配压力,人际活动空间冲突频率的骤然攀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两岸城市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作为城市铁定主体的个人,其心理状态并没有与不断变化的城市环境做到“步调一致”。实际上,骆以军身上的许多遭遇偶尔有之或成趣事,一旦频率超过一定限度,就像台北楼顶的炎炎烈日,总会令人焦灼不堪又无可奈何。
这是一部描写城市浮世绘的书籍,所以除了作者骆以军这一铁定“主角”外,少不了诸多社会人士的“粉墨登场”。比如靠交朋友敲诈他人的剥皮妹、小男友十多岁的漂亮姑娘、女痞、米哥、阿咪、阿墨……骆以军在写到这些人物时,没有刻意的雕饰,大多只是简单地铺陈便直奔主题,很少有对个人外貌的描写。也许在作者看来,如同人名一样,外貌只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代号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号背后有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故事。也所以,尽管读者可能无法想象这些人物的外貌,但他们的经历和故事却可触人灵魂。
生活就是这么有趣,你本富正义感,对弱势群体怀有强烈的同情心,但当你偶然同弱势群体发生纠葛时,哪怕你再有理,很可能因为你的外表、言语,转瞬间变成了公众不约而同的“较劲”对象。你身上原本具有的那些正义感和同情心,很可能会被同样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不断迭加直至湮没,一同湮没的还有法律正义和你的合法权益。
前面提到,骆以军并不直接描写人物外表特别是面庞,但所有文章又无一例外地勾勒出令读者难以忘怀的不同面孔,包括书中不断出现的那位骆以军。“脸”是一个人心灵的窗户,既有其外在表现的一面,同时也传递着丰富的内在心理活动。透过这一张张“脸”,可以看到生活的趣、乐,也有痛苦和无奈。
关注别人,其实就是透过他们反窥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从他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秩序和底线,可以看到人们的诚信、友爱,当然也有背弃信义。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路人甲,我们都不过是生活中的匆匆过客,在穿越生活殿堂的同时,尽情欣赏品味一路的风景,生活才会丰富多彩。简而言之,爱自己就是爱生活,爱他人也是爱自己,有爱生活才有丰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