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春节手抄报素材 每年的春节,很多人会在自家的窗户上贴上新年窗花,贴窗花也成为了新年非常重要的习俗,剪纸窗花不仅仅烘托了节日气氛,更是兼具装饰作用,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下面是关于我们的春节手抄报素材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们的春节手抄……
我们的春节手抄报素材
每年的春节,很多人会在自家的窗户上贴上新年窗花,贴窗花也成为了新年非常重要的习俗,剪纸窗花不仅仅烘托了节日气氛,更是兼具装饰作用,还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下面是关于我们的春节手抄报素材的内容,欢迎阅读!
我们的春节手抄报素材
我们的春节手抄报
春节习俗故事
“春节”的起源 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里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打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广泛流传,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我们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天我们都会和家里人聚在一起,团团圆圆。所以春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们小孩子可以吃好吃的、穿新衣。
临近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新年。这家买年货,那家购鞭炮,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作为家里的一个小成员,我也不例外。清扫房子的那天,我也加入了爸爸妈妈的行列中,演奏了一场“抹布扫帚交响曲”,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听妈妈说,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意思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寄托了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我最喜欢和期盼的还是大年三十放鞭炮了。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爸爸带着我到阳台上,把鞭炮先挂在长长的竹竿上,随着爸爸点燃了炮引子,“噼噼啪啪”的响声和闪烁的关刚瞬间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我看着令人兴奋的场面,祝愿全家人的生活在这新的一年里,能够像这鞭炮一样红红火火,响响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