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效果探析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探析 职业教育

管理员

摘要: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效果探析论文  一、职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人才体系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等,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高职院校就业率……

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效果探析论文

  一、职业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人才体系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等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了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等,改善了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高职院校就业率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满意度也显著上升,说明职业教育领域改革实践带来了诸多有益影响。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未完全对接当前社会人才缺口,高级专业人才缺乏,专业教学知识技能与岗位对接不够紧密,教学方法与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性知识,中高职教学衔接不畅通,学生创新和探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些无疑是制约当前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是职业教育领域内有待解决的问题。

  二、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

  对接当前社会需求,做好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积极推进当前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设定了多元化人才培养、高级技工培养、创新培养等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以传承知识与技能、促进就业与创业为两大指导原则,提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满足经济社会进步发展中庞大的人才缺口。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发展的诸多难题,职业教育要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推动专业课程设计与设置及社会人才需求缺口相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良好的课程衔接体系,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人才质量,满足经济社会进步发展需求,职业教育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衔接课程体系与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等途径可实现的目标。

  (一)人才创新模式

  推进人才创新模式。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意味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针对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劳动者,满足社会与市场人才缺口。人才模式创新中要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指导方针,适应国家政策改变与社会发展需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原则和技术人才培养规律,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方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做到就业与创业、技术与品德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中要加大学生实践比例,创新岗位学习考核方式,以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原则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尤其要与各行各业创新发展实践相配合,做到与时俱进,推动企业、工厂积极参与到人才的对口培养的环节中来。另外,还要积极推进学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贯彻实施,从专业技能培养、知识掌握、职业资格认证等多个角度完成学生求学期间对口专业一条龙发展服务。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职业教育要强化教学实践活动带来积极影响,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印证实践,做到理论认知、感性认知、理性实践的和谐统一。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职业活动内容、活动环境和活动过程等有针对性的进行人才培养的创新探索。比如:职业课程中可根据某专业实际应用的设备、制造工艺、生产流程等情况,发挥学校优势,与企业开展定向课题研究,针对技术、工艺、设备等特点,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教育探索活动,使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关专业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水平,在后续实践中践行工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把握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准,需要注意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重点,要做到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学目标与任务内容对接、考核标准与评价内容对接等,将教学实践方便学习锻炼计划的制定。与技术推广开发、社会服务、生产实践等高度联合,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在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影响力拉近学生和真实就业、真实岗位之间距离,建立校际、校企交流平台,推进教学实践改革。

  (二)健全课程衔接体系

  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为了扭转以往135低端技术人才培养现状,向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素质、专业化水平的劳动者,课程体系设置要在充分调查社会需求基础上,结合学校的能力,科学合理构建教学课程。一是要推动行业发展与教育课程相衔接,让学生掌握产业当前发展现状与实际,在实践中掌握岗位新需求,配合新课程体系、全面评价教学结果。二是职业教育领域中高职教学课程、要与人才培养规划衔接,从课程内容设置、课程评价、教学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入手,确保中高职形成特色鲜明、对接紧密的动态课程体系,实现中高职教育和谐统一发展。三是全程贯穿素质教育理念,以全面培养人才综合素质为目标,挖掘内在潜力,树立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进步发展需求,为未来就业提供知识、技术和情感三方面保障。职业课程教育体系的有机衔接,首先要做到专业课程设计与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相衔接,在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模式下,推动行业组织及时发布新型人才培养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依据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定期发布有关教学信息,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的结合;其次是形成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衔接紧密的专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进步、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需求,形成国家职业标准,在教学内容中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在稳步实践中形成规范化制度,强化落实人才培养规范。再次是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需求,满足人才培养升级模式下各规范与原则的变更,从学制、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等多个角度解决深造途径不畅、深造环境不佳等问题,解决以往衔接中存在的脱节、断层与重复等问题,形成实时动态更新职业教育体系。最后是素质教育实施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三)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

  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当前多个领域多个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职业教育领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也要从提升信息化水平入手,顺应当前发展潮流,应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教学中,一是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推动资源的共建共享,利用优质资源全面服务职业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实现全覆盖,二是要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造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学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水平,三是要从教师入手全面提升其专业素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作为教师职业技能考核的重要依据,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达到培养新型人才的目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要首先从建立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入手,利用国家、政府、校企联合、校际联合、社会支持等优势建立优质共享教学基础资源,配合地方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展开教学,并以国家、政府、行业牵头打造配套课程仿真训练系统,推进数字化和信息化资源的扩散与应用,切实为培养人才提供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要始终以满足职业人才培养目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为准则,从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等入手,以技术支持革新。另外,还可积极在国际、国内、地方筹办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探索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交流有益教学经验,改变教师思维与教学手法,带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利用信息技术服务职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手段的多元化,让师生均获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索中,要充分研究社会需求,做好对接工作,顺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潮流,通过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机衔接职业课程教育体系、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等,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全面实现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的服务社会,培养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