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欢迎阅读! 篇一: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 修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修辞—— ① “修辞是提高证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则规律。”(王……
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了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欢迎阅读!
篇一: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
修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修辞——
① “修辞是提高证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则规律。”(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5)
② “修辞是语言交际参与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确切地组建和正确地理解话语,以达到理想交际效果的活动。”(黎运汉《汉语修辞学》P5)
③ “修辞就是表达者(说写者)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标而应合题旨情境,对语言进行调配以期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有意识、积极的语言活动。”(吴礼权《现代汉语修辞学》P7)
从以上各家对修辞的定义可以看出:语境(语言环境或题旨情境)是修辞赖依存在的客观基础,修辞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交际(或表达)效果。由于语境不同,作者追求的表达效果有别,所以对同一事物往往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
如文中作者对自己的称呼除用第一称代词——“我”之外,还在不同的情境中分别选用了“‘老’儿子”、“老儿子”、“幼子”、“逆子”:
① 我是“老”儿子。
② 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她的老儿子。
③ 时代是我成为逆子。
④ 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
又如作者第一次提及姑母时,并不像后文一律用“姑母”称之,而是以“父亲的寡姐”来交代之,既表明其与作者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体现出了她寓居娘家的生活处境。
再如作者写姑母的离世时——“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当姑母死去的时候”、“姑母死了”,而写到母亲时则用了讳饰的辞格——“不祥的消息”、“不好的消息”、“不幸”、“去世”。作者对姑母和母亲的情感态度,可谓泾渭分明矣。
狭义的修辞指修辞手法(修辞格、辞格),即“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而有意识地偏离语言和语用常规之后,逐步形成的固定格式、物定模式。”(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1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以排比为主、还兼有比喻、反复、反衬等多种修辞手法。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作者在文中共用了以下排比句(排比群)
① 父亲的寡姐跟我们一块儿住,她吸烟土,她喜摸纸牌,她的脾气极坏。
②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③ 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
④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
⑤ ……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⑥ 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
以上六个排比句中,从句子的结构而言,①②③④⑤为单句的排比,⑥为复句排比。
“排比的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有的是并列的,有的是承接的,有的是递进的。”这里的“关系”,应为各句义间的关系,因为“排出比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64-265)所以①③⑥为句为并列式排比——“排比的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联合关系。” ②句为递进式排比——“排比的项目之间有阶梯式关系。”④⑤句为承接式排比——“排比的项目之间的关系有逻辑上的先后之分,不可以随意变动。”
“排比可以运来铺陈描述、议论说明或者抒发情怀,它能增强语势,增强节奏感,增强条理性和感染力。”(郑颐寿《新编修辞学》P186)“在文艺语体中,特别是在诗歌中,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语言畅达明快,富于节奏感,适宜于强烈感情的抒发。”(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69)“用排比来说理,可以将道理阐发得透彻,使人折服;用排比来抒情,可以将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汽船起共鸣。”(刘焕辉《修辞学纲要》P357-358)“文学语体在抒发感情时,常常用排比的手,把奔放炽热的感情一口气表露出来,使人读后感觉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 (黎运汉《汉语修辞学》P274)
除以上排比辞外,文中还有比较典型的两处比喻: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在比喻的表层语言结构有四种成分:本体、语体、联结方式(喻词)和相似点。”由于比喻的类型不同,“本体”、“语体”、“联结方式(喻词)”可以在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但相似性是构成的比喻的基础和灵魂——“没有相似点,就没有比喻。”(参见聂焱《广义同义修辞学》P289),它永远出现在句中。本句中:本体——失去了慈母的人,喻体——插在瓶中的花,联结方式(喻词)——像,相似性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失去了慈母的人,从表面而言,“有色有香”,无限风光;但从其内心而言,是无根之花,内心因缺少依靠而倍感不安。而“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句,则巧妙运用比喻和对照手法,既写出了母亲的辛苦,更写出了母亲的做事的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① 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开,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② 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③ 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P246)①句中连用了四个“怕”,②句中连用了三个“怕”,这七个“怕”把作者生怕失去母亲的恐惧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其情可真,其情可信,其情可感。而③句中的两个“心痛”,则集中体现出了作者的愧疚之心,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
反衬是 “用与主体事物相反特征的.衬体事物,从反面衬托主体事物”。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炉清冷灶的家中。”
句中的主体事物是“清炉冷灶的家”,衬体事物是“拥挤不堪的街”,从而衬托出了除夕——这一中国本来万家团圆的传统节日,而母亲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空巢老人”不仅仅是今天的社会问题,老舍先生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已经提出了这一社会现象——仅调侃而已!
“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如果说上列的反衬句中 “街市”和 “家中”具有共同特性——均指处所,那么此句中破折号前描写的是母亲的身体(生理)特征,而破折号后则交待的是时季特点,二者 “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天气很暖”,“母亲的手”不应该“如冰一样的凉”,“脸上”也不应该“没有血色”,正是在反衬中,体现出了母亲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中的对女儿依依不舍的内心世界。
篇二:我的母亲老舍备课随笔
《我的母亲》胡适文章,初二下册。我曾上过这一堂课,当时采用了群文阅读方式,多以读书笔记方式引领阅读的。督导团听光霞老师的课,我期待听到不一样的东西。
不负心愿。小记一下,亮点几个:
1.她的开篇联系了昨天的三八妇女节,是否给自己的妈妈电话问候了。谈话轻松导入课堂,在英文中书写的mother 一个一个字母解析开来,原来如此多含义。老师解析了前面三个字母。学生根据所学英语知识诠释了后面三个字母,而后教师出示PPT上呈现的完整解释。
m 、0、t 、h、e、r 原来是这样优美雅致的诠释:
M——more: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
0——0ld :母亲的慢慢变老换来我的成长;
T——tear:您为我不知流过多少眼泪;
H——hear:目亲那颗慈祥温暖的心 ;
E——eye:母亲那充满爱意的眼神;
R——right母亲给予我正确的人生导航。
学生探究的乐趣很好,让语文课堂上”母亲“字符,变得更为温暖,故事点滴汇聚成为感人篇章。
2.学习过程比较好,能学法指导融汇在课堂上,指导孩子笔记,慢慢来。
分享自己的母亲故事环节,挺感动人的。
3.文章学完后,推荐好书阅读,衔接了很多写母亲的`素材。比如老舍的母亲,邹韬奋的母亲,莫言的母亲,老舍的母亲……让母亲的优良美德代代相传。
对于名人谈母亲,提到了一定高度。
也是积累名句的方式:
名人说母亲:女人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谚语
上帝不能无处不在 ,因此他创造了母亲。——犹太谚语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这就是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就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马克思
这课的亮色是将阅读积累,学习方法一并带入了。教师成长就在这些点滴中。
四、建议,学生回答完毕有一定的礼仪做支撑,给听课人一个完整的结束。语文,毕竟最终是走向生活的河流,那么承载更多学生成长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