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
上学的时候,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你还记得哪些经典的文言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疑问句式素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
1、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③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怎么对付(处置,安顿),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例: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
2、庸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3、独耶、独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例:
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4、何也(何也)、何哉(何哉)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例: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
5、何(奚)以为(何以是以何的倒装,意思是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何(奚、曷)译为用做什么呢?要干什么呢?为什么要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论语?季氏》)
6、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何一般作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例: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7、安乎、安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古代汉语:疑问句
疑问句包括询问句、反诘句、测度问句三类。
一、询问句
又分特指句、是非问、选择问三种。
1.特指问:即有疑问代词及疑问语气词(乎,诸,者,也,焉等),可以用以问人,问物,问原因,问地点等。
问人:疑问代词:谁、孰、何、曷、畴等。例如:
①谁习计会,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战国策·齐策》)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雍也》)
③孟子者何也?(《谷梁传·哀12》)
④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尚书·尧典》)
问物:疑问代词:何、曷、安、奚等。例如:
①以何市而反?(《冯谖客孟尝君》)
②泰山其颓废,则吾将安仰?(《礼记·檀公上》)
问处所:何、安、焉、奚、恶乎等。例如:
①曰:“牛何之?”对曰:“将以釁钟。”(《孟子·梁惠王上》)
②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③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④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⑤恶乎淫?淫于蔡。(《公羊传·桓16》)
问原因:疑问代词:何、盍、奚、胡、何以、何故、何也、何者、曷为等。例如:
①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②胡瞻而庭有县貆兮?(《诗经·伐檀》)
③先生坐,何至于此?(《战国策·魏策四》)
④不然,藉何以至此?(《史记·项羽本纪》)
问程度、方式等:疑问代词:何如、若何、奈何、如…何、若…何、奈…何等。例如:
①吾闻北方之谓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②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僖4》)
③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④年饥,用不足,如之何?(《论语·颜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是非问:用“是”、“否”来回答的问句。语气词有:乎、与(欤)、耶、也等。例如: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汤问》)
②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论语·微子》)
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④“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孟子·万章上》)
3.选择问:标志有三:一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意)、将、且、宁为(为是、为当);二是语气词:乎、与、邪、也;三是句首有语气副词:其、岂。例如:
①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②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庄子·逍遥游》)
③其真无马乎?其真不知马也?(韩愈《杂说》)
④且尔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论语·微子》)
二、反诘句
形式标志:一是句末语气词:乎、哉、与;二是谓语中心词前有表示反诘语气的副词:岂、宁、其、庸、独、安、非、讵、不、不亦、无乃等。反诘句的语气有强有弱。例如:
①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左传·宣公2年》)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史记·项羽本纪》)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④王独不见夫蜻蛉乎?(《战国策·楚策》)
⑤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国亡诗》)
⑥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杜甫《新婚别》)
三、测度问句
一是表示测度语气的副词或副词词组:其、殆、庶几、得无、得微、得非、将无;
二是句末有语气词:乎、欤、邪等。几个测度问句也可能会并列表示对几种可能性的推测。例如:
①王送知罃曰:“子其愿我乎?”(《左传·成3》)
②胜好勇而阴求死士,殆有私乎?(《史记·伍子胥列传》)
③“日食饮得无少哀乎?”曰:“恃鬻耳。”(《战国策·赵策》)
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孟子·梁惠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