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商山 赏析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

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析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温庭筠《商山早行》原文与赏,一起来看看吧。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槲(h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fú):野鸭。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

  【赏析】

  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的巧妙组合,极为凝练地勾画出了一幅山野早行图,道出了一个人生苦旅者的心音。

  首联点题,直写悲情。颔联绘景,冷寂凄清:三四句扣住“早”字,五六句点明早春时令。尾联借梦发感,思乡心切,通过景物托寓对长安的思念。

  全诗语言明净,结构缜密,情景交融,含蓄有致,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历来为诗词选家所重视,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脍炙人口,备受推崇。

  【汇评】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宋]周弼等《碛砂唐诗》:“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论章法,承接自在;论句法,如同吮出,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句句是早行,故妙。”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明]胡应麟《诗薮》:“盛唐句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唐句如‘风兼残雪起,河带断冰流’,晚唐句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而盛、中、晚界限斩然,故知文章关气韵,非人力。”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三、四脍炙人口,虽气韵近甜,然浓香可爱,不失为名句也。”

  [清]黄周星《唐诗快》:“三、四遂成千古画稿。”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两句诗为何备受推崇

  唐诗之中名篇佳句美不胜收,而温庭筠的两句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却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也备受历来诗词选家重视和评论者的推崇,它究竟好在哪里?我认为其一是写出了一种苦寒的人生况味,引起人们共同感叹;其二是在表现手法上有所创新,他发明了用“特写镜头”叙事的诗语方式,艺术效果特别好。

  要说这两句诗也不关乎什么宏大叙事、思想浩叹和情感波折,它出自温庭筠《商山早行》一诗中的颔联,只不过记录了一次很平常的羁旅早行的情景。行路旅人夜宿在偏远的茅店里,鸡声报晓、残月在天之时又起身赶路,而一路风霜和板桥上的脚印显见早行的人迹。由于作者把现场的情景和感受写得特别逼真,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不但觉得古人当时的生活情形历历在目,而且会联想到自己平生的类似的生活经历。

  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些笼罩在冷月和霜天里的景物所含的言外不尽之意是什么呢,它不仅是道路辛苦、羁旅愁思,更普遍地其实是一种人生苦寒的味道。人生在世、人在途中,都难免会有各种劳苦奔波的生活辛苦,这种苦寒往往是都曾有过的共同感受,因而能引起读者的生命记忆和思想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其次,这两句诗在艺术上首创了一种很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明代李东阳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也就是说 ,它是直接用特写镜头把月、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这六个最令人触目动情的现场景物客观地陈列出来,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艺术效果。

  据网络资料介绍,闻一多先生曾在《英译太白诗》一书中,借助绘画艺术的技巧,对温庭筠的这两句诗评述说:“温飞卿只把这一个一个的字排在那里,并不依着文法的规程替它们联结起来,好像新印象派的画家,把颜色一点一点摆在布上,他的工作完了,画家让颜色和颜色自己去互相融洽、互相辉映。诗人也让字和字自己去互相融合、互相辉映。这样得来的效力准是特别的丰富。”而学者霍松林先生在《唐宋诗人鉴赏举偶》则这样分析:“这两句如果分解为最小的构成单位,那就是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当然,根据这十种景物的有机联系组成的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这两句诗,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称得上‘意象具足’。”这些分析可谓道出了这两句诗的艺术奥妙。我想强调的是,诗中的“月”和“霜”不仅是具体景物,也是笼罩整个意境的色调和氛围。

  据说欧阳修对这两句诗佩服得不得了,曾仿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总觉得不及温诗感人。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后一句的“野色”和“春”还是不得要领,这不是具象实景的特写镜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引用了这两句诗,可他把“鸡声茅店月”写成了“鸡鳴茅店月”,这个“鳴”字是动词,也是有违原诗的艺术特色的。

  但是温庭筠首创的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代作家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最为典型的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尽了天涯孤旅的人生况味,可以清晰地看出是受了温庭筠的影响。 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深得其奥妙,不过传达的又是另外一种人生况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