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菩萨 表达 情感 温庭筠

管理员

摘要: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大家能够读懂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吧!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呢,大家能够读懂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吧!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菩萨蛮表达的情感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出身没落贵族家庭,为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或“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此得罪权贵,屡试不第,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唐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更是刻意求精,注重文采和声情,成就在晚唐诸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对词的发展影响很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文笔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合称“三十六体”。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其词今存七十余首,收录于《花间集》《金荃词》等书中。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此词对后世颇有影响。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剧终曲曾采用此词原文为歌词,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菩萨蛮14首

  其一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其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其三

  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其五

  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灯在月胧明。觉来闻晓莺。

  玉钩褰翠幕。妆浅旧眉薄。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

  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其七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明镜照新妆。鬓轻双脸长。

  画楼相望久。栏外垂丝柳。音信不归来。社前双燕回。

  其八

  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相忆梦难成。背窗灯半明。

  翠钿金压脸。寂寞香闺掩。人远泪阑干。燕飞春又残。

  其九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其十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其十一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落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其十三

  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箓簌。眉黛远山绿。春水渡溪桥。凭栏魂欲消。

  其十四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