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词的审美意象 意象的大量使用是温庭筠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出现在词作中的意象按内容可分为梦意象、禽鸟意象、景色意象、花意象这四类意象。而这些意象也构成了温庭筠词“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的特点。 温庭筠是晚唐的一位致力作词的作家,其创作的词题材内容较为……
温庭筠词的审美意象
意象的大量使用是温庭筠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出现在词作中的意象按内容可分为梦意象、禽鸟意象、景色意象、花意象这四类意象。而这些意象也构成了温庭筠词“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的特点。
温庭筠是晚唐的一位致力作词的作家,其创作的词题材内容较为狭窄,题材内容多为女性生活,主要写少妇的闺怨、思妇的生活、宫女的情思、歌伎的命运等等。从其境界和格调来说,是被人指摘的对象,但从艺术上看,其造诣更为后人所关注,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里这样评价:“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温词总体上看鲜艳香软、深隐细密、含蓄委婉,这是其基本艺术风格,但并不是说这便是温词之全部,他也有明快自然的作品。其词意象密集、品物高洁、色彩鲜艳、辞藻华丽,善于描摹女性的容貌、服饰和内心情态,善于对表现对象作感性的呈现而不作理性的说明,很少直接抒情,常常运用比兴、象征、暗示、烘托等手法,对五代词及宋词的婉约风格都有很大的影响。就题材本身而言,它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纷繁多样而又精美艳丽的意象的运用。出现在词作中的意象按内容可分为梦意象、禽鸟意象、景色意象、美人意象、花意象这五类。
一、梦意象。
温庭筠关于梦意象的记梦词有一定特点,继承了古代文学梦意象的传统表意手法。
温庭筠善于用华丽的词藻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摹出一幅幅怨妇愁女因思生梦、因梦生情、因情生感的画面。在这些记梦词中,有盼归词,如《更漏子》(其二):“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本词写对爱情忠贞的女子,由于在现实中不能和所思之人卿卿我我,长相厮守,于是只能寄托于梦境,于梦中去寻找甜蜜的爱情。再如《菩萨蛮》(十三):“雨晴夜合玲珑日,万枝香袅红丝拂。闲梦忆金堂,满庭萱草长。”词中所描绘女子因景生梦,因梦生忆,梦忆相生,但梦还是梦,回忆终究还是回忆,那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刻画了一个多情善感、悲凉孤寂的思妇形象。
全词意境凄艳缠绵,语言密丽浓艳。梦是美好的,但怕的是梦觉,梦醒后的失望与失落,回到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人伤感,于是人们便寄寓着美梦的持续,希望着短暂的欢乐变成永恒,如《归国谣》(其一):“画堂照帘残烛,梦余更漏促。”女子梦醒之时,耳闻的是急促的更漏之声,所见的是照帘的残烛,这里的女主人公在沉寂静夜中那种孤寂伤感的心境便跃然纸上。再如《遐方怨》(其二):“花半坼,雨初晴。未卷珠帘,梦残惆怅闻晓莺。”此词写一妇人梦后莫名的惆怅。开头四句写女主人公在花将绽放、小雨初晴的早晨,珠帘未卷,却被几声早莺的鸣叫惊醒,这也是梦残惆怅之因,于是觉得莫名的空虚和失落。
二、禽鸟意象。
温庭筠词中的禽鸟意象,不仅指自然界中的飞禽鸟雀,还有女主人公寝饰、衣饰、头饰上的禽鸟意象,它们见证和反映了女主人公独特的情感体验,表达了主人公已经吐露和尚未流露的情感。温庭筠词作中出现的禽鸟,主要有“莺”、“鹧鸪”、“雁”、“燕”、“凤凰”、“鸳鸯”、“杜鹃”、鸂鶒”、“鹦鹉”等,每种意象常常反复出现,作者通过这些意象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是温词的风格特点。作者笔下的禽鸟意象已经呈现出符号化特征,并且具有某种指定的意义。禽鸟意象中一个小小的鸟的名字就能表达整个词的背景和主人公的情思,可以说是点中窥面。如“莺”这一禽鸟意象,人们非常自然地联想到暮春时节,进而联想到美好事物的逝去,由此而生无限惆怅、叹惋之情,情感的线索一点点的蔓延开来。再如“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钗上蝶双舞”、“凤凰相对盘金缕”等等,我们不应局限在作者定格在女子头、衣上的图案,仅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便已知女子形象的美好。“雁”这一意象,既是所见之实景,又有书信之暗指,那么这一意象便有了一定的内涵,作者可能表达雁不来而信不至的无限惆怅,还可表达雁来而信不至的伤感,等等,“雁”这一意象便成了女子们传递相思、表达感情的载体,是抽象的情感的具体化的表现方式。
再如《菩萨蛮》其四:“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翠翘”为唐宋时期比较流行头饰之一。“金缕”是说翠翘缕金。“双鸂鶒”这一意象,和温词中的“钗上蝶双舞”、“双双金鹧鸪”等句是那样的相同,同样以成双成对的禽鸟意象,我们可以联想到美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象的刻画,更是对所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捕捉。鸂鶒双双,春池碧波,和自己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照,于是所要表达的孤寂凄婉之感便不言自明。
三、景色意象。
温庭筠词中景色意象,是通过对景色的色彩、所处的时间、景色的叙事的描述来表达词中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的。往往给人朦胧空灵的美感。
(一)温词中的景色意象充溢着色彩的美感。
温庭筠把女子们的伤怀离别,通过对春天景物的绮艳色彩来表达的。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其四):
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
绣衫遮笑靥,烟草粘飞蝶。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这首词是描绘艳妆女子怀念征人的作品。上片,是烂漫春天的景象呈现。以起句“双鸂鶒”的精美头饰一下飞渡到春池春水,引出“水纹细”,“春池碧”,“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等一连串艳美细密的自然景色意象,由池到岸,刻画春光旖旎的庭园,鲜亮夺目。而和煦的微风,吹皱了一池春水,似乎也漾起女子内心层层涟漪。这浓艳的春景,为抒写游春之人的春思、春怨,做好了铺垫。下片,转到春女怀思。“绣衫遮笑靥”,写活了一个娇羞的游春女。“烟草”粘“飞蝶”,将花草与飞蝶粘连,是写自然景象,亦关合二人相恋,隐含着对爱情痴迷的情愫。此刻,春色与春情相交映,美景与欢欣相衬托,女主人公的兴致达到高潮。而结尾作者笔峰陡转,由乐景推出了怨情,使得悠上加愁,美好的景色带来得欢愉是短暂的,欢乐过后剩下的是美好景色都遮不住的愁。
(二)温词中的景色意象充满朦胧幽约的美感。
温庭筠善于利用傍晚或拂晓的景物作为衬托来表达女主人公的闺阁愁怨。是用周围景物的朦胧感来渲染主人公的心绪的。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其十二):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花露月明残,锦衾知晓寒。
此词开头用“夜来、当午”点明时间,写夜景衬托闺怨。皓月之意象,清辉空朦,正写午夜时分的月色。 “才”字,既是客观地说明时间的推移,刚到半夜;也是突出女主人公长夜难熬的主观感受:入夜以来,她辗转反侧、不能人睡,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煎熬,好不容易熬到现在,以为天要亮了,一细看,“才”到半夜。听听四周的动静,“重帘悄悄无人语”,这就很自然地转写闺阁情思。闺房静谧,唯有“深处麝烟长”。“深处”与“重帘”照应,造成一种封闭感;因而,这麝烟,并未增加一点儿生气,反倒更显出了闺中的空廖。至“花露月明残”,“花露”与“月明残”的意象组合,使周围景物笼罩上一层朦朦的色彩;“锦衾知晓寒”之感伤情境,则随着自午夜至天晓这一段漫长时间的推移,思妇深深的忧思,是一种心灵上的落寞。
(三)温词中的景色意象有一种空旷灵动的美感。
温庭筠运用色彩的绚丽反过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忧愁,有时还加入一些虚实景物的转化,使所描写的景致被放大,达到一种凄婉空灵的特质。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其六):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词作中出现咏柳意象。“柳丝袅娜春无力”,那“袅娜”的柳丝,是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描述,既写柳丝之状,也状女子之态。借景物以写人,喻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婉而缠绵。“春无力”,则虚笔描写,将“无力”的范围,扩大到“春”的方方面面,让人从更广阔的层面展开联想,无力的是暖风,是柳丝,是人情感?这些要读者自己体会。温词中的景色意象,给人很大的想象得空间,使词的主体因人而异,情感上还不牵强。温词中空灵的景色意象,也使婉约的词境能够引人产生更深远的联想的“潜能”,由此形成词“别是一家”的审美特质。
四、花意象。
《花间集》录温庭筠词六十六首,其中温词四十九首出现了花的意象。在这些词中出现的花意象可分为三类:
一是以花做景语,刻画环境,渲染气氛。如:温庭筠《菩萨蛮》(其三):“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牡丹乃富贵之花,于暮春开花,在这里用牡丹指时间,时间发生在暮春时节。
用花来表示时令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用具体的花来指出,如牡丹、芙蓉、早梅、杏花、柳花等。温庭筠《菩萨蛮》(其四):“池上海棠梨,雨晴红满枝。”海棠梨一般二月开花,此词所写的时间当为早春二月。《菩萨蛮》(其五):“杏花含露团香雪。绿杨陌上多离别。”此处杏花的描写点明是暮春时节,场景为离别之景,其伤感和寂寞便不言自明。
另一种情况是通过花的不同状态来表示时节。花有含苞、盛开、怒放、凋落之态。温庭筠《遐方怨》(其二):“花半坼,雨初晴”中的“花半坼”从时令上看应为早春,但此词还有别解,花半开未开还可理解为少女正在青春年华。
温词善于用花作饰物,这种饰物均与女子相关,或为所居之所,或是穿戴饰物。如形容屋内窗帘:“凤凰窗映绣芙蓉”(温庭筠《杨柳枝》其七)。对镜簪花:“照花前后镜,花面相交映”(温庭筠《菩萨蛮》其一),簪成状貌:“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温庭筠《菩萨蛮》其二),对镜自赏:“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温庭筠《菩萨蛮》其十)。等等。温词也直接以香花喻美人。如:“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温庭筠《定西蕃》其三);“牡丹一夜经微雨”(温庭筠《菩萨蛮》其七),“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温庭筠《南歌子》其二);“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温庭筠《玉胡蝶》),等等。
从以上的意象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温庭筠在词创作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意象,这种意象的反复使用构成了温词的一大特色,温庭筠专力于词的创作,以自己的热情、执著和艺术才华,为词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词愈微,而其旨益远。”词的要眇深微之美学特质,由温庭筠始创,历经南唐五代两宋词人不断深化,至今,仍在词坛上得到认知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