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千秋祭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文天祥 千秋 鉴赏

管理员

摘要:

文天祥千秋祭鉴赏  《千秋祭》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小编为你带来文天祥千秋祭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

文天祥千秋祭鉴赏

  《千秋祭》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小编为你带来文天祥千秋祭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赏析

  《千秋祭》是一篇充满敬意和深情的文章,通过对文天祥生平事迹和精神境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这位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的崇高敬意。

  文章开头通过“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这一表述,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强调了文天祥精神生命的不朽,而非其肉体的存在。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形象地揭示了文天祥所处的险恶环境,还将作者对文天祥的崇敬之情表达得更加浓烈。文章通过文天祥的生命历程和他留下的文学遗产,尤其是《过零丁洋》这首诗,展现了文天祥的爱国情怀和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

  《过零丁洋》中的“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反映了文天祥的个人遭遇和国家兴亡的联系,也真实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和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言,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文章还提到了文天祥在被俘后的坚贞不屈,即使在面对死亡威胁时,他依然选择保持自己的节操和尊严,这种“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成为了后世赞颂的典范。文章通过对文天祥精神境界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崇高理念。

  总的来说,《千秋祭》通过对文天祥生平和精神的赞美,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形象,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为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激励着人们为了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

  注释

  弘范:张弘范,元朝初年大将,汝南王张柔第九子。元十五年(1278年),为蒙古汉军都元帅,进军闽广,俘文天祥于海丰五坡岭。

  拜:行礼表示敬意。

  遂:于是,就。

  俱:一起。

  捍:保卫。

  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并要求文天祥作书与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报效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把自己所做的《过零丁洋》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看了后,就不再提及此事。后来厓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身为国家之臣,国家危亡而无能为力,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