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浪子回头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浪子回头 韦应物

管理员

摘要:

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风清淡,有着浓厚的隐逸思想。  苏州人素来被认为是含蓄而低调,所以,称赞一个人,哪怕心里有万分感激,也不太会敲锣打鼓地张扬的,在他们看来,感念一个人,在心里,就足够了,所以,无论是白居易,范仲淹,抑或是刘……

韦应物浪子回头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一位著名诗人,诗风清淡,有着浓厚的隐逸思想。

  苏州人素来被认为是含蓄而低调,所以,称赞一个人,哪怕心里有万分感激,也不太会敲锣打鼓地张扬的,在他们看来,感念一个人,在心里,就足够了,所以,无论是白居易,范仲淹,抑或是刘禹锡,对于他们,苏州人也仅仅是郑重地喊一声“大人”,唯独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韦应物,韦苏州这个名字,从苏州喊起,纵使跑遍大江南北,也逃不脱了,韦应物,一个西北汉子,能在江南得这一美名,也着实不容易了。

  大唐盛世,多不过繁华似锦,天朝大国,难免也会没落,纷争迭出。经过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大唐也是暗潮涌动。

  如果不是那场经过长达8年“安史之乱”,韦应物应该是一个玩世不恭的二世祖,整天养花逗鸟的纨绔子弟,一个横行乡野的小混混。

  韦应物是唐长安人。他出生于韦姓豪门(有唐三百年间,出了十多个贵为宰相的高级人才,时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俗语),曾祖父是武则天时宰相,祖父做过宗正少卿。他少年时练习武艺,骑射本领不凡,中年后还作诗夸耀:“走马上东岗,朝日照田野。野田双雉起,翻射斗回鞭。”凭着门荫和武艺,韦应物15岁就当上玄宗李隆基的侍卫三侍郎。

  韦应物自己在诗中叙道:“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当时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到骊山度假玩乐,韦应物做为“警卫员”当然也相随左右。

  少年时代的韦应物,应是个十足的问题少年,据他自己后来的一篇怀旧诗“身作田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持樗蒲局(赌具),暮窃东邻姬。”中可以得知,韦应物当年仗着是皇帝跟前的人,家里藏着杀人亡命的逃犯,早上起来没有事就赌博玩钱,晚上钻墙逾穴偷人家的小老婆,而且喝酒胡闹,一字不识,十足的恶少形象。这和韦苏州集中的那些诗句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一起。

  世事总不会让你如此一帆风顺下去,于是,安史之乱来了。长安陷落,韦家的富贵钱财凋零殆尽,而唐玄宗的失势,也让韦应物风光不在,叛军临城,大兵压境,唐玄宗仓皇出逃去了四川,平日里所有的生活与秩序,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平日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无事生非的皇家侍卫,也纷纷下岗。

  有的时候,一件小事,一个决定,足已改变人的一生,韦应物丢了官职,过了二三年逃难生活,跌入人生低谷。冷酷的现实迫使韦应物重新选择生活道路,如果当时的他仍然如之前那样浑浑噩噩,那么中国历史上,也就少了一位大清官了,苏州人也就没有了一位“好市长”了。

  所幸的是,他痛下决心,折节读书,“把笔学题诗”,居然学诗有成,自为一家。

  “安史之乱”以后,韦应物应举入仕,历任洛阳丞、高陵宰等地方官,他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市长”,难怪当时的苏州人对他自始至终爱戴有加,苏州百姓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在韦应物当苏州刺史的三年里,他已经是重病缠身,辞官后,他寄住在城外的永定寺里,自己租地耕种养活自己,公元792年,他溘然长逝,年仅55岁。

  而对于他的诗词,在他在世的时候,大家也没觉得才华出众,等他死了,才觉得好,这倒与梵高和他的《向日葵》命运很相似。

  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时间往往是最好的裁判官,好与坏,往往也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果说韦应物的人生分为两部分,也许归根而言,总是功大于过的,至少,在老百姓的印象里,已经不记得这个曾经的小混混的模样了,这也就够了。

  拓展阅读:韦应物与苏州

  白居易和刘禹锡先后都在苏州为官,颇有成效,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苏州“三贤”中,还有一位苏州刺史——韦应物,我们曾学过他的《滁州西涧》,对他的诗有些了解。近来查阅资料,居然发现他和白居易之间也有一段难得的情缘:

  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任彭城县令。第二年,白居易和母亲也来到徐州。其时正值安史之乱,徐州一带战乱频繁,社会很不安定。白季庚遂让白居易的母亲带他到苏州杭州来投靠亲戚,以避战乱。就这样,他认识了住在苏州的韦应物。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算起来他当时最次到苏州,应是在十一、二岁,正是易于被影响、被塑造的时候。是谁影响了此时年少的白居易?美丽的苏州,垂青了这位少年,送给了他一个韦应物。这位当时诗名颇胜的诗人,在苏州过着喝酒、赋诗、游山玩水,日子豪放惬意,年少的白居易,已自有一份才气,少不了尾随着这位韦应物,浸染了无数的豪气,并爱上了喝酒。

  韦应物和白居易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遂成为美谈。三位苏州刺史,苏州三贤,几乎生长于同一时代,成就了苏州的同时,也为苏州留下一段段深厚的友谊,留下一首首风雅诗文!

  韦应物出身名门,本可以靠世袭过上纨绔子弟应有的优越生活。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可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一切,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后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

  在贞元四年(788)秋,诗人52岁,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让他去治理比江州更加富庶均“大藩”。关于苏州的富庶繁华和版图之大,诗人在一首叫《登重玄寺阁》的诗中全都描写进去了:

  登重玄寺阁

  唐 韦应物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俗繁节又喧,雨顺物亦康。

  禽鱼各翔泳,草木遍芬芳。

  诗题中的“重玄寺”,即苏州有名的重元寺。苏州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寒山寺、灵岩寺、保圣寺同时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多次被毁又重建,2003年重建于阳澄湖畔,是如今苏州最大的寺庙场所。

  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虽经历安史之乱,但苏州经济日趋繁荣,仍是全国最繁华的地方。正如韦应物所云:“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当时的苏州真可谓是山明水秀、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江南唯一的雄州。

  韦应物担任苏州刺史,据说任苏州刺史时常在郡斋中焚香冥坐,以清静无为持政。但他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他在苏州做刺史三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理赋税,勤政务,矜老疾,话艰难,带病实实在在地为苏州百姓操劳了三年。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位当年苏州的“父母官”堪称是一位难得的关注民生的“市长”,难怪当时的苏州人对他自始至终爱戴有加,苏州百姓世世代代都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

  韦苏州的清廉在他退职之后可见一斑。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永定寺弄,位于干将西路北侧,万历年间(1573-1620)知县在弄内重建“五贤祠”,祀顾彦先、陆羽、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这五位与苏州息息相关的名人,并写有碑记。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韦苏州,也许是一贫如洗的他在苏州所得到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