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文言文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学文 言文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为学文言文翻译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学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为学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为学文言文翻译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学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学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与容易的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另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穷和尚说:“我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凭借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返回,把(达到过南海)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面有惭愧之色。

  四川的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不能到而穷和尚到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远的地方的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文言文翻译2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1,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2;屏弃而不用3,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4。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5: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6,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7?”曰:“吾一瓶一钵足矣8。”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9,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11。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词句注释

  1、资:天资,天分。之:助词。

  2、倍人:“倍于人”的省略。

  3、屏:同“摒”,除去、排除。

  4、圣人:指孔子。卒:终于。鲁:迟钝、不聪明。

  5、鄙:边远的地方。

  6、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7、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

  8、钵:和尚用的饭碗。

  9、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

  10、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

  11、自败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白话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文言文翻译3

  为学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释

  1) 为学:做学问。

  2) 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 亦:也。

  4) 矣:了。

  5) 则:就。

  6) 者:…的事情;…的人。

  7) 资:天资

  8) .庸:平庸。

  9) 去:到

  10) 逮:及。

  11) 旦旦:天天。

  12) 怠:懈怠。

  13)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 之:它,指代学问。

  15) 蜀:四川。

  16) 之:的。

  17) 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 于:对。

  20) 欲:想要,要。

  21) 之:到…去,往,到。

  22) 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 恃:凭借,倚仗。

  24) 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 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 足:足够。

  27) 数年:几年。

  28) 下:顺流而下。

  29) 还:回来。

  30)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 越:到了。

  32) 明:第二。

  33) 自:从。

  34) 惭色:惭愧的神色。

  35) 顾:难道。

  36) 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7)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8) 恃:凭借,依靠,倚仗。

  39) 买舟:雇船。

  40)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1) 犹:还,仍然。

  42) 顾:反而,还。

  43) 至:到达。

  44) 去:距离。

  45) 色:神色,脸色。

  46) 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文言文翻译4

  为学

  作者:彭端淑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字词解释

  1.为学:做学问。

  2.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则: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资:天资

  8..庸:平庸。

  9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从。

  35.惭色:惭愧的神色。

  36.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9.恃:凭借,依靠,倚仗。

  40.买舟:雇船。

  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2.犹:还,仍然。

  43.顾:反而,还。

  44.至:到达。

  45.去:距离。

  46.色:神色,脸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坚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手法:

  作者分别举“贫和尚”“富和尚”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立志而为。

  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总结全文:为学贵在立志,实践才能变难为易。

为学文言文翻译5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字词解释

  1、资:天资,天分。之:助词。

  2、倍人:“倍于人”的省略。

  3、屏:同“摒”,除去、排除。

  4、圣人:指孔子。卒:终于。鲁:迟钝、不聪明。

  5、鄙:边远的地方。

  6、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7、何恃:“恃何”的倒装。恃,凭借、依靠。

  8、钵:和尚用的饭碗。

  9、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

  10、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

  11、自败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作品赏析

  《为学》文章的开头便从难易问题下手,作者认为天下之事的难易是相对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相传孔子的学说由智能鲁钝的曾参传给了子思,再由子思之徒传给了孟子。所以作者说:“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为学》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作者由此说明了“立志”的重要。所谓“立志”,不仅是要树立奋斗的目标,而且要有百折不挠、知难而进的精神,这正是学习中第一可贵的。这一段通过具体生动的记叙,设想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形象地揭示出立志的重要,犹如一则寓言故事,虽然平易简单,却寓有深刻的道理。

  《为学》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他对聪敏“可恃而不可恃”,对昏庸“可限而不可限”的辩证认识无疑都是很有见地的。

  以上《<为学>原文及翻译》由小编整理而成,大家要以理解为主,注意多总结语法现象,积累关键词语,善于抓命题者设置的关键点,如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