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的由来 蔚县剪纸除了从民间艺术的角度体现出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他作为民间文化事象的特殊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蔚县剪纸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蔚县剪纸的由来 蔚县窗花是蔚县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蔚县明清以前是内地通往塞外的咽喉要道,南下北上,东……
蔚县剪纸的由来
蔚县剪纸除了从民间艺术的角度体现出的美学特征外,还具有其他作为民间文化事象的特殊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蔚县剪纸的由来,欢迎大家阅读。
蔚县剪纸的由来
蔚县窗花是蔚县民间艺术的重要形式。蔚县明清以前是内地通往塞外的咽喉要道,南下北上,东来西往的交通要冲。京、津、保等地与察哈尔北部、内蒙各地的货物,大都经由此地转运。蔚县南部的大南山有一条天然的飞狐古道沟通南北(太行八隆之一—飞狐口),来自南方和由通州购得的货物可以由此直达塞北、内蒙的库仓和俄边境。在这种情势下,蔚州的手工业和商业相继兴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局面。汉代,代王城以开始进行粮食交易;唐代,高宗年间蔚县郑家窑村民用“干马土”烧制粗瓷;元代,蔚县人开始造纸;明代,皮毛业在蔚县发展起来)。货物的集散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蔚州的工匠艺人也相继多了起来;这为蔚县窗花艺术纸诞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从剪纸艺术的发展来看,蔚县窗花艺术虽然不能和高雅艺术(比如文人创作)相比,但他的历史传承确是很悠久的。中国在先秦时期就已有了剪纸艺术的萌芽。不过那时的创作不是落在纸上,而是落在金银箔和皮革上。东汉以后,随着造纸技术的发明和纸张在民间的普及,剪纸艺术才有了展现技艺的可能。在经历了漫长岁月之后,这种艺术深入人心,走向成熟。
关于蔚县剪纸的渊源说法颇多,但大都没有可靠依据。与历史的衔接还得从当地民俗说起:蔚县剪纸当地人称“窗户花”。在有“窗户花”之前当地的百姓就有“贴红”“贴白”和“贴喜字”的习俗;而所贴的这些均为剪刻物。“红”在中国人心目中是喜庆、成功、吉利、忠诚和兴旺发达等意义的象征。这源于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升,夕拜月”。在蔚县及周边地区每逢嫁娶或者过年百姓都要在窗权的四角加贴上红色的“三角”并重糊新纸以求吉利、红火,遇到丧事就要将红色的“三角”用白纸遮盖起来。红色的三角当地人称“红纸尖”或“红尖尖(渐渐)”它的使用和剪刻出的喜字的使用要早于“窗户花”,因为红纸在民间早已使用,以过大年的对子(春联)和嫁娶的喜字使用最多。最早出现的一幅春联是后蜀主孟涎书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双喜字在宋代就有出现。同为剪刻物还有丧事用的“纸钱”、“人胜”和送殡仪仗中的纸蟠等,由来己久:匈奴人祭祖信“巫”、道家祀神招魂祭灵等。杜甫诗中就有“暖汤灌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这些为剪刻物的出现当属那些持有剪刻工具的人群一手巧的农妇或者蔚州的手工人。剪刻的流行应该是在唐宋时期出现“镂金作胜”的风俗开始的,在民间自然是用纸为多。
蔚县境内工匠、艺人的流动,货物的集散等原因,不断接纳外来文化。这些世间流传的用剪刀铰和用刀刻出的物品逐渐影响到了手巧的农妇或者蔚州的手工艺人,中国古代的女子,根据传统文化的要求,在闺中待字时要从事女红,亦即进行描画、针线、纺绩一类的手工作业,从而培养自己的性格与爱好,同时也锻炼自己手和心的灵巧程度,为成人以后挑起生活担子做准备。剪纸和织绣品,就是女红的一部分艺术成果。这种风气在民间长期保存下来,因此农家妇女常常多会从事这类手工艺术创作。在她们的手里红色的三角被富有创意地剪成像中国传统图案“云勾”似的“红角花”,双喜字的周围有了梅花、牡丹、鸳鸯……。直到现在蔚县及周边地区的农村还可以看到精美的“红角花”和简简单单的“红纸尖”。由实心的“红纸尖”到镂空的“红角花”和变化的“双喜字”、丰富的“人胜”这样的发展变化,使得“窗花”出现在窗户上成为可能。由此看来蔚县地方所介绍“蔚县剪纸源于明代”、“蔚县剪纸,相传己有二百年的历史了”的'说法并不贴切。这种说法始于1979年蔚县窗花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时的简介词:“蔚县剪纸,相传己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这样的介定只能说是“重彩蔚县窗花”的发源,蔚县窗花的发源应该追溯到“红角花”的出现。和嫁娶贴“双喜字”同出一个时期,已经出现在窗户上了,为单色。
拓展阅读:传统蔚县剪纸
蔚县人一般把剪纸称为"窗花"。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它的作者多是农民,他们自画、自刻、自染,用灵巧的双手营造了一方充满活力的剪纸世界,把生活的周围装点成了一个生机盎然、万物争荣的艺术天地。蔚县剪纸以其特有的趣味性、装饰性在全国种类繁多的民间剪纸中独具一格,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蔚县剪纸题材广泛,意寓深长,生活气息浓郁。无论是反映人们对吉祥幸福的喜爱,还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人物;无论是北方特有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的再现,还是用于四时节令、婚寿礼仪等庆典,都体现了民间艺人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疏密有致的造型设计、细致入微的精湛刀工、绚丽鲜艳的独特点染,每一件作品都十分生动、有味、耐看。
蔚县剪纸名扬中外。剪纸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蔚县人在蔚县剪纸的发祥地--蔚州镇南张庄村建起"剪纸一条街",游人随时可欣赏到刻制剪纸的全过程。每到冬季农闲季节,蔚县十大镇集贸市场上,一辆辆自行车载着一面面窗格式的木架子(俗称"亮子"),上面贴满了五彩缤纷的"窗花",在冬日灿烂的阳光下争奇斗艳,这是只有蔚县才有的景观。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主任杨先让教授赞叹说:"那气势,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二处"。
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汉族民间艺术。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所以这种剪纸非常有看头。
蔚县剪纸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蔚县剪纸最早是用来贴在窗户上的,作为一种装饰或逢年过节办喜事的喜庆点缀,如今蔚县剪纸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欣赏、收藏价值的民间艺术精品、国家级馈赠礼品。2003年8月全国剪纸专项工作会议在蔚县成功召开,蔚县被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剪纸艺术研究基地”。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纸纵横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
一、画: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
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五十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子按着样子的大小分成小块。
三、浸:把订好的货放进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将其所含的水份挤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四、刻:将浸好的货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刻制。
五、染:给刻好的产品着色。原料是品色、洒粉;工具是毛笔、净报纸。
六:包:把通过上述五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用纸式塑料包装或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
蔚县剪纸是全国目前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重彩点染的剪纸艺术形式,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几位有创造性的技艺高超的艺人们的带动下,今天的蔚县剪纸呈现出了繁荣发展的景象,并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受到世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