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原文与译文参考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译文 原文 参考 魏书

管理员

摘要:

魏书原文与译文参考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魏书原文与译文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魏书原文与译文参考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魏书原文与译文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魏书·崔玄伯传》

  崔玄伯,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有俊才,号曰冀州神童。拜阳平公侍郎,众务修理,处断无滞。苻坚闻而奇之,征为太子舍人。辞以母疾不就,左迁著作佐郎。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太祖素闻其名,遣骑追求。执送于军门,引见与语,悦之。太祖幸邺及车驾还京师次于恒岭太祖亲登山顶抚尉新民适遇玄伯扶老母登岭太祖嘉之因诏诸徙人不能自进者给以车牛。迁吏部尚书,而俭约自居,不营产业,家徒四壁;出无车乘,朝晡步上;母年七十,供养无重膳。太祖尝使人密察,闻而益重之,厚加馈赐。时人亦或讥其过约,而玄伯为之逾甚。太祖常引问古今旧事,王者制度,治世之则。玄伯陈古人制作之体,及明君贤臣,往代废兴之由。未尝謇谔忤旨,亦不谄谀荀容。及太祖季年,大臣多犯威怒,伯独无谴者,由于此也。太祖崩,大宗未即位,清河王绍闻人心不安,大出财帛班赐朝士,玄伯独不受。太宗即位,以不受绍财帛,特赐帛二百匹。诏遣使者巡行郡国,纠察守宰不如法者,令玄伯按之,又诏坐朝堂,决刑狱。太宗以郡国豪右,大为民蠹,乃优诏征之。民多恋本,而长吏逼遣。于是轻薄少年,因相扇动,所在聚结。西河、建兴盗贼并起,守宰讨之不能禁。太宗乃引玄伯问日:“今犯者已多,不可悉诛,肤欲大以纾之,卿以为何如?”玄伯日:“王者治天下,以安民为本,何能顾小曲直也?夫敖虽非正道,而可以权行,自秦汉以来,莫不相踵。若其赦而不改者,诛之不晚。”太宗从之。泰常三年夏,玄伯病笃。太宗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就受遗言,更遣侍臣问族,一夜数返。及卒,下诏痛惜,赠司空,谥文贞公。

  译文:

  崔玄伯,是清河东武城人。年轻时有杰出的才能,被称为冀州神童。授任阳平公侍郎,处理各种事情有条理,处置没有拖延的.苻坚听说后感到惊奇,征召为太子舍人。崔玄伯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不赴任,降为著作佐郎。太祖征讨慕容宝,停驻在常山,玄伯放弃郡城,向东逃到海边。太祖一向听说他的声名,派遣骑兵追赶寻求。捉住后送到军营门前,太祖召见和他谈话,非常喜爱他。

  太祖前往邺城,等到太祖回京城,停驻在恒岭。太祖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慰问新归附的人,恰巧遇上玄伯扶老母登山岭,太祖嘉许他,于是诏令所有不能自己进见的迁徙民众,赐给车辆耕牛。玄伯升吏部尚书,而他居处节俭,不经营产业,家徒四壁;出门没有车辆,早晨下午步行上朝;母亲七十岁,供养没有两份菜肴。太祖曾派人秘密观察,听说后更加器重他,厚重地加以馈赠赏赐。当时也有人讥讽他过度俭约,而玄伯做得更厉害。

  太祖时常召他进宫向他询问古今旧事,帝王制度,治理社会的规则。玄伯陈述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以及明君贤臣,历代兴衰的原因。不曾直言违背旨意,也不曾阿谀苟且屈从。到了太祖晚年,大臣多有冒犯威严被斥责,唯独玄伯不遭谴责,就是由于这个缘故。

  太祖逝世,太宗没有即位,清河王元绍听说人心不稳,拿出大量钱财布帛赏赐朝廷官员,唯独玄伯不接受。太宗即位,因不接受元绍的钱财布帛,特地赏赐帛二百匹。下令派遣使者巡视郡国,纠察不依法度的郡守县令,命令玄伯巡视,又诏令玄伯坐在朝堂,决断刑罚。太宗认为郡国豪强,成为民众的大祸害,就优厚地下诏征召他们。民众多留恋本土,而官员逼迫遣送这时轻浮的年轻人,因而互相煽动,在各地聚集。西河、建兴的盗贼一起闹事,郡守县令讨伐他们,不能禁止。太宗于是召见玄伯询问说:“现在犯罪的人已经很多,不可能全部杀死,我想大赦来赦免他们,你认为怎么样?”玄伯说:“君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众为根本,哪能顾及小的是非曲直呢?赦免虽然不是正道,而可以变通施行,从秦汉以来,无不相继。如果赦免而仍不改正的,再诛杀也不算晚。”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

  泰常三年夏天,玄伯病重,太宗派遣侍中宜都公穆观到他那里接受遗言,又派遣侍奉的臣属询问病情,一夜几次往返。等到玄伯去世,太宗下诏悲痛惋惜,追赠司空,谥号为文贞公。

  扩展:

  人物生平

  民族神童

  崔宏出身关东名门士族清河崔氏,三国时期曹魏司空崔林的六世孙。其祖父崔悦、父亲崔潜,分别仕于后赵、前燕,都以才学而著称。

  崔宏从小就才智过人,被称为冀州神童。前秦阳平公苻融任冀州牧时,虚心向崔宏请教,对其十分尊敬,并任命他为阳平国侍郎兼冀州从事,对外总理日常事务,入内被视为宾客密友。崔宏对各种事务的处置,毫不拖延。前秦世祖苻坚知道他的才干,征其入朝任太子舍人。崔宏以母亲患病为由,不肯就任,因而被降为著作佐郎。太原人郝轩有识人之名,他称赞崔宏是“王佐之才,近代以来从未有过”。苻坚败亡之后,崔宏避乱于齐鲁之间,被翟魏皇帝翟钊及东晋叛将张愿所挽留。郝轩叹息着道:“这个人(崔宏)啊,遇到这样的时机,不因此而扶摇直上,却跟燕雀(翟钊、张愿)一起升降,岂不是可惜了。”

  崔宏后出仕于后燕成武帝慕容垂,任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等职,在所担任的职务上,崔宏都得到良好的评价。他立身正派,虽身处兵荒马乱之时,却仍一心学习,不把资产经营之事放在心上,他的妻儿因此也免不了受饥寒之苦。

  议魏国号

  魏王拓跋珪(即北魏道武帝)攻打后燕惠愍帝慕容宝时,行军至常山,崔宏弃城逃亡海滨。拓跋珪早就听说他的名声,派使者追到崔宏,将他请回,担任黄门侍郎一职,与张衮一同总理机要大事,草创典章制度。

  当时,东晋遣使前来问聘,拓跋珪准备遣使回访,让有司商议国号。群臣认为应该定国号为“代”,崔宏则建议说:“三皇、五帝立号,有的用出生地,有的用封国的名称。所以虞、夏、商、周开始时都是诸侯,当圣德宏隆之后,万国拥戴,国号也随其本号,不再更改。只有商因多次迁移,改号叫殷。但仍兼用,不去掉起初的称号。所以《诗经》中说‘殷商之旅’,便是这个原因。我国虽然统管广阔土地,到了陛下时,国运如龙腾飞。虽是旧邦,却是新受天命。所以登国初年改‘代’称为‘魏’,慕容永也奉进魏地。魏是大国名称,是神州的上等之国,这也是革命的验证,有利之处已见之于符瑞了。臣认为应当称为魏。”拓跋珪同意,于皇始三年(398年)六月下诏,正式定国号为“魏”。

  信宠隆盛

  拓跋珪前往邺城时,询问旧事,崔宏应答如流,深受其赞赏。拓跋珪回军途中抵达恒岭时,亲自登上山顶,安抚新近归附的人员,正遇上崔宏扶着老母亲爬上山顶,拓跋珪便赏赐给他耕牛和粟米。拓跋珪有感于崔宏的事迹,于是下令但凡迁徙的人自己难以前行的,由地方配给车和牛。

  后来,崔宏被改授为吏部尚书。皇始三年(398年)十一月,朝廷分派诸人拟定官制、爵级,撰集朝仪、协理音乐、制定律令、申明禁令,崔宏奉命总管并作最后裁定,使之成为永久的定式。

  拓跋珪又设置八部大夫,如同过去的八座之官,崔宏通管三十六曹官员的任命,如同尚书令、尚书仆射统管一般。

  崔宏深受信任,权倾朝廷。但他能够自我约束,生活俭朴,不置产业,家中空空如也;外出时没有车马乘坐,早晨、下午都是步行上朝。崔宏的母亲年已七十,他供养母亲也没有多样食物。拓跋珪知道后,更加敬重他,对其厚加赏赐。有人讥笑他过于节俭,而崔宏却更加自我约束。

  崔宏时常被召去询问古今旧事、帝王制度,他陈述古代制定的体制以及历代兴废的原因,很符合拓跋珪的心意。他虽然不曾有犯颜进谏的謇谔之风,但也从不阿谀奉承来取得宠幸。拓跋珪晚年时,群臣多有触怒道武帝而获罪的,崔宏因其谨慎清廉的为人,从未受到谴责。

  拓跋珪曾经召崔宏讲论《汉书》,他讲到西汉大臣娄敬劝说汉高祖将鲁元公主出嫁匈奴时,拓跋珪颇为赞赏,感叹许久。所以各位公主都嫁给了附属北魏的各国,朝臣们的子弟及高门才士都娶不到公主。尚书之职被罢除后,拓跋珪赐崔宏爵位为白马侯,加周兵将军,不仅得与旧功臣庾岳、奚斤等同列,受到的宠信也超过他们。

  总机任重

  天赐六年(409年)十月,拓跋珪的次子、清河王拓跋绍作乱,弑杀拓跋珪。拓跋绍因为人心不安,便取出大量财物绢帛,赏赐朝臣,群臣之中只有崔宏不肯接受,南平公长孙嵩以下的朝臣都为之羞愧。同年,齐王拓跋嗣杀拓跋绍,即位为帝,即明元帝。拓跋嗣派使者们外出视察各郡国情况,检举纠正那些违法的地方官员,崔宏与宜都公穆观等最后审定,拓跋嗣称赞他们做得公平适当。

  永兴三年(412年)十二月,拓跋嗣下诏让崔宏、长孙嵩与任城公嵇拔在朝堂判决刑罚狱讼,“务在平当”。

  拓跋嗣因为各郡国中的豪门士族头领有害于地方和国家,便下优诏征召他们到京师。人们大多留恋故土,而官吏仍强逼遣送,一些轻率青年便趁机相互煽动,在各地聚集起事。河西、建兴盗贼四起,守宰们讨伐却难以制止。拓跋嗣便召崔宏和北新侯安同、寿光侯叔孙建、武元城侯元屈等问计。崔宏请求朝廷宣布大赦以缓和情绪。元屈说:“不如先杀掉首恶,赦免其同党。”崔宏说:“帝王治理天下,以安定民心为本,何须纠缠于小的曲直呢?大赦虽不是最好的办法,却可作为权变的方法。如果大赦之后仍不改正,再杀也不迟。”拓跋嗣同意。

  神瑞元年(414年),拓跋嗣令崔宏与南平公长孙嵩等坐在止车门右侧,听理军政机密大事,世人称其为“八公”。并州的数万胡人南侵至河内,朝廷所派将军公孙表等征讨不利。拓跋嗣向群臣问计。崔宏说:“公孙表等诸军,并非数量不足,只是失于指挥,所以只能使小盗暂时平息下来。胡人数量虽多,但缺少勇猛的主将,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奴共一胆啊。应当派一位一向为胡人所信服的大将,带领数百骑兵,统率公孙表所部进行讨伐,胡人知道后,必定闻风震惊。寿光侯叔孙建,以前曾在并州任职,众将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拓跋嗣听从其建议,胡乱得以平息。不久后,崔宏被任命为天部大人,进封白马公。

  倍极哀荣

  泰常三年(418年)夏天,崔宏病重,拓跋嗣派侍中穆观前往其府邸,听受遗言。近臣奉命前去问病探视,一夜之间数次往返。同年,崔宏逝世,拓跋嗣追赠他为司空,谥号“文贞”。其丧礼完全依照安城王叔孙俊之例办理(据《魏书·叔孙俊传》载,叔孙俊死后获赐温明秘器,灵柩用辒辌车装载,卫士在前引导并随从),拓跋嗣诏令群臣及各附属国首领都参加葬礼,除亲王以外,所有人都要拜送崔宏。

  太和(477年-499年)年间,孝文帝拓跋宏追记前朝功臣,允许崔宏在太庙配祭。

  主要影响:

  政治

  崔宏入仕北魏后,与张衮执掌机要,草创典章制度。皇始三年(398年),议改国号为“魏”,为北魏道武帝采纳。

  崔宏任吏部尚书时,总裁律令、朝仪、官制。通制三十六曹,权倾一时。

  北魏明元帝在位时,崔宏身为“八公”之一,参预朝政,奉诏查处不法官吏,参与疏决刑狱。

  神瑞(414年-416年)初年,崔宏建议明元帝起用寿光侯叔孙建,讨平并州羯胡。

  书法

  崔宏的家族世代研习“卫瓘体”,北魏初年论及工于书法之家,必称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二门。他本人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善写草、隶及行书,被时人引为摹本。遗憾的是,崔宏并没有墨宝传至今世。

  主要作品:

  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崔宏著有《帝王集要》30卷,今已佚。《全后魏文》录有其文1篇:《国号议》。

  历史评价:

  郝轩:斯人也,遇斯时,不因扶摇之势,而与鴳雀飞沈,岂不惜哉!(《魏书》引)

  魏收:玄伯世家隽伟,仍属权舆,总机任重,守正成务,礼从清庙,不亦宜乎?(《魏书》)

  令狐德棻:洎乎有魏,定鼎沙朔。南包河、淮,西吞关、陇。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宏子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遗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