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杨贵妃 李白 为何

管理员

摘要:

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语:对于……

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掌握知识点是我们提高成绩的关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为何杨贵妃不喜欢李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语: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

  对于诗仙李白而言,那是才高八斗、文采斐然的,而且也曾得志一时,怎奈自恃清高,最终仕途坎坷。

  据悉,在一次宫廷酒宴中,诗仙李白,作了《清平调》三首来歌颂杨玉环的美貌。当然,写诗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有表现的机会,李白也不会错过。

  不过,李白清高的毛病又犯了,他写诗的时候,非得要宰相杨国忠亲自为他磨墨,还命深受皇帝宠信的太监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吗,那可是一个心胸狭窄的小人,因为脱靴之事,对李白是怀恨在心。之后,他各种寻找机会,只为惩治李白。

  在《清平调》三首中,李白将杨玉环描写得花容月貌,如同仙女下凡。杨玉环本人,自然是非常喜欢的,也经常吟诵,觉得写得很好。在诗中还提及赵飞燕,那意思很明显,就是将杨玉环与赵飞燕相比较。这样的写法,并无恶意,反而充满了奉承,但是高力士,却抓住了报复的契机。

  有一次,高力士一听杨玉环在吟诵《清平调》,便开玩笑地说:“我还以为您会因为这几首诗恨死李白了。”杨贵妃一听大为不解,高力士立马跟着说:“难道您没看到他把你比作赵飞燕了吗?赵飞燕是什么人,怎么能跟娘娘比呢,这分明是把您看得同赵飞燕一样啊!”

  李白与杨贵妃的纠纷

  李白的诗文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在朝廷任职期间,位居官位却没有什么实责,经常是陪着李隆基和杨贵妃出游,吟诗作赋。这期间,李白的诗句情意绵绵,这跟杨贵妃的近距离接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李白是否爱过杨贵妃,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情感纠纷呢?

  一、名花倾国两相欢,年龄不是问题。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杨贵妃生于公元719年,他们之间年龄相差18岁。年龄相差如此之大,只能说他们之间是相互仰慕的,关系虽有暧昧,但并无爱情可言。杨玉环最初是李隆基的儿媳妇,她是爱着李隆基的,可她对先前丈夫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其实,杨贵妃能坐在皇妃的位子上,恐怕早已忘记李瑁了,权力和欲望战胜了爱情。至于魂断马嵬坡的那一刻,对李隆基的挚爱也否定了,这是后话。杨贵妃怎么可能爱上一无所有的李白呢?无实权也没金钱,更没有社会地位,李白有的只是名声,可这怎能满足杨贵妃享受荣华富贵呢?李白内心是喜欢杨贵妃的,感情无处倾诉,只能托付于诗句表达了出来。天宝元年(742)八月,李隆基征召李白进京,这时候的李白41岁,杨玉环23岁。此时的李白胸有鸿鹄之志,一心报效国家。杨贵妃正值豆蔻年华,貌美如花。才子与佳人相遇,相互倾心,彼此喜欢是很正常的事,李白要贵妃近身磨墨,贵妃也要李白为她作诗等。可最终他们还是因身份的悬殊,只能隔岸相望。如果站在李白的位子上,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李白的心情该有多复杂啊。

  李白喜欢喝酒,也很会作诗,其中有多首抒发男女相思的诗作,可见李白的感情丰富且执着。作为一个大诗人,他首先是一个男人,对漂亮的女人动心也很正常,又何况是能歌善舞、诗文俱佳的贵妃呢?他赞美杨贵妃的诗句很含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弗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在这里以彩云、鲜花、带露的牡丹等来形容贵妃的花容月貌、美若天仙之外,李白的确有借诗传情之嫌,在向贵妃传达他爱她的信息。再看这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赞美杨贵妃赛过赵飞燕,只是李隆基可以和杨贵妃云雨,哪会像楚王那样枉断肠呢?进而言明李白自己的相思之苦,爱情是需要回应的,纵使与贵妃在梦中相会,无非是空欢喜,肠枉断。且看:“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李白敢恨而不敢言,他陪伴李隆基和杨贵妃游玩,看到他们亲密无间的样子时,李白的内心是吃醋的,很是恼火又无可奈何,希望春风能带走他的忌恨。

  二、可怜飞燕倚新妆,三角恋是大障碍。

  李白与杨玉环很相配,这可谓是男才女貌,可是他们却不能走到一起,因为这中间还有个李隆基。夺皇帝的妻子,这是什么罪啊,李白当然明了,所以至始至终没有跟杨贵妃表白。不过他的诗句,却明显影射了杨贵妃,《清平调》中的“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还有《妾薄命》中的“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杨贵妃其实懂得李白的心,可是她放不下荣华富贵,更何况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如果跟着李白云游四方,李隆基岂能放过他们?再说李隆基是深爱着杨贵妃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作《长恨歌》中的名句,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凄美爱情。在这长恨的背后,李隆基的情感忧伤无处不在,占儿媳为己有,本来就被议论纷纷,如今半路又杀出个李白来,李隆基当然要想出万全之策了,他的内心可谓是百转千回。

  李隆基当初安排李白待诏翰林,就是因为喜欢他的才华,可以陪着自己和杨贵妃游玩,吟诗佐兴。想想去骊山泡温泉,李白后来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作》,奉旨作的《宫中行乐词十首》、《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最难忘的就是和杨贵妃赏牡丹、赏莲华时,李白作的《清平调词三首》、《白莲花开序》。还有《春日行》、《阳春歌》等诗。李白的诗文超脱凡俗,李隆基是真的喜欢,昭他进京,不就是让他陪伴自己左右吗?可没想到李白喜欢上了杨贵妃,而且杨贵妃也心动,此事必须想个万全之策!他也想杀了李白,可是他太爱才了,于是李隆基采取了“赐金放还”的办法,将李白逐出宫外。

  三、我辈岂是蓬蒿人,看破红尘不折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句诗很自负,热情洋溢,堪称经典,可见李白刚出道时的远大抱负。然而,当他历经情感的磨难之后,竟然都不在乎做招女婿,尤其是与杨贵妃离别之后,则更是显得放荡不拘了。再加上他在长安任供奉翰林期间,目睹了唐朝政治日趋腐败。统治者只顾追求享乐,奸臣当道,贤能受屈。李白极度悲愤和绝望,“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与刚出道时的“我辈岂是蓬蒿人!”完全是两个心态。但大诗人的内心是不屈服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跌宕多姿,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心里形象挥散的淋漓尽致。他的诗至今都无法超越,或许就是我们没有李白那么多的经历和感受吧,也不如李白表现得真挚而又鲜明。

  李白离开长安后,重新过起漂泊不定的生活,长期漫游在江淮一带。一首《长相思》道尽了内心的苦闷,“长相思,在长安。美人如花隔云端,长相思,摧心肝。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与杨贵妃的情感纠纷,恐怕只有他自己内心自知了,事过千年了,不是当事人,谁也无法尽释李白的情怀。但一想起长安,就是这般摧心肝的痛,可想而知,李白是经历了怎样的情感颠覆啊!但是他最终放弃了,为了红颜更幸福,为了大唐的江山更安定,他隐藏了自己的情感!在这里,也应该赞美一下李隆基,将三角关系处理的很是妥当,不但不伤李白性命,还间接地断了李白与杨贵妃的来往。李隆基确实是一位好皇帝,后来安史之乱的爆发,民众纷纷抗议叛军,这和李隆基深得民心有很大关系。

  李白的爱情是放下了,可是他的报国之志从来就没有放下。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死于非命,李隆基也被迫退位。此时的李白已经55岁了,他希望自己能为平叛建功立业,北上欲参军入伍,后因病半路折回,重新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于762年忧郁中病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