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岳阳楼重读岳阳楼记散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岳阳楼 重读 散文

管理员

摘要:

未到岳阳楼重读岳阳楼记散文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也到过全国不少地方,尽管囊中羞涩。可我居然没有到过岳阳楼,深以为憾。  对于岳阳楼,我还是30年多前初中时读过一篇必背的课文,才有那么一点印象。那篇课文就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今30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

未到岳阳楼重读岳阳楼记散文

  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也到过全国不少地方,尽管囊中羞涩。可我居然没有到过岳阳楼,深以为憾。

  对于岳阳楼,我还是30年多前初中时读过一篇必背的课文,才有那么一点印象。那篇课文就是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今30多年过去,我依然记得:“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时六年九月十五日。”但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现在已成为至理名言而千古传诵。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就是北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970周年了。近千年来,这篇文章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爱家爱国,近千年来,这篇文章鼓舞了多少有识之士忧国忧民?

  我没有到过岳阳楼,无法体会她的壮美,但我能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感觉到她的雄壮气势,你看,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你看,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北宋王朝(960-1127)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从来没有统一过全国,与之对峙的政权还有辽、西夏、西州回鹘、吐蕃诸部和大理等。北宋吸取五代十国时期“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武将专权的教训,采取重文轻武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把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地方赋税除一小部分外全部由中央掌控,造成了强干弱枝局面。这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据史料统计,到北宋中期,各级官员人数比实际需要的多出两倍以上,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官职。官僚互相推卸责任,大多不干实事,行政效率低下。军队数量100多万,仅禁军就比宋初增加了三倍多。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部门入不敷出。

  范仲淹写此文时(1046),正是积贫积弱的北宋中期,庆历新政夭折后被贬流放之日,于邓州知州任上。庆历年间(1041-1048),包括宋仁宗在内的统治集团的一部分人,都感觉到,若不采取措施,缓和矛盾,北宋的统治将岌岌可危。庆历三年(1043年),他出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掌实权),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到邠州、邓州任知州(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长)。堂堂国家副宰相,从中央贬到地方做知州,心理落差有多大?那种报国无门、为君分忧的理想从此无法实现。但范仲淹没有怨恨,还在处江湖之远忧其君。这种思想,就是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有的吗?

  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因未到岳阳楼而遗憾;因北宋从没统一全国,积贫积弱而遗憾;因范仲淹新政夭折,壮志未酬而遗憾……

  我作为一个湖南人,因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欣慰;因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而欣慰;因他“先忧后乐”的崇高思想而欣慰……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被贬官员,尚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难道这不值得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公仆们学习和反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