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晚晴 赏析 原文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1  晚晴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崖沉谷没白皑皑,  江石缺裂青枫摧。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六龙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颜忽落地,口虽吟咏心中哀。  ……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1

  晚晴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高唐暮冬雪壮哉,旧瘴无复似尘埃。崖沉谷没白皑皑,

  江石缺裂青枫摧。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六龙寒急光裴回。照我衰颜忽落地,口虽吟咏心中哀。

  未怪及时少年子,扬眉结义黄金台。洎乎吾生何飘零,

  支离委绝同死灰。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

  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赏析

  细腻地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独特的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地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受到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工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此时诗人在桂林郑亚幕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原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与排挤。宣宗继立,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免时时遭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乾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晚晴

  [唐代]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正值清和气爽的初夏。

  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

  久雨晚晴,楼阁之上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夕阳的余晖低透小窗,闪现一线光明。

  南方鸟儿的窝巢已被晒干,傍晚归巢时飞翔的体态格外轻盈。

  注释

  夹城:城门外的曲城。

  幽草:幽暗地方的小草。

  并:更。高阁:指诗人居处的楼阁。迥:高远。

  微注:因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和柔和,故说“微注”。

  越鸟:南方的鸟。

  赏析:

  细腻的描画晚晴景物,或许不算太难,但如果要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与心境,特别是要不露痕迹的寓托某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使读者在思想上有所启示,这就需要诗人在思想境界和艺术功力上都“更上一层楼”。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首联是说,一个人深居简出过着清幽的日子,俯瞰夹城,春天已去,夏季清朗。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城门外的曲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是说从时间、地点两方面把诗题具体化了。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颔联是说,小草饱受雨水的浸淹,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雨过天晴了。

  初夏多雨,岭南更是这样(此时诗人在在桂林郑亚幕府供职)。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和感受,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的景象,也不作琐细的'刻画,而是偏偏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然生出“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这普通的小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的从幽草身上发现了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的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晩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颈联是说,登上高阁,凭栏远眺,天高地迥,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张弛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住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余晖还是给人带来了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尾联是说,越鸟的窝巢已经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

  末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这是登高远眺所见。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的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低微艰难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这里要交代一下作者入桂幕前后的一些情况。李商隐自开成三年(838)入赘泾源节度使王茂元(被视为李党)以后,便陷入党争的狭谷,一直遭到牛党的忌恨和排挤。宣宗继位,牛党把持朝政,形势对他更加不利。他只得离开长安,跟随郑亚到桂林当幕僚。郑亚对他比较信任,在幕中多少能感受一些人情的温暖;同时离开长安这个党争的漩涡,得以暂时免受牛党的白眼,精神上也是一种解放。正因为这样,诗中才有幽草幸遇晚晴、越鸟喜归干巢之感。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3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拍人间。等闲看。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古诗简介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是宋代陈著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早上下雨晚上天晴的一个中秋节,整首词前后呼应,表现出了词人的一种豁达胸怀。

  翻译/译文

  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见识比较多,饮酒相见,现在是不应吝啬。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注释

  见多:识:知道。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残雨:将要终止的雨。

  等闲:轻易;随便。

  须用:一定要。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

  团团:圆月。

  赏析/鉴赏

  鉴赏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创作背景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4

  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鉴赏

  这首词中写“双燕”、“垂柳”、“落花”,这些都是暮春时节的特有风物。还写有“雨晴烟晚”。“新月眉弯”,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旧以农历三月为暮春,并称每月初三的新月为“蛾眉月”,据此则词中所写的应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这首词绝对不是单纯写景制作,它通过暮春晚景的描写,以表现闺中人的淡恨轻愁。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转晴,天空中夕阳返照,烟霭升腾,园林中绿水涨池,波光潋滟。这些都是闺中人在小阁看到的远景,写来层次清楚,色彩鲜明,突出的表现了春雨过后傍晚时分特有的景象。这两句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对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热爱,还看不出具有闺中少妇特征的主观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这两句是说,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这两句把少妇的感情色彩表现得十分强烈。双燕归巢是傍晚时刻常见的景象,而“小阁画帘高卷”一语,却含蓄的表现了主人公对双燕归来的过分殷勤。这一动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让燕子快快归巢,双栖画栋吧。闺中少妇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时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怀,都融化到这无声的高卷画帘的行动里。这两句所写的景物是由远而近,通过“双燕飞来”的进程,与“画帘高卷”的行动以表现她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活动。是虚则实之的艺术手法。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这两句是说,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

  过片“黄昏独倚朱阑”一句,是承接“小阁画帘高卷”意脉的。从时间推移上由傍晚写到黄昏,说明她“独倚”的时间是很久的。从情怀寄托上明白写出了闺中少妇的“独倚”,表现了黄昏后的寂寞空虚的心境。这与上片“双燕飞来垂柳院”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了此词的“燕归人不归”的怀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弯”,是少妇凄凉冷落的“独倚朱阑”时所见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时期所见到的“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那种生机勃勃的热烈场面前后异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独倚朱阑”的少妇,面对高挂在西南夜空的一弯新月,给与她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这种望月怀人的心理,是闺中少妇面对此景极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末两句是说,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落花风”,是暮春季节所特有的事物,闺中人对此十分敏感。末两句不能简单的看作是客观风寒刺激的反应,而是她主观意志的真实流露。时值暮春,春事将尽,绿肥红瘦。她意识到“落花风”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将吹落她的年华。不免产生红颜易老的感慨。但这种感慨作者写得极为含蓄,用风振罗衣而芳心自警的细节表现出来,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手法是极为高超的。

  这首词写的是传统题材,但我们在诵读时仍觉得清丽可喜,韵味无穷,这不得不叹服作者在构思上的独具匠心和遣词造句上的功力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雨后初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对的燕子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不知不觉已看到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夜风卷起台阶上的落花,微微拂过罗衣,只感到春寒袭人。

  注释

  砌:台阶。

  特地:特别。

  砌:台阶。

  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南唐时期冯延巳居宰相之职,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这首词正是词人感慨时局之乱,排忧解闷之作。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5

  清平乐·雨晴烟晚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翻译

  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注释

  砌:台阶。

  特地:特别。

  朱阑:一作“朱栏”,红色的栏杆。

  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闺情的词作,写的是一个少妇在暮春时节的一个黄昏,思念亲人并等待他归来的情景。

  词的上片写明节候、环境以及这位少妇所见的景物特色。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此时正值春天。这两句乃是写寻常春景:雨后放晴,夕阳残照,烟霭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见新池绿水盈盈,这景色春意盎然。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与一般人的赏春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未充分显现出她观景的独特感受。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作者在写景中表现主人公观景有一个心理过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继而看到暮色中归来的双燕在种着垂柳的庭院中翻飞盘旋,她的心弦就被触动了,与前面两句不自觉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双双归巢,那么人呢,作者没有明说,只是写这位少妇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她的卷帘,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是为了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这一无言的卷帘动作,蕴含着她的独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对成双晚归的燕子的羡慕,也有只见归燕而不见归人的怨怅。双燕在这里有鲜明的映衬作用,微露了她的复杂心境。在词中,用双飞燕、双鹧鸪、双飞蝶、双鸳鸯等形象来衬托女子的孤独感,是常见的,这里也是如此。至此读者看到春色虽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却有一个转折,从一般的观赏到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赏景中那种希望成双团聚的潜意识觉醒了。

  词的下片以女主人为中心,描绘她孤独凄冷的处境。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上片之景原来都为女主人公独倚栏所见,“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那么,她黄昏倚栏是为了眺望远景吗?自然不是黄昏时分,大地一片模糊,还能看见什么呢,她是在盼望远人归来。“西南新月眉弯,”月出于东而落于西,她自黄昏独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见其倚栏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从卷帘望飞燕到倚阑盼归人而望月,地点是不断移动的。此刻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她真是心绪不宁,在住所凡是可看到归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拂动她的罗衣时,她才感到春寒袭人。“落花风起”再次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别”,在这里作“特别”解为宜。春夜的风使她感到特别塞冷,不仅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罗衣,更主要是因为她的独处而不能在心头激荡着暖流,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为全篇做了一个收束。

  这是一首闺情词词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种淡淡的哀怨与怅恨,于微婉的格调中流动着丝丝思情。此类写女子独居伤怀、望夫归来的题材,在《花间集》词作中常见。作者大多善于摄取微细的生活镜头,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来表现女主人公的感受。这首词也体现了花间派的这种创作特色。

  创作背景

  南唐时期冯延巳居宰相之职,当时朝廷里党争激烈,朝士分为两党,使得李璟痛下决心,铲除党争。这首词正是词人感慨时局之乱,排忧解闷之作。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中秋佳月最端圆。

  老痴顽。

  见多番。

  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悭。

  残雨如何妨乐事,声淅淅,点斑斑。

  天应有意故遮阑。

  拍人间。

  等闲看。

  好处时光,须用著些难。

  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

  译文

  中秋佳节之时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愚蠢迟钝的老头,碍识比较多,饮酒相碍,现在是不应吝啬。将止的雨怎么妨碍高兴的事情?淅淅的雨,小而多的雨点。

  天应该有意遮拦着,拍打着人间,随便看看,美好的时光,一定要明显的不容易。直到黄昏大风起了,雨停止了,水波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圆月像玉器一样皎洁。

  注释

  碍多:识:知道。碍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残雨:将要终止的雨。

  等闲:轻易;随便。

  须用:一定要。

  滟滟:水光貌,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

  团团:圆月。

  赏析:

  《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描写的是中秋时,早上下雨晚上晴朗的情景,给人一种雨后天晴的中秋之夜。

  上片“中秋佳月最端圆”写起,早上下起了雨,雨也将止了,一点都不妨碍高兴的事,表现出了一种风雨无阻的心态。

  下片写了傍晚时分雨停止了,天晴朗了,中秋的月亮是多么的皎洁无暇,与首句相对应。

《晚晴》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晚晴

  村晚惊风度,庭幽过雨沾。

  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书乱谁能帙,怀干可自添。

  时闻有馀论,未怪老夫潜。

  译文:

  山村的傍晚阵阵冷风吹过,幽静的庭院经过一场秋雨洗涤,院里泥泞得很。

  夕阳照射着细草,湿气升腾;雨后清新明丽的江景映入眼帘。

  书乱了没有人帮助整理,杯中酒喝完了也只能靠自己斟满。

  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他庆幸人们没有责怪自己这一老潜夫。

  注释:

  山村的傍晚阵阵冷风吹过,幽静的庭院经过一场秋雨洗涤,院里泥泞得很。

  夕阳照射着细草,湿气升腾;雨后清新明丽的江景映入眼帘。

  书乱了没有人帮助整理,杯中酒喝完了也只能靠自己斟满。

  隐居村野,时常听到人们关于世俗人情的谈论,他庆幸人们没有责怪自己这一老潜夫。

  赏析:

  作品赏析

  朝雨而晚晴,乃同日所作。何逊诗,“褰裳对晚晴。” 村晚惊风度①,庭幽过雨沾

  ②。夕阳薰细草

  ③,江色映疏帘

  ④。书乱谁能帙,杯干自可添。时闻有余论

  ⑤,未怪老夫潜。 (薰草映帘,晚晴之景。整书酌酒,晚晴之事。未有与俗相安之意。言时闻蜀人之论,未尝怪此一潜夫也。本传谓公在成都,与田夫野老相狎荡。盖能亲厚于人而人共悦之,故有后二句。

  【洪注】老夫潜,只是说老潜夫,特倒拈以协韵耳。旧注因后汉王符有《潜夫论》,遂将论字属自己,其说难通。)

  ①曹植诗:“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②陆琼诗:“庭幽花似雪。”

  ③《诗》:“度其夕阳。”《别赋》:“陌上草薰。”鲍照诗:“北园有细草。”

  ④【黄生注】江色映帘,夕阳返照故也。梁元帝诗:“疏帘度晚光。”

  ⑤《子虚赋》:“愿闻先生之余论。”孔融书:“乃使余论远闻。”《宋书·江夏王传》:“如闻外论,不以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