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这一帝国并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这一帝国并无崇尚武功的趋向,也没有改造社会,提高生活程度的宏愿,它的宗旨,只是在于使大批人员不在为饥荒所窘迫,即在“四书”所谓“黎明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维持长治久安。”
黄仁宇先生的文章,常看常新。
第一次看在五年前,当时更多的惊叹于他电影叙事般的写法,将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具象化,有阴有阳,有得意有失意,读起来酣畅淋漓。并将人物身上的悲剧性归结为宿命。
这次看,则对于“中国以道德代替法律”这一结论感到震撼。由此也消解了先前的将人物悲剧性源于宿命的结论,而转为认为所有人物的掣肘与困境,来源于复杂人性与简单制度博弈的必然结果。
农业经济基础下,以社会稳定为基准的治理制度,将教化作为主要的治理手段,文官成为最重要的治理力量。
在此基础上,为了维系社会的稳定与文官集团自身的利益,他们绝不会允许万历立自己最爱的女人郑皇贵妃所生的三皇子常洵为太子,因为这不符合长幼有序。所谓皇帝,也不过是一项制度的产物。
依附于这一产物的首辅,则更无法与整个文官集团抗衡,即使是强势如张居正,也在死后得到彻底清算,导火索或许是其私德有污,根本还是在于触碰了文官集团的利益。而另一位首辅申时行,则早早的放弃对抗转为在万历与文官集团之间斡旋,为自己的施政争取有限的空间。
海瑞、戚继光和李贽是当前治理制度下矛盾的具体体现。
海瑞,一个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官员,以其敢于向嘉靖皇帝递上疏奏而被文官集团推为楷模,又因其过于刚正不阿的办事风格破坏了文官集团某些约定俗成的隐秘而使其被摒弃,最终在万历的调停下,得到一个“迂憨”的定论。海瑞的经历说明文官集团的复杂性,他们并非完全单纯的捍卫自己所宣扬的道德,更多的是这些道德符合他们的既得利益。
戚继光,一个游走在文官集团的武将。“戚继光的天才,在于他看准了妥协之无法避免;而他的成功,也在于他善于在技术上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他发迹于首辅张居正无条件的支持,最终也因为张居正的倒台而走向没落。个人的功绩永远敌不过制度的需要。
李贽,是文官集团内部矛盾的变异。他自己是文官集团的一部分,后期靠着高级官员的救济生活,却也对接济他的那些高级官员进行严厉的批判。他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却也跳不出自身的局限性。
历史是一个轮回。
得势与失势不过转眼之间,低谷与高峰也往往相伴相依。
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在本质上无非是数不清的农村合并成的一个集合体,礼仪和道德代替了法律,对于违法的行为做掩饰则被认为忠厚识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