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 1 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
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 1
遛鸟的人是北京人里头起得最早的一拨。每天一清早,当公共汽车和电车首班车出动时,北京的许多园林以及郊外的一些地方空旷、林木繁茂的去处,就已经有很多人在遛鸟了。他们手里提着鸟笼,笼外罩着布罩,慢慢地散步,随时轻轻地把鸟笼前后摇晃着,这就是“遛鸟”。他们有的是步行来的,更多的是骑自行车来的。他们带来的鸟有的是两笼——多的可至八笼。如果带七八笼,就非骑车来不可了。车把上、后座、前后左右都是鸟笼,都安排得十分妥当。看到它们平稳地驶过通向密林的小路,是很有趣的,——骑在车上的主人自然是十分潇洒自得,神清气朗。
养鸟本是清朝八旗子弟和太监们的爱好,“提笼架鸟”在过去是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人的一种贬词。后来,这种爱好才传到一些辛苦忙碌的人中间,使他们能得到一些休息和安慰。我们常常可以在一个修鞋的、卖老豆腐的、钉马掌的摊前的小树上看到一笼鸟。这是他的伙伴。不过养鸟的还是以上岁数的较多,大都是从五十岁到八十岁的人,大部分是退休的职工,在职的稍少。近年在青年工人中也渐有养鸟的了。
北京人养的鸟的种类很多。大概说起来,可以分为大鸟和小鸟两类。大鸟主要是画眉和百灵,小鸟主要是红子、黄鸟。
鸟为什么要“遛”?不遛不叫。鸟必须习惯于笼养,习惯于喧闹扰嚷的环境。等到它习惯于与人相处时,它就会尽情鸣叫。这样的一段驯化,术语叫做“压”。一只生鸟,至少得“压”一年。
让鸟学叫,最直接的办法是听别的鸟叫,因此养鸟的人经常聚会在一起,把他们的鸟揭开罩,挂在相距不远的树上,此起彼歇地赛着叫,这叫做“会鸟儿”。养鸟人不但彼此很熟悉,而且对他们朋友的鸟的叫声也很熟悉。鸟应该向哪只鸟学叫,这得由鸟主人来决定。一只画眉或百灵,能叫出几种“玩艺”,除了自己的叫声,能学山喜鹊、大喜鹊、伏天、苇乍子、麻雀打架、公鸡打架、猫叫、狗叫。
曾见一个养画眉的用一架录音机追逐一只布谷鸟,企图把它的叫声录下,好让他的画眉学。他追逐了五个早晨(北京布谷鸟是很少的),到底成功了。
鸟叫的音色是各色各样的。有的宽亮,有的窄高,有的鸟聪明,一学就会;有的笨,一辈子只能老实巴交地叫那么几声。有的鸟害羞,不肯轻易叫;有的鸟好胜,能不歇气地叫一个多小时!
养鸟主要是听叫,但也重相貌。大鸟主要要大,但也要大得匀称。画眉讲究“眉子”(眼外的白圈)清楚。百灵要大头,短嘴。养鸟人对于鸟自有一套非常精细的美学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他们共同承认的`。
因此,鸟的身份悬殊极大。一只生鸟(画眉或百灵)值二三元人民币,甚至还要少,而一只长相俊秀能唱十几种“曲调”的值一百五十元,相当一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养鸟是很辛苦的。除了遛,预备鸟食也很费事。鸟一般要吃拌了鸡蛋黄的棒子面或小米面,牛肉——把牛肉焙干,碾成细末。经常还要吃“活食”,——蚱蜢、蟋蟀、玉米虫。
养鸟人所重视的,除了鸟本身,便是鸟笼。鸟笼分圆笼、方笼两种。一般的鸟笼值一二十元,有的雕镂精细,近于“鬼工”,贵得令人咋舌。——有人不养鸟,专以搜集名贵鸟笼为乐。鸟笼里大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是鸟食罐。一副雍正青花的鸟食罐,已成稀世的珍宝。
除了笼养听叫的鸟,北京人还有一种养在“架”上的鸟。所谓架,是一截树杈。养这类鸟的乐趣是训练它“打弹”,养鸟人把一个弹丸扔在空中,鸟会飞上去接住。有的一次飞起能接连接住两个。架养的鸟一般体大嘴硬,例如锡嘴和交嘴鹊。所以,北京过去有“提笼架鸟”之说。
【品读】
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汪氏散文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人散文,他的散文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少有宏大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如果说读汪氏小说我们感受到的是诗意,读汪氏散文我们享受的则是闲情逸致。
汪曾祺《北京人的遛鸟》原文读后感 2
汪曾祺先生的《北京人的遛鸟》是一篇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文章,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老北京人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遛鸟。这篇文章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老北京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平凡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深刻洞察与热爱。
一、文章概览
在《北京人的遛鸟》中,汪曾祺以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向读者介绍了北京市民间流传已久的一项传统活动——早晨带着笼中的小鸟出去散步(即“遛鸟”)。他从遛鸟的历史背景讲起,逐渐过渡到现代人们如何继续保持着这一习惯,并且详细描述了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以及自然之美。
二、读后感想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通过阅读这篇作品,我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并传承好自己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多么重要。正如文中所说,“遛鸟”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娱乐活动,它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观念。这种看似普通却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每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北京人的遛鸟》还让我思考了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变化。文章中提到,在清晨宁静的城市角落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都市喧嚣,享受片刻宁静的同时也让小鸟们得到释放。这不仅是对动物福利的关注,更是体现了人类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生活态度的启示:最令我感动的.是,汪曾祺通过对“遛鸟”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生活哲学进行剖析,传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他认为即使是在忙碌紧张的城市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总能找到让自己放松心情的方式。这种从容淡定的态度值得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借鉴学习。
三、总结
总之,《北京人的遛鸟》不仅是一次关于老北京文化的生动展示,也是对我们如何看待日常生活、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如何面对人生挑战的一次深刻启发。通过这篇文章,我更加明白了珍惜当下、感恩拥有、保持良好心态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探索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