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渭川田家》古诗原文释义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田家 王维 渭川 释义 古诗

管理员

摘要:

王维《渭川田家》古诗原文释义  古诗《渭川田家》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斜阳(一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一作立)。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

王维《渭川田家》古诗原文释义

  古诗《渭川田家》

  年代:唐

  作者:王维

  斜阳(一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一作立)。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古诗《过香积寺》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听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作品赏析

  【注解】:

  香积寺: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制毒龙:佛家比喻邪念妄想。见《涅磐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简析】:

  全诗没有一字写寺,所写的都是寺外的环境,更见古寺的幽深。

  [译文]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进山走了几里路见到山峰云雾缭绕。古木参天没有人走的路径,深山之中传来了寺庙的钟声。山泉流过高险的山石发出幽咽的声音,树木葱郁,连照到松树上的日光也有寒意。黄昏时,潭中应有毒龙,然而现在空无所有,可见高僧安禅可以制伏毒龙。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见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何处”二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觉钟声从何而来,只有“嗡嗡”的声音在四周缭绕;这与上句的“无人”相应,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径而无人行,听钟鸣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遭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静的境界!

  五六两句,仍然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诗人以倒装句,突出了入耳的泉声和触目的日色。“咽”字在这里下得极为准确、生动:山中危石耸立,流泉自然不能轻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地穿行,仿佛痛苦地发出幽咽之声。诗人用“冷”来形容“日色”,岂不谬哉?然而仔细玩味,这个“冷”字实在太妙了。夕阳西下,昏黄的余晖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这情状,岂能不“冷”?

  诗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时才到香积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空潭”之“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什么也没有”。王维诗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见人”、“空山新雨后”、“夜静春山空”之类,都含有宁静的意思。暮色降临,面对空阔幽静的水潭,看着澄清透彻的潭水,再联系到寺内修行学佛的僧人,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王维晚年诗笔常带有一种恬淡宁静的气氛。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国维谓“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的心情,可以说,王维是把“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写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禅制毒龙”,便是诗人心迹的自然流露。

  诗采用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最后则吐露“安禅制毒龙”的情思。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诗人描绘幽静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从寂静无声上用力,反而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这钟声和泉声非但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之感。这就是通常所讲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