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王维 意象 送别 分析

管理员

摘要: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导语: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袁行霈先生在《……

王维送别诗的意象分析

  导语: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王维的送别诗自成一体,据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所辑,有七十二首,约占其479首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自有其独特的感染力,分析其意象可以更好得理解王维的送别诗及其诗歌。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也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意象中的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1]

  王维送别诗的空间意象多为高楼亭台,河桥水边。这自然与诗人送别习惯有关,登高远眺是古代诗人表达相思情愫时的一种方式,远眺的视线往往会被山峰遮住,望而不见,愁苦就会比原先更重、更浓。路边古亭历来为送别之所,“驿路飞泉洒”[2]“故驿同槐里,长亭下槿原”[3]“江边黄鹤楼”[4]“饶吹发西江”[5]“东南御亭上”[6]“连天汉水广” [7],选择这些意象有助于表达送别之情。以其中描写最多的楼台和水边为例,二者虽是不同的空间,却有着共同之处,即视野开阔,可以放眼远望,送人远离也可以眺望直到看不到友人,也许这样会给诗人以稍许安慰吧!诗人们正是利用空间意象的这一特点来加强对被送别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读来也更有感染力。

  王维的送别诗大多描绘了饯别或送行的具体场景,因而一般都有时间的表述。翻检这些诗,我们会惊异的发现,它们的时间意象竟然相当集中,一日之内多为月夜或日落,一年之中以春、秋两季为主。“秋城邺宫故”[8]“秋天万里净”[9]“春草年年绿”[10]“关门落照深”[11]“别后同明月”[12]等等。这固然是对送别诗的如实描写,但人的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次送往迎来、离合聚散,单单集中到这几个时间决非偶然,显然是因为月夜、日暮、春、秋比其他时间更有助于表达离人的情感,它们在诗里已不单纯表示时间而是成为寄托诗人情感的审美意象。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说:“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情趣是可以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13]

  王维送别诗中出现最多的是自然意象,其中包括山水、禽鸟、草木、以及日月风雨等。这些意象,一方面对刻画离别情绪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同时以其五彩缤纷和富于变化使得送别诗各具特色,美不胜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意境,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环境完美结合的艺术效果。

  一、柳、芳草

  柳谐音为“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从而形成杨柳的别离意象。芳草的态势同诗人心灵深处那种细腻、厚实、缠绵的情感成同化状态,能很好地将诗人那丝丝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意绪表达出来。在王维的送别诗中大量出现了柳和芳草极其具有送别代表性的意象。“芳草空隐处”[14]“柳色蔼春余”[15]“汉地柳条青”[16]“欲归江淼淼,未到草凄凄。”[17]“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青。”[18]“东郊春草色,躯马去悠悠。”[19]“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20]难辨是春色还是相思 ,令人联想到行者归途中所见到的万千春色 ,无不寄寓作者的相思之情。最为留传千古的是“客舍青青柳色新”[21]。柳色和青草都是绿色的,本应该是春意昂然的,可是在送别诗中,由于和诗人特定的心情相映衬,“情语”、“景语”难以分别,不会思维的景物与思维的作者物我交融,相互纠缠,难解难分,更显“绵绵无绝期”。

  二、月

  选择月夜这一意象,一方面可以为景物涂上一层凄清悲凉的色调,渲染一种送别的氛围,更主要的是因为明月这一形象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22] 之后,在古典诗歌中便逐渐成为表达相思离愁的意象,一经在诗歌里出现,就极易触发读者的感受并唤起联想。明月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共通之处,无论天涯海角,它都无处不在,因而明月成为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成为离人们映证友情遥寄情怀的信使。此外,明月还常常烘托、强化别离的惆怅之情:《送杨长府贬郴州》中“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秋夜之月寒冷而清寂,再伴以悲凉的猿啼,更见出友人谪居在外心境之凄凉与茫然。《宇文太守赴宣城》“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以明月寒潮渲染了离别的深情,同时增添了对友人的担忧。这样,月与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态相结合,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旨趣。

  三、云

  云在王维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在《王右丞集笺注》中,据不完全统计,写到云的有三十多处。送别诗中却是“白云”居多:“白云余故岑”[23] “惟有白云当露冕”[24]“云日淮南祠”[25]“江向白云平”[26]“驱鸡入白云”[27]“白云留故山”[28]“天长云树微”[29],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王维诗中曾说:“余生欲寄白云中。”[30]诗人用白云可能也象征被送之人品格的高洁,亦或羡慕他们的这种品性,希望自己也能超凡脱俗。同�期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更是把白云写到了极至,极力写白云的自由,表达自己隐居的愿望。

  另外也有“黄云”:“蓬卷入黄云” [31]“黄云断春色”[32],这在其他诗人的诗歌中也不乏佳句,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血纷纷。”又《蓟中作》:“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李白《送崔度还吴》:“幽燕沙雪地,万里尽黄云。”可能是边塞沙漠连天,远望天空,白云也染上了些许黄色,是视觉的冲击,这样写更显凄凉,与诗人送别的愁绪,边塞的艰苦相映衬。

  四、夕阳

  “夕阳”意象是中国古人怀乡念人的重要象征物,见到日落常引起人们的怀乡念人之思,送别的不忍分离而顿生惆怅之情,借“夕阳”包括“斜阳”、“落日”“黄昏”“日暮”等来抒发他们的情思,都是借助夕阳来渲染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离别时的凄凉,表现诗人的愁思之深长而悠远。“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3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4]“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35]“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36]日落、夕阳总给人垂垂老矣之感,这样,“夕阳”意象便常常成为诗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载体。夕阳尤其是肃杀秋天的夕阳总给人黯淡、凄凉、悲惨之感,这种感受又正吻合了离人黯然伤神的情怀。

  五、酒

  元人杨载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37]如果说我们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总是泛着酒光、飘着酒香、回荡着“对酒当歌”的高吟低唱,那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渭城曲》:“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38]无论是不得意,还是离愁别绪,亦或是对酒当歌一醉方休,都借酒表达出了不忍之情,不舍之谊。“多情自古伤离别”,朋友将要分别,怎能少了酒这个最能传达情谊的东西呢?

  六、雁、飞蓬等

  雁被当作送别时一个意象之中的审美心象进入创作者的诗作情感之中,自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它的主悲情蕴,给人留下的情感是悲伤愁怨。而这种意象为征人所见,游子所闻,更能表达离人的那种缭绕不尽的万里愁思,意境高远,感情凄惨。“自叹��临水别,不同鸿雁向池来。”[39]“子午山里杜鹃啼”[40]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41]雁意象本身具有悲伤愁怨的情蕴,这与离人的分别时的心境相契合。托雁写别情,以雁衬托离人远去的悲凉、孤独,极自然亲切实可行。人与雁同是沧落天涯,相同的命运把原本隔绝的心联结在一起,发生强烈的感情共鸣,点明了客中送客的浓浓离愁别绪。“古木官渡平”[42]“阴风悲枯桑,古塞多飞蓬”[43]“衰鬓日如蓬”[44]“蓬卷入黄云”[4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6]。在表达离愁方面,飞蓬与雁起到同样的震撼力的作用。

  七、泪

  流泪是人们极度伤情的外在表现。古语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而临别下泪,正如临别折柳、临别饮酒一样,都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早在《诗经・邶风・燕燕》中就描写了挥泪送别的情景:“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依依惜别,泪如雨下,足见悲伤之甚。“山川何寂寥,长望泪沾巾。”[47]“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48]即使潇洒如李白者在离别时也总是泪水涟涟:李白《赠别郑判官》:“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江夏送友人》:“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正如宋代无名氏《玉楼春》词云:“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于花上雨。”

  八、行人

  本来有行人应该是热闹的象征,可是在送别诗里,广阔的天低下总是孤独的一个人或者背影,影子拉的很长,就有无限凄凉在里面了:“宛路故人稀”[49] “远树带行客”[50]“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51]“五湖三亩宅,万里一行人。”[52]“遥思葭�际,寥落楚人行。”[53]无论是羊肠小径还是宽阔平坦的大路,寂寂一个人在路上行走,总见凄凉与落寞,更何况是刚刚与友人分离呢?远远望去,一个人长途跋涉,奔赴前程,寥落的行人与影子为伴,诗人也正是用这样的意象表达出自己的愁苦与落寞之情的。

  九、杜鹃 猿

  “忆想兰陵际,可宜猿更啼。”[54]“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55]“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56]“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57]“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58]“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59]看到猿声、杜鹃,总能想到“杜鹃啼血猿哀鸣”,总是无限凄凉意涌上心头。总能想到在唐代,南方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甚至与世隔绝的,被送之人要去南方,又有猿声、杜鹃啼叫伴随,愁苦又禁增添了几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已经把它们作为悲凉愁苦的象征,看到他们总有一副画面闪现脑海。诗人也不例外,用这样带有悲情色彩的意象来传达无限的情思。

  十、铙吹

  “铙吹发夏口”[60]“铙吹发西江”[61]“铙吹喧京口”[62]“清江响铙吹”[63],都有铙声的出现,铙吹暗示了离别那一刻的真正到来,在此之前,友人还可互相劝勉,共诉衷肠,而此之际,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戛然而止,军乐齐奏,声响云天,为别离平添一份豪壮,也带来了离别的感伤。这声音引发人们复杂的感情,对于送行之人,意味着友人即将起程,引发的是无限的眷恋与不舍之情,更有为友人担忧,挂念之情。

  总之,王维送别诗中的意象,是个性化的,最能表现诗人的心境。大漠、烽烟、夕阳最能体现王维青壮年的心境;行人、酒、歌最能体现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与深情;云、月、鸟体现其飘逸、俊洁的人格,宁静的心境,矛盾的心理。元代杨载《诗法家数・赠别》:“赠别之诗,当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别,而勉之及时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之忧国恤民,或诉己穷居而望其荐拔。”诗人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各种离情的。王维借用这些意象传达自己的感情,使诗的意境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