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山中》诗歌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山中》诗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山……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维《山中》诗歌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 篇1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物,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同工异曲,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王维《山中》诗歌赏析 篇2
【原文】
[唐]王维《山中》
荆溪1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2无雨,空翠3湿人衣。
注释:
1、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注入灞水。
2、元:同“原”,本来。
3、空翠:指山间潮湿的雾气。
赏析:
苏轼称王维此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关烟雨图〉》)之作。确实,诗人以浓绿作为画布底色,其上勾勒出白石一路而下,仿佛能听到溪水流荡;几片红叶飘零,仿佛能听到秋声切切。“白”“红”相映,极为冷艳清奇,真为画中神来之笔。然而,此诗仍有绘画所难到之处,那浓郁的山色弥漫流动,仿佛浸湿行人的衣襟,这是色彩的流动,是人与景的.交融,更是一种美的享受。张旭《山中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与此诗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