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望天门山》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今天我说……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天门山》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望天门山》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版块古诗《望天门山》,一谈到古诗教学,我们就可能会感到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是古的语言,我们也只能通过诗来对那个时代,那种情景,那个人进行遥想。因为古诗需要讲的多,而课时却很少。可一旦什么都讲了,诗的意境就荡然无存了。在我们一般的古诗课上介绍一下作者,解释一下诗意,抄一抄诗句,就算完成任务。可是,我想一首好诗,经岁月的洗涤,文化的积淀,如同浓缩的精华,是应该值得细细品味的,下面我就以《望天门山》一课来说一说我对古诗教学的一点看法。
新课标中指出“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理解内容。”根据这一标准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吟唱诗歌,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开课的时候,我以吟唱的方式来引出这首诗,既渲染了古诗的韵律美,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在教会学生怎样去读古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这首诗的内容。并及时进行汇报交流,在交流中,我注重了抓关键字词去理解诗句,教会学生怎样去读出自已的感受,读出自已的韵味。而且还相机进行了板画,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理解内容。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古诗教学最难讲的'就是意境,诗以情而发。情景交融,就是意境。
一首诗,除了理解诗句外,我们更应该让学生们体会到诗的真正内涵,体会到这短短的几个字中所蕴含的情与景。所以在这个环节上我以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顺势导出这首诗所表现的气势,并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出具体的形象,反复进行诵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诗中,走进这首诗的意境当中。
四,拓展练习、总结学法:
为了加强这种意境体会,我又出示了李白的另外一首诗《天门山》让学生感受。
最后,我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画,抓关键字词进行了背诵。
我想古诗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和感悟,在于学生能否真正走进文本的意境中去,所以在教学当中,我们应该紧紧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认真品味这精辟的词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最后,用窦桂梅老师曾说的话来结束今天的说课内容:“语文教改在何处,就在古诗吟诵处!”
《望天门山》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两首中的《望天门山》。下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流程,说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1、会认“断、孤、帆”等个生字。正确认读“中断、楚江、至此回、相对、孤帆”等词语。并能联系上文理解“至此回”,重点指导书写“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的方法来品读古诗。
3、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我确立此目标有以下四点依据: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朗诵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二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的理解: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来展开学习,通过阅读,能够从多个侧面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进一步热爱祖国以及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是基于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本篇古诗描绘的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
四是基于对三年级学生学情的认识:
三年级的学生在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祖国的山河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古诗中去感悟祖国的大好山河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据此我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为此我采用“朗读法”、“引导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经验。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让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品读古诗的方法,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意图:联系旧知,以及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以一个主问题:作者是怎么望天门山来贯穿整首诗。)
(二、)初读诗文,初悟诗意。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所以让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抽读,老师范读,学生试读,展示读等多种读让学生能真正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
(三、)想象画面,找出景物
(设计意图:通过划节奏再读,以想象画面来品味诗文,找出诗中写景的词语。有诗文初步整体把握。)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设计意图:在想象中,感悟诗文的情景,并通过朗读,品味天门山的气势,长江水的澎湃。)
(五、)找关键字,品观望点
(设计意图:通过找文中能体现出李白观望天门山的一个字,让学生通过接读感悟“出”字的好处。)
(六)入情入境,深悟诗
(设计意图:出示作者作诗的背景,让学生联系背景来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心境。再通过引读,深入感悟山的热情、水的澎湃都是因为诗人喜悦的心情。)
(七、)作业
(设计意图: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补充,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五、说教学反思
1、这是第一次公开上古诗课,自身还是有些拿捏不准这节课到底该怎么来上,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感觉不够精准,特别是制定的教学重难点上,我制定的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习通过想象,抓关键字来的方法来品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简单说出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下来,感觉学生自己的理解还是不够,课堂上对古诗的理解主要是老师的教授,总感觉学生虽然有想象,自己也有说,学生内心的感悟还有些欠缺,特别是中等偏下的同学,理解起来还是有些难度。
2、本课中本来是有拓展,让学生读一读李白所写的另外一首诗《天门山》,但因为突然停电,我就把这个布置成了作业,如果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读的话,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望天门山》说课稿3
说教材
《望天门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 2、能正确背诵和并试默写《望天门山》。 3、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正确读写“断、楚、孤、帆”四个生字。能正确背诵。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默写《望天门山》。
说教学法
众所周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只有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让学生读通课文,才能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本课教学我采用以读为主,以练习为辅的教学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读练中读熟课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意,并达到巩固所学知识。
说教学过程
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扎实,我以这一教学理念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一、背诵本首诗《望天门山》,因为之前在诵读古诗中已读过,有的学生也已会背诵。当学生背之后,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组织学生再读古诗。
二、以读为主,并结合练习题加强读和写。
这一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会多些,目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读课文。同时交给学生任务去读,这样读书更有效。因此我交给学生读书的目的是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句句子,遇到不懂的字圈一圈,画一画,做上记号。学生读时,我巡视指导了解情况。之后检查读书的`情况。采用师生互对诗句,生生互对诗句,男女生比赛背诵。学生读时组织全班评价。接着出示改正题。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清山相对出
狐帆一片日边来
诗句中少了标点符号和学生容易写错的同音字“清”和“青”,“狐”和“孤”。让学生从中找出并改正,目的是帮助学生改正在书写和默写容易犯的错误。最后,指导学生背诵。之后出示口答填空题,并试写出字来。
天门中( )( )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 )( )一片日边来。
这道练习题目的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四个生字,达到在学习古诗中学习生字。
经过多种方式的训练读背和识记,学生已能顺利地背熟古诗。
三、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试根据诗意默写古诗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阶段对古诗的教学只要求学生了解诗意,不必要做过多的解释。所以当学生已能正确地背诵了古诗,我相应地出示本首诗的诗意,要求学生根据诗意来说诗句,让学生在读诗意和诗句中巩固古诗也从中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能体会诗人的感情。
《望天门山》说课稿4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版五年级上册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更加爱祖国,以此突破难点。
2、学法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做尝试练习,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材设计说明
这首诗有景有情,诗中有画,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拓展阅读”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在本诗教学中,我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本次教学中,我适时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读,背读。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情感得到升华。
《望天门山》说课稿5
微课名称
古诗“望天门山”
视频长度
5分
知识点来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
知识点描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预备知识
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的知识:认识生字词
教学类型
讲授型
适用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情背景。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片头
内容:古诗背景,标题和作者。
5秒
正文讲解
第一部分内容:朗读古诗,显现诗中情景。
23秒
第二部分内容:古诗背景介绍理解字词,讲解诗句
128秒
第三部分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朗古诗
22秒
结尾
再见
3秒
自我教学反思
对于古诗的`教学新课标要求: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和诗句及全诗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常年在低年级任教,能有微课进行教学,这不但能减轻老师负担,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微课视频上传到资源平台上,学生课后还能进行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感觉学生掌握情况比传统学习方法好多了。
《望天门山》说课稿6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望天门山》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学生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
(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四年级的学生毕竟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关键词多,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解说:引导学生想像与联想,实现从文字信息到画面信息的转化,从而进入意境,实现阅读价值。改写并不等于古诗今译,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问题的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能扣住诗歌语言做出自己的分析即可,对学生的解答应多加肯定、鼓励。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趣味,丰富个人感情世界,增进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
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这样,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学生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学生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学生: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布置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望天门山》说课稿7
一. 紧扣特点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25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当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显示了丰富的想像力。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词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了;第三、四句是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非身临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点缀得活泼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情,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标之一,另外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打下基础,据此,我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2、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情感目标)
3、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技能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是教学重点,难点是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更加爱祖国,以此突破难点。
2、学法 学生通过读读画画,做尝试练习,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
三、教材设计说明
这首诗有景有情,诗中有画,从这一处入手,我设计了“知诗人解题意 抓字眼明诗意 想意境悟诗情 拓展阅读”这一模式作为教学步骤。在本诗教学中,我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挥想像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本次教学中,我适时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时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师生互助”,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去体现“以读为本”的语文学习理念,读书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男女生分读,背读。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诗的意境,情感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