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天上的那件事》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开岭《天上的那件事》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仅供参考,希……
王开岭《天上的那件事》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开岭《天上的那件事》记叙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①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
②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鸽哨声声的年代,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
③应该说,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④如今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北京的鸽哨难觅了,大家很少再集体仰望什么。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那群雨点般的精灵,不见了。天寂寞了,云枯瘦了。即使晴空,因没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痴。
⑤奥运前夕,北京广播电台灌了一张CD《听,北京的声音,2008秒》。雕刻市井之声,描画古都音容,这是个很童话的创意。据说最费周折的是录鸽哨。起初难觅养鸽人,他们仿佛蒸发了,不知被高楼大厦撵到了何处。总算找到了一户,但环境太嘈杂,车水马龙,根本没法录。末了,幸运地遇上了酷爱驯鸽并擅长配哨的郑氏兄弟,可谁知又遇上了大麻烦:附近住着位高官,嫌闹腾,不让鸽子带哨上天……
⑥我最早对鸽哨的印象来自电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为背景的片子中,它几乎是故事开场的第一声,又总和钟鼓楼、四合院配一起。想必在导演看来,鸽哨亦是生活空间的必需元素吧。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我才知道,影视里的鸽哨,其实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
⑦视畜鸽听哨为至爱的王世襄①老人曾言一笑话,说他看央视某节目片头:“升国旗,多么庄严,接着是壮丽山河、长城。随后从老远飞过来鸽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种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鸽啊!”
⑧老人钟爱的是中华观赏鸽。原来,担负鸽阵和佩哨任务的并非普通鸽子,而是观赏鸽。然而如今广场鸽、庆典鸽和媒体画面中的鸽子,多是无飞翔天赋的肉鸽,在养鸽人眼里,属“盘”不起来的阿斗,只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⑨年已九旬的世襄先生寄望北京奥运会上腾空而起的是中华观赏鸽,他亲书《关于奥运会放飞观赏鸽的献议》正式呈交奥组委。谁都明白,老人想借奥运东风,托一把摇摇欲坠的鸽文化。然而,奥运开幕那夜,老人未能如愿——该放鸽了,“鸟巢”里升起的竟然不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纤纤玉手和声光烟幕……那晚,我为老人黯然神伤。
⑩在京这些年,我只在东城和高碑店几片拆剩的平房区邂逅过鸽阵。不过,大概一两盘的样子,飞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难配得上“翱翔”一词。这也怪不得它们,到处高楼大厦,犹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实,我不希望它们飞得更高、更远。背景的楼如雨后春笋,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稳定的地标是件难事,鸽子会迷路的。
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
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
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
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
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
【注】①王世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曾编著《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
15、阅读全文,简要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鸽哨”二字)(4分)
16、阅读①—④段,具体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4分)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①魂牵梦萦的鸽哨;②难以寻觅的鸽哨;③令人遗憾的鸽哨;④引人深思的鸽哨(共4分,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①因为群鸽在天空…点此查看完整答案一(答案页第六页)…情感中的某一点作答。(共7分,情感3分,思考2分,联系实际1分,语言顺畅、表达清晰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