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海潮

管理员

摘要:

望海潮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海潮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望海潮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

望海潮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海潮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望海潮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此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味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体系来看,此单元在必修教材的“阅读鉴赏”板块教学中,特别是在“品味与赏析”这一教学内容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学生虽然在必修一第一单元里已初步接触到词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三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了解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望海潮》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一课对学生领悟并掌握宋词鉴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宋词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我校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拓展延伸、迁移应用”的三步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1、“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诵读法。

  3、启发点拨法。

  4、直观教学法。

  三、说学法

  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

  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让学生课前对柳永及其诗词有所了解,知人论世。

  复习回顾有关词的基本常识。

  (二)新课导入

  以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为主。

  (三)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

  (四)学生范读,整体感知。

  在读的基础上能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五)反复诵读,品味语言

  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领略词这种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词本身营造的优美意境。

  (六)教师点播:

  教师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点拨,让学生了解这首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法,进一步领会这首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

  (七)教学小结

  用板书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具体教学过程:

  (一)回忆复习

  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牌和标题,词的分类(豪放和婉约派),引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一)

  (1)导入:

  柳永的词多描写城市风光,提问学生谈对现在杭州的印象,“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顺势发问大家想了解1000多年前杭州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回到宋代,到那里看一看。

  (2)学生诵读

  读通、读准全词,初悟词的音韵美。利用手头资料,初步理解此首词大致的意思。

  (3)抽读的好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合作交流思考。

  让学生在学生范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提出问题:

  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突破重难点:

  文本解读任何时候都是基本的,抓原句、抓关键信息、抓关键词句解读是解读的不二法门。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鼓励学生想象词中画面,领会词中的意境,合作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从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最后强化“铺叙”的写景特点。

  艺术特色:

  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用词准确

  (5)再次诵读,拓展延伸,让学生根据词描述杭州的情况。

  让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领会柳永笔下杭州的美,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这一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6)作 业

  1.诵读,默写本词

  2.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板书:(略)

  (三)课后小结: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音律协调,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教学过程基本能完成,感觉有些地方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望海潮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海潮》。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

  《望海潮》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这一单元共选取四位名家的词作,重在品位、赏析宋词的情思与意境。《望海潮》一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其写景壮丽,声调激越,一反柳词惯常风格。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文实际,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词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

  2、能力目标

  鉴赏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体察作者喜爱赞颂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鉴赏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体察《望海潮》中作者喜爱赞颂之情。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根据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和本课的实际特点,我采取了“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的教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用了启发点拨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提出要转变教学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于是我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和评价诗词的能力。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⑴诵读全文,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的能力⑵品味诗句,培养思维能力

  ⑶迁移应用,培养写作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千年前的北宋词坛,有这么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就是

  最流行的歌曲,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还在独领风骚。他就是柳永。今天,我们就来鉴赏柳永的早期之作《望海潮》,走近青年时期的柳永。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句子往往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接下来简介柳永: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多次应试不第,就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他的词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

  圈点放榜。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这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从此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潦倒。长期出入歌楼舞馆,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四)欣赏诗词。 1、传说金主完颜亮在读罢这首词后非常羡慕钱塘的繁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后来就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请大家一起朗诵《望海潮》,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词中哪些内容可能会勾起完颜亮入侵大宋直指杭州的野心呢?

  2、听《望海潮》朗诵。听完学生自由发言。示例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除了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还有没有其他内容?)

  示例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

  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示例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

  示例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一切景语皆情语”,流露出的是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

望海潮说课稿3

  说教材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1.我说课的课题是柳永的《望海潮》,本文是以20xx年秋季启用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为指导编写的“诗歌与散文”选修教材上的名篇,是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漫步宋词”的第一课。“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教师可对教材做较灵活的处理,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应当精选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此外,*选修课中,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本课的特点即如此)

  2.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宋词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这首词《望海潮》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即婉约词风),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二)学情分析

  3.学生在小学初中及高中必修课以及选修一“唐诗之旅”之中学过相当数量的诗词,有了一定的感性积累,初步了解了诗词的特点及鉴赏诗词的方法,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对某一具体的诗词的理解上,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分析:

  4.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其思想与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四)新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5.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五)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分析:

  6.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根据以上对教材、学情、高中语文新课标诗歌阅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高考诗歌鉴赏考查内容的分析,结合本文实际,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韵美。

  2、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2、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1、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名句欣赏。

  学习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有时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

  2、诵读法(理由:词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词的语言美,体会词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词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3、启发点拨法(理由: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

  4、比较法:(理由:分析比较数首诗词异同,感悟词的风格)

  教学过程:

  ㈠导入:以概述词的有关知识导入。

  ㈡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㈢听音朗读,整体感知。

  ㈣反复吟咏,思考问题。

  ㈤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1:

  问题探究2:

  ㈥小结本词:

  ㈦作业:(附板书)

  ㈠导入: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㈡简介作者: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柳永)

  ㈢听音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参考课文注释,扫清字词障碍。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3、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㈣反复吟咏,思考问题: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㈤问题探究:

  1、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问题探究1: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染

  点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问题探究2:

  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重湖叠巘清嘉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㈥小结本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㈦作业:

  1.诵读,鉴赏,默写,体味本词

  2.完成本词《新课程学习辅导》

  3.把本词改写为散文诗。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自然风光之美

  都市繁华之美

  民生安乐之美

  染

  点

  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惊叹

  赞美

  艳羡

  板书

  《望海潮》说课结束。

  谢谢光临指导!

望海潮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板书)

  二、词的基本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

  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首词都按照一个固定格律写成,这个格律叫词牌。词牌所定的格律包括句数、每句的字数、押韵、平仄等等,写作时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也因此,我们平时不叫写词,叫填词;词往往分段,但不叫段,叫“阙”或“片”。望海潮这个词牌名就是柳永开创的,取自钱塘江潮天下奇观之意。关于这首词的写作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讲述故事)

  (2、)诗词赏析:

  五、写作特点。

  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运用了点染的表现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用语,指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借到古典诗词中来“点”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紧密相连,表现作者的情志。如《天净沙秋思》中前四句为染,最后一句为点。结合例子来分析本词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1.)上片中“东南……”是点,点染了杭州城的繁华热闹,宏伟气派。接着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详细描绘,是染。通过具体描述直观且鲜明地展现了大都市的风彩。

  (2.)下片中“重湖……”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点染。

  六、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七、板书。望海潮柳永

  1.地理位置

  2.历史传统史

  3.自然景观

  4.市井面貌

  5.生活图景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