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写景艺术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滕王阁 王勃 饯别

管理员

摘要: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写景艺术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段紧扣题目中的“秋日”和“登滕王阁”。其一写路趋明楼赏沿途之景:色彩浓淡相映,视角上下仰俯,视野远近结合;其二写临阁登楼赏山下之景:自然与人文呼应,雨晴变幻展示,画面虚实叠加……全段……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写景艺术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第二段紧扣题目中的“秋日”和“登滕王阁”。其一写路趋明楼赏沿途之景:色彩浓淡相映,视角上下仰俯,视野远近结合;其二写临阁登楼赏山下之景:自然与人文呼应,雨晴变幻展示,画面虚实叠加……全段动静声色全方位展示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阁秋景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写景艺术,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节选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第二段开篇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紧扣标题中“秋日”,点明气候节令---三秋时节。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开笔第一句写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呈现紫色。诗人首先抓住秋水和秋山两个代表性意象,以及最显著的的秋色特征来写秋景:上句设色淡雅(“清”),下句设色浓重(“紫”),在强烈的浓淡对比中,写尽九月秋景色彩变幻之美,同时秋水之 “清”为下文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做好了铺垫。

  “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驾着整齐的马车驰骋在奔赴滕王阁的高高山路上,在崇山峻岭间观望欣赏风光景色。这句点明诗人第一次观景所在即路观,写路趋明楼赏沿途之景。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耸翠,翔丹”极言其色彩之艳,苍翠的绿色与欲滴的当红映照鲜明。同时诗人借助视角的'俯仰变化,使得眼前的层峦与飞阁出重霄临无地,上下相映成趣。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由近及远,笔墨铺展写沿途周围:汀渚宫殿诸般景物依山水之体势纷至沓来而又蔓延开去,组成一幅有高低层次感和远近纵深感的画面。

  “披绣闼,俯雕甍。”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点明诗人第二次观景立足所在即阁观,写临阁登楼赏山下之景。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俯瞰滕王阁满眼秋山秋水,但一改之前“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的色彩角度,转而换为空间视角“旷”与“纡”,使得秋日山川形色兼备起来。诗人目光由近及远顺山水之体态延展开去,正面描摹(“旷”与“纡”)与侧面烘托(“盈视”与“骇瞩”)相结合进一步突出山川的辽阔,纡远。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俯瞰视角转向山川之外的居民区屋舍和渡口船舰,动词“扑”“迷”的渲染力及“钟鸣鼎食”(鸣钟列鼎)“青雀黄龙”(雀舫龙舟)借代手法的综合运用,极力突出洪州地域繁华富庶之貌。同时其描摹的洪府的人文风貌与上句的山川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极大丰富了画面内涵。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不经意一笔,展现出晴雨变幻之美,其“雨霁”“区明”也暗暗为下文水天一色“秋水共长天一色”,打好底色,做好铺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一齐飞翔,秋水和长天浑然一色。句式工整,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句中自成对偶。霞艳鹜洁,点面一体,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晴天碧水,浩荡辽阔,“清”(潦水尽而寒潭清)“明”(彩彻区明)相接;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整幅画面色彩明丽,动静相宜而又浑然一体。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渔人在傍晚唱着歌归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群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渔舟唱晚”和“雁阵惊寒”既实写目见之景,又凭借听觉联想,构想出目力难及的虚景。虚实相间的描摹,既体现具体感受,又开拓视野,视通万里,同时人文气象 “渔舟唱晚”与自然情趣“雁阵惊寒”相融一体,画面感更加丰富。而且这句丰富的画面又与与“落霞秋水”句结合形成视听声色的景观全维度构建。

  可见《滕王阁序》第二段全段通过两次移步换景,由路而阁,笔墨铺展,作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浓墨重彩,描写山容水态,诸般景物纷至沓来,组成一幅有层次感,纵深感,呼应感的全方位多维度景图,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拓展:文言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阅读理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试从形式和内容上比较上文和《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的异同。

  答案:

  形式上,两文都是记叙游宴盛会、即席赋诗的诗序,语言都讲究辞采与对仗。但两者相比,《兰亭集序》整散结合,《腾王阁序》则更讲究形式上的华美,逢句必对,辞藻华丽。内容上,两文都从眼前的欢宴之事写起,然后触景生情,因事伤怀,抒发感慨,而后又由低沉逐渐转向高昂,表现得积极向上。最后又都收笔于眼前之事。两文相比,《腾王阁序》所写之景更壮丽、更绚丽、更丰富,所抒之情也更直露、更酣畅。另外两文抒情的内容也不一样,《兰亭集序》抒发的是人生短暂的感慨,《腾王阁序》抒发的是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