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孟尝君传 作者:王安石 世皆称孟……
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安石 《读孟尝君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孟尝君传
作者: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①,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②,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③,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④,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①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的大臣。家里养了几千个食客。士,人才,即有才能的人。
②鸡鸣狗盗:会学鸡叫、会装狗叫当小偷的人。据《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被秦昭王囚禁,打算杀害他,他有一件很贵重的狐白裘,已经献给昭王。有个门客装狗做小偷,进入秦宫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的宠姬,宠姬替他说情,秦昭王就释放了孟尝君。孟尝君连夜逃到函谷关,天还没有亮,按有关规定,鸡叫后才开关放人,而秦昭王又因后悔释放孟尝君,正派人追赶,情况十分紧急,门客中有个会装鸡叫的,这人一学鸡叫,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关吏打开关门,孟尝君这才逃出了关。雄,长,头目。
③擅:依靠,据有。
④南面:泛指国君。古时国君听政和接见臣下时,坐北面南,故说“南面”。
【译文】
世人都称道孟尝君能够招揽士人,有才能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辈的头目罢了,哪里能够说得上得到了贤士?不是这样的话,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面向南方控制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解析】
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治国安邦的人,正因为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一)自“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至“以脱于虎豹之秦”
记叙世人皆称孟尝君能得士。(起)
(二)自“嗟乎!”至“岂足以言得士”
说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承)
(三)自“不然”至“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说明孟尝君如能得士,便不需鸡鸣狗盗之力。(转)
(四)自“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至“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说明孟尝君不能得士的理由(在鸡鸣狗盗出其门)。(合)
【关于孟尝君】
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谖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谖去魏国说动魏惠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魏国为相;回来后又借魏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君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战国时期,齐威王的少子田婴随父驾前任职,经常带兵出征。齐宣王九年(公元前312年)田婴被任命为相国;齐泯王三年(公元前299年)封于薛地。田婴去世后,他的儿子田文继承其父的封爵,仍居薛邑,称薛公号孟尝君。
孟尝君以“好客养士”而闻名天下。他善于用人,广招天下贤士,宁肯毁家产也要厚待宾客。因此,各地志士贤人纷纷前来相投,门下食客多达3000余人。孟尝君名声佳誉天下,列为战国埋藏著名的四君子(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之一,被齐泯王任为相国。孟尝君对门客不分出身贵贱,不厚此薄彼,一视同仁,门客均感恩戴德,忠于职守。因此不少历史典故至今广为传颂。一次,孟尝君的门客冯谖自告奋勇到薛地收取债息。冯谖到达薛地后,知道百姓连年受灾,庄稼欠收,民不聊生。他把一些无力偿还地租的债户的所有债券全部焚烧,并对老百姓讲这是薛公的旨意,百姓闻言伏首叩谢。冯谖回到孟尝君那里去复命,并说给主人买回“义”。孟尝君听了详细情况后,罢免了他相国之职,孟尝君便回到封地薛国。百姓闻之扶老携幼于路边跪拜相迎,争献美食佳酿,这时孟尝君才恍然大悟,对冯谖说,当年你焚券市义,今日所见功德无量。
在薛期间,冯谖对孟尝君进谏,人若立于不败之地应效狡兔有三窟。今君有薛地为一窟,我再为您营造二窟,保后世平安。于是冯谖去魏国、秦国游说,说服魏昭王、秦穆王均拜孟尝君为相国,以重金相聘。冯谖又去齐国向齐王陈述利害,使齐泯王亲自驱车来薛地向孟尝君道歉,请回齐都,重封相位。
至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孟尝君的故事仍传为佳话。
引申出一个成语:鸡鸣狗盗
拓展:读孟尝君传原文及翻译
读孟尝君传
【作者】王安石【朝代】宋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
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哎呀!孟尝君只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是这样的话,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注释
孟尝君传:指司马迁创作的作品《史记·孟尝君列传》。
称:称颂,赞扬。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封于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
士:士人,指品德好、有学识或有技艺的人。
归:投奔,投靠。
卒(zú),终于,最终。
赖:依仗,依靠。
其:指门下士。
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残暴的秦国。
特:只,仅,不过。
鸡鸣狗盗:孟尝君曾在秦国为秦昭王所囚,有被杀的危险。他的食客中有个能为狗盗的人,就在夜里装成狗混入秦宫,偷得狐白裘,用来贿赂昭王宠妃,孟尝君得以被放走。可是他逃至函谷关时,正值半夜,关门紧闭,按规定要鸡鸣以后才能开关放人出去,而追兵将到。于是他的食客中会学鸡叫的人就装鸡叫,结果群鸡相应,终于及时赚开城门,逃回齐国。后成为孟尝君能得士的美谈。
雄:长、首领。
耳:罢了。
擅(shàn):拥有。
宜:应该。
南面:指居于君主之位。君王坐位面向南,故云。
制:制服。
夫:发语词。
赏析
全文只有四句话,九十个字,可是转折跌宕,气势充沛。文章第一句话先摆出对孟尝君的传统看法:孟尝君能够礼贤下士,搜罗人才,士所以归附之,最后依靠他们的力量逃离了秦国。这就干脆利索,开门见山地竖起了下文要批驳的靶子,此可谓“立”。第二句先用感叹词“嗟乎”加强语气,然后直截了当地驳斥“能得士”的说法:孟尝君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头头罢了,怎么能说他“能得士”呢?斩钉截铁,一下子就把士和鸡鸣狗盗之辈区别开,出语警策,反驳有力,此可谓“驳”。第三句转折腾挪,加深反驳之意:凭仗齐国强大的国力,得到一个士,就可以使齐国成为霸主,制服秦国,何至于还要靠鸡鸣狗盗的力量来脱险呢。着重辩证“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人不足以称“士”,新意独出,直追根本,发人深省。在表明对士的看法中,融入了他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为一篇文章的旨意所在,此可谓“转”。第四句承接上文,又驳“士以故归之”,下断语作结:鸡鸣狗盗之徒出入其门下,这就是士所以不到孟尝君那里去的原因。补足对孟尝君“能得士”的批驳,结语真可说是警健精辟,劲峭痛快,此可谓“断”。
作者以异于传统的“士”的标准,反驳了史书中所羡称的“孟尝君能得士”之说。对于“士”的这一独特理解和对传统之说的断然否定,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自许自负的态度和睨视世俗的胸襟。作者的议论新颖精警,而妙在不觉牵强附会。全文通过立、驳、转、断四层,把“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一笔扫倒,显得理足神完,语简意深,文短气长,尺幅中具有千里之势,读起来又抑扬顿挫,声韵谐美。这篇短文兼哲理、情趣、气势、音韵之胜,表现了作者思想的敏锐卓绝和写作技巧的高超纯熟。全文九十字,四句话四层意思,简洁紧凑,极尽转折腾挪之能事。首层提出论点,语势缓和;二、三两层为驳论,辞气凌厉,顿作巨澜;末层似老吏断狱牢,起得缓,接得陡,结得疾,为短论的杰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