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1 在去年年……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1
在去年年底,我正在看《唐人街探案3》的时候,就已经推出了《外太空的莫扎特》的预告片。不过就在昨天,也就是8月12日终于迎来了全球首播,我也终于看到了《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个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父亲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一天,神秘的外星人莫扎特出现,从此莫扎特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父亲“斗智斗勇”的生活的故事。
其实许多的孩子像任小天一样,被父母强迫干自己不喜欢,甚至厌恶的事情,为此奋起反抗;许多父母也像电影中的任大望一样:望子成龙,希望把自己以前的梦想托付给孩子,希望让孩子替他们自己完成梦想。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和谐往往出在沟通上,父母只要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并且没有人来调解感情或调解的不公平的.话。孩子就会慢慢地对父母以及调解人出现不信任。从而不回答父母的问题,不听父母的话,产生所谓的“叛逆”。我还很喜欢这部电影中任小天的一句话:“你们既然都把我的人生都安排好了,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啊?!”这句话不知说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啊!
也许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莫扎特”,我们也总是想把这个莫扎特具象化。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游戏: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电视:还有些孩子将它具象化成了漫画。但是很少会有孩子将它具象化成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呢?对父母缺乏最基础的信任。
作为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时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只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发言,对自己的行为作出一些调整。
当然作为孩子,也要去尝试理解父母的感受,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2
昨天晚上,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了新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主角任大望一心想把喜好天文的儿子任小天培养成钢琴演奏家,为此父子争吵不断。神秘外星人莫扎特意外出现,并帮助任小天开启了和爸爸“斗智斗勇”的生活故事,但另任小天没想到的是,莫扎特来地球还有其他目的…...
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莫扎特”。莫扎特凭借可爱的外表,灵动的表情,萌萌的性格俘获很多人的喜爱。在影片中它是个执行任务屡屡出错的外星特工,虽然背后有隐藏的使命,但面对任小天一直都是义无反顾的保护,一边用音乐超能力带小天发现生活中的美,一边帮助小天维护自己的梦想。像莫扎特这样的,即是伙伴,又像是家人的角色,相信很多人都想拥有它吧!但仔细想想好像身边也不乏有像莫扎特这样支持你的梦想,帮助你,爱你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家人、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
这部电影对我的启示很多,也许我们常常忽略生活中的那个“傻傻”的莫扎特,但不管怎样,都要去感谢他在一直默默陪伴着,支持者。
现实世界里的家庭情况和电影里的场景有太多的相似度,离异的父母,破碎的家庭,物质的欲望,时间的缺乏,愿望得不到满足,个性得不到展现,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比自己强,自己的努力都不会被看见,家庭关系的紧张,亲情矛盾的冲突,生活中有太多的不如意,生命里面有太多的不得已。
最后,我想说:一切的插曲都是为了让我们学会爱,学会珍惜,懂得被爱与主动付出的爱,这便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生活的真谛。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3
前几天刚登陆院线的《外太空的莫扎特》,是我光看预告片就想一睹为快的电影。不仅情节编排喜感十足、充满奇幻色彩,而且演员阵容强大,都是我喜欢的“老面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渤,最擅长和外星人打交道。国产电影里但凡有外星人出没,没有他会少了许多有意思的看点。
电影里的他经常和外星人狭路相逢,成为不打不相识的欢喜冤家。就像在影片刚开始的部分,他用拳头狂揍外星人“莫扎特”,那股子狠劲儿跟当年在《疯狂外星人》中的表现没啥区别。
其实外星人“莫扎特”也没那么招人嫌,它是以吉祥物的造型亮相,有着“国宝级”的长相——毛绒绒、圆滚滚加黑白配,既非猫非狗,又非“碳基”、“硅基”,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精尖的科技加持。
不过它的表情挺生动——绷着脸给人的感觉戾气重,笑起来又让人瘆得慌,倒是和导演陈思诚有几分神似(陈导难逃夹带私货的嫌疑)。
论长相,它完全不符合我们对外星人的刻板印象(长毛的外星人实在罕见),但毕竟是正宗国货,和那些光秃秃的外星人相比,显得更有触感和亲和力,也更讨小朋友的喜欢。
估计很多人就算对电影描述的故事不感冒,对“莫扎特”也会印象深刻,甚至情有独钟。最近这段时间,疫情反反复复,电影的票房收入受到了很大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和“莫扎特”有关的周边产品应该不愁没有销路,说不定会把经济损失慢慢弥补回来。
正如影视作品喜欢把地球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一样,通常科幻电影中的外星人也分为善良和邪恶两种类型,善良的外星人帮助人类,邪恶的外星人消灭人类。
但“莫扎特”和其他影视作品中的外星人却不一样,不能简单地用善良或者邪恶去评判它的本性,而且它和人类之间也不存在跨物种的二元对立关系。
它应该属于一根筋式的“工具人”,以完成地球任务为己任,脑子里可没有预设什么传统意义上的好坏标准。
谁对完成任务有利,它就主动提供帮助,尽其所能保护他;谁要是阻碍完成任务,它就想尽办法消灭他。他可不在乎帮助和消灭的对象之间有没有亲缘关系,哪怕他们是一对父子。
相应的,观众对它的评分也走极端,有的售票平台高达9.5分,有的网络平台连5分都不到。
就我的观影体验来看,电影的艺术氛围比较浓厚,不少场景充满浪漫气息,演员的表演幽默诙谐,并且“莫扎特”从外形到表情都很接地气,让人越看越喜欢。
作为一部在暑期上映的合家欢电影,不仅有呆萌的外星人、蠢萌的成年人以及孩子气的浪漫情节,而且能给孩子减压,能让家长反思。
这种电影受市场欢迎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不受欢迎反而才不正常。看到网上有的人评价电影“低幼”,是十足的“烂片”,我感到不可思议。
拍给孩子看的电影还需要摆出一副“高冷”的姿态吗?非得从大人居高临下的视角去教导孩子?而不是像这部电影一样,和孩子保持完全平等的视角。
我旁边坐着一个十来岁的小朋友,一直处于心不在焉的状态,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他妈妈也不怎么管他,也许琢磨剧情更需要集中注意力吧。
正当我对自己感到失望的时候,身旁这位小朋友突然手指银幕,大声说了一句:“烂片,难看死了”。
从此以后,我便有了更多的自知之明,尽量避免花钱去看自己够不着的电影。
其实评价一部电影是“烂”还是“不烂”,不能仅凭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上某些个人的主观看法。电影是作品,也是产品,需要观众付出时间、金钱、精力来购买,比较依赖社会大众的口碑传播。
而且作为买方占主导地位的电影市场,只有质量真正过硬的作品(产品)才能保证良好的口碑,才能持续增加票房收入,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从作品角度分析,《外太空的莫扎特》作为科幻片来看,科学理性不足,逻辑基础偏弱。如果它把自己定义为奇幻片就不存在这些问题了,幸许还能获得更多正面评价。
但从产品角度分析,《外太空的'莫扎特》走的是群众路线,定位准确,制作精良,“消费”门槛低,对观众非常友好。要不是疫情影响的话,它会更有市场潜力。
相信不管现在还是未来,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会多了一个叫“莫扎特”的好朋友。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4
《外太空的莫扎特》是这个暑期最受期待的电影之一。渤哥一如既往的承包笑泪点,每一个演员都付出了喜剧的加持,在场的小学生合唱团全场很开心,满足了合家欢的期待。
而从父子亲情的角度来说,最值得人深思的,不是任大望与任小天的和解,也不是所谓的大人不该剥夺孩子选择的权利,而是任大望作为父亲,在自己因为坚持梦想而一败涂地之后,他依旧选择支持儿子去追逐在他看来荒诞至极的梦想。
从这一点来说,是佩服任大望的,至少换做是别人可能真的没有魄力,去支持孩子放弃安稳,去追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为孩子做打算,规划未来,希望他们少走弯路,这是爱;尊重孩子的意愿,坚持孩子选择自己的路,即便很可能会失败,但也希望孩子不留遗憾,这也是爱。
外太空的莫扎特电影观后感5
这部电影是上周观看的,由黄渤主演的,非常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来看,包括的元素有,外星人,家庭教育和音乐。电影讲述一个父亲监督孩子学习钢琴故事,在这个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碰见了来自外星文明的接触,一个叫莫扎特的外星人,帮助孩子度过音乐比赛,熟悉音乐。
(1)一切都是为你好,你会感谢老子的。
多么熟悉的话语,从我们父母的口中说出,没有任何一丝违和感,可能这句换有很多版本,但是意思大差不差,小时候的自己,听到这句话,更多的是迫于父母的权威,只能勉强的认同,如今想来,这个可能有历史传承因素,正如电源中,父亲对孩子如此说到,转场孩子的爷爷也对父亲说到“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将来你会感谢老子的”。
父母对自己有很多教诲,自己不知道是否每个父亲都如此,每次父亲不喝酒的时候,就不怎么聊天,但是只要喝完酒,就爱评论这个,评论那个,这个话匣子就收不住了,不停的说,不管拉着谁,都能说上一个小时,有时候非常希望他醒着,或是不喝酒聊些天或者聊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发现,他不喝酒也几乎不怎么和人聊天,平时在屋外忙农活,现在有了手机之后,就是刷手机,玩斗地主。
有一次他在喝酒之后,又开始聊了起来,于是就和他说,如果你,能在酒醒之后,还记得说的这些话,以后就认为你的话是有可信度的,结果醒了之后,再和他对这些话,父亲已经忘记了那些话语,就好像曾经做过的梦一般,想要记起,却连内容是什么都已忘记。
小的时候,高中时候,最远也就去县城里上高中,每个月还可以回去一次,大学几乎是每半年训练只后来在假期的时候都会留校学习变回一次家了,工作后更是一年一见,父亲从开始的措辞严厉,渐渐的变得柔和,也许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在需要管束了,也可能因为不在身边,再也无法管那么远了,有种莫名的失落感,也是一种无奈。
自己虽然理解父母面对孩子时的无奈,只能以一句“一切都是为了你好”,表达其它强制的意图,正如那个“别人家孩子”一样,但自己不会认为这句话就是对了,只能希望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历史不会重演,但是总在押韵,只能希望自己未来不会“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吧。
(2)孩童的世界有很多可能性,成人的世界有很少可能性
这句话也有很多版本,但是意思表达也是差不多的,孩子的世界,有很多的可能性,就像电影中的孩子,要不是父亲的威逼,他可能不会走上练钢琴的道路,他更喜欢的是宇宙学,喜欢的是星辰与大海。而外星人来帮助他,也是希望孩子走向宇宙学相关。成人擅长应对现实世界,很多行为方式就像写好的程序一样,固定的套路运行,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人不会学习,保持“初学者之心”永远是好的。
(3)音乐的力量
记得网易云音乐app的开机画面中,就有这句话"音乐的力量",平时娱乐、休息,甚至有时在工作中也会听取音乐,来舒缓自己的心情与压力,而本片中的外星人,“莫扎特”外星人的主要动能量来源,也是好听的音乐,声音确实需要能量来传播,并且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设定,在莫扎特所在的星球,一切的能量来源都是声音。
音乐是力量的,它传达了制作人的内心,总有那么一首歌会震撼你的心灵,使你觉得亢奋激动,使你热血沸腾,如同被音乐感化了一样,所谓的音乐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