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1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 《瓦尔登湖》中的瓦尔登湖将会为我……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选12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
《瓦尔登湖》中的瓦尔登湖将会为我们驱散生活中的阴影,让我们与梭罗一起享受“瓦尔登湖”之美吧。
“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是的,《瓦尔登湖就是这样一部超验主义美文的代表。
为了驱散生活中的阴影,梭罗来到瓦登湖。他以四季轮回的方式布局成篇,用完整的形式结构突出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在季节的变化中体验人生、体验理想、体验未来,从表现唱着夜曲的鸟雀与动物鸣叫的《声》到体验收获喜悦的《种豆》;从“躺在冰上看梭鱼”的《冬天的湖》到“很像混沌初开,宇宙创始,黄金时代的再现”的《春天的来临》,他找到了追寻已久的绿色和自己的人生坐标。
读着这本书我拥有了一份寂寞而恬淡的心境,完全融入进了这样一个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世界。梭罗并不是刻竟要过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只是进行着人生实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目的呢,是为了更好地去运用生命热爱人生。在这片优美的环境中,他的理想上的迷雾不知不觉地消散了,他的心也有了可以依托的地方。避开城市的喧嚣,独自深入林中,与鸟兽为邻,听蟋蟀弹唱。这一抹绿色,为梭罗疲倦的灵犀送上了温暖的怀抱;这一抹绿色,让都市的纷繁渐渐远离了梭罗的脑海;这一抹绿色,使梭罗更加迷恋自然,热爱生命。
这样一部成功的作品是离不开瓦尔登湖那幽静秀丽的景致的。换句话说,是瓦尔登湖的美让梭罗找到了心中的绿色。可是现在充斥在我们周围的只有金属的坚与冷。日益膨胀的城市,马达隆隆替代了蛙声蝉鸣;当更多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拔地而起时,这里也许不会再有绿色的“共和国”。不由地联想起余光中的散文《伐桂的前夕》,他说“在现代,只能感受月桂树最后的一缕芬芳……”如果人们不懂得保护环境,那么当他们试图从身边寻找精神的伊甸园来舒缓情绪时,看到的也评只有最后一抹绿色了。梭罗是幸运的,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直至今日,“瓦尔登湖又有多少呢?”
但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上海世博的临近,这个问题越来越受政府和市民的重视,尽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与此同时城市的绿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在我看来,世博会的举办至多只是催化剂,最重要的是环保的理念其实已经深入人心。在香港澳门的大街小巷看不到果皮纸屑;新加坡通过加强惩治力度也让这个国家拥有了“花园”的美丽……毕竟,有谁不向往生机盎然的大自然呢?或许,我们再也回不到梭罗的时代,再也找不出与瓦尔登湖一样的美景了;但只有努力,我想我们依然可以拥有纯净的蓝天。
“这像是玻璃的溶液,已经冷却,但是还没有凝结,而其中连少数尘垢也还是纯结而美丽的……”,多么迷人的景致啊!虽然生命中总有一些无法挽回的东西,但只要保持一份绿色的心灵,那么依旧可以与梭罗一起享受“瓦尔登湖”之美。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2
1845年7月4日,梭罗为一项试验移居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自耕自足两年有余的时间里,他体会到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简朴而又原始。在他离开之后,就将两年来的感悟写成了这本传世的佳作《瓦尔登湖》。
这本书不仅能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之可爱与瑰丽,更能从嘈杂的现实生活中解放灵魂,感受心灵的宁静与欣慰。就好像一丝清泉倾泻而下,冰冰凉打在头上便撩得你一个激灵,轻轻柔沁入皮肤触碰你每寸神经,最后汇聚到脊髓之中成为你身体中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读过它的人,比如海子就曾写道:梭罗这人有脑子 ,梭罗手头没有别的 , 抓住了一根棒木 。 那木棍揍了我 ,狠狠揍了我 ,像春天揍了我” 。
这首《梭罗这人有脑子》,生动地表现出梭罗所倾注在文字中的自热之爱,唯美的笔法真实地勾勒出大自然的灵动,带着强大的冲击力扑面而来,使人毫无招架之力,就像被木棒狠狠揍了似的,猛然醒悟,重新审视周围,嗅到野芳发而幽香,见到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而后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达到坐忘。
于是,梭罗的智慧与老子的哲学其惊人的相似就不得不提了。他们都认为一切都应该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不做违反自然法则的事, 澄心味象、契合自然、心纳万物。在另一方面,人的物质生活应该降到最低,自给自足,但精神生活一定要崇高,要有诗意,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清静、恬淡、寂寞、无为。由此可见,这二者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书中梭罗看到了他的同乡们,不幸继承了农舍、房屋、谷仓、牛群、以及农具,继承了这些得来容易摆脱难的东西。他疑惑是谁使他们成了土地的奴隶,疑惑他们为什么一出生就开始挖掘自己的坟墓。他们不得不度过别人的一生,推着所有这些东西往前,尽自己所能过得好一些。
而在现实中,我们也遇到了多少可怜的、不朽的人啊。他们几乎被生活的重担压垮、闷死、爬行在人生之路上。他们是房子的奴隶,车子的奴隶,更是金钱的奴隶。西班牙《世界报》上有这样对中国房价的评论“中国的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的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
可见,尽管时代浮躁奴隶层出,但是如果人始终在一种错误下劳作,那么很快就会成为后继者开垦荒原时不得不清理的阻碍,而他的大部分也终将会被犁入泥土成为肥料。对于我们,二十岁的经年里放大了什么,什么又是这个年龄段所不该承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内心真实亲切的期盼?仅仅由于无知和错误,被生活中人为的烦恼和过于粗重的劳作挤得满满的,以致无法摘取人生精美的果实。难道是我们的手指因过度劳作也变得太笨拙、颤抖得太厉害而做不到这一点了?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大学本应是人生中最自由的阶段,没有高考的残酷竞争,没有老板的苛刻要求。我们理应能够顺从我们的渴望,不要急着给自己戴上考研、出国的枷锁,去追逐理想,去钻研学术,去赏玩山水。更何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去跑,去跳,去舞蹈,去歌唱。
当夕阳西沉时,到美港山上,大嚼其越橘和浆果;在温和的黄昏中,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鲈鱼游泳四周,好似迷上笛音;夜晚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还零乱地散布着破碎的森林。听听枭鸟和狐狸和唱的小夜曲,不知名的鸟雀发出尖厉的啸声。衔着野草,吮着汁液,思索黄金时代里,有多少山林水泽的精灵曾经居住?
那是在康科德的冠冕上的第一滴水明珠,是梭罗的心之所栖,是世界上唯一的瓦尔登湖。而我们,只要同样抛去繁杂,此身所在,便是瓦尔登天堂。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3
读了曹文轩定的《黑瓦》之后,我深受启发,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们教中学的老师,她非常的洁癖,甚至正在讲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同学的指甲很脏,就郑重的说:“这节课,剪指甲。”于是教室里就想起了剪指甲的声音,当然,有些女生也受到了自尊心的伤害,骂她是“丑八怪”。办公室里,其他老师总爱讲一些乱七八糟的事,那是时,那们中学老师重重地把笔扔在桌上说:“你们有完没完”,因此,她很少有朋友和她交谈。而我,每次都要去老师那儿看书,老师每次都给我泡杯茶,我们也很少说话,她时常递给我一把钥匙,对我说:“你到我姨妈家里去看书吧!我现在在她那住”,我就去了。这样和朋友想处的时间就少了许多,朋友让我别在去了,我就是不听,就这样,我去时,又编了个个借口,又忽忽回家去了。
曹文轩的作品字迹清楚,语句通顺,体现的情感也非吸引人,让人很欣赏。因此,我知道了,定作文时不但要写得真情实感,还要有足够的耐心、态度,才能写好作文,我以后一定会多阅读曹文轩的作品,更加努力,我相信我的作文会越写越好!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4
步入21世纪,随着城市与科技的高速发展,环境日趋恶化。往日的新鲜空气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尾气、工厂的废气。有的时候,我真想独自一人来到郊外,呼吸着我们本应该拥有的新鲜空气,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里,美国著名作家罗常常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如树的沙沙声,鸟儿快乐的歌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满足了我的想法,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中梭罗用自己的.双手让自己隐居森林的生活变得朴实而又充实。在瓦尔登湖畔,梭声,风拂过的响声,甚至那碧波荡漾的湖水也有声音;一边钓鱼一边思考……
这本书使我非常受益:一个人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到底是什么?有人抱怨买不起房子,梭罗用28美元盖起了一座使用的小木屋。有人解决不了温饱,梭罗每周用少量时间种植农作物,既填饱肚子有补贴家用。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必需品少之又少,只要通过简单的劳动就可以轻易获得。人类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一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却没有变化。食物只要填饱肚子,房子只要让人栖息。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已经有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了,他为了更舒适地生活,换一栋别墅,拼命地工作,而忘却了身边美好的事物,这不是因小失大吗?有些人是金钱的奴隶,天天守着它,为它工作,金钱不成了他的累赘了吗?这些人在社会中占了大多数,他们满足不了自己的欲望,有了还想要。他们一辈子都被欲望指使,生活在种种劳苦与不幸之中,他死后,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抛开这些名利,脱去这些华丽的外衣,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无忧无虑,尽情地生活,有什么不好呢?
无知的人们,快点觉醒吧!你现在做的,就是自掘坟墓,抛开名利,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找到最真实自己,让城市不在被继续污染,使它变得干净而又美好。让自己丢掉种。种负担,最自由的最自在地生活才是真!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5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会有新的发现。这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好书。和梭罗所说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我想说的是,读这本书,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丈量自己的生活。
记得曾经有人对我说:当我身在顾虑和追逐过多的东西而感到不堪重负、不知所措的情境,去感受梭罗便是能让我解脱并接受心灵洗礼的最佳方式。在读完《瓦尔登湖》后,我的心仿佛也成为了一潭宁静而深邃的湖,耳畔有海德格尔在说“人,当诗意地栖居”。并纯粹地因深陷梭罗的世界而沉迷:他,始终聆听着自然的声音。始终穿梭于行行亲身耕作的豆田,耐心地松土、施肥;始终光着脚投入地细数瓦尔登湖畔第一片落叶的脉络;始终戴着草帽爬到树上去找老鹰或松鼠的窝;时常夹着旧乐谱来采集植物标本而乐此不疲;时常顶着最灿烂的星空,静静观察、深深呼吸、沉沉思考……
而他从来没有受过职业培训,从未婚配,孤独一生,他不去教堂,不参加选举,不吃肉,不喝酒,不知晓香烟的作用。他改良的铅笔完全有希望申请专利,朋友们盛赞他已打开了财富之门,他却说以后再也不做铅笔了;作为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和爱默生的得意弟子,他本可以成为美国工程师的领袖,而他却更愿意做一位不顾一切与天合一的草民,一位大自然的艺术家。这也正如爱默生所说:“他不肯为了任何狭窄的手艺或者职业放弃他在学问和行动上的抱负,他寻求的是一种更广阔的行业,一种生活的艺术。”
不去讨论如果他是个积极的入世者是否能给世界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因为他只是选择了他喜欢的生活方式,选择了成全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并在这过程中将永远宁静的瓦尔登湖化作了最纯净的眸子,带领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命与生活全新的可能。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的千古名诗,脍炙人口,又富于哲理。其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我受益一生的灵丹妙药,它时时提醒我: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学无止境,登高才能望远。
这首诗是说: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诗中前两句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山河,收入到短短十个字中,让我们读后感到胸襟为之一开,“欲穷”“更上”两个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首诗也让我从一个不求上进、骄傲自满的人,成为了一名谦虚好学、奋发上进的好学生,我现在就给你们讲一讲我的经历吧!
一次,老师要求我们把课文背熟,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于是就洋洋自得起来。心想:瞧我多厉害,背得那么熟练,我开始渐渐疏远课文。但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正好出现了这课的按课文内容填空,我顿时傻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无论我怎么拍打自己的脑袋,都于事无补。下午老师开始报分数,我屏住呼吸,连头也不敢抬。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严厉的声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难道你忘了吗?”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样痛,要是我不骄傲,努力复习,我怎么会一落千丈呢?
从此以后,便不再混日子,也不再骄傲,开始在学校里用功读书,只要稍有懈怠,我就会看看这首诗,然后便会充满力量,开始孜孜不倦的学习。因为这首诗的原因,我已经从一个人见人烦的学生,变成了谁见谁都喜欢的小学生呢!现在回想起来,变化太大了,我就好像童话故事里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实在是太棒了!人生就如诗一样,如果你想把天下的美景尽收眼底,就必须站得更高更远,如果你想有丰富的知识,想被别人瞧得起,就必须“更上一层楼”。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7
本书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居住期间所经历的一切,与周围农夫、邻里相处,去亲身经历周围的一切,与周围动物互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不同世界的对自由的渴望。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瓦尔登湖》代表了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或许在不知不觉间梭罗已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然而,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亲近自然呢?
在纷扰的城市里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看风景不需要在户外,只要有网络就行,随便一搜索心中所想的就呈现在眼前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每天上学都要早起,放假了自然会睡到很晚才起床,就算是出去玩也不会在意路边的风景。大多数时候我们出去都成了“有目的”的,我们总觉得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就在窗户外面,但慢慢地我们却与大自然渐行渐远。
在看《瓦尔登湖》时,我在羡慕的同时也很佩服梭罗。他喜爱自然,他一直留在瓦尔登湖做着他喜欢的事。他追寻着自己的内心,与山林为友。要是在以前,如果让我一个人待在那里,就算有再美的风景我也无心欣赏,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太孤单了,再美好的风景也会变得单调。我更不会想着与动物植物做朋友了。但现在看过此书后,或许我也会像梭罗那样了——把自己的心带到大自然里,体验一回没有任何困扰的生活。
我们是时候回归自然了,让我们带着一颗最纯净的心走进自然,去发现曾经遗失的美好。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8
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拥有欢乐的生灵,
美丽的湖面,
还有一个如此爱她的人。
尽管我只是在这一寒假才真正的接触到梭罗这一伟大的作家,可是他的文字令我第一眼就沉迷于其中。他从不屈服,他是真理的代言人,他在勘测这一方面具有极高的天赋……还有很多很多。
“他对于年轻人并不慈爱,而是高傲的、说教的”,可是,他却将自我全部的热情、耐心献给了故乡的每一寸土地。他所一向依傍的河流,“河床里,河岸上,或是河上的空气里发生的每一件事”,他对于这所有一切全都熟悉。他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上的一切生灵,爱这孕育我们的大自然。
对于他的《瓦尔登湖》,我一开始并不完全看得懂,可是随着你对这本书渐渐深入的了解,你会发现原先的一些困惑都渐渐有了些眉目。梭罗的文字并不是那种慢慢慢慢渗透进你的情感的,而是用一种温和却果断的方式,穿透你的骨骼,直击你的灵魂深处。就如木头和琴一般,他能使你从心底里产生共鸣。尤其是他的景物描述,他用简短却又华丽的文字记录下他的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幻。他所有描述的自然风光,都好似交响乐般雄伟地在你眼前重现。他怀着一种崇高的敬意,用热情将一切生动的描绘,将所有他爱的事物都赋予生命。在他的笔下,它们是圣洁的、可爱的,以及如他一样的无畏、自由。
尽管我还未曾走入他的内心世界,可是在我眼里,他的文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的青草气息。对于当时的社会,他研究的太多太多。而他崇尚的,不是金钱,而是真理。他的天性就如野兽一般自由,而这种自由导致他常常陷入一种困难的境地。但他并未所以而改变自我。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自我。我对平时的生活又有什么样不一样的感觉呢?这种思考是不是深深地埋藏在我的'潜意识里而未曾被我发掘出来?又或者,是我认为其实这是所谓“叛逆”的想法而不愿意说出来?梭罗教会了我不要去太过于隐藏自我的感受。甚至是在读到了他的文字后,我才发现,原先世界上有那么多美丽的地方。比如我的家乡——一个由绿水青山环绕着的小村庄。先不说山水有多美,光是我家那个不到5平方米的小院子,在热浪滚滚的夏天,也别有一番趣味。
院子的一角,种了一棵桂树、一棵梨树。墙边还放着大大小小的盆栽,一到夏天,虽然没有花香,可是绿油油的,颇为好看。
我的外公喜欢书法。于是我也经常和外公一起在院子里练字(因为我们家其他地方练不了)。夏日的院子实在是热的令人发颤,练不了字了。但外公确实想出了一个好法子。他会用一个大碗,盛一碗水,拿着毛笔,在院子的地上写起字来。我也依葫芦画瓢,或用手沾水写字,或用笔,有时,还将脚用水冲过一遍后,在地上踩来踩去。脚干了,就在冲一遍。阳光如此猛烈,写过的“字”,画过的“画”一会儿就干了,如此往复,玩一个午时也乐此不彼。
秋天,桂花开了。外公便会在树下铺上报纸,将桂花摇下来,做糖桂花吃。伴随着“簌簌”的声音,一阵阵颤动的风拂过面颊,其间融化了桂花的香甜。黑白的报纸上落下了一层又一层金色。
我们是用木柴烧的饭。烧饭时,炊烟袅袅升起,好一幅“流水人家”的画卷!有时,我甚至会和隔壁家的阿姊偷偷从我们家的墙上抠瓷砖下来(因为瓷砖的大小就和一元硬币差不多),然后把它当钱币玩。为这事,我可没少被说过。
一个小院,盛满了我童年所有的完美回忆。
他将冬日里的冰之中夹着的气泡比作小扁豆,将枯燥无味的说明转换成贴近生活的、风趣可爱的事物,牢牢地捉住你的眼球,使你对他的文字的热情丝毫不减。
他是孤独的,很少有人真正地走进过他的内心世界。能与他在思想、心灵上有一种先天的契合的人,大概,就仅有爱默生了吧。但他又是欢乐的。在他之后生活的地方,有数以万计的生命环绕着他,他从来不会觉得孤独,他的每一天都是欢乐的,幸福的,充实的,有意义的。
他说,“星星是一个个多么奇异的三角形的顶点!在宇宙各种各样的星宿中,有着多么遥远而又不一样的生命在同一个时间里凝望着同一颗星星!”
可他们眼中的星星到底是什么样的?答案绝对没有一个相同的。并且关于星星是什么颜色的这一问题,又有谁真正了解呢?天真烂漫的儿童用鲜亮的黄色画出四角星;忧郁的少女则用与深夜颜色相近的灰蓝色晕染出大小不一的点;印象派的画家用一个个色彩缤纷的漩涡,闪烁着布满整个天空!那是生命,是梦,是无尽的时间当中的一个微小的停留!
他的好友爱默生曾在梭罗小传中谈到,“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美德,有美,他会找到一个家”。
可是对于梭罗来说,这个家并不是由几个人组成的家,而是这片土地。他的血液里流淌着自然的气息,他与这片土地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关系。
尽管他并没有得到感情,可是,在他的家乡,始终有一片湖,那颗康科德头顶皇冠上镶嵌着的宝石,将永远张开双臂,欢迎他的到来。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9
眼前呈现的是一片蓝色的湖面,微微的碧波,荡漾在群峰脚下,黛蓝的远山,静穆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切都展示着无限的静美与悠远。
晨光中,薄雾尚未散尽,湖面上仍飘着几许寒烟,诱人的蓝,让这片湖光山色平添了一脉柔情,遥望那隐约的山色,缥缈如在幻境,凝视那纯净的涟漪,神秘得像童话里的湖泊。好醉人啊!应对着这片静逸的风景,我感到了一丝犹疑。难道时光又回到到了上个世纪?我是否已进入到一个梦中世界?
这宁静的湖面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在我心中,却又感到了似曾相识。是不是因为我读过的诗画,让我产生了一种身历其境的错觉?是不是因为我喜欢的旋律,让我梦想中的意境变成了现实?也许都是吧,也许都不是。不去想太多了,毕竟我已来到了这向往已久的秀丽湖畔。
雨后的静湖,清新、妩媚,极目所见,山蓝,水蓝,天蓝,一切都是我所喜爱的蓝色,我想,我是选对了放飞遐想的地方。
去找一条小船吧,尽情地到蓝色湖波中去荡漾,很遗憾,湖中没有船。也许不必有船,我沿着湖畔草径,轻轻来到了湖边,缓缓踏进湖波中,水不深,我感到有一片莹静的蓝色在荡漾,是潋滟的湖水在荡漾,是湖畔的丛林在荡漾,是群峰的倒影在荡漾,甚至,那云天也像是静谧的湖面,悠悠地飘动着天鹅绒似的淡蓝。自然,随之荡漾的,还有我心中的遐思。
恍惚间,觉得自我是‘一条柔波里的水草,油油地在水底招摇,’感觉中,仿佛我正在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没有放歌,我更愿意沉浸在这幽寂的蓝色世界里,我愿静守着这一片美丽的山水,静怡着这一刻完美的时光。
我想起了十九世纪美国作家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当年他独居在瓦尔登湖畔的时候,或许,在更多时光中,他也是这样的吧?静静站在碧波荡漾的瓦尔登湖畔,让自我的思想随蓝天白云自由地飞扬。
梭罗是一位个性鲜明的梦想主义者,他对孤寂的追求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我读过他写的一段文字;“我追求孤寂。在我的一生中不会有比孤寂更让我倾情的朋友了,”我想,仅有读懂了梭罗文字中的含义,我们才能够理解,他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孤独生活的决定,仅有理解了梭罗的选择,我们才能够感受,他在瓦尔登湖畔所收获的内心愉悦和精神升华。
我相信,梭罗并不寂寞,读他的《瓦尔登湖》,哪里有寂寞的痛苦?哪里有孤独的伤感?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湖畔草坡上的绿茵与野花在为他荡漾初春的芬芳,是湖光水色里的游鱼和涟漪在为他荡漾盛夏的烂熳,是长空中的晓风和野雁在为他荡漾高爽的秋色,是环湖岸边的白杨与青松在为他荡漾隆冬的夜籁。
我羡慕,孤寂耕读在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是幸运的,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能够远离世俗的纷扰,独守内心的一份纯静,当一些人把自我无奈地囚禁在扭曲本性,追逐名利的彷徨之中时,梭罗却能够在淡泊的耕读生活中,拥有无限绚丽的湖泊、树林、阳光、星辉。他能够自由划着独木舟,轻轻荡漾在瓦尔登湖上沉思;他能够欣然伫立在原野上,静听飞雁赞美朝阳的歌唱;夕照下,他尽情欣赏晚霞的绚烂,月色中,他纵情遨游神秘的太空。
我敬佩,梭罗是睿智的,因为他拥有幽静深远的瓦尔登湖,那静谧的湖面恰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启发着梭罗不断升华他的人生哲学、政治信仰、和道德价值观。是否能够这样说?正因为甘于寂寞的梭罗,在寂静的瓦尔登湖畔找到了共鸣点,所以他的哲思与情怀才得到了全面的启发和提升;正因为瓦尔登湖畔静渊深邃的氛围,才能够时刻清醒着梭罗的灵想、启迪着梭罗的睿智,从而铸就了他卓然超群并屹立在美国思想与文学史上的辉煌。
我期望,我的假设是真,那么,我眼前这片微波荡漾的蓝色静湖,就该是我心中的瓦尔登湖吧。是的,就像梭罗那样,我也需要寻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在静穆中深刻反思自我走过的人生历程。我应当扪心自问;在浮躁的现实生活里,我失去人生方向了吗?在世俗杂念的影响下,我失去纯真童心了吗?在激烈的商界竞争中,我是否变得了唯利是图?在无数次直面背信弃义的事例后,我是否也蜕变成冷酷自私的代表?就让我坦诚地应对着这片蓝色的静湖,彻底涤荡一下自我的灵魂吧。
我想,既然十九世纪的梭罗能够在肃静的瓦尔登湖畔,实现他思想与情操的升华。那么,在我的瓦尔登湖畔,我是否也能够开始我人生历程中又一个崭新的时期?相信这片静美的蓝色之湖,已给了我明确的答案。是的,其实当我静思在蓝色湖畔的时候,我生命中又一个新的起点就已经悄然开始。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0
起初,这本书是心理老师建议看的,之前并没有接触到。一开始觉得会很枯燥,后来随着一页页翻阅着这本书时,深深地被其吸引了。一步步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登天的感觉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咨询这样一个领域又是什么样的,它跟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都得到了答案。反复阅读,爱不释手。
《登天的感觉》这本书主要是由作者岳晓松编写,记录了自己在哈佛任教心理咨询师一职中,所接手的的十个典型的案列,并由此指出,对于相应的案列该用怎样的心理咨询方法与技巧。具体的案列比如自卑的哈佛女学生、同性恋、是否转学、职业去向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自己所遇到的或者周边朋友所遭遇的典型的问题,所以读来并不枯燥,反而随着来访者一步步的由哭转为笑,仿佛我们也遇到一样的情境时,也随之一起困惑苦恼,最后解开心结,一起成长。这也就是这部书开头时,作者回答小饭馆服务员阿静的答案,心理咨询不仅是让人开心,更是让人成长。也一点点去体会老教授所说的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自己感觉良好,犹如登天的感觉一般。下面我就主要说说我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了解学习到的知识。
1、心理咨询室大致的结构,需要放置什么?就像作者的咨询室一样,在林登街5号,里面有一张大海的油画、乳白色的沙发、生机勃勃的吊篮等等,能让人心情平静的装饰物。这是想让来询者从进门开始,首先能有一个好的环境。那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呢,我觉得我们在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学着和咨询室布置一样,找一些能让自己心情开朗、平静的事物,转移或者分散注意力。
2、什么是心理咨询?它和心理治疗又有什么区别?心理咨询就是帮助人们解决一些因为生活、工作、感情等原因所引起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像婚姻爱情的失败、考试作弊等等。而像一些涉及到有心理疾病的,精神病之类的,就不再属于心理咨询的部分了,也就该属于心理治疗方面,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3、心理咨询具体是怎样进行的?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每一个个案所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各不相同,当来访者进入心理咨询室,你怎样才能让他消除防备,对你这样一个陌生人开怀说出问题,并听你的忠告。像第一个自卑女学生的,是典型的新生适应不良综合征。首先让其宣泄出自己的不良情绪,等她冷静下来,再进行引导。同时你可以说一些自己身边也发生同样的事情,引起共鸣,拉近距离。然后针对该学生自卑的原因,像转移比较的对象,可以由别人转向自己,只要自己成长了,进步了,就是成功,无需太计较别人跟自己的差距。最后给出具体的解决法案,这一步很重要,因为你即使帮每一个来询者打开了心结,但有的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还是一样,像后面的同性恋等等一样。主要运用了现实疗法,根据具体困难与挫折解决问题。
4、心理咨询的意义在哪?这前面有稍微涉及,心理咨询就是帮助来询者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开心与成长,使自身真正感觉到“犹如登天的感觉”这句话真正的意义。当看着来询者带着感激,感谢你为其解决了长久的困惑时,你感觉到的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更是看到了别人在你的帮助下成长。这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快乐。
5、心理咨询要注意哪些方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咨询者不能帮助被咨询者做决定,你只能引导,建议更好的解决问题办法。像案列是否转学和职业去向,你只能建议他去好好比较两者哪种更是你想要的,坦诚和父母商量等等,坚决不能像我们生活中的直接帮朋友决定,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来询者。
总之,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对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反复阅读、推敲。也是心里咨询者入门的一本推荐的书。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1
在那个资本主义的脚步踏响,逐渐开始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的著名代表人物梭罗任性地扛起了一把斧头,住进了瓦尔登湖旁的一座小木屋。瓦尔登湖是美国一个小镇上的一条普通的小湖,因为卢梭成为一处万人瞩目的神圣之地。仿佛只要去了那里就能感受到卢梭书中描写的那份恬静和自在。生活太过复杂,《瓦尔登湖》涵盖的东西非常的丰富,很多人将它奉为“生活的圣经”,因为他们向往却很难做到,那到底是一条怎样的湖呢?经历不同,价值观不同,信仰不同。这些会让我们有不同的看见,我也只能拣其一二言之,仅代表个人的拙见。
一、梭罗的“瓦尔登湖”
梭罗说:“我到树林子去,是因为我希望自己有目的地生活,仅仅面对生活中的基本事实,看看我能不能学会生活要教给我的东西,免得我在弥留之际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我不希望自己与世无争,除非出于万般无奈。我想深入地生活,汲取生活中的全部精髓,要坚强地生活,像斯巴达人一样,摒弃所有一切算不上生活的东西,开辟一块又宽又长的地,精心地侍候着,让生活处于区区一隅,使生活条件降到最低限度,如果说它被证明是毫无价值,那么就要闹清楚整个毫无价值的真相,随后昭告世人;或者如果说它是崇高的,那就以亲身经历去了解它,在我的下次出游时能对它作出真实的描述。”我们以为卢梭会像老子一般远离尘世的“小国寡民”。可是,他的“瓦尔登湖”不是。他的“瓦尔登湖”与世俗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他任性地离开是为了寻找生活的真谛,让我们学会如何生活。到底我们为什么要为生活如此打拼?这样子做对生活本身有没有意义?如果我们稍微放松一点,“偷懒一点”会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很糟糕?你看他的生活,整修房子,为解决额外开支开垦土地,除此之外,也就是看书、访友、亲近自然,不愿意被任何事,任何思想缠累,你不同意他,他还会说出一大堆有理有据的理由来堵住你的口。他像个固执的老头,走在瓦尔登湖旁边,负气一般的告诉所有人,你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多么无知,只是花了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些可疑的自由。这些观念和想法对当今的人来说,就像一碗美味无比的“鸡汤”,掳走了所有人的心。可是生活方式本身并不是卢梭的“瓦尔登湖”,卢梭是要我们有内心的”瓦尔登湖”。你可以努力地赚钱,但是心里必须是坦然的,就像卢梭的打扮房屋,种植农作物,只是一种责任和必须,让生活更好,或者带给人内心的一种美好,并不是为了钱本身。你可以行善,但必须先确认自己是一个完全的“好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但是我们的内心要回归“瓦尔登湖”的平静、纯洁、无牵无挂。
二、社会的“瓦尔登湖”
卢梭写作的那个时代,其实已经注定了《瓦尔登湖》的长久不衰。农耕社会的淳朴已经逝去,人人都在“急吼吼”的干活,因为身边也许有很多人趁着经济的大潮,过上了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可是100多年过去了,这种恐怖丝毫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严重。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在说着金钱可以买来好床,但是买不来精致的睡眠的名言,可是你不会发觉人们已经开始用有价的金钱来衡量一切东西。社会就是《瓦尔登湖》中被那条被起了怪名字的湖,它已经被有钱人保养,而我们都希望有主宰的能力。在冬季的“瓦尔登湖”,有着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猎人和狐狸展开了拉锯战,
甚至狐狸还会不时地调戏一下身后的猎犬,然后借着瓦尔登湖隐藏起来,而“我”和闯进领地的各种小动物也会有一场场不小的“酣战”。可是,战争中没有血腥,没有地位的悬殊,一切看起来再美好不过了。我想这也许是没有骄傲的结果。社会当中各种“仇富”“仇官”心理,无非都是骄傲带来的。你看,我比你有钱,我的社会地位比你高,你就一定要把我说的话当成神的话,也可以用各种方法践踏你的自尊,而社会也恰巧认可这种骄傲,所以不追求的人才会被认为是笨蛋和无知。卢梭在瓦尔登湖里做了一件看似有点意思,其实很无聊的事,那就是测量湖的深度,而且还用了挺多的文字。他说:即使最深的湖,跟他们的水域相比,也没有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么深,而且,要是把湖水排干,再来看一看,也不会成为深不可测的谷底。它们不想群山之间的杯状物;而瓦尔登湖从它的面积来说,确实深的出奇,但从湖中心的垂直剖面来看,也不过像一只浅盘子那么深。然后我又想到,很多时候别人的骄傲是我们自己惯的,我们总是在臆想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一定有着非人之处,也就心生敬佩,给了他们骄傲的可能。不妨我们慢慢接触,说不定你也会发现他不过像一只”浅盘子”那么深。
三、上帝的“瓦尔登湖”
说着说着,我们仿佛已经忘了这个大自然是谁的?没错,这是上帝的美好创造物。卢梭在书的开始就信誓旦旦地说要为人类试验出最好的生活心理。其实,读着读着,我就想到了始祖生活的伊甸园。虽然在《圣经》的描述里,那时很多的生活细节还是得靠想象。可我觉得,卢梭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伊甸园的生活心理是最好的。你看,所有的东西都是上帝所有的,他才是主人,你是不是就不会随意破坏?你想,每个人都把所有的美好归给神,每日赞美神,那是不是就不会有骄傲,不会有骄傲是不是就不会有纷争?那么没有了这些,生活是不是就变得很单纯?因为罪恶,我们无法回归,可是我们是不是得有这有的追求呢?这真是一本挺好的书,有美妙的风景可以欣赏,有很多现实的问题可以思考,卢梭的语言也是这般的语重心长。虽然字数多到看起来有点费劲,而且文中的“子曰”引用高超到让大部分中国人汗颜,有时间还是可以再看看。
瓦尔登湖读后感 篇12
读了《瓦尔登湖》一书后最大的感想就是梭罗对“孤独”和“寂寞”的喜爱与“只需生活必需品,不为世俗而劳心”的生活主张。我自然也被梭罗对瓦尔登湖五光十色的描述所折服,也惊叹他对雨中的瓦尔登湖观察的细致入微。当然还有他笔下那冬日的生灵与景色同样吸引着我。可是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他对独处的情有独钟和个性的生活主张。
只需生活的必需品,不为世俗而劳心。去热爱自然享受自然。既使在此刻吧、社会中,也能够去发现乐趣,寻找幸福。活在此刻的社会中,就有此刻的活法。我认为,本质上都应当是提高自身,使自身不低俗的娱乐。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是会跑偏的。有整日忙碌却不知为何的人,有追名逐利的人而忽视身边美丽的人,有得到财富却没有机会再去享受的人。有时候,社会大多数人的思想太浅了(个人观点),人们做事生活太浮于表面,去追求与自我不相关的东西。
还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那时周末在家看电视。村里的一位30几岁的阿姨来找我爷爷。找我爷爷干什么呢?帮忙杀鸡。我心里就纳闷,都那么大的人了,居然鸡都不会杀。我虽然没杀过,可是要我动起手来,稍稍摸索一下还是能杀好一只鸡的。我当时在场,不明白是笑好,还是去帮忙杀鸡。
杀鸡这等小事里面也有着学问。课余时间在外兼职时,和一位师傅聊天。得知杀鸡如何杀的快。师傅说杀鸡的时候口子要小,血要慢慢的放,鸡是不会挣扎的。连鸡都不明白自我怎样死的。我惊叹:“蔡师傅,厉害,不愧是师傅啊!”蔡师傅低调地说。着也是杀多之后的感悟出来的。
从普通的杀鸡到到快速杀鸡,对厨师来说是一个飞跃。作为一名物理系的学生,从物理学角度看,这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以及其深远的意义。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所包含的甚至有改变世界的潜质(很多时候人们没有注意或者坚持下去)。在那里不得不说明一下,我是始终充满着幻想的。正是从这样的小事中得到升华,而不是去思考有哪些事然后抱怨怎样有那么的多的事,再草草了事,或者直接照搬照抄其他人的。总之,他们是不情愿去做的。不愿意去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不会解决困难。现实中,不是所有的困难都是像游戏里的一样贴合你的人物等级的。更多的时候要明白如何解决困难,一步一步的不停的做。有一个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吧。有两只青蛙同时掉入一个坑中,那个坑太深了,它们跳不上来。一只是正常的,一只是耳聋的。其它青蛙都说你们不可能跳上来。那只正常的青蛙果断的放弃了,当然,这也意味着它的死亡。耳聋的那只在不断的努力,最终它跳出了深坑。聋青蛙不断尝试去找到方法,于是它不停的跳,最终它的弹跳得到了提高,跳出了那个深坑。
而此刻,有些方法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甚至有些还被人们所熟知,只要一步步踏踏实实的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可是人们往往在随波逐流,无法静心去阅读,任凭感觉左右自我的思想。这正如那只死去的小青蛙。
这与梭罗的喜欢独处时恰恰相反的。
梭罗喜欢观察周围、享受周围的环境,也喜欢阅读。当阅读他在林中生活带、的那一节时,我感觉,他的世界如同童话一般纯洁,有生机。能够说梭罗像个孩子。他说:“我从未感到孤独和寂寞,也丝毫没有承受到寂寞的压迫和负担。”显然,在他的字典没有“孤独”和“寂寞”的贬义。想必他的内心是十分充盈的。有时候我独自坐在图书馆里还会时常的刷手机朋友圈,空间。那是是对书厌倦了,感到了孤独,没有和书本产生交流。这是十分恐怖的。这样的情景让我失去了大把的时间。梭罗他也曾发生动摇。这动摇发生在独自踏入丛林的几周后。他思考是否该有些近邻、独处是否欢乐的想法。当这思绪还侵占着他的身心的时候,雨突然飘落下来。梭罗蓦然觉得和大自然相依为伴,竟是如此甜美、陶醉和受惠。反观自身,在看书时遇到的孤独,想必是没有发现书中资料的美妙之处。没有一双能够发现没的眼睛。对克服困难找方法也是如此。遇到困难若能提前感受到客服困难的巨大成就感,那动力是十分强劲的。心不能静下来,也或许是没有发现身边的、手下的美。美能够让人沉醉其中,忘却时间。
关于隐居之乐中,他提到,“真正好学的学子,即使在剑桥大学很拥挤的蜂房内,也寂寞的像沙漠里托钵僧一样。”看到这句,我就深深的感到脸红惭愧。还记得在高中时候对物理一向在看在想,有时候会4—5小时去看资料或者是计算。而此刻,大学以来从未感到如此,有时候心就是静不下来。不得不说,大学把我的人生重新摧毁了。作业不能像高中那样做的飞快,对于知识的渴望没有那么强烈,对于手机没有那么重的依恋。匆匆忙忙中忘记了感悟生活,发现乐趣,只明白完成任务,早日休息;早起贪黑中遗失了对朝阳的喜爱,遗忘了寻找幸福的目的,只明白加快进程,完成工作。人生需要重建。幸运的是《瓦尔登湖》提醒了我,让我想起最初的上大学的目的——研究物理。物理大厦高大而美妙。光、电磁、力、热、量子五大基础,就已经让我目不暇接的,高兴不已了。现代物理又是那么生动具体,能够回答很多我苦苦思索而没有结果的问题。应对高大的物理大厦,我已经感受到了站在楼顶,俯瞰世界的喜悦了,我正跃跃欲试。
我很庆幸能看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