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指导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言志 作文

管理员

摘要:

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指导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指导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托物言志的作文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的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的某些哲理。

  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托物言志类作文素材: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托物言志作文的要点:

  1、 精挑细选找准“物”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前,要进行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搜选,以便找到一个足以寄托自己情感的“物”。并且,此“物”要极生动极形象,以便自己描写时极细致极具体。

  2、“志”“物”相通有交点

  交点即所咏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有内在联系。描述时,“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承载并传达“志”。

  3、 状“物”贵在有新意

  托物言志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惟其如此,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才能使所言之“志”有所依托。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从新颖的角度,用新颖的手法和新鲜的语言来表达。

  4、 字里行间真情溢

  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字里行间要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样才能使“物”附着思想、灵性,而且具有典型意义,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个人之“志”与所依托之“物”合为一体,个人的志向融合在对某一具体事物形象、特点的描绘中,这样以“物”言“志”,情感表达就更巧妙、更完美、更富有感染力。

  例文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引出物)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环境描写做铺垫)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描写外在特点)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对比描写)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物的内在特点)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由物及人)

  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呼应前文)

  写物

  抓住特点,具体描绘。写物寄意,“物” 写得具体、真切,“神”才能显现。“物”写得虚浮,“意”也就失去依托。

  怎样具体写物?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能够体现某种哲理、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特点作具体、生动的描绘。要写的物,如果作为一般的物来看, 可能有若干个特点,但作为写物寄意的作文来要求,写物时,就必须抓住最能体现文旨的特点来写,有时甚至可以作些夸张性的描写,以充分显示其象征意义。二、寄意

  析物取意,自然贴切。 托物寄意的“意”,就是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思想。

  怎样寄意?寄什么意?——析物取意,即认真分析,思考“物”的象征意义,找准和所写之物具有相似点(类比点)的对象,努力开掘出它所蕴含的思想意义。例如:从荷花身上,让人联想到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从竹子身上,让人联想到正直、虚心的品质;从梅花身上,让人联想到坚贞不屈;从蜡烛身上,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从灯光上,让人联想到光明;从夜色上,让人联想到黑暗…..

  总之,无论是一处景致或一个物品,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就一定能找出耐人寻味、给人启迪的东西。从而赋予物以灵魂,给予人以智慧。

  例文:

  永远的老槐树

  “姐姐,槐树又开花了。”望着窗外的一片白,以前的日子浮现在眼前,模糊的视线里只剩下满满的白色。

  于是,记忆拉回到几年前,当我还只有四五岁时,就知道爷爷园子里那棵开了花能蒸着吃的树叫槐树,而那满树的白花就是槐花。每年花开,家人都要摘下一些蒸来吃。于是,我在园子里玩时,总要抱着那棵槐树,满怀希望地说:“你要多多开花呀,这样我每天给你浇五次水。”老树好像听懂了,颤抖着枝权,我的话也消失在空气里。

  又一年,槐树又开花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就像串串的风铃,风一起,吹动了满树的洁白,好像一片大雪。

  也许是小孩子的虚荣心吧,有一天,我带了好大一群小朋友来家里玩。不知是谁,看见了那棵老槐树,正值花开,那景象很是美丽。于是,每个人都对着槐树又蹦又跳,吵着要槐花。我没有反对。反而帮他们摘。登上梯子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像个英雄,一串串的风铃摘了 下来,花儿被小朋友们握得很紧, 似乎有些喘不过气。

  晚上,他们走了,我把紧握在手中的花放在桌子上,可它已经萎蔫了。像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花瓣耷拉下来。这时,窗外又起风了,老树晃动着枝杈,好像在呻吟,我似乎懂了什么。

  终于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窗外空荡荡的,那一片熟悉的绿没有了。我发疯般跑到园子里,迎接我的只有凌乱的躺在地上的树枝、树叶了。树没了,那片曾为我遮挡了无数个烈日的绿荫没了,那粗壮厚实的树干没了,那甜甜的槐花也没了。花?突然,我想起了曾经的那被我破坏了的花,老树啊,那是我欠你的呀。

  “姐姐,对面的槐花,你看见了没呀?”弟弟的问话把我拉回了现实:“走,姐姐带你看花去。”我拉着弟弟:”姐姐,我们摘花去。”“啪”我打了一下弟弟的手:“不能摘花!”说完,我轻松了,转过身,我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