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唾手可得 成语 解释

管理员

摘要:

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  唾手可得(拼音:tu shu k d)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公孙瓒传》唐李贤注引《九州春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希望大家喜欢!  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  【成语】:唾手可得  【拼音】:chu shu k d  【简拼】……

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

  唾手可得(拼音:tuò shǒu kě dé)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公孙瓒传》唐·李贤注引《九州春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希望大家喜欢!

  唾手可得的成语解释

  【成语】:唾手可得

  【拼音】:chuí shǒu kě dé

  【简拼】:tskd

  【解释】:垂:垂下。手不动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费力。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三十八回:“那个姿性,读不上三二年,功名是可以垂手而得的。”

  【示例】:只除教呼延灼将军赚开城门~!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易如反掌、轻而易举、唾手而得

  【反义词】:大海捞针、难于登天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容易得到

  【顺接】:得一元宝 得一望十 得不偿丧 得不偿失 得不补失 得不酬失 得之若惊 得人为枭

  【顺接】:安闲自得 昂然自得 遨翔自得 不可多得 超然自得 楚弓复得 楚弓楚得 唾手可得

  【逆接】:交詈聚唾 拾人涕唾 向天而唾 银钩玉唾 珠玑咳唾 拾人余唾

  【逆接】:唾地成文 唾壶击碎 唾壶击缺 唾壶敲缺 唾手可取 唾手可待 唾手可得 唾手而得

  成语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公孙瓒传》唐·李贤注引《九州春秋》:“瓒曰:‘始天下起兵,我谓唾手可决。’”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唾手可得”。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幽州军阀公孙瓒常与匈奴人发生冲突。他喜爱白马,建立了一支三千人的白马骑兵队,并精选纯正白马五十匹,由健卒乘骑,号为“白马义从”,各擎一面白旗,手执利刃。每临敌阵,白马义从两翼张开,公孙瓒居中,威风凛凛,如神将下凡一般。他手中一杆双刃长枪,如龙出水,锐不可当;弓箭在手,所发无虚。他的部队长于夜战,从不给匈奴兵以喘息的机会。因而匈奴兵中经常互相告诫:“小心白马将军”,“遇白马长史当避之,其锋不可当”。

  匈奴兵几次与公孙瓒交手,知其厉害,熟悉了他临阵前的`叱咤声,因而,每当看见白马军尘土起处,或闻公孙瓒叱咤声,便望风逃遁,不敢犯边。史载,公孙瓒很得意,曾经对别人说:“始天下兵起,我谓唾掌决。”意思是,国中狼烟四起,可只要我一出手,就可解决各种兵变。

  虽然公孙瓒自视很高,但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最终被袁绍所灭。

  成语意义

  公孙瓒自称对东汉末年时期国内的战乱可以轻易平息,但最终却被袁绍所灭。成语“唾手可得”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坐享其成的事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凡事都需要经过一番拼搏努力,方可做到胸有成竹轻松获取。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唾手可得”指一做出动手的动作,就可以得到。常用于比喻很容易就得到。

  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七回:“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

  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三六回:“自此唐二乱子有此内线,只要不惜银钱,差使自然唾手可得。”

  清·如莲居士《说唐》:“眼见得关内无人,此关唾手可得也。”

  成语辨析

  唾手可得—手到擒来—探囊取物

  “唾手可得”与“手到擒来”意义相近,两者都是褒义词,都有很容易就可以将事情办成的意思。区别在于“唾手可得”有些夸张的成分;“手到擒来”还有表示做事之前非常有把握的意思。“唾手可得”与“探囊取物”的区别在于“唾手可得”偏重于“得”,强调得来极其容易;而“探囊取物”偏重于“取”,强调极容易得到之意,还有“事情很容易办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