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简报 研讨

管理员

摘要: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精选16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简报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简报具有一般报纸的新闻特点,特别是要求有很强的时效性。什么样的简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  ……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精选16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简报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简报具有一般报纸的新闻特点,特别是要求有很强的时效性。什么样的简报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

  20xx年11月27日 参加了扬州举行的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深有感触!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 于 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听的四节课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上课老师分别是:第一节:扬州教育学院附中: 高亮荣 老师第二节:洋思中学: 封涛 老师第三节:宜兴实验中学 詹慧 老师 第四节:杜郎口中学 刘桂喜 老 师四位 老师各自给我们展现了同一内容却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精彩课堂感受如下:

  1、精彩的课堂需要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及亲和力。

  2、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在第二节课中, 封涛 老师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当时一个男生每次都举手回答问题,他说“你们班是不是这个男生最聪明?”我想 封涛 老师会说大家要跟这位男生学习,没想到他却说:“我觉得这位男生是很聪明,但并不是最聪明的,还有许多同学比他聪明,只不过有点含羞而已!

  3、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4、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方式。

  5、授课语言经典、自然流畅。有的老师语言的经典幽默,体现了超凡脱俗,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的声情并茂亲切又富有激情,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2

  20xx年9月29日,地理名师工作室在高三年级开展了主题为“工业的区位选择”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温江中学教导处巴晓坤主任、德育处金忠主任、邹晓晔主任和地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由王洪平老师和刘娟老师分别献课。两位老师贯彻新课程理念,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充分体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路。两位老师利用导学案进行讲练结合,师生活动默契精彩,听课的老师纷纷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打动,赞叹不已。

  接着,地理教研组老师进行了评课分析。高三备课组的组长杨磊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结构的合理性与讲练结合的反馈性,然后建议王洪平老师可以在学生出现知识薄弱环节时就地解决,刘娟老师在评价作业时注意清楚解释。

  高一备课组的张敬辉老师着重关注了学生活动,强调学生活动完成后应回归到知识总结和能力培养上。刘伟老师则就如何“简便判读三角坐标图”与各位老师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最后,地理工作室导师杨进老师进行总结发言。他提到:第一,地理教师是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控教学节奏,扮演好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第二,学生是地理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诸多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地理教学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去推进,所以要注重“自主”、“探究”、“合作”的地理学习策略。第三,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所以要形成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并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通过探讨交流,两位献课老师表示受益匪浅,其他老师也表示通过观摩课堂看到了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从而树立不断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决心。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3

  为了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和情感体验。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对教学策略的不同选择,对课改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同伴互动,同伴互助,同伴共进的目的,形成一个和谐共处,努力进取的教研教改共同体,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教研室安排,我校从本学期初开始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教改活动。

  一、建立了组织机构,确定了活动主题。

  为了使这项活动井然有序,扎扎实实的开展,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任、语、数教研组长为副组长、成员的组织机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协助督促此项活动顺利开展。确定了“以学定教、同课异构、彰显个性、注重实施、积极构建以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与学”为内容的'活动主题,保障此项活动的有效性。

  二、确定了同课异构对象,开展了讲课、听课。

  我校在校内开展“同课异构”年级的是六年级语文,与西王、岭后联片开展的年级时三数、四语。“同课异构”对象确定先后所讲内容,再让每位任课老师认真备课,然后由组长组织分语、数两组认真听课。(六年级本校老师听、三数、四语联片听课),听完后让授课老师说课,最后集中听课。把每节课中的优点不足提出来,与授课老师交流,最后同课的老师再相互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形成了一个集同课老师优点于一身的整合教案。再分别在班上上课,效果很好。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4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习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习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5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习,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6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习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习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老师不说不记。学习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7

  20xx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泽民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习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泽民老师的辅助性练习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教研平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8

  杖藜随水泗汾河,鸣玉朝来满学社,瑟瑟的冷风挡不住送教送研的热情。12月15日,株洲市一中特级教师石玉平带队,通过同课异构、点评研讨等形式开展送教送研活动。教师欧昕杰携跨校兼课组全体成员,与年轻老师一起,送教12节,涵盖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以及心理和通用技术等11个学科,醴陵二中高一高二相关科目教师参与观摩。

  先前,两校语文组三位老师对高二选修小说单元《荷花淀》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醴陵二中教师黄靓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解读小说,设计深入浅出,注重实效;教师瞿利选择人物为突破点,归纳系统,举重若轻;市一中教师袁波选择含蓄之美与乡土诗情带领学生赏析小说的语言,课堂生动形象,精彩纷呈。市一中支教老师与醴陵二中对接老师自去年以来一直有深入沟通和合作,在这一年的跨校兼课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市一中数学组教师蒋一波与醴陵二中教师蔡剑针对《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进行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风格各异、精彩相同。

  两校物理组的两位年轻老师对高一必修《超重与失重》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醴陵二中教师阮馨如利用小实验引入,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在小组实验中体会到了超重和失重。市一中教师彭婷以神舟十三号发射的视频引入,设计了多个小实验让学生体验超重和失重,课堂生动有趣;杨祎、刘艳两位老师以《小确幸,大幸福》为题,课堂切磋、课下交流,这样的确幸,也让学生们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地理科醴陵二中教师廖昌交和市一中教师伍要军就《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展开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经验丰富、课堂精彩,评课过程中深入交流了两校地理教学的相关措施;生物组醴陵二中教师曾鹏结构设计合理,重点难点突出;市一中教师朱妍情境贯穿始终,提升核心素养,两种风格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市一中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南省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石玉平在研讨中对异构的两堂课作全面、深刻的点评,肯定了风格各异的两堂课“牢牢抓住了立德树人的主线”“课堂上看到农村孩子稚嫩的笑脸,美好纯真”,并借这两堂课提到新高考背景下新课程教学“大单元”“大概念”教学的需求。石玉平指出,在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教师教学更应该回归教材,注重能力和素养。石玉平的点评,引发了研讨老师积极讨论。

  活动过程中,醴陵二中校领导和市一中校领导来到现场,指导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和两校为期一年的跨校兼课交流工作。两校的老师们也表示,从这场深入的切磋中获得了成长。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9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理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教育局启动了新课标背景下“同课异构·单元整体教学”研修活动。

  本次研修活动自2022年11月起至2023年3月结束,覆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以“主会场+分会场”“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全体在职学科教师参训,聚焦单元整体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理论学习、学员实践、作业指导、成果展示等环节,引领教师掌握单元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和实施要点,促进教师从听专家讲到卷入学习,由关注单一课时到单元整体思考,由经验主义到循证教育的变化。

  特邀参与线上研修活动的有全国深度学习教育联盟理事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人物,泰安市功勋教师,泰山学院客座教授崔成林;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学教育学博士、博士后,中国数学会数学教育分会“数学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组组员。浙江省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章勤琼;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小学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山西大学小学领域硕士生导师王红丽。

  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高波介绍,本次研修活动既是暑期新课标背景下“课堂变革与教学设计”研修的延续,也是面向学校、学科教师充分调研后,基于全区教育教学迫切需求精准设计的培训,主要体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周期长,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个人自学和集体研讨相结合,学校教研和沙龙教研相结合,呈现一个完整的.学习周期;二是资源优,特邀语文专家崔成林、数学专家章勤琼、英语专家王红丽等都是学科领域的优秀省内外专家,不仅在理论上有深入的研究,也长期深入课堂,有着大量的优秀案例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精准把脉教师的难点和痛点。

  研修活动要求各校长、老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有效落实;沙龙、学校要明确任务和时间节点,认真组织教师按照研修安排,确保研修工作有序进行;参训教师要保持学习动力,锤炼学习毅力,提升学习能力,学用结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确保研修效果落地落实。目前,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第一场培训已经结束,各沙龙、学校迅速成立教研团队,围绕研修主题开展研讨,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研修的浓厚学习氛围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让教师专业素养切实得到提升,让课堂教学变革真正发生,让盐湖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0

  高效的课堂效果是“双减”背景下减负提质的关键,我们要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努力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落实“双减”工作要求,贯彻课堂变革理念,11月23日上午,丁家庄第三小学数学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数学组同课异构课堂观摩活动。

  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到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一起观摩了三年级组唐诗哲老师和李小凡老师执教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

  第一堂课,唐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猜想、证明、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为了更好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准备了充足的学具,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和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第二堂课,李老师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用在机器人身上找图形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个环节还巧妙地过渡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围绕“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形,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究。

  两位老师虽然执教的同一数学内容,但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唐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教态自然,给学生充分时间去观察、操作和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唐老师还设置了有趣的学具使用环节,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呈现出来的课堂有序,学生发言积极正确,鼓励性的语言不断。

  李老师敢于放手,学生有宽松的想象空间,还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且李老师能够注重学生板演,再集中讲解示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倡导合作学习。

  课后,教研组长组织全体数学老师进行评课,大家共同学习,集体评议,携手共进。一年级组的老师们认为两位老师都呈现出了很完整的一堂课,值得他们借鉴学习;二年级组的孙老师建议第一堂课的.课堂节奏还可以更快些,给后面的习题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三年级组的叶老师则介绍了他们在磨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想法;最后,四年级组的老师们也提出了建议:在课堂上,不仅要关注师生互动,还应关注到生生互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本次研讨活动不仅推动了“双减”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也让大家在思考与收获中砥砺前行。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1

  3月7日至22日,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了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共开展了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九门学科,共有19位老师参与本次授课,老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前期准备充分。同样的授课内容,不同的呈现方式,可谓各展其能,科科亮眼,堂堂精彩,很好地诠释了不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教学。

  授课中,各学科授课老师通过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精心创造教学情境,根据学生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风格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各位教师规范具体的学习目标、巧妙得当的情境导入、生动有趣的互动环节、及时多样的课堂评价、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给听课的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授课环节结束后,老师们认真评课,总结经验。授课老师们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意图及预期目标,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们就授课老师的不同授课方法展开点评,肯定优势,点出不足,希望大家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评课中,老师们都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提建议,谈感想,老师们纷纷表示这次教研活动,开的及时,开的有效。

  荆门市教研室物理教研员陈仕清主任在谈听评课感受时说:“‘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同时带给其他教师一些启发和压力,引发大家的思考,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希望新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多钻研课本,‘以生为本’。”

  高一生物备课组组长杜圣兵在评课时说:“教无定法,课程设计适合自己的`学生的就是好的。在课堂教学实施环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本次同课异构做到了集体智慧和个体智慧的结合,展示了教师个性。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解决了个人课堂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群体教研模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和力量,是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变化的新需要,怎样更快的把握教材,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进一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校新老教师结对的成果,使老师们既有课堂中教育教学技能的打磨,又有教学思路上的碰撞提升,还有对教材的使用心得体会,是一次充满智慧碰撞的教育研讨之旅。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2

  幼小衔接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转折的一个重要阶段,关系着孩子未来的发展。为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有效缓解衔接坡度,解决幼儿园与小学分离的状态,实现科学的双向衔接。6月16日,普定县第五幼儿园开展2022年幼小衔接跨学段“同课异构”双向联合教研活动。

  在县第五幼儿园的教室里,该园教师陈娟以及县第四小学教师李元元分别执教,此次教学活动围绕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中涉及的《认识整点》《认识整时》这一内容开展,两位老师分别用心设计了两节学段不同、内容相同、教法不同的集体教学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小学课程,感受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之处。

  “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来说,进入一年级,他们都会有一种担心害怕的心理,所以开展这样的幼小衔接活动非常有必要,能够让孩子消除这种心理。”李元元老师表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观摩了大班孩子的课堂,从中深受启发,对于以后引导孩子很快地进入小学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认识。

  课上,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能适应一年级的课堂,快速接受新知识,李元元老师结合大班孩子的'学龄段特点,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多让学生参与、多运用肢体语言等方式,让孩子能够尽快适应课堂。

  县第五幼儿园学生张蓝启航说,“老师教我们了闹钟、时间、整点,我觉得一点都不难,我全都会操作。”同时,大班学生王庆婉也表示,“今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时钟朋友,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认识时钟和整点。”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分别从教学设计、目标达成、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说课,参加活动的老师们围绕两个执教老师不同的教学方式展开激烈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就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同课异构”联合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沉浸式教研活动的方式,以幼儿学习、生活准备为切入点,围绕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建议展开,方向清晰、目标精准,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中各方面能力培养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寻找幼小衔接的关键点,探讨新方法,帮助幼儿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县第五幼儿园园长姚明利表示,“让小学教师走进幼儿园,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让我们幼儿园老师了解小学的教学模式,解决幼儿园与小学的分离状态,有效缓解衔接坡度,实现科学双向衔接,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让他们自信、独立地走进小学。”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3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一改过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展现出崭新的面貌。为落实课改目标,深耕数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学水平,5.7—5.9日,我校高一数学备课组刘玉生,彭衍军,田莉三位老师开展了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课题的同课异构活动。目的是把同课教材放在同一个平台,围绕学科的理念和学生实际,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力图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不同的着力点,在思维和行动上的多元化,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探索,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展示。校长王雪琴,副校长张维刚,教师发展部主任梅琴,课程教学部主任张觉以及数学教研组教师全程参与了活动。

  刘玉生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他首先抛出问题“如何刻画两条直线倾斜程度的不同?”引入本节新课,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进行层层引导,紧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线面角这个概念的猜想,最后进行纠正补充。在猜想与试错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线面角概念的理解。课程设计重难点突出,讲解思路清晰,表达准确,板书美观,体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

  彭衍军老师,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他同样以问题“如何刻画两条直线倾斜程度的不同”引入本节新课,但处理方式与刘老师略有不同。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每一位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如用笔表示直线,书桌表示平面,进行实物演示,形象具体地表达出自己对线面角概念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田莉老师,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以生活实例:比萨斜塔和迈克尔·杰克逊经典舞蹈的不同倾斜程度引入本节新课,引导学生猜想迈克尔·杰克逊经典舞蹈中45度角是指哪个角,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将比萨斜塔与迈克尔·杰克逊抽象成一条直线,把地面抽象成平面,通过生活实例生动阐释了线面角的概念。采用这种教学风格,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让教师看到了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让教师们在比较、反思和研讨过程中,切磋交流,碰撞提升。本次活动,活跃了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4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我校教师互相学习、共同探讨、不断钻研的教学研究氛围,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实效。在学校教研室的安排下,脑上小学数学教研组于11月24日下午开展了“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

  此次活动中,数学组两位授课教师都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第一课时。根据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从生活中存在的植树现象出发,选择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

  课堂上,两位老师都秉承新课程理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重视现实体验,注重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凸显探究成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动手操作中自主观察、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虽然教学方法各异,但是两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得到了充分体现,“构”出了精彩纷呈的课堂,充分展示了各自的风采。

  杨丽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经历学习过程。通过试一试、摆一摆、画一画等探究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在尝试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在层次分明的练习中将模型不断内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袁志奎老师的课堂,在设计上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从植树节和手指谜语以及生活中的植树现象入手,突出内容的'生活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连贯、流畅、自然,给老师们呈现了一节非常精彩的课堂。

  课后,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集体评课。大家热烈讨论,畅所欲言,在充分肯定两节公开课的同时,也非常忠肯的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自己的教学建议,不同的策略和方法在交流中得到了碰撞与升华,达成最优化的教学共识,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促进我校教师共同成长。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开展,让老师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个性化的艺术,只有通过老师们不断的探讨钻研、交流学习、集思广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在取长补短和反思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才能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5

  为了活跃数学科组教研气氛,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引发全体数学教师对课堂的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我校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2019年4月30日星期二上午,我校数学科组开展一次高年级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的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公因数的应用》,执教老师分别是六年级黄顺兴老师和五年级周棠标老师。本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难点是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观看两位老师的课堂,我们感受两位老师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方面花了许多心思,主要体现在: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找“铺满”“整块”等关键词理解题意,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注重直观,运用数形结合,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直观理解。3.两节课还注重进行横比、纵比等方式有效对比、还进行有效的追问,让学生理解怎样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水到渠成,有效突破。这也是听课教师们的一致感受,是我们常态课堂的典范。既然是同课异构活动,由于两位老师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细节处理各有不同,还有很多细节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如黄老师的对比做得比较到位,有知识的横比和纵比,很好理解方砖的边长是房间的长和宽的公因数,另一方面黄老师在板书上很有目的性,既有能铺满的图,又有不能铺满的图,有效对比。周老师在小组合作时,设计开放的环节,提供格子图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方砖的边长的各种情况,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方砖的边长是房间的长和宽的.公因数”这一难点。总之两节课很注重体现“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意,有效突破,体现了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

  在研讨活动环节中,在科组长的有效的组织下,首先执教老师说教学反思,谈谈自己设计意图及教学困惑。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肯定两位老师的优点,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最后由科组长进行总结。研讨活动始终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是一次有实效的教学研讨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深深体会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的个性,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不仅让上课教师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课堂,取长补短,而且使听课教师也从中感悟到“同课异构”的无穷魅力,促使自己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大胆构想,巧妙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简报 16

  本学期第九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了“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专题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本备课组四位老师围绕同一个课题进行了不同的课堂设计,在课堂中各显身手,达到了本节课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写人物”的目标。

  黄惠萍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她先让学生“说”:要求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说说身边的同学的特点,期间强调“人物特点”。黄老师引导学生第一步先进行人物外貌描述。第二步再通过平时人物的表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外貌描写中,还指导学生运用“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小技巧使人物描写更加有条理。学生在课堂上由“说”到“写”,循序渐进,学习方法,学会技巧,在写作上得到层层推进的训练。

  李玉梅老师的写作教学重视指导学生明晰外貌描写的方法,同时运用多个范例,如托尔斯泰、鲁迅先生等外貌描写片段进行导写,并且在外貌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对人物进行动态描写,从而概括出人物描写抓特点的方法。本节课教学突出学生的“写”,把“写”落实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心中人物特征,描写人物典型的细节。期间教师还引导学生运用贴切的词语或修辞手法突出人物特征,使语言更加生动。

  林琳老师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接着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描写的“第一印象”——形象描写进行人物外貌特点的.描写;然后再从抓住人物动态描写进一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动态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神韵;最后学生堂上写作,共同评议。林琳老师的写作教学重视指导学生明晰外貌描写的概念支架,同时运用多个范例支架,如猪八戒、孙悟空、寿镜吾、藤野先生等外貌描写片段进行导写,并且在外貌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进行动态描写,在分析、比较、归类的同时,悟出人物描写抓特点的方法。

  麦秀芳老师的课堂教学由三个版块组成:第一,写人物,心中要确定人物形象,明确人物特征;第二,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由名篇鉴赏,领悟名家描写人物的方法;第三,放慢镜头,还原场景。通过观察运动健将苏炳添比赛的视频,训练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准确的词语表达所见所感。教学中,麦老师与学生现场写作,以身示范,体验学生写作的真切感受,与学生共同沉浸在写作教学的氛围中。

  这四节课的教学都突出学生的“写”,把“写”落实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方法指导之后让学生练笔,巩固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作之后展示,再进行修改,让学生层层深入学习写作。教师在备课和实践中,思考、探究、质疑、问询,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改进课堂,改变教学行为,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时效性的最大化,使师生在教学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