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类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
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分类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立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而编写,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立项的基础文件,发改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核准、备案或批复,决定某个项目是否实施。另外医药企业在申请相关证书时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3、用于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在前进行风险评估时,需要项目方出具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该报告由甲级资格单位出具,通常不需要再组织专家评审,部分银行的贷款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需要资格,但要求融资方案合理,分析正确,信息全面。另外在申请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资金 、工商注册时往往也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文件类似用于银行贷款的可研报告。
4、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体育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
体育公园建设项目
1.1.2建设地点
XX县XX镇
1.1.3建设性质
新建
1.1.4用地性质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1.1.5用地取得方式
划拨
1.1.6计划进度
xxxx年xx月启动至xxxx年xx月。
1.1.7项目业主
业主名称:XX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要职能:
(一)研究起草本行业规范性文件,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承担本系统、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责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二)组织推动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的事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拟订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组织实施全县文化、旅游资源的普查、挖掘、保护与利用,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组织全县文化和旅游整体形象推广,促进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产业对外合作交流和市场推广,制定我县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推进全域旅游;组织、管理和协调、指导全县性重大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宣传等活动和体育赛事。
(四)推进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惠民工程,统筹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五)加强阵地建设,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创作导向,推动文学艺术和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学艺术作品和广播电视节目;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本地特色文化传承发展。
(六)承担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职责,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七)管理和指导全县文物保护与考古工作;组织文物资源调查;负责组织遴选、申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指导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等工作;组织协调重大文物保护、考古项目的实施;组织管理基本建设涉及文物保护相关工作;组织指导文物保护宣传;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县文物安全工作,履行文物行政督察职责;负责全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监督工作,组织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协调相关部门负责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申报和监督管理工作。
(八)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指导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指导和推动学校体育、农村体育、城市体育及其他社会体育的发展;指导监督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研究和指导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和运动员队伍建设;承担组织、监督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工作;指导青少年体育工作;协管体育彩票销售。
(九)制订并组织实施全县境内外文化旅游市场开发营销战略;承担全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旅游度假区、生态旅游示范区、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文化主题酒店、星级农家乐等的指导、推荐、评定和复核等工作责任;承担全县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的监督管理责任,审核、申报旅行社。组织金熊猫旅游标准推广应用。
(十)负责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工作;监督管理、审查全县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节目的内容和质量;推进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指导、推进全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和管理XX县广播电视台的宣传、发展、传输覆盖等重大事项。
(十一)指导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市场发展,对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市场经营依法进行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推进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市场。
(十二)统筹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市场综合行政执法,组织查处全县性、跨区域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市场的违法行为,督察督办大案要案,维护市场秩序。
(十三)指导、推进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
(十四)推进全县文化、体育、旅游和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发展,推进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十五)依法依规履行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承担职责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审批服务便民化等工作责任。
(十六)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的业务活动。
(十七)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十八)职能转变。
1.统筹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旅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广播电视与新媒体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2.统筹推进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改革,原县文管所(县博物馆)不再承担文物管理行政职责,县体育发展中心不再承担体育行政职责,县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不再承担旅游行政职责。上述行政职责交由XX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机关有关内设机构承担。
1.2资金来源及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1600万元,县级财政自筹400万元。
1.3主要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3.1编制依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20xx)
2、《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务院办公厅,20xx)
3、《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
4、《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
5、《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7号)
7、《XX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xx—20xx年)》
8、《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43号)
9、《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xx〕72号)
10、《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规划纲要》
1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规划纲要》;
12、《XX县城市总体规划》;
13、委托方提供的资料;
14、调研工作中获得的其他相关资料。
1.3.2主要研究范围
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由XX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于20xx年8月委XXXX公司编制。
根据XX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与我公司签订的《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咨询合同》,我公司进行本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
20xx年8月,我公司成立相关工程技术专业人员项目研究组,通过现场踏勘、核实,并进行生源调查,对项目影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有关技术资料进行比较,认真听取有关部门对建设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在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推荐最优方案,主要对项目建设可行性、规模、内容、环境影响、工程设计和招投标进行研究,于20xx年8月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4建设内容
新建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设置标准室外游泳池和儿童戏水池、标准室外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体育健身广场、健身步道4公里、健身路径6条、室外乒乓球场、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1.5主要技术指标
1、用地面积:约20万㎡
2、建筑面积:2000㎡
3、占地面积:约20万㎡
4、绿地率:15%
5、建筑结构:框架结构
6、投资规模:2000万元
7、设计使用年限:50年
1.6可研报告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从建设背景出发,通过对所在地基础条件分析、建设方案评价、总平工程布置、节能减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风险分析及对策、社会评价等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本项目在以上方面均为可行。考虑到XX县体育公园现状以及国家加快体育产业建设等政策背景因素,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具有其必要性,而且有其迫切性。建议有关部门尽快立项建设。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和可行性
2.1背景
2.1.1国家体育事业
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超过4亿,占比达到35%,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90%以上。健身设施遍布城乡,体育场地超过310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2平方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到全国近90%的行政村,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民健身组织广泛建立,全国共有体育社会组织4.73万个,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站点平均已达每万人3个。全民健身指导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全国累计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35万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68名。
截至20xx年底,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各类国际大赛中,共获得世界冠军3458个,奥运冠军237个,创超世界纪录1332次。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成为奥运史上无与伦比的精彩盛会,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0xx年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也是我国繁荣富强光辉历程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育舞台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近年来,体育改革全面深化,体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日益壮大,足球改革发展等一些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成功申办20xx年北京冬奥会,我国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近年来,体育产业逐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当然也面临着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制约因素也在逐步凸显出来,为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明确,到20xx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
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础保障。意见提出,各级政府要结合城镇化发展统筹规划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点布局,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公众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球场、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化、多样化的活动场馆和健身设施,政府以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乡镇、行政村实现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
在发展健身休闲项目方面,《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射击射箭、马术、航空、极限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休闲运动项目。
2.1.2XX省体育事业
7月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打造体育产业核心增长极、建设三大运动产业带、推动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31条意见,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xx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到203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1万亿元。
《意见》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完善全省体育全产业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XX体育产业规模更大、结构更优、市场更活,体育供给丰富多样,体育消费愈加旺盛
《意见》指出,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培育区域体育产业重点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头雁引领”作用,引领带动全省体育本体产业发展。支持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同时,以区域资源禀赋为依托,以环境容量为红线,引导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等运动项目产业合理布局。依托横断山脉东缘山系和大巴山脉XX段建设绿色生态山地运动产业带,依托长江水系以及大型湖泊建设蓝色水上运动产业带,依托冰雪资源建设白色冰雪运动产业带。以XX、XX、XX、XX、XX、XX、XX7市为依托,推进“环XX体育产业发展区”建设。以XX、XX、XX、XX4市为依托,推进“XX体育产业发展区”开发建设。以XX、XX、XX、XX、XX5市为依托,推进“XX北体育产业发展区”开发建设。以XXX和XXX为依托,推进“XX体育产业发展区”开发建设。以XXX和XX县为依托,推进“XX北生态体育产业发展区”开发建设。
支持引进国际性体育精品赛事。打造以“跑遍XX”系列赛为龙头的“全域XX”等地方自主品牌赛事。支持XX省商运会、中国名校校友运动会、XX农民工运动会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经纪、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全省体育服务业质量水平。到20xx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800亿元。到2035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1万亿元
2.1.3XX市体育事业
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市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77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xx〕72号)精神,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健身休闲消费需求为中心,以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健身休闲产业基础为重点,培育和挖掘市场潜能,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加快“健康雅安”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深入挖掘健身休闲内容,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国内外高水平赛事申办力度,加强传统赛事推广普及和品牌打造。壮大健身休闲社会组织。稳步推进全市健身休闲行业协会与行政部门脱钩,实现机构、职能、资产财务、人员、外事、党建等事项分离。加大政府向健身休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目录。加强指导服务,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体育健身组织,推动城乡健身休闲活动开展和普及。大力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构建全市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网络。
完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等标准规范关于配套建设健身设施的要求,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充分合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建筑物楼顶等建设体育场地设施,鼓励健身休闲设施与住宅、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健身休闲服务综合体,逐步完善户外休闲体育运动设施体系。
到20xx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市场机制和政策环境更加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合理,消费能力明显提升,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加密切。创建2个省级山地户外运动基地(营地)、1个省级冰雪运动基地,打造5个市级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基地)
2.2建设的必要性
1、改善XX县体育设施建设条件,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XX县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职能的不断完善,XX县体育设施落后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远远满足不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到XX县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造成群众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缺乏,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影响了城市品位和档次的提高。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包括体育活动设施在内的公益设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支持,以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并且,XX县的体育设施现状落后于省内其它兄弟城市,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与XX县建设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能极大地改善XX县体育设施建设条件,全面提高XX县建设设施建设条件,把XX县的体育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推动全民健身计划,提高国民体质的需要
当前,XX县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但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XX县群众的体育基础设施还相当缺乏,现有体育场地设施根本无法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进一步增强国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XX县政府拟实施体育公园建设,以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发展群众体育,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3、改善城市环境,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XX县人口众多,除中小学外,社区、广场等公共场地都没有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地的规模也不大,一般是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等小范围的健身路径,但场地设施非常落后破旧,这是一个与时代十分不相称的现象。本项目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它不但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水平的标志之一。体育公园建成后,将成为XX县的一个重要景观,一个亮点,对于体现新时期XX县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XX县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和档次,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高XX县的知名度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将为XX县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舒适的锻炼场所,将进一步增强XX县人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在新的全民体育健身设施的推动下,必定会汇集城市社会精英,一批又一批体育爱好者和竞技者加入锻炼行列中,实现他们交流、提高,锻炼,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创建更加和谐的生活氛围。
发展体育运动,是关系到人民健康、民族强盛的大事。随着XX县社会经济,全民健身纲要的深入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崇尚科学、讲文明、体育健康意识争强,强烈要求国家兴建体育设施和完善体育设施。加强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体育活动,是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一项利国强民的民心工程,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周边环境可行
项目周边无小商贩与嘈杂的居民集中地,为群众体育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基础设施完善
项目周边环境较好,给水、电已经通入,公共设施较为完善,是建设的好地方。
3、地质安全条件
项目所处位置,地势开阔,周边山势较缓,山体土质坚固,灾害发育弱,无山体滑坡、地质沉降。
4、地方党政高度重视
县委政府把该项目建设纳入20xx年全县重点项目,予以高度重视,多次开会专题调研建设情况,并成立了体育公园项目领导小组,从人力、物力、资金等多方面给与大力支持,有效协调解决项目前期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XX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组织了强大的力量,从事该项工程的前期基础工作,为项目后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三章建设需求及规模
3.1需求分析
全民健康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全民健身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20xx-20xx年,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为提供更加完备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体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20xx-20xx年,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机遇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把握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深刻变化,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使其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家名片。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37号)中,明确要求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供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在该通知中明确要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着力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并要求加快发展足球运动和冰雪运动。着力加大足球场地供给,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37号),结合本项目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规划要求,建设服务XX县城镇居民以运动为主题的体育公园符合国家政策要求。
经对项目周边情况调查,项目用地周边商业、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已成型,人流量日趋密集。经对XX县城区走访,县城社区内设有一般性的健身器材,主要包括坐推训练器、坐拉训练器、太极云手、肋木架、大转轮、漫步机、腰背按摩器、压腿器等,社区居民健身设施相对单一。篮球、足球、羽毛球是居民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XX县已建设5人制足球场吗,但项目周边现有其他设施与居民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满足居民经常性、一般性消费需求。根据社区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年龄特点,设置网球场、篮球、羽毛球、儿童活动场地、青少年活动场地等十分必要。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37号)的要求,也是XX县居民健身的客观需求。
XX县常住人口14.11万人,城镇人口7.52万人,乡村人口7.56万人,按照《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配置标准》,体育公园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和城市体育公园,本项目按城市体育公园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以体育场地设施为主,设置不少于8项运动项目。本项目占地面积为约20万平方米,服务人口7.52万人,符合建设标准。
3.2建设规模
新建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设置标准室外游泳池和儿童戏水池、标准室外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体育健身广场、健身步道4公里、健身路径6条、室外乒乓球场、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及选址
4.1项目选址
4.1.1项目选址基本原则
一、应符合城市规划和体育设施布局要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二、应满足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使用要求。
三、应邻近群众生产、生活密集区域,便于群众就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
四、宜单独选址建设,如因条件限制,也可以与文化、教育设施统一规划建设,但必须满足体育设施的使用功能和环境要求。
五、建设环境较好,与各类污染源、高压线路和易燃易爆物品场所之间的距离应达到有关防护规定,避开有地质灾害威胁、洪水淹没区、地震断裂带等危险地带。
六、应便于利用供水、排水、供电、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
4.1.2项目选址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XX县总体规划》。
4.1.3项目选址结果
本着“节约利用土地,预防地质灾害”的原则,项目所处位置无地下、地表水,不在地震断裂中心带上,地势开阔,处于相对集中位置,选址合理。
4.2自然条件
4.2.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XX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邛崃山脉南段,康巴文化线东端。地理坐标东经102°16′至102°55′,北纬29°49′至30°21′,东西长约60千米,南北宽约50千米,辖区面积2390.71(20xx年核定数据)平方千米。县境东与芦山县、雨城区接壤,南连荥经县,西接沪定县、康定县,北邻宝兴县。川藏公路(国道318线)自东而西纵贯县境,县城东距雨城区38千米,距成都市172千米。
XX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示范县”“全国首批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示范县”“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全省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等称号,历史悠久,古有“西南锁钥、南诏咽喉”之称,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被誉为XX西南民族走廊、生态走廊。
XX县地图
4.2.2行政区域及人口
XX县下辖7个镇即城厢镇、始阳镇、小河镇、思经镇、喇叭河镇、仁义镇、新场镇,3个乡即新华乡、兴业乡、乐英乡。79个村,17个社区,814个村民小组、152个居民小组。XX县总人口15万余人。
4.2.3气候
天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全年降水量达1576.1毫米,平均气温15.3摄氏度,年均日照数928.6小时,无霜期为241天,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
4.2.4通讯
XX县加快了通讯设施建设,架设了通讯光缆,全面开通了移动通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已开通业务)。
4.2.5交通
XX县位于XX市西侧,是通往XX州的一个咽喉要道。现有川藏公路(国道318线)、雅康高速自东而西纵贯县境。
4.2.6自然资源
1、植被资源。
XX县系XX省林业基地县之一,森林资源丰富,又是首批实施天保工程的重点县之一。林地面积197107.33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大河、白沙河等地的用材林占全县用材林面积90%,喇叭河自然保护区森林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林和风景林,防护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大河、白沙河一带,全县共有树种259种,优势树种按蓄积量多少依次是冷杉、栎类、云杉、硬阔、软阔、桦木、杉木、马尾松。国家保护树种,一级有珙桐,二级有香树、水青树、杜仲,三级保护树种有青木杉、西康玉兰、领春叶、银叶桂、厚朴。县内古稀树木主要在西部原始森林地区,其中不少是千年以上的冷杉和云杉,较为著名的古稀树木还有“天鼓树”“古银杏树”“红豆杉树”等,此外,埋藏年代不详的“乌木”也颇为珍贵。
2、动物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XX县有脊椎动物300种,其中兽类7目24科76种;鸟类14目35科171种;爬行类1目7科17种;两栖类2目7科22种;鱼类4目5科14种。已鉴定的昆虫10目56科158属185种。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11种,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27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猕猴、小熊猫、金猫、豹、水鹿、红腹脚雉等;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小灵猫、斑羚、铜鸡等。珍稀保护鱼种:布氏哲罗娃鱼,生活在天全河上游的西段水域,为省内特有鱼种之一,是现存地球上最南部的鲑科鱼类,称为“水底活化石”,1983年被XX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鱼种。特有动物有重口裂腹鱼、齐口裂腹鱼、无耳赡山滑晰等。
3、水力资源
XX县水力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14.02万千瓦(不含荣经过境河人可开发量为71.26万千瓦。其中天全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8.2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9.4万千瓦;二、三级支流14条,水能理论蕴藏量为55.8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1.86万千瓦。境内地表水多年平均年地表径流量为37.71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1576毫米。全县自然水量总计为67.14亿立方米。
4、矿产资源
XX县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已发现煤、锰、铁、铜、镍、铅、锌、铂、硫铁矿、铝土矿、铁矾土、硬质耐火黏土、硅石、钙芒硝、石膏、磷、饰面用花岗岩、玄武岩、冶金用石英砂岩、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建筑用砂岩、建筑用砂石、水泥配料用页岩、砖瓦用页岩等25种矿种;矿产地112处,其中有探矿权17个,采矿权43个。XX县的优势矿产是煤、铝土矿、硫铁矿、冶金用石英砂岩、水泥用灰岩、玄武岩,上述矿产分布相对集中,地域特色较明显。
4.2.7社会经济发展
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26亿元、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规上工业用电量8.27亿度、增长76%,工业税收2.79亿元、增长15.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增长17.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5亿元、增长12.04%,税收占比达82.41%、比上年提升2.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82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4元、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7.4:32.4:50.2。20xx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等多项指标保持全市领先,经济发展综合排位从20xx年的全市第三上升到20xx年的全市第二,稳定在第一方阵,实现了市内赶超。
4.3基础设施条件
4.3.1供电条件
项目附近已有220/380伏低压电网,接入后均能满足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的日常用电。供电线路埋地引入。
4.3.2给水条件
项目市政给排水管网,建成后可以满足项目的给排水需求。
4.3.3交通条件
项目位于XX县城,南面为建设路,北侧为武安路,交通非常方便。
4.3.4通讯条件
XX县实现了各种公共信息网的互联互通,信息交流畅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均已开通业务)。
4.4其他条件
4.4.1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社会环境
项目所在地区及周边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可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4.4.2土地利用条件
该项目在规模和土地利用形状方面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而且该项目用地是公共服务设施,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利用划拨方式取得用地,能够较为快速地进行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实现其社会效益。
4.4.3环境保护条件
新建项目将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其排放主要为生活垃圾,其环保措施具体为:(1)对生活垃圾,采取先行收集、通过市政管理及时转运的方式;(2)对项目进行绿化。保证空气清新及卫生文明环境。
4.4.4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场地位于XX县县城,交通便利畅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均能在附近接入。砂、石等原材料当地采购方便,钢筋、水泥等供应也有保障,施工用水、用电满足施工要求,具备施工条件。
1、建筑材料:本项目施工所需要的砂、石等均能在附近采购,钢筋、水泥、装饰材料等可在外地市场采购。
2、施工电源:本项目的供电可靠,电量充足,能满足施工要求。
3、施工水源:本项目施工水源采用人口引用水源,距离水源较近,能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队伍:XX市内建筑企业众多,业主可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下择优选择有能力承担的专业施工企业。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5.1编制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xx);
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xx);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xx);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xx);
5、《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
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xx);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xx);
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xx年版);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xx年版);
11、其他相关技术规范、规定;
12、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5.2总平设计
5.2.1设计要求
1、全面规划远、近期建设项目,一次规划、逐步实施,并为可能的改建和发展留有余地;
2、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顺畅,管理维修方便,并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指标;
3、满足各运动项目的朝向、光线、风向、风速、安全、防护等要求;
4、注重环境设计,充分保护和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资源(如水面、林木等),考虑地形和地质情况,减少建设投资。
本项目是体育公园,结合XX县全民健身活动总体布局,以方便、实用、经济的角度为出发点,为群众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和健身环境。
5.2.2总平设计
规划建设运动场位于XX县XX镇,南侧、北侧均为市政道路,东侧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从东往西依次是灯光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生态公园、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穿插其中。
5.3标准游泳池、儿童戏水池
5.3.1标准游泳池
项目设置标准游泳池一个,长50米,宽21米。
(1)池长一般为50m,允许误差+0.03m。在池端可安装触电板调时器,(触电板规格2.4m×0.9m×0.01m,在两端池壁水面上30cm处安放。浸入水中60cm。板表面色彩鲜明并划有与池壁标志线相同的标志线。)池总长为50m,短池长度为25m,短池总长25m,允许误差+0.02m。两端池壁自水面上30cm至水下80cm处必须符合此要求。
(2)池宽21m,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要求25m。
(3)水深要求≥1.8m。可在距水面不超过1.2m深以内池壁上设休息平台,台面宽10~15cm。
(4)比赛泳道每道2.5m宽,边道另加0.5m,两泳道间有分道线,分道线用浮标线分挂在池壁两端,池壁内设挂线勾,池底和池端壁应设泳道中心线,为深色标志线。
(5)出发台应居中设在每泳道中心线上,台面50cm×50cm。台面临水面前缘应高出水面50~70cm。台面倾向水面不应超过10》,并保证运动员出发时能在前方和两侧抓住台面,出发台上应设不突出池壁外的仰泳握手器,高出水面30~60cm,并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出发台四周应有标明泳道数的号码,号码从出发方向由右至左排列。
(6)游泳池需在两侧壁安装溢水槽,以保持池水的要求尝试和排走表面浮游污物。游泳池的攀梯应嵌入池内,数量一般4~6个,其位置应不影响裁判工作。
(7)水池池壁必需垂直平整,池底防滑,池面层平整光洁易于清洗。一般池壁贴白色玛赛克,池底贴白色釉面砖,泳道标志线为黑色釉面砖。
(8)游泳池的池岸宽一般出发台端池岸宽≥5m,其余池岸≥3m。正式比赛池,出发台池岸宽≥10m,其他岸宽≥5m。
5.3.2儿童戏水池
项目设置儿童戏水池一个,面积50㎡,水深0.3m-0.45m。
游泳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在地上开挖形成池;另一种是将池放在建筑楼层上。前一种情况池壁受水的侧压力和回填土的侧压力。当池较深,而又是空池时池壁实际上就是挡土墙,而池底承受压力。如果是架空或在楼层,池壁需进行结构设计,实砌(非架空)池壁也应按结构需要处理。池壁的防水层和面层应满足水池的防水和便于清洗的要求。经过研究和实践,池壁一般用条石池壁、毛石混凝土壁或钢筋混凝土池壁为好。池壁和池底防水层,宜柔性层和刚性层同时用。本项目标准游泳池及儿童戏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池壁和池底,厚度根据设计确定。
5.3.3游泳池辅助用房
为满足游泳池管理的需求,设置辅助用房1间,位于游泳池旁。
平面
辅助用房建筑呈“一”字型,东西长17.4m,南北宽6.6m;砖混结构,地上一层,总建筑面积120㎡,占地面积120㎡;装修标准为普通装修,外墙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内墙采用白色花纹釉面砖贴面,地面采用耐碱性强的防滑地砖,洁具采用较高档洁具。两个主出入口,分别设置男女更衣室、沐浴间、水处理间。
2、立面
简洁、大方,和周围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在整体表现上达到特色与现代元素的和谐统一,与周边建筑融合为一体,形成整个建筑的视觉重点。
3、剖面
层高:3.6m
建筑总高:3.6m。
4、结构设计
(1)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xx),按丙类建筑设防;
(3)地基与基础:查明地基持力层深度、性质和承载力等情况后,对基础作相应的处理和设计;
5、强电设计
本次设计包括以下内容:低压配电系统、电力系统、照明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
(1)供配电系统
等级:本工程按三级负荷供电。
电源及电压:根据现场情况,附近有高压电源接入点,本项目用电可以从全民建设变压器接入。
电气设备容量:pe=5KW。
在电源进线处均利用结构基础钢筋网做重复接地,则室内接地型式为TN-C-S系统。
功能因数补偿:要求在室外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集中自动补偿对系统进行无功功率自动补偿,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大于0.9.
(2)电力配电系统
电源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
为保证安全用电,供给手握式和移动式电气设备的出线回路加装漏电保护。
(3)照明系统
正常照明干线采用电力电缆在明敷设,然后引至楼层配电箱,楼层配电箱总开关带分励脱扣器。当火灾发生时,能够切断相应着火层的非消防电源。
应急照明干线采用电力电缆在管井内明敷设,当火灾发生时,能够强行点亮照明灯具。
照明和插座采用不同的回路供电。所有的插座回路均设置漏电保护装置,所有的房内插座采用安全型插座,空调要求安装高度为1.8米以上,其余为底边距地0.3米安装,灯具的安装高度低于2.4米时,要求增加一根PE线。
场所照度标准设计如下:
项目选用高效节能光源,室内所选照明灯要求带电子整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
室内200lx
走道100lx
楼梯75lx
在走道内设应急照明灯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要求采用玻璃或其他不燃烧材料制作保护罩,灯具内蓄电池的持续供电时间不应少于30min。
应急照明
走廊、设应急疏散指示灯。
场地设应急照明、电源接自双电源切换箱,灯具选用卤钨灯,各出入口及通道设常亮的疏散指示标志灯。
(4)防雷接地
①按二级防雷设置防雷保护,执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上的相关规定。
②在电源进线处设总等电位连接,接地线须采用镀锌扁钢或圆钢沿女儿墙顶暗设—20×4镀锌扁钢避雷带,并在屋面板内装设不大于20×20或24×16米网格防直击雷,利用结构柱内两根通长焊接的主筋作为防雷引下线,引至共用接地装置。
暴露于屋面的金属物体均同避雷装置相连。屋面用电设备,电气线路在电源侧设过电压保护装置,弱电系统进、出口装设过电压保护装置,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外皮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电梯接地、建筑物防雷接地等均接于接地装置上,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6、给水系统
给水按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用水定额为50升/人.日,日平均服务对象为200人,一年按200天计算。
人均用水量为200*50=10000升/日,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为10m。
项目自来水供水由自来水管网主水管供应。室外给水管道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当地土壤冰冻线以下0.3m。
室内给水管道枝状布置,单向供水。
建筑内卫生器具的选择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
7、污水系统
污废水最高日排水量为8m/天,最高日最大小时排水量为1.5m,项目污水排入道路市政污水管网。
室内污水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当地城镇污水系统。
8、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系统:
屋面雨水按重力伴有压流设计,采用侧入式(钢制)及87型雨水斗单立管排放,设计重现期10a。屋面为封闭女儿墙设溢流口,设计重现期10a。溢流口底与雨水斗斗前水位平。建筑雨水经室外雨水管排至公用雨水管网。
本工程设计暴雨重现期采用3年,场地综合径流系数为0.6,地面集流时间采用3分钟。
管材选型
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室外给水管采用PE管。
室内污水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雨水管采用塑料雨水排水管;室外雨、污水管均采用PVC-U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
5.3.4网围栏
沿游泳池设置一圈树立杆挂拦网,长度220m,高度2.2m,采用铁丝网围栏。
5.3.5水处理系统
游泳池水中的杂质主要是游泳者带进来的脏污、细菌、化妆品以及人体分泌的油脂和汗液,还有外界带进池内的杂物、灰尘、树叶以及池内滋生的菌类和藻类。这些杂质大多不溶于水,由于其比重的不同有的.漂浮到水面、有的混合在水中、有的沉淀到水底。杂质上浮和下沉是有个过程和时间间隔的,上浮和下沉的快慢受比重的影响外,还受水流的影响。
如果在水面和水底都安装了游泳池水循环过滤的回水系统并让水面回水系统可以把水中比重小于1kg/l和等于1kg/l的杂质吸入循环过滤系统,同时,水底的回水系统可以把水中比重大于1kg/l和等于1kg/l的杂质吸入循环过滤系统。这样以来,只需同时处理水面和水底的杂质。
如果池水在水面没有回水系统来进行循环流动,那么池面就是死水区;如果池水在池底没有循环流动过滤,那么池底就是死水区。处理后的池水进池给水时,要求布水均匀,无死区,无短流。
标准游泳池、儿童戏水池共用一套水处理设备,采用混合式(从池底及溢流沟同时回水)处理,配有臭氧消毒系统、泳池水恒温加热装臵及水质检测、药剂泵投加系统。
5.4标准室外灯光篮球场
一、篮球场
a.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场地,无障碍物。球场尺寸与国际篮联对正式比赛所规定的要求一致。为长28.0m,宽15.0m。
b.划线:线宽为5cm。
1)界线:球场界线距观众、广告或其它障碍物≥2m。球场长边叫边线,短边叫端线。
2)中线:从边线的中点画一平行于端线的线叫中线,中线向边线各延长15cm。
3)罚球线、限制区和罚球区:罚球线与端线平行,外沿距离端线内沿5.8m,此线长3.6m;限制区从罚球线两端画两条至端线中点各3m;罚球线是限制区加上以罚球线中点为圆心,以1.8m为半径,向限制区外画出半圆区域在限制区内的半圆为虚线;在罚球区两旁划出供运动员使用的位置线。
4)中圈:中圈画在球场的中央,半径为1.8m,从圆周外沿量起,颜色与限制区内部着色相同。
5)三分投蓝区:分别距边线1.25m,从端线引出两平行;半径为6.25m的圆弧(半圆)与两条平行线相交;圆弧的圆心要在对方球蓝的中心垂直线与地面的交点上。圆心距端线内沿中点距离为1.575m。
c.场地构造
篮球场应具有弹性强、软硬适中,耐磨、耐候性佳,排水性能优良、色彩柔和接著力强,可全天候使用。
采用聚胺脂塑胶,构造(从上至下):1.划线,2.丙烯酸减震型塑胶面层6—8mm厚,3.粞酸树脂沙连接层0.5—20mm厚,4.钢筋砼120mm厚。篮球场周边设置彩色透水混凝土地面,以满足篮球场排水需求。
二、灯光
为满足夜晚篮球场使用的需要,本次拟增加灯光。本次采用经济型4灯杆篮球场灯光配置。灯具选用LED节能灯。
三、网围栏
沿篮球场设置一圈树立杆挂拦网,长度105m,高度在6米以上。
5.5羽毛球场
新建毛球场2个,面积1387㎡,采用标准赛场地规格,长度为13.40米,双打场地宽为6.10米,单打场地宽为5.18米,地线宽均为40毫米,总面积246平方米。场地结构做法:a)素土夯实;b)12%灰土300mm厚;c)SBS防水层;d)150mm厚C25砼;f)塑胶面层。其中素土密度>95%;塑胶厚一般13mm。
5.6网球场
项目设置网球场两个,面积1340平方米。
一片标准网球场地的占地面积不小于670平方米(长36.60米×宽18.30米),这一尺寸也是一片标准网球场地四周围挡网或室内建筑内墙面的净尺寸。在这个面积内,有效双打场地的标准尺寸是:23.77米(长)×10.97米(宽),有效单打场地的标准尺寸是:23.77米(长)×8.23(宽),在每条端线后应留有余地不小于6.40米,在每条边线外应留有余地不小于3.66米。场地结构做法:a)素土夯实;b)12%灰土300mm厚;c)SBS防水层;d)150mm厚C25砼;f)塑胶面层。其中素土密度>95%;塑胶厚一般13mm。
沿网球场设置一圈树立杆挂拦网,长度330m,高度在6米以上。
5.7体育健身广场
本项目体育健身广场铺装采用透水混凝土,材料选择彩色透水混凝土,面积为1800㎡,结构采用5cm厚彩色C25透水混凝土+10cm厚C20水泥性透水混凝土垫层+10cm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
广场设置各种健身器材,健身器材主要有:健骑机6套、扭腰器6套、蹬力器6套、太空漫步机6套、腰肩背按摩器6套、弹震压腿器6套等。健身器材应满足《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xx)的要求。
设置儿童游乐设施,具体设置儿童滑梯2套,儿童微地形攀爬游乐设施2套,儿童攀爬绳组合1套,儿童攀爬墙组合1套,儿童沙池1套。
5.8健身步道
项目设置健身步道4000m,宽2.0m。
根据当地特色及实际情况,健身步道结构两种方案设计比较如下:
(1)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
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铺装能大量利用花纹图案,能很好的反应出当地的特色,同时色彩丰富,感官效果比较突出,但混凝土容易损坏,修复时很难恢复图案样式,不便于修复。
(2)彩色混凝土砖
彩色混凝土砖便于制作,铺装速度较快,能很好的避免雨水渗透到地下,颜色统一、样式整齐划一,损坏修复较为方便,材料需外地采购,运距较远。
经过对以上两种铺装样式的对比,本次推荐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的方式进行铺装。
健身步道横坡采用2.0%。面层结构采用5cm厚彩色C25透水混凝土+10cm厚C20水泥性透水混凝土垫层+10cm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面层采用红色透水混凝土,点缀蓝绿线条,每隔30-50m设置一组文字LOGO,文字内容由业主单位确定。
设计路段全线绿道风格与已建成段落保持一致,铺装分隔带间隔为0.65m,盲道宽度设计为0.3m。保持简洁美观,提高人行空间利用率,不影响行人通过。
5.9健身路径
健身路径是指在一系列健身器械上完成各种指定健身动作,比赛中集健身娱乐于一体,适宜于各类人群参加,属于大众趣味健身比赛项目。
本次设置健身路径6条,面积约600㎡。面层结构采用5cm厚彩色C25透水混凝土+10cm厚C20水泥性透水混凝土垫层+10cm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
设置蹬力器、仰卧起坐平台、压腿训练器、单杠、转体训练器、旋风轮、上肢牵引器、三人转腰器等8种器材各10套。健身器材应满足《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xx)的要求。
5.10室外乒乓球场
设置乒乓球场4个。
每张球台的比赛场地面积为8米×16米。球台标准尺寸为高76厘米、长2.74米、宽1.525米,颜色为墨绿色或蓝色。
结构做法:a)素土夯实;b)12%灰土300mm厚;c)SBS防水层;d)150mm厚C25砼;f)塑胶面层。其中素土密度>95%;塑胶厚一般13mm。
5.11生态停车场
本项目设置生态停车场,面积650㎡,满足辆车的停放。
按不同类型的车辆,分别安排场地停车,分为小型车辆停车场和大型车辆停车场,以确保进出安全与交通疏散,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在交通组织上尽量简洁、方便,避免使交通组织复杂化。通过在停车场内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标线以作为指示停车位置和行驶通道的范围。综合服务区布置在转角处,能够对整个车场有良好的视线和控制,停车场内共设停车区、综合服务区等区域。整个布局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同时又能相互联系。停车场内部道路宽6m,设计时速20km/h,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各条道路形成环网。泊车位采用结构为:100*100*60厚自然面青石小料石+40mm1:2.5水泥砂浆+300mm碎石加粗砂压实+素土夯实,周边种植当地特有。
绿化设计应注重“适宜性、延续性、季节性”的原则,注重乔灌木与草坪的层次搭配,注重季相的变化,以当地树种为主,结合地形设计,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在绿化上重点需要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融合。
5.12公共厕所
为满足群众体育运动的需求,设置2间生态厕所,位于健身广场旁。
平面
建筑呈“一”字型,长7.8m,宽5.3m;砖混结构,地上一层,总建筑面积90㎡,占地面积90㎡;装修标准为普通装修,外墙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内墙采用白色花纹釉面砖贴面,地面采用耐碱性强的防滑地砖,洁具采用较高档洁具。两个主出入口,分别设男女厕所,男厕所共计6个蹲位,5个小便区,;女厕所设6个蹲位。
2、立面
简洁、大方,和周围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在整体表现上达到特色与现代元素的和谐统一,与周边建筑融合为一体,形成整个建筑的视觉重点。
3、剖面
层高:3.6m
建筑总高:3.6m。
4、结构设计
(1)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2)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xx),按丙类建筑设防;
(3)地基与基础:查明地基持力层深度、性质和承载力等情况后,对基础作相应的处理和设计;
5、配套工程
(1)给排水
本项目采用泡沫封堵型厕所,利用发泡混合液产生的泡沫代替水冲。在全自动感应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泡沫装置产生的压缩空气经输送管传至泡沫激发器,发出的泡沫经厕具侧壁上的泡沫通道充满、覆盖并洗涤厕盆;同时使用泡沫封堵便器的排污口,封堵气味。
(2)照明及通风
公共厕所均采用带罩顶灯照明,采用自然通风与机械抽风相结合。
(3)卫生洁具安装
该建筑平面呈长方形,结构简单,易于布置卫生设施,使用率较大。
5.13附属工程
5.13.1场地硬化
由于没有进行场地硬化,本次拟进行硬化,面积约2000㎡。
具体做法采用:5cm厚彩色C25透水混凝土+10cm厚C20水泥性透水混凝土垫层+10cm厚碎石垫层+素土夯实。
5.5.2绿化工程
项目绿化面积20000㎡,采用本地树种及草种。
5.5.3室外给排水管网
项目用水从当地城市自来水接入点接入,距离约1000m。
本项目给水管采用DN63PE管。
项目周边有城市污水管网,项目污水通过管道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长度约1000m。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项目排水管采用DN500HDPE双壁波纹缠绕管。
5.5.4室外供电线路
项目用电由变压器接入220/380V电源,线路采用直线走向,埋地引入,入户线采用BLV布电线,导线截面20mm2,长度1000m。
所有线路均采用穿碳素波纹管管埋地敷设,埋深为冻土层以下,并保证最小覆土厚度。线路穿过道路及与其他管道交叉或平行敷设间距不满足要求时采取穿钢管保护或其他相应保护措施。
第六章节能节水
6.1节能
6.1.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
3、《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通知》(计交能[1997]2542号);
4、《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xx)的通知》(发改环资[20xx]21号);
5、《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xx]2787号);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xx);
7、《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xx);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xx);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xx);
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附条例说明)[另册](JGJ16-20xx);
1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第530号);
1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B5749-20xx);
1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xx);
14、《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xx);
15、《XX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川发改环资【20xx】82号;
1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26-20xx)
6.1.2节能设计要求
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
建筑节能是功在当代、萌及子孙、造福人类的大事,是发展我国建筑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要求承担本项目建设的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层层把关,确保本项目能耗水平达到节能标准。
本项目节能设计应符合《中国节能技术大纲》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xx)的要求,项目用能种类、总量和设备选型合理,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品目录,项目的节能满足要求。
6.2节能措施
6.2.1总图节能措施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在总平面设计上,综合考虑朝向、风向的关系,力求达到良好的自然通风、采光。
1、建筑朝向
本项目单体建筑南北向布置,平面考虑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满足自然采光、通风等节能要求。
2、建筑通风技术
依靠自然通风降温的建筑,空间布局比较开敞,开较大的窗口以利用自然通风。建筑的总平面设计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有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的剖面设计应较好利用热压,风压通风,外窗可开启部分的面积应达到外窗总面积的30%以上,合理选用窗户开启方式和窗户类型,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3、绿化节能措施
绿化对气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温,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本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绿化环境,加大绿化面积,对节约建筑能耗起着重要的作用。
1)根据规划条件、要求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尽量减少硬化地面,(混凝土、石材、板材)保持足够的绿地和水域。
2)依照地形特征,尽量将每栋建筑布置为最佳朝向。建筑群体和建筑单体的布置有利于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3)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6.2.2围护结构节能建材选择
建筑节能应从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控制采光和遮阳的平衡,满足合理通风以及表面色彩的要求等方面综合设计。
1、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建筑朝向对太阳辐射的热量和空气渗透量有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东西朝向建筑的传热耗热量要比南北向的高5%左右。
2、控制建筑体形系数
建筑物体形系数是衡量建筑的形体设计是否节能的一项指标。体形系数的大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体形系数越大,意味着其外表面积就越大,越容易散热。
建筑体形系数尽量控制在0.3左右。如果体形系数大于0.3,就应按增加的比例相应地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这样一来,建筑造价又增加了,因此在设计时将体形系数控制在0.3,就既能满足保温隔热性能,又可节约造价。
3、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
对建筑外围结构和材料进行节能设计,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新型墙体材料节能、节土、利废的效果十分显著。我国现有的多孔砖、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平均能耗每万块为0.7tce,比实心黏土砖每万块为1.32tce约低47%。使用新型材料建造,每平方米建筑采暖能耗从31.5kgec降低到15.8-22kgec,节能率达30%-50%。
除结构性钢筋混凝土外,填充墙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
拟采用岩棉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外墙的组合厚度具有一定的热惰性指标和较小的传热系数,以满足相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外墙外表面拟采用浅色《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外保温系统》,减少夏季室外热量侵入。
结合上述分析,本项目墙体材料采用页岩多孔砖,内隔墙采用灰渣混凝土砌块,与水土直接接触的隔墙拟采用普通页岩实心砖砌筑。
4、围护结构保温处理
对围护结构进行保温处理,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值和热稳定性。主要方式有:采用保温砂浆抹面;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与承重材料进行复合,组成保温复合墙。
常用的绝热材料有岩棉及制品、矿渣棉及制品、玻璃棉及制品、膨胀珍珠岩及制品、膨胀蛭石及制品、微孔硅酸钙制品、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聚氯乙烯泡沫塑料、脲醛泡沫塑料、聚乙烯泡沫塑料等)、泡沫石棉等。
填充外墙体采用国家规定的保温材料,即达到计算指标的保温砂浆。可采用改性聚苯板进行隔热处理,屋面采用40厚聚氨酯现场发泡作为保温层。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拱板屋盖保温层应采用憎水型非散粒状保温材料。
总之,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应从建筑朝向、体型系数、墙体材料及保温隔热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节能设计。
6.2.3外窗节能措施
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为1/3。所以门窗是外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改善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是节约能源、提高热舒适性的一个技术重点,外门窗均采用保温门窗。外门窗的节能措施:
1、提高透明体的热工性能,采用中空节能玻璃,减少玻璃的遮阳系数。
2、提高窗户的气密性,减少空气渗透,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xx)规定的6级水平。
本项目可选取断热桥铝合金窗Low-E中空节能玻璃窗,需根据窗墙比确定外窗满足的传热系数。
本项目属夏热冬冷地区,且建筑制冷负荷大,窗户设置遮阳可以抵挡太阳辐射热,降低室温,同时也将影响房间的采光和通风。因此,窗户这样设计要考虑采光,少挡风,最好能导风入室。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当选用外窗传热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可采用固定式水平遮阳措施。
办公室的外窗窗地比应不小于1/7。
按标准规定控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并从以下及各方面来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以满足相应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
(1)选用塑料(断热铝合金、玻璃钢、铝木复合材料或铝塑复合材料等)窗框型材;
(2)采用传热系数低的外门窗玻璃(密闭双层中空玻璃、中空玻璃、镀膜中空玻璃、低辐射中空玻璃、Low-E玻璃或贴膜等)材料;
(3)门窗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外窗气密性十层以下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规定的6级,十层及以上不低于7级。
5)底层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采用岩棉板作外保温。
6)建筑遮阳
南向外窗设置水平挑檐板、活动蓬罩等设施。
东西向外窗设置便于操作的卷帘、活动百叶窗等设施。
6.2.4电气节能措施
1、合理进行变配电系统设计,在施工图设计将选择合理的配电形式,并尽量使运行时的三相负荷平衡,以减少变压器及线路的零序损耗。
2、合理选择电线电缆截面,确定合适的电缆敷设路径,尽量避免电源出现返送电而加大配电电缆的长度,减少线路的损耗。
3、合理选择电气配电设备,选择国家认证机构确认的节能环保型设备,尽量选用低噪音、低损耗、免维护或少维护的设备。通过符合计算选用正确的装机容量,减少设备本身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整体效率。
4、配电室靠近负荷中心,供电半径不大于200米,减少配电电缆长度,以降低配电线路的损耗。
5、选用节能高效低损耗变压器,提高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变压器的能耗。本工程选用节能型低损耗高效率干式电力变压器等。
6、变压器负载率:本阶段设计负荷为估算负荷,在做施工图设计时,应根据设计内容和使用功能详细计算实际用电负荷。
7、采用低压侧集中补偿方式,整个电力系统设置自动补偿装置(电容补偿柜),确保配电系统补偿后功率因数不小于0.95,提高功率因数和供电质量。
8、项目建设区内各功能照明设计(功率密度、照度等)除满足特殊使用环境及特殊功能环境要求外,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xx)。
9、选择高光效节能环保型照明产品。本工程照明灯具以日光灯及节能灯为主,日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5>,既提高了功率因素又降低了能耗。
10、加强用电计量。
6.2.5给排水节能措施
1、设计时用水指标尽量符合实际用水量。
2、给水竖向分区,低区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
3、采用管内壁光滑、阻力小的给水管材,适当放大管径以减少管道的阻力损失。
4、所有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产品。卫生器具及配件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xx)标准规定。所有的卫生器具及配件均应为节水型合格品。公共卫生间采用脚踏自闭式冲洗阀蹲式大便器、感应式冲洗阀落地式小便器、红外感应龙头洗手盆。
5、加强用水计量。给水系统采取三级计量,一级为项目与供水管网的连接处水表,二级为建筑入楼水表,三级为建筑内部不同使用功能用户设计量水表。水表的选择,安装均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有关条款的要求。
6.2.6暖通节能措施
1、通风专业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自然通风;
2、合理进行风管系统设计,降低管路阻力,从而降低设备功率;
3、设备均选用高效节能设备,平时使用的风机的总效率(含风机、电机及传动机构的效率)均应大于0.52。
4、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通风机。
5、吊装设备安装均采用弹簧减振吊架,并做隔振处理。
6、设备与管道连接的进出口设柔性软接头
6.2.7工艺节能
1、选取高效节能设备;
2、设置机械通风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温度、湿度,以提高通风效率,降低通风能耗;
3、使用风冷空调系统,可以移动,可与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相结合,才能实现节能降耗。
6.2.8节能管理
1、建立专门的物业管理科室
通过专门的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负责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负责日常节能工作,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2、制定节能管理制度
对于日常照明维护与管理应严格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xx)的要求,遵循以下规定进行管理:
(1)由专业人员负责照明维修和安全检查并做好维护记录,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照明运转。
(2)建立清洁光源、灯具的制度,根据标准规定的次数定期进行擦拭。
(3)按照光源的寿命或点亮时间,维持平均照度,定期更换光源。
(4)更换光源时,应采取与原设计或实际安装相同的光源,不得任意更换光源的主要性能参数。
3、设备定期维修保养。设备系统是日常管理节能的主要内容,对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管网及电梯等设备应定期检查、检修和保养。
4、加强节能宣传,提高节能节水意识
本项目能源消耗较为单一,主要包括耗电、耗水。因能源消耗切实关系到用户的利益,在管理上较为简单,与使用者的素质有很大关系。所以,应广泛深入地进行节能节水宣传,提高节能节水意识,使节能成为大家的自觉行为。
5、加强节能计量,实行量化管理
任何节能工作都离不开准确可靠的能源消费计量和检测管理,只有依靠能源计量和监测提供的准确、完整的数据,才能准确分析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提供合理有效的节约措施。应按照《节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xx)的要求,从节能节水的要求出发,建立专门的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建立能源计量台账,能源实行二级计量。选择准确使用的计量仪表计量能源消耗,以利用单独计量、分表核算,及时指导产品成本分析。对计量器具严格按规定进行检定,保证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性。每月进行能源消耗统计,定期对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能源管理中的漏洞和能源使用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杜绝能源浪费。
6.2.9节约用地措施
6.3能源消耗分析
能源消耗种类:本项目能源消耗种类为用电及用水。
1、自来水消耗量
自来水消耗量主要有游泳池辅助用房用水、厕所用水。
游泳辅助用房用水定额为50升/人.日,日平均服务对象为200人。厕所用水定额为10升/人.日,日平均服务对象为1000人,一年按200天计算
平均日用水量为:200*50+10*1000=20000升/日
本项目年总耗水量为:20000×200/1000=4400(吨)
即年用水量合计为4400吨,折合成0.38吨标准煤。
2、耗电量
年耗电量=功率密度(W/㎡)×建筑面积(㎡)×运行天数(d)×每天小时×使用系数(X1)/1000
本项目的建筑面积为182㎡,使用系数为1,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间为8小时,运行天数为250天,功率密度取20W/㎡。
年耗电量=30×182×250×8×1÷1000=10920KW.h
篮球场设置LED节能灯,灯具功率为400w,平均每天的使用时间为3小时,运行天数为200天。
年耗电量=400×10×200÷1000=800KW.h
折合成1.35吨标准煤。
合计1.73吨标准煤。
6.4节能管理措施
为节约能源,应加强计量管理,强化各能耗设施维修和管理。对各耗能装置进行计量,为此,设计中选择准确实用的计量仪表。
节能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除了节能设备和设施是必要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的节能意识,从教育和管理入手,把好操作和维护关,才能取得节能效果。
第七章海绵城市设计
7.1设计依据
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xx);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4-20xx(20xx版);
4、《雨水集储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50596-20xx)。
7.2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7.3设计目标
采用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自然存积、自然净化。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
7.4海绵城市的四项基本内涵
(一)海绵城市的本质—解决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
海绵城市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实现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成功的工业文明达到顶峰时人们习惯于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的城市建设模式结果造成严重的城市病和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遵循的是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影响发展模式。传统城市利用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海绵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土地利用、水环境、水循环的和谐共处传统城市开发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生态海绵城市则保护原有的水生态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的海绵城市对周边水生态环境则是低影响的传统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大幅增加海绵城市建成后地表径流量能保持不变。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
(二)海绵城市的目标—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
一是保护原有水生态系统。通过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和保护区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树林、公园草地等生态体系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
二是恢复被破坏水生态。对传统粗放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城市绿地、水体、湿地等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的技术手段使其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逐步得以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城市生态空间促进城市生态多样性提升。我国很多地方结合点源污水治理的同时推行“河长制”治理水污染改善水生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推行低影响开发。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留足生态用地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此外从建筑设计始全面采用屋顶绿化、可渗透的路面、人工湿地等促进雨水积存净化。
(三)转变排水防涝思路
传统的市政模式模式认为雨水排得越多、越快、越通畅越好这种“快排式”的传统模式没有考虑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遵循“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把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内涝防治、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等多个目标。具体技术方面有很多成熟的工艺手段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及其空间布局来实现。总之只要能够把上述六字方针落到实处城市地表水的年径流量就会大幅下降。经验表明:在正常的气侯条件下典型海绵城市可以截流80%以上的雨水。如下图所示:
(四)开发前后的水文特征基本不变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量总量和峰值流量保持不变在渗透、调节、储存等诸方面的作用下径流峰值的出现时间也可以基本保持不变。水文特征的稳定可以通过对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来实现。
7.5建设海绵城市的三条途径
(一)区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首先识别生态斑块。一般来说城市周边的生态斑块按地貌特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森林草甸第二类是河流湖泊和湿地或者水源的涵养区第三类是农田和原野。各斑块内的结构特征并非一定具有单一类型大多呈混合交融的状态。按功能来划分可将其分为重要生物栖息地、珍稀动植物保护区、自然遗产及景观资源分布区、地质灾害风险识别区和水资源保护区等等。凡是对地表径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斑块和自然水系均可纳入水资源生态斑块。对水文影响最大的斑块需要严加识别和保护。
第二构建生态廊道。生态廊道起到对各生态斑块进行联系或区别的功能。通过分别对各斑块与廊道进行综合评价与优化使分散的、破碎的斑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更具规模和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和水生态水资源涵养区为生物迁移、水资源调节提供必要的通道与网络。这涉及到水文条件的保持和水的循环利用尤其是调峰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
第三划定全规划区的蓝线与绿线。
第四水生态环境的修复。这种修复立足于净化原有的水体通过截污、底泥疏浚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砌岸和培育水生物种等技术手段将劣五类水提升到具有一定自净能力的四类水水平或将四类水提升到三类水水平。
第五建设人工湿地。湿地是城市之肾保护自然湿地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规划区海绵城市设计与改造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借助良好的城市规划作为分层设计来明确要求。
第一层次是城市总体规划。要强调自然水文条件的保护、自然斑块的利用、紧凑式的开发等方略。还必须因地制宜确定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控制目标明确城市低影响开发的实施策略、原则和重点实施区域并将有关要求和内容纳入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或专业规划。
第二层次是专项规划。包括城市水系统、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其中城市水系统规划涉及到供水、节水、污水(再生利用)、排水(防涝)、蓝线等要素绿色建筑方面由于节水占了较大比重绿色建筑也被称之为海绵建筑并把绿色建筑的实施纳入到海绵城市发展战略之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在满足绿地生态、景观、游憩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地预留空间并为丰富生物种类创造条件对绿地自身及周边硬化区域的雨水径流进行渗透、调蓄、净化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道路交通专项规划要协调道路红线内外用地空间布局与竖向利用不同等级道路的绿化带、车行道、人行道和停车场建设雨水滞留渗设施实现道路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
第三层次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分解和细化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提出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及要求提出各地块的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并纳入地块规划设计要点并作为土地开发建设的规划设计条件统筹协调、系统设计和建设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通过详细规划可以实现指标控制、布局控制、实施要求、时间控制这几个环节的紧密协同同时还可以把顶层设计和具体项目的建设运行管理结合在一起。
(三)建筑雨水利用与中水回用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建筑设计与改造的主要途径是推广普及绿色屋顶、透水停车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以及建筑中水的回用(建筑中水回用率一般不低于30%)。首先将建筑中的灰色水和黑色水分离将雨水、洗衣洗浴水和生活杂用水等污染程度较轻的“灰水”经简单处理后回用于冲厕可实现节水30%而成本只需要0.8-1元/m3。其次通过绿色屋顶、透水地面和雨水储罐收集到的雨水经过净化既可以作为生活杂用水也可以为消防用水和应急用水可大幅提高建筑用水节约和循环利用体现低影响开发的内涵。综上对于整体海绵建筑设计而言为同步实现屋顶雨水收集利用和灰色水循环的综合利用可将整个建筑水系统设计成双管线抽水马桶供水采用雨水和灰水双水源。
既然可以做到建筑中水回用那么在城市中市政污水再生水更有利用价值。通过铺设再生水专用管道就能够实现再生水的有效利用从而能大幅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
7.6海绵城市设计
梳理管网系统,雨、污分流。
集中滞渗:设置渗透渠、碎石下渗带,集中消纳大面积硬地场地的雨水径流。
雨水滞蓄:在绿地内设置雨水花园,汇聚雨水,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净化雨水。
降低径流系数:将部分广场改为透水砖铺装;增加广场透水地面比例,降低径流系数,减少雨水径流量。
1、考虑到当地降雨量大、设计时不强调下渗回补地下水,强调以滞、净、蓄、用、排为主。
2、健身步道采用透水性材料,设置排水路沿石及下渗带等,降雨量在14.2mm内时,排水路缘石→碎石盲沟→碎石下渗带→渗入地下水;降雨量超过14.2mm时,路面雨水→除污雨水口→市政管网。
3、设置蓄水池,优化路面与绿化的坡向,便于雨水汇入到园区内雨水管道并进入蓄水池。
3、树池盖板主要采用混凝土盖板,避免树池中土壤在雨水天冲刷污染道路。
4、健身广场、停车场地面均采用透水铺装。
第八章环境影响与评价
8.1环境现状分析
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拟建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SO2、NO2、PM10日平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限值。
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段地表水体中氨氮、生化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大肠菌群等污染物浓度均未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Ⅲ类水域标准要求,水体状况良好。
3、声学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噪声未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3096-20xx)2类标准,该区域噪声环境状况良好。
8.2分析依据及执行标准
8.2.1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53号。
8.2.2标准
一、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xx)二类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xx)Ⅱ类水域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2类标准。
二、排放标准
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xx);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xx);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xx)。
8.3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8.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扬尘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所在地属环境一般区域,建设期将产生的施工废水、建筑垃圾、建筑噪声等对环境影响显著度较轻。
施工产生的地面扬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土方的挖掘扬尘及现场堆放扬尘;
二是来自建筑材料包括水泥、沙子等搬运和搅拌扬尘;
三是来自来往运输车辆引起的二次扬尘。
2、施工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期的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械和车辆,其特点是间歇性或阵发性,并具有流动性、噪声值较高的特征。因此,在考虑工程噪声源对环境影响时,建筑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xx),在施工期采取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时间,不对周围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尽量不在夜间施工。
3、施工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挖土方后,可能产生多余土方,将产生弃土外运。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废木材、水泥残渣、废油漆涂料和安装工程的金属废料等;生活垃圾来源于施工作业人员生活过程遗弃的废弃物,其成分有厨余物、塑料、纸类以及砂土等。建筑垃圾如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乡镇景观、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易引起扬尘等环境污染。因此,项目建设固体垃圾运至XX县建设局指定的场所,做到规范地处理生活和施工期建筑垃圾。
4、施工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机械设备冲洗水和水泥养护排水及各种车辆冲洗水。施工期废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指标,进行处理,并遵照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的要求,进行生活污水处理。
5、交通影响
施工期运输建筑材料的车辆一般为大型车,运输量的增加使得道路负荷增加,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另外,运输过程中遗漏的弃土等建筑垃圾在雨天影响道路的畅通。
8.3.2施工期间环境影响措施
1、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1)在施工场地安排一些员工定期对工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天早、午、晚各洒水一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若遇雨雪天气则不必洒水。
(2)对运输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的车辆加盖篷布以防止洒落,车辆行驶线路一概避开居民区。施工场地出口设一座车辆清洗池,车辆驶出场地前,应将车厢外和轮胎冲洗干净,避免车辆将泥土带上道路产生二次污染,冲洗水沉淀后循环使用。
(3)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风力大于四级时禁止挖土方。
(4)在施工场地设置专人监管建筑垃圾、建筑材料堆放、清运和处理,堆放场地应远离周围居民区,并避开居民区的上风向,必要时加盖篷布或洒水,防止二次扬尘污染。
(5)对建筑垃圾和弃土要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环境。
2、施工噪声影响缓解措施
(1)从声源上控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2)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和施工进度。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xx);土石方(昼间75分贝);打桩(昼间85分贝);结构(昼间65分贝)。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不在夜间施工。
(3)采用距离防护措施。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将强噪声设备尽量安排在距居民住宅较远处。
(4)在施工的结构阶段和装修阶段,对建筑物的外部采取围挡。对距居民区较近的建筑物外设置移动式隔音屏障,减轻施工噪声对外环境及居民的影响。
3、施工固体废弃物影响缓解措施
工程建设需要众多工人。工程承包单位将在临时工作域内为工人提供临时的膳宿。项目建设单位及工程承包单位应与当地环卫部门联系,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生活废弃物,使建筑垃圾集中收集,不得随意倾倒,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xx)。工程承包单位应加强教育,不得随意乱丢废弃物,保证工人工作生活环境卫生质量。
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送至建筑回填区域填埋。运输车辆要全封闭外运,避让交通高峰,按规定路线运输、送至规定点,杜绝随意乱倒的现象发生。
4、施工废水影响对策
施工期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水量很小,可经沉淀池简单沉淀回用。施工期无废水外排,不会对地表水环境和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5、交通影响对策
合理确定运输量和运输时间及运输线路,同时加强施工期交通管理,保证道路畅通;运输渣土的车辆一律安排在车辆少时,渣土车采用箱式密闭汽车,防止洒落。
综上所述,施工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后,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8.4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及对策
8.4.1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分析
1、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污水一般为雨水。
2、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的噪声主要为体育运动导致的噪音。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该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8.4.2运营期间环境影响对策
1、水环境影响对策
(1)污水处理
建筑物内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室外污水管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饮用水源避免与废弃物的污染。加强公共卫生间的自然通风,并保证新风要求。
2、声环境影响对策
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禁止高音广播乱放等行为,禁止在夜间播放。教育群众尽量减少喧闹。做好道路绿化,既可降低噪音,又可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良好。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xx要求,项目声环境质量标准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达到55分贝以下,夜间达到45分贝以下。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对策
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少,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化,建议采用塑料活动垃圾桶,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70m。生活垃圾通过垃圾收集点收集,并最终运输至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4、水土保持及环境绿化
(1)水土保持
在建设过程中,土方开挖或回填造成的裸露土地,须要采用护坡或绿化的形式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绿化率要达到规定标准以上。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取土、弃土对该地水土环境有一定影响。多余的建渣、弃土拉运至城建局指定的场所进行堆埋。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同时施工、同时治理,杜绝出现外因引起水土流失情况。
(2)环境绿化
以生态绿化带为主的外围及周边绿化对外界的干扰因素渗透过滤,保证活动中心内部环境的相对独立与安静,中心绿化以源面为主构成绿化体系的核心部分,起到人“肺”的作用,为体育公园提供清新的大气和优良的视觉景观,外部区域绿化则以建筑之间庭院绿化等将整个绿化系统渗透于建筑群体之间,实现园林化。绿化主要采用本地树种和草种。
综上所述,营运期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可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至最低;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可减小到最小。
8.5环保教育
结合XX县的生态建设,教育群众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不乱扔垃圾,特别是废旧电池要回收处理。同时,设置环保宣传栏,大力普及环保知识,树立环保观念等。
8.6项目竣工环境验收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进行竣工验收。
8.7环境评价结论
项目在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只要采取相应减缓或消除对环境不利影响的措施,可以使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
因此,从环境影响角度看,该项目建设也是可行的。
第九章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9.1进度计划目标
项目进度应满足20xx年10月使用。
9.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根据工期定额及本地类似工程建设情况拟定进度安排如下:
1、20xx年8月启动;
2、20xx年8月—20xx年5月完成可研报批、立项及其他前期工作;
3、20xx年6月-20xx年9月,项目施工期;
4、20xx年10月,项目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表9-1工程项目项实施进度表
第十章项目建设组织与管理
10.1建设期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建设前期工作由建设单位各部门分工合作,统一处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将成立由项目法人管理单位即“体育公园建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任组长,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10.2项目法人负责制
本项目由法人负责项目的策划、申报、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等。同时承担投资风险、债权债务等法律责任。
10.3项目建设管理制度
本项目建设由XX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执行。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相关规定,在工程建设中要建立健全质量、财务、招投标、监理、合同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具体是:
1、质量验收制度
项目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应严格按照验收程序验收,不能越级验收,所有验收过程均需质检站人员全程参与,验收程序如下:
班组检查—>质检员检查—>项目部检查—>监理工程师检查—>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验收签字。
2、财务管理制度
建设资金实行专项账户、专项管理、单独核算和单独使用的管理方式,专款专用。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并接受上级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审计;严格按规定的用途使用项目资金,做好工程预决算,做到手续齐全,收支账目相符,精打细算,不得截留或挪作它用,为国家管好、用好每一笔资金。
3、进度管理制度
在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中写进有关工期、进度等条款,控制资金的投放速度,控制物资的供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和惩罚措施等。依据规划、控制和协调等管理职能手段,在工程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工程进度进行有效控制。根据目标工期编制合理的项目进度计划,定期收集反映实际进度的有关数据,同时进行现场实地检查。
4、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控制工程投资、进度、质量的基本依据。由于建设工程合同标的大,投入的资金数额大,技术面广、复杂,施工周期长,使用的人力物力多,涉及的单位多等原因,更有必要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安全管理制度
由于项目建设期在商铺营业期间,施工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单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和应急预案。同时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安全。
首先,监督和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必须建立符合该项目特点的安全生产制度,参与项目管理的监理、施工及相关人员都必须认真执行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制度要符合国家、地方、相关行业及单位的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组织施工,规范用电,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并安排专职安全员。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对检查结果必须认真对待,需要整改的必须限定整改完成时间,落实整改方案和责任人。
6、投资控制管理
首先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包括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项目投资控制者及其任务,以使项目投资控制有专人负责,明确管理职能分工;其次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监督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性;然后从经济上采取措施,包括动态地比较项目投资的实际值和计划值,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节约投资的奖励措施等。
7、协调管理
技术协调。提高深化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在图纸会签找出的问题,认真落实,加强图纸会签工作,从深化设计上解决交接部位的技术细节。
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业主、监理、项目经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
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业主、监理、项目经理和各专业施工单位负责人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
变更工序施工完成后就必须将工作联系单和所有证明资料、工程量和投标报价单进行整理及时索赔。同时项目部对每一变更内容,各相关专业必须及时提供相应资料和工程量进行汇总统一索赔,避免同一变更部位几个相关专业只报本专业变更施工内容而出现漏项。
除以上方面外,还应提高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加强项目投标、资金使用、材料设备使用和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协调管理工作。总之,只有把建筑施工中的协调工作做好,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的最大经济效益。
8、信息管理管理
首先建立信息库和网络平台,使各参建单位通过网络平台确保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其次建立完善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设置专职人员,负责项目信息资料的收集、编目、分类、整理、归档工作,力求做到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收集内容应包括必要的录像、摄影、音响等信息资料,重要部分刻盘保存。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反馈各类工程信息,审核原始工程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完善工程例会制度。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11.1项目建设期劳动安全
11.1.1设计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决定》(国发【1984】97号);
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xx);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xx);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xx);
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xx)。
11.1.2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1、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空坠落、机械伤害、电伤、火灾等。
2、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自然危险因素有大风、暴雨、地震、雷击等。
11.1.3主要防范内容
为了确保施工人员劳动安全,本项目设计中对各类危害均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尽量减轻对施工作业人员可能造成的危害。
1、防机械伤害
为防止施工人员在钢筋棚、木工棚等场所操作中的“机伤”,在各种传动设备机旁应设有“事故停机”按钮;皮带轮、齿轮、飞轮等传动件均设防护罩;为保障安全施工,在易发生“机伤”处及开关、按钮箱处设安全标志,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和管理。并且对具体操作工人进行操作技术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操作人员能较快熟悉机械的性能,有效避免因操作过失引起的机械伤害。
2、防止电伤
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统一布置,加锁保护,防止乱拉电线,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
3、防止火灾
工程建设施工用火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工程建设施工用火工期很长,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用火人员,会产生思想上的麻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为了防止火灾,就必须采取相应的严格措施。
(1)施工用火前必须办理用火申请手续,经安全部门和消防部门检查合格,落实防火措施,确认签字后方可进行用火。
(2)工程建设施工用火必须实行专区用火管理,即施工现场固定用火区、临时预制场地用火区、临时用火区等三个专区。施工现场固定用火区、临时预制场地用火区的管理采用固定用火管理,用火可适当延长。临时用火必须按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3)施工现场固定用火、临时预制场地在施工用火前,必须由建设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施工单位和相关部门安全人员一起,对区域内的排水系统连通的井盖、地漏、管口、沟渠等部位用非可燃烧材料封严,对围墙(档)外的环境确认其安全状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签发用火证。
(4)特种作业人员如焊工、电工等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和操作规程,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做到依法持证上岗。
(5)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他的工作。用火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其他施工人员清理现场,清理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4、防止雷击
(1)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当地的天气预报情况。
(2)对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如何避免雷击常识。
(3)一般电线严禁直接捆在金属架杆上。确须捆扎时,应加垫木隔离。
(4)凡金属脚手架高于周边避雷设施者,架间每隔24米设一个避雷针,针端要高出最高架杆3.5m。
11.2施工安全保障措施
1、封闭性施工,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保障群众的安全,要求施工方进行封闭性施工,砌起围墙,将施工区与生活区隔离,并做好临边区域的安全防护,避免高空坠物等。这种做法从根本上消除施工对群众的安全造成的威胁,很好地保障群众的安全。
2、建立临时安全通道,做好安全防护,让群众远离工地。
3、树立警示牌,提醒群众远离危险。
在施工地的周围树立醒目的警示牌,它们日夜不休地提醒群众:请远离危险。做好以上措施,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安全隐患,保障群众安全,让社会满意。
4、强化安全管理。
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安全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安全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明确工作职责,全系统上下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安全管理机构全面抓”的工作机制。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安全工作方法要有创新,要以“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等活动为载体,掀起全员安全教育活动,形成上下人人讲安全的氛围。
5、健全安全工作制度,落实责任。
为加强和规范新建大楼安全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各自实际制定相关安全制度,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管理文件。这些制度的建设,能使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使安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要求,全面实行“一岗双责”制、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人人重视安全、层层落实职责的齐抓共管格局。安全管理科学规范,制度更健全、措施更具体、责任更明确。
6、加大安全检查力度,隐患治理落到实处。
把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重点,加强对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突出“六项排查”,即对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场地安全、后勤管理、周边环境的隐患排查。通过排查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治理自查、复查、抽查等大检查活动次,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点,按照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的要求,制定方案,立即整改,不得拖延,严防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7、安全教育、讲求实效。
围绕“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细化安全,落实责任”这一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开展安全教育,让群众学会自救自护的本领。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安全观。
8、狠抓预案演练,增强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防火灾事故应急预案”、“防爆炸应急预案”、“防传染病应急预案”“防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防交通事故应急预案”、“防绑架应急预案”、“防道梯拥挤踩踏应急预案”、“大型活动应急预案”等多种安全应急预案、预演。配合重大事故发生后的人员疏散演练工作,绘制“紧急疏散图”、“紧急疏散标志”,并张贴在醒目位置;设立应急管理办公室,配置应急电话、电脑。确保工程安全及施工期群众人身安全。
9、安全管理
由于施工期可能在上课期间进行,因此施工区均用预制围护栏进行隔离,施工区内设置专门运输通道,并在通道两边用围护栏进行隔离。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区和施工材料专用运输通道,以确保施工安全。
11.3项目运营期间因素分析
11.3.1防范粉尘的措施
粉尘对群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会严重影响人的呼吸道。为了防止其影响,首先增加绿化面积,尤其是种植对粉尘具有很强吸附力的植物;其次安排一定的清洁人员及时清理。
11.3.2防范噪声的措施
噪声会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其休息环境。为了尽量降低噪音的危害,一方面在必要的位置设置防噪屏障,另一方面种植能吸声降噪的植物,降低人流噪音。
11.3.3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
加强对群众的安全教育,对群众的饮食、运动要做到无微不至地关怀,防止群众的摔伤及跌落。
11.4消防
XX县消防支队距离本项目地点约2公里,本项目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相关规定,采取相关消防措施及配备消防设施。
11.4.1编制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xx,20xx版);
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xx);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火条例》。
11.4.2防火等级
防火等级:不低于三级。
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2500平方米
防火间距:不小于6.0米
11.4.3施工阶段采取的消防措施
1、建立防火安全制度。
2、严格控制火源
(1)施工现场建立集中吸烟区;
(2)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3)严禁乱拉乱接电源电器,严防电器线路引起火灾;
(4)严格执行“十不烧”的规定。
3、按防火平面布置图,落实消防器材,挂设防火标志。
4、木工加工场及支模板的电锯旁必须每班清扫木屑、刨花,运到地面指定地点堆放。
5、建立一支由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员、质安员、工人组成义务消防队。
6、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在宣传黑板上宣传发生火灾事故的教训。
7、建立定期防火检查,更换灭火器药剂。
8、施工现场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易爆材料堆积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
9、施工现场夜间配有照明设备,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安排义务消防队值班。
10、同各班组签订防火安全协议书。
11、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电气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电源管理,防止发生电气火灾。
11.4.5运营期消防措施
(1)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合理配置消防灭火器材(详见第五章消防设计)。
(2)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工作机制,不断规范消防安全管理。
(3)制定和落实消防通道,公共区域消防设施的日常巡查机制,保证消防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好。
(4)定期开展安全用电检查,防范电气火险。
(5)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以及其它应急预案的演练,演练后评估效果并完善预案。
11.5卫生防疫
11.5.1施工期卫生防疫措施
1、施工人员要求必须具有XX省健康码绿码,且14天内未到过中高风险地区。
2、施工人员必须每天测量体温,并记录在案。
3、工地入口需设置体温检测表、外来人员登记表等。
11.5.2运营期卫生防疫措施
一、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中心要把疫情防控纳入日常运营计划,按照规定管理疫情。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区中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要熟悉公共聚集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群众对公共聚集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二、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按照规定做好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气温较低时要在休息期间利用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同时,要做好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环境卫生。
第十二章招标方案
12.1招标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0xx年修正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
3.《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6号);
4.《工程建设项目申报材料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国家计委令第9号);
5.《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投标办法》(七部委30号令);
6.《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川府发〔20xx〕9号文件);
7.《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意见》(川府发〔20xx〕62号);
8.其他有关招投标文件规定。
12.2招标范围
本项目招标范围为工程施工,工程设计、监理、重要设备及材料均在限额以下,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12.3招标组织形式
采用委托招标,将遵循公平、公正、公开、诚信的原则确定中标单位。
12.4招标方式
本项目招标方式根据XX市相关招标文件执行。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XX省)、XX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其他指定媒体公开发布项目的招标公告。
表12-1招标基本情况表
注:具体该项目的招标事项以发改部门的招标核准批复为准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12.1投资估算的依据
12.1.1依据
1、土建工程费用估算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投资指标是参照当地同类建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xx、《20xxXX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建筑工程)、主管部门同期发布的配套文件,结合当地建材价格水平和建筑市场的供需情况综合测算制定的。
2、给排水、供电等工程费用也采用投资指标估算法。投资指标是参照同类建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xx、《20xxXX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安装工程)、主管部门同期发布的配套文件,结合当地建材价格水平和建筑市场的供需情况综合测算制定的。
12.1.2估算范围
本估算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所需的全部建设费用。
12.2投资估算
新建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设置标准室外游泳池和儿童戏水池、标准室外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体育健身广场、健身步道4公里、健身路径6条、室外乒乓球场、生态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相关设备设施。
12.3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1600万元,县级财政自筹400万元。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
14.1社会影响分析
体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XX县人民群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越来越高。项目遵循了国家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符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必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
14.2互适性分析
1、项目的支撑分析
该项目已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并列入20xx年规划建设内容。
2、项目的可接受性分析
该项目是改善体育设施条件的必要措施。该项目具有相当高的可接受性,当地群众是非常支持的。
14.3社会风险分析
从当地的情况看,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可能遇到社会风险,一般情况下,主要环境污染、损害弱势群体利益、与当地宗教及民族习惯不相容等方面。
1、移民安置问题。项目不存在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内容。
2、环境污染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三同时”的要求,对“三废”污染问题,按照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标准要求,采取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和生态影响较小。因为在项目建设中,规划建设了绿地、草坪,对净化大气、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尘埃悬浮颗粒均大有好处。
3、弱势群体利益损害问题。该项目是社会公益建设,不会造成与弱势群体的利益冲突,不存在由于项目建设影响其生活条件、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项目建设不会与弱势群体造成对立,更不可能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愤怒而出现弱势群体强行阻止项目实施建设的行为。
4、本项目是社会事业建设,不存在与民族习惯和宗教教义、习俗不相容的问题。因此,不会触发民族矛盾形成与宗教习惯不相容方面的社会风险。
14.4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通过对项目社会影响分析、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认为本项目综合社会效益良好。
第十五章项目风险分析
15.1风险因素分析
15.1.1投资风险
本项目全部为新建,同时施工期有人员穿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安全隐患而影响正常施工,可能导致总投资增加。
15.1.2融资风险
本项目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地方财政自筹资金,因此,资金来源是可靠性的。
15.1.3工程风险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乡镇上,建设条件成熟,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基本得到保证,因此本项目工程风险较小。
15.1.4社会风险
本项目作为地方主要建设项目,社会关注程度高,社会敏感性强。若项目建设成功,则社会效益显著;但是,如果项目建设中出现违规操作或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社会影响。
15.1.5外部协作条件风险
本项目涉及层面广泛,包含了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投资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牵扯面广,协调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很大,项目各相关方之间的协调失误和拖延,都有可能造成项目的延误或损失。
15.2风险评估
15.2.1评估方法
按照风险损失的大小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将风险程度划分为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严重风险、灾难性风险4个等级,并针对每一风险因素,以定性分析方法评估其风险程度。
15.2.2风险估计
15.3风险对策
15.3.1投资风险对策
在项目建设前做好现场总平面布置,准确估算投资,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详细调查和精确估算,降低不确定因素;在设计、施工和建设管理等环节,都应增强成本意识,力争降低费用。
15.3.2融资风险对策
针对项目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充足性和及时性,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对建设工期进行周密准确的安排,协调好工程进度。同时与相关投资方加强协调,力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15.3.3工程风险对策
本项目不存在较大工程风险,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仍应加强质量、安全、进度等各方面的管理,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15.3.4安全生产风险对策
搞好安全风险管理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把握安全风险准确度,为超前防范、超前控制提供有效数据。
对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价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确定安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伤害的可能程度,有了充分的安全风险评价,安全作业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加强对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在施工安全风险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要根据安全风险的性质及潜在影响,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把安全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以减少损失。
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加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督检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工作。
本项目为建筑项目,应按照相关规范设置工地围挡,并悬挂安全文明施工图牌,在工地进出口处设置门卫,禁止外来人员入内;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5.3.5社会风险对策
为杜绝负面社会影响,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操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特别强调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
15.3.6外部协作条件风险对策
针对项目协调工作难度大、外部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条件尚不确定的特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建立各相关方的协调联络体系,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议、责任书等形式明确各方权责,力争外部配套设施和配套政策及时到位,杜绝推诿、拖延现象。
第十六章结论及建议
16.1结论
该项目的实施是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精神的集体举措,项目遵循了国家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符合XX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项目是完全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建设的,综合考虑了项目周边的交通因素,项目选址地势开阔、空气清新、环境适宜的地段,有效地避开了山坡的滑坡、泥石流地段,项目附近没有不安全地带,整体环境利于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后期发展用地。给排水、弱电、网络、地下管线、防震、防雷等都达到了国家相关设计规定要求。
16.2建议
建设单位在下一步的设计中,一方面进一步优化方案。布局、功能等应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包括强弱电、绿化给排水、节能、交通组织、抗震、环保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尽早落实建设资金,保证前期工作和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同时建议有关部门为项目创造条件,使项目尽早实施,为XX县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运动健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