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潼关 答案 阅读 崔颢

管理员

摘要:

《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以下是“《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 1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

《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以下是“《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 1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注释】

  1、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三辅: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隋唐以后简称“辅”。

  3、华阴:位于关中平原东部,西距西安120公里,东距洛阳230公里,南依秦岭,北临渭水。

  ⑴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

  ⑵“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

  ⑶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

  ⑴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引出下面登高所见的景象描写。

  ⑵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

  ⑶赞美潼关一带山河壮丽,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表达浓郁的思乡愁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

  【参考译文】

  雨过天晴,我这匆匆赶路的游子巧遇此楼,乘马歇脚之际,我登上了这座靠近渡水的关楼。周围山势雄伟,保护着京畿的三辅之地;关口险要,扼守着通往九州要道。广阔的平川由此向陕州之路通去,滚滚黄河环绕着华阴一路奔流。夕阳西下,凭栏远眺,一片风烟迷离,我这漂泊万里之人顿感无限忧愁。

  《题潼关楼 崔颢》阅读附答案 2

  《题潼关楼》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控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起万愁。

  白话译文:旅途中恰逢雨过天晴,我停下车来登上潼关楼。远处的山峦雄伟,守护着三辅之地;而潼关关门则扼住了通往九州的要道。看那河流从陕西的高原上奔涌而下,而黄河则环绕着华阴县流淌。当夕阳西下,我站在楼上眺望远方,只见风起云涌,满怀万里的愁绪。

  崔颢的这首《题潼关楼》是一首充满壮志豪情的诗歌,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崔颢的作品常常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表达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诗中“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雨后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新明亮,诗人停下马来,登上潼关城楼,眺望远方。这一幕不仅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也暗示了他对探索和发现的渴望。

  接下来,“山势控三辅,关门扼九州”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潼关的地形险要和它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诗人用“控”和“扼”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潼关的险要地势和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性。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突显了诗人对历史和地理的深厚理解。

  同时,“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一句,描绘了河流的流向和潼关周边的地理环境。诗人通过对河流的描绘,暗示了时代变迁和历史的流转。这里的“陕路”和“华阴”不仅是具体的地名,也代表了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积淀。

  最后,“向晚登临处,风烟起万愁”一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夕阳西下时分,诗人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只见风起云涌,不禁心生万分的愁绪。这里的“万愁”不仅是诗人个人的情感表达,也可能寓含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十分出色。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引用,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背景相结合。这种手法使得诗歌既有深沉的思想内涵,又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明快,节奏感强烈,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豪迈的气势。

  参考答案:

  ⑴写客行之中匆匆登楼,点题;引出下面登高所见的景象描写。

  ⑵运用拟人、夸张、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雄伟和潼关地势的险要。

  ⑶赞美潼关一带山河壮丽,感叹潼关的地势险要;表达浓郁的思乡愁绪,以及对国家前途命运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