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课堂实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山寺 望岳 禅院 实录

管理员

摘要:

《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这两首诗安排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第30课《诗五首》中的第三、四首,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五言律诗,都写景,但两首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有较大差别,我想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情与景之间的联系。……

《题破山寺后禅院》《望岳》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这两首诗安排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版)第30课《诗五首》中的第三、四首,都是唐代诗人写的,都是五言律诗,都写景,但两首所写景物和所抒感情有较大差别,我想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情与景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板块:与教材对话、与诗歌对话、与诗人对话。

  第一板块:与教材对话,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注释,理解诗意,加强朗读和背诵训练。

  (一)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

  (师板书课题后,指名朗读题目。)

  生:题破山寺/后禅院

  师:停顿是否正确?

  生:不正确,应该是:题/破山寺后禅院。

  师:从题目推断一下,这首写的是破山寺还是破山寺的后禅院?

  生:写的是破山寺的后禅院。

  师:好,那么你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生朗读。)

  师:读得如何?

  生:“曲”不读qǔ,应该读qū。

  师:你用“”和“曲qū”分别组两个词。

  生:歌曲qǔ,曲qǔ调;弯曲qū,曲qū折。

  师:最后一联中“磬”怎么写的?还有“馨”“罄”“磐”

  师:好!大家齐读一面。(学生读。)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

  师:有问题请提出来,——

  生:“禅房花木深”

  师:谁告诉他这句诗的意思?

  生:禅房周围的花树非常茂盛。

  生: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树之中。

  生:“万籁此都寂”

  师:“籁”是什么意思呢?

  生:声音。

  师:“万籁”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好,这句诗的意思是——

  生:……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讲解这首诗的意思。

  生:……

  师:(小结)同学们对这首诗的意思理解得很到位了,大家试着背一背。(学生自由背诵。)下面我们学习第四诗

  (二)学习《望岳》

  (师指名朗读,生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确实不错。节奏处理得很好,前三联的气势也读出来了,只是第四联我觉得气势还不足。大家把第四联齐读一遍。(生齐读)很好!我们再把这首诗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

  师:有什么困难吗?没有——,那好,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给大家讲一讲。

  生:……

  师:“阴阳割昏晓”,他刚才解释为“山南山北”,孰南孰北?

  (图示)

  /山南水北:阳(向阳)

  ///

  ///山北水南:阴(背阴)

  //

  /\______//

  北/_/___/南

  \___/

  \___/

  师:在中国文化中,“阴”和“阳”还有哪些指意?

  生:男人、女人。

  师:是的,说什么阳刚之气,下一句是说——

  生:阴柔之美。

  生:八卦中的阴阳,阴间、阳间……

  生:阴历、阳历……

  师:篆刻中的阴刻、阳刻知道不?

  生:不知道。

  师:老师也不知道。谁知道后请你告诉我,好不好?——刚才他说鸟在脚下,是吧?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四联“会当”是“定要”的意思,说明他还没有登泰山,是说将来有一天“定要”登上泰山。

  师:确实。大家再看看诗的题目是“望岳”而不是“登岳”,你看,前三联都是写“望”中所见,第四联写的是“望”中的“愿望”。

  师:(小结)对这首诗的意思,同学们都清楚了吧——,好!大家试着背一背。(学生自由背诵。)

  第二板块:与诗歌对话,这个板块以学生探究为主,体会两诗的思想感情。重点明确写景诗中景与情之间的联系。

  师:今天我们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来学习,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写景。(板书:写景)

  师:两首诗所写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吗?

  生:一写山中,一写山外。

  生:……

  师:写景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要表现景物的特点?这两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古寺、初日、高林、曲径……

  师:还有呢?

  生:禅房、花木、鸟、人……

  师:还有呢

  生:(笑。)?

  师:钟磬音。

  生:这也是景物?

  师:这也是景物!前三联都写的是视觉形象,这一句写的是听觉形象。前三联为什么没有写到声音呀?

  生:因为没有声音,很幽静。

  师:第四联,写了声音,那就不“幽静”了吧?

  生:……

  师: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不是有一句诗说“鸟鸣山更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这一联还是写静,静得只有“钟磬音”了。

  师:(小结)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画面。谁来说说《望岳》?

  生:就是写泰山。

  师: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呢?

  生:高大雄伟。

  师:你把写泰山高大雄伟的句子念一面。

  生:(念)“齐鲁青未了”,“阴阳割昏晓”……

  师:这两句诗虽然都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其实各有侧重,请大家具体分析一下。

  生:“齐鲁青未了”从占地面积之广,说明大;“阴阳割昏晓”说明高。

  师:分析得很好。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首诗都抒发了什么情呢?

  生:宁静。(师板书“宁静”)

  生:壮志凌云。(师板书“壮志凌云”)

  生:豪迈气概。

  师:《题破山寺后禅院》因环境的幽静产生心境的宁静;《望岳》见高大雄伟的泰山顿生凌云壮志。同学们我们可不可把这种感情进行一下重组?

  生:不可以。……

  师:(小结)情因景生,“触景生情”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板块:与诗人对话,这个板块以学生探究为主,触摸诗人情感。

  师:景和情是通过哪句诗关联起来的?

  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生:“荡胸生层云”

  生:“荡胸”

  师:“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诗中“人心”和“胸”显然皆作者自己之心胸。我们再读一读诗歌,看看在你的眼前将会出现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朗读,交流。)

  ……

  生:《题破山寺后禅院》歌颂隐逸生活。

  生:两首诗都可以看出作者是热爱大自然的。

  生:《望岳》表现诗人积极进取的豪情壮志。

  ……

  师:(总结)今天我们的探究就到这里,这两首诗都是唐朝名诗,可以探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说,写景的顺序,《题破山寺后禅院》用移步换景,《望岳》则是定点观察,等等。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