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观后感15篇(优选)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宫课堂》观后感15篇(优选)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宫课堂》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宫课堂》观后感1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就对浩瀚的宇宙充满着美好的遐想。如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已经升空,在遥远的天际,神舟十三号上的三位宇航员们,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神奇的宇宙课堂。
空间站的环境与地球大相径庭。这里没有重力,宇航员无法像在地球上那样行走,无法正常地转身,甚至无法像平常那样进食和饮水。在一个小时左右的课堂中,我们以宇航员的视角了解了空间站的构造与各种设备,特殊的“企鹅服”,饮水分配器,能让宇航员吃上鲜苹果的食品冷藏装置,让人不禁叹于它们的设计之巧妙;看到宇航员们进行科研工作时的场景,也让人敬佩于他们忠于事业的精神。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宇航员在空间站中与我们进行互动交流,做了几个有趣的小实验,让我们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失去浮力而潜于水底的乒乓球,在太空中浮空旋转的陀螺,晶莹剔透的“水球”……太空中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神奇,令人感叹不已。
中国的航天事业,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从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天,到如今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这一切的成就与奇迹,都是数代航天人的心血与付出造就的。时代的接力棒需要我们去传承,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开创,在如今,我们要努力学习,想着自己的梦想奋斗,争取在不久的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创造属于自己,属于社会的光明未来。
《天宫课堂》观后感2
我和爸爸一起,收看了“天宫课堂”。
航天员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第一个是生活场景展示。
航天员老师带我们来到了他们住的太空小屋,那里有老师们睡觉的地方,还有许多相册,还有许多老师们喜欢的东西挂在上面。一直往前走,还会到达他们的卫生间。可惜,我们不能看到卫生间内部长什么样。除此以外,这里面还有航天员们喝水的地方——一个饮水机。还能看到老师们吃东西的地方,那里有加热箱、微波炉,甚至还有一个冰箱。
太空小屋真是太好了。
太空细胞的`认识
老师们给我们认识了太空细胞。
第一幅是一个绿色的细胞,它一直在跳动;第二幅是蓝细胞,也一直在跳动。看来,我们人类的细胞一直在跳动啊!
水球光学实验
老师拿出了一个装满水的袋子,用注射器将它注射到了一个镜子上,镜子上立即出现了一个水光球。接着,老师又用注射器吸了些水泡,又将它注入了原来那个大水泡里。然后,老师将脸放上去,大水泡里看着是倒着的,小水泡里看着却是正着的,真是太有趣了!
最后,我也想对航天员叔叔提问题——在太空中的时间,跟在地球上的时间是一样的吗?
《天宫课堂》观后感3
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性趣,向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奥秘,12月9日15:40时,新右旗各中小学组织全面师生收看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科技部、中国科协、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天宫课堂"第一课。参与观看的师生及家长达3500余人。
这次"天宫课堂"第一课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课,体现了空间站为国民培育服务的理念,彰显了我国镪大的国力,同时也表露了我国培育的温晴。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掩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散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像。他们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同学们对种种物体在太空中表现出的现像惊叹不已,每一项科普实验都引起学生极大的性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妄星空,使伟大的航天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同学们将观后感同家人交流,与小伙伴分享,写进日记,画在纸上,流露出了他们崇尚科学、热爱航天、探索未知的热情与夢想。
《天宫课堂》观后感4
今日下午第三节课音乐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天宫一号课堂的直播视频,三位航天员为我们上了一堂好玩又奇异的科学课。
航天员为我们展示了几个奇妙的试验,试验有“减轻失重的试验”“浮力消逝的试验,”“泡腾片试验”“水膜试验”“水光球试验,”让我记忆深刻的三项试验是:泡腾片试验,水膜试验和水光球试验。须要打算的工具是:圆铁环,红色的纸花,水袋,吸水管,泡腾片,蓝色的颜料,针筒。
试验起先,先将水袋里的水滴到圆形环里面,水在铁环上形成一个薄薄的水膜,接着向水膜里注入水,刚才的水膜变成了一个小水滴,用针筒将水膜里的气泡吸出,再将一朵红色的纸花放进水膜里,纸花起先渐渐绽放,我惊异的张大嘴巴看着这试验,哇!好太奇妙了!紧接宇航员又向水膜里接着注水,再用针筒往水膜里弄了一个大大的气泡,从透过水膜看宇航员的脸是正着的从水球里看宇航员的脸是反着的,我们不禁又发出赞美!
宇航员又不断的往水球里注水,渐渐的`水膜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透亮的水球,宇航员又把蓝色的颜料滴进水球里,水球立马变成了一个蓝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腾片放进水晶球里面,泡腾片遇见水后起先产生气泡,随着泡腾片的溶化水晶球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地球。
我看到这些试验时惊异地直呼,这些试验太好玩太奇妙了。
《天宫课堂》观后感5
今天下午第三节上课前,本可以外出透透气,结果,刚刚走到门外,却被老师叫回教室,一看,是《第二次天宫课堂》,马上就来兴致了,上次已是很久之前,却依旧记忆犹新,不知这次,会有什么新东西。
众所周知,太空和我们地球是有极大不同,有一部分便体现在重力,太空是种微重力,所以,有些在地球上习以为常的事,在太空中却很难做到,但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在太空中研究的意义。
首先是太空“冰雪”实验,有一种似冰不是冰的.神奇晶体——醋酸钠,在地球上作这一实验需要些技术,不过,在太空中则是另一番景象,先挤出一些过饱和醋酸钠溶液,在空中悬浮着,用醋酸钠晶体一碰,一团“热雪”便出现,好神奇。
接着是液桥实验,在微重力的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无限扩大,于是,在玻璃板上滴水,两块玻璃板上的水连在一起,便会形成罕见的水桥。
然后的实验是水油分离实验,同样在地球上甚至不用去做,用什么样的方法水油也不会混在一起,因为密度不同,所受浮力不同。但如果是在太空,没有浮力,油水自然会混在一起,这时候,便需要离心力,使劲甩,油水才会分离,离心机,甚至太空站都用的这个原理。
最后是证明牛顿第一定律,学过物理的都知道,此实验无法用实验证明,但在太空中,离实验证明更近一步,因为只有空气阻力和微重力在作怪。
这次课堂,我受益匪浅,同时,也明白数、理、化三科的重要性,学不好,连这都看不懂。
《天宫课堂》观后感6
伴随着我们冲动的心情,“天宫课堂”第三课定于10月12日15时45分开始,此次课堂继续采取太空对话的方式进行。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将面向广阔青少年进行太空授课,中央播送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将继续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3名航天员将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长研究工程介绍,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授课内容介绍附后),旨在传播普及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阔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天宫课堂”推出以来,已成功举行了两次太空授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在前期开展的授课内容征集活动中,社会各界特别是广阔青少年通过新闻媒体、“学习强国”平台和载人航天工程官网踊跃建言献策,不少好的创意设计脱颖而出,将在此次授课及后续活动中陆续进行展示。
观看这次的天宫课堂,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让我们在欢乐中学习。同时感受了中国的航天技术越来越先进,中国的航天员也越来越优秀,短短一节课,勾起了我对于航天知识的兴趣,航天梦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埋下。航天员身上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探索永无止境,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未来为祖国奉献一份力。
《天宫课堂》观后感7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制服太空的进程中,以坚韧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慧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
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外表张力等奇妙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情愿,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方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依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想假如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阔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之梦”,不辞劳累,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锋!
《天宫课堂》观后感8
天空探密,永无止境。如今,我们已进入空间站时代,太空的神奇让我增长了许许多多奇妙的、有趣的知识。今天观看的"天宫课堂"中,有许多有趣神奇的实验。
其中,有一个"水浮力实验"。做这个实验之前,王亚平老师先是准备了一个有水的玻璃杯和一个乒乓球。然后老师把乒乓球压进了水里,当老师把手收回来时,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上时浮出水面,而是停留在了水中。
另外还有一个"泡腾片实验"。王亚平老师先是用一个环形的铁丝做出了一个十分薄的水膜,然后老师就用水袋里的水,不停地给水膜加水。渐渐地,原来那张薄薄的水膜已经变成了一个圆滚滚的、玲珑剔透的大水球,然后滴上几滴蓝颜料,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水球,散发出一丝丝光,照量了空间站。接下来王亚平老师小心翼翼地将一小块泡腾片放进水球里,然后,泡腾片吐出许许多多的小气泡,但小气泡不想走,依旧在水球中,随着小气泡加多,水球似乎要被这些小气泡撑破了似的'。如果你仔细的看这个水球的话,水球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生活的地球。
今天观看"天宫课堂"后,我便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长大后成为一位航天员,飞向太空,探索更多的奥秘。
《天宫课堂》观后感9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授课老师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三位老师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离实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离的,但在失重情况下水油分层现象消失了,实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通过天宫课堂,我切身感受到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梦,航天梦的完美实现。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作为一名学生,我也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勇敢追梦,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宇宙何其浩瀚,星河多么灿烂。直观生动、精彩纷呈的“天宫课堂”,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了奇妙的太空世界,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魅力,而且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世界里播下了一颗颗不断追寻“航天梦”的种子。
《天宫课堂》观后感10
今天下午的天宫课堂,内容依然相当丰富。
首先,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航天的发展历史。从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到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再到中国宇航员杨利伟成功登上太空,这其间都是无数人努力的结果,是全世界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国在这一点上格外突出。短短数十年,中国航天事业就从“上得去,回得来”,到“出得去,对得上”,再到现在的“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这是几代人的航天梦,是数不清的科学家在无数个挑灯奋战的深夜里实现的航天梦。
接着,空间站的三位航天员为我们演示了几个物理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我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在后来的.学生提问环节中,我更是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宇宙的神秘,科学的神奇,我由此对宇宙的一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往后,我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课本以外的知识,就像三位航天员所说的“我们应该趁着韶华青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为航天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理想虽然远大,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不辜负时光,从点滴做起,现在开始行动,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的。让我们在逐梦的路上,肆意奔跑,灿烂的未来就在转角处。
《天宫课堂》观后感11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面对全球进行直播,王亚平再次变身“王老师”为孩子们进行太空试验。
其实,在国内外进行的大大小小的太空试验中,孩子们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参加者。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表示,青少年参加太空试验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5种。
一是参与专业的探讨试验。科学家进行太空试验时让一些学生负责其中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从而培育学生的爱好和实力。
二是为学生设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试验。学生在有关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提出试验课题进行试验设计和实施,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最终写出试验报告。
三是参与载人航天工程活动。一些是为了航天工程任务的须要,让学生参与硬件或软件的研制;另一些是学生创意大赛中的获奖项目在载人航天器上进行试验。
四是在教室中完成的'太空试验。学生们在教室完成模拟太空相应条件的试验,或者进行空间站上专业探讨人员正在进行的试验,目的是通过对比地面试验和太空试验的结果,让学生们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五是教化性示范活动。航天员在太空进行简洁好玩的太空试验,并将它拍摄下来,做成视频教材,供应给学生,以便进行航天教化。
《天宫课堂》观后感12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第一次感受到科学是如此的奇妙!
我们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对那神秘而遥远的太空进行了种种美妙的猜想。嫦娥奔月,九天揽月这些故事,都凝聚着祖先对那布满星星的太空的无比好奇。明朝就有一个叫万户的人,他为了实现登天的梦想,在凳子上绑了许多“火箭”,自己坐在凳子上,手里举着一只大风筝,然后派人点燃火箭,“嘭”的一声,万户在烟雾中消失,再也没能回来。虽然万户的实验没有成功,但他那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却久存在中国人的心中!
现在的.中国已能制造出属于自己的飞船卫星,去探索浩翰的星空,完成了万户未实现的梦想。但我们可能会有一些关于太空的科学疑惑,而《天宫课堂》刚好可以为我们解疑!
在《天宫课堂》第二课里,航天员老师们在太空中做了各种有趣的科学实验。其中,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重力的实验。老师在一个瓶子里装满水,用一根绳子绑起来,并在瓶壁上扎了一些圆孔,顿时,水像圆柱一样喷射而出!老师说他有办法能使水不洒出来。我才不信呢!我心想:怎么可能!除非堵住圆孔,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骗三岁小孩还差不多!但是接下来的一幕让我目瞪口呆!只见老师拎起绳子,让瓶子在空中转圈,而瓶中的水却一滴不漏!后来在老师的讲解下我才明白其中的奥秘!
地球是世间万物的母亲,宇宙是令人神往的神奇的地方!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探索奥秘的空间,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宫课堂》观后感13
今天,期待已久的天宫课堂终于再次开课了,熟悉的太空舱,帅气的宇航员,巧妙的科学实验,让我内心感到十分激动。
这次的太空舱似乎比上次见到的更高级些。有着更多我没见过的专业仪器,例如能降到零下80度的太空冰箱,能计量辐射的黑盒子,用于实验的生物技术柜等。没想到的是,在太空居然还能骑自行车,而且看样子似乎和健身房里的差不多,原来在太空也是可以锻炼的,设备真是太齐全了。
在做实验环节,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球实验。小小的水球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居然可以保持圆形的轮廓,还可以神奇地塞进一个空心钢球,怎么吹它都不会破,似乎太空里的水会额外神奇些。宇航员还为我们演示了使用2m长的'吸管,毫不费力地就能吸到芒果汁,如果有朝一日我也能进入太空舱,躺在床上也能轻松喝到冰箱里的雪碧了吧。
老师说,宇航员在太空舱里其实是很忙碌的,看着宇航员周围满满的仪器和按键,我想太空里的生活应该不会像我想的那般有趣,能耐得住性子,在上面停留那么久,实在太值得我们敬佩了!
《天宫课堂》观后感14
从小,我便对宇宙怀有很大的好奇心,梦想有一天能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乘火箭,进入浩瀚无垠而奇妙的太空探索。
今天,我们全班一起看了中国空间站第二次太空授课的直播。宇航员老师们做了好几个物理实验,展示了失重不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表面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比如:太空“冰雪”实验里的`小球现象,”冰球”实为“热球”;还有液桥实验,水在表面的张力下形成桥状;有水油分离实验,在我们这的水油分离了,而空间站中的水油没有自然分离,快速旋转小瓶,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分离;太空抛物实验——冰墩墩被抛出,沿原有方向均速前进;悬浮实验,实验的样品可以在太空的引力作用下悬浮,利用空间站特殊环境,打造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
在看完直播后,我还有几个疑问。空间站里流眼泪会怎么样?没有重力,皮肤会不会变好?什么样的材料可在无容器实验柜里做实验?
这次直播给我们展示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奇特现象,让我对太空的失重环境有了直观的了解,我对太空探索的愿望更加强烈了,期待着学习更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
《天宫课堂》观后感15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天宫课堂”第一课于12月9日下午开始,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本次天宫课堂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约60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的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浮力消失实验、泡腾片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一个个实验,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空间站太空环境和地面环境的不同。这堂太空课堂我看得津津有味,在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惊叹,真是太奇妙了!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泡腾片实验了!王亚平老师随着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将泡腾片放入水球里,渐渐地小水球变成了充满气泡的气泡球,像一颗蔚蓝的地球,真是绚烂多彩!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