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难免会面对无法预料的突发事件,为了可以第一时间作出应急响应,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应急预案。写应急预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1
1 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并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特制定特种设备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2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公司特种设备分类
2.1.1 锅炉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它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 30L 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 0.1MPa (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 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2.1.2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含气瓶)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 于 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 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盛装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 60℃液体的气瓶等。
2.1.3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 或者等于 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 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 25mm 的管道。
2.1.4 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t 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 2m 的 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2.2 危害程度分析及事故类型
2.2.1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含气瓶)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工作且介质复杂的特种设备,主要作用为: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用于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的净化分离;用于储存和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等介质。主要危险性在于其容易失去密封介质的能力,表现形式有爆炸和泄漏两大类。如果是可燃介质逸出科造成气体爆炸、火灾;如有毒介质逸出,可造成中毒及环境污染,如盛装量较大的时候,发生事故的后果会更加严重。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存在较为严重的先天性缺陷,设计结构不合理、选材不当、强度不够;二是使用过程管理不善、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等。压力容器常见事故类型有爆炸、泄漏、燃烧、火灾、中毒及设备损坏等。
2.2.2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是一种承压设备,除可导致本身爆炸外,还会因介质泄漏引起爆炸、火灾、中毒等恶性事故。压力管道的主要危险性在于易于失去密封介质的能力,表现形式分为泄漏和爆炸量大类,其中泄漏占绝大多数。于压力容器相似,可燃介质逸出后可造成气体爆炸、火灾;如果是有毒介质逸出可造成中毒及环境污染。压力管道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因素主要有爆炸、燃爆、火灾、中毒、灼烫等。常见事故有泄漏、爆炸、燃爆、火灾、中毒及设备损坏等类型。
2.2.3 起重设备
起重设备是一种搬运设备,主要用于起吊重物,在空间移动后,在制定地点放下重物,即通过在空间的移动完成重物位移。其中机械危险性在于容易出现设备失控和起吊物失控。
3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3.2、预防为主,重点监控。切实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主要设备、重点部位重点监控、特种设备分级监管以及事故监测、预警工作。
3.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建立班组、工段、分厂、公司四级联动机制;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建设,及时掌握更新在用特种设备信息数据,实现动态监管。
3.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骨干作用,实行科学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企业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程序,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4 组织机构及职责
4.1 应急组织体系
4.1.1 组织机构及职责
公司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故现场指挥组、事故现场抢救组、事故伤员救护组、事故后勤保障组、事故调查处理组、事故现场监测组、事故善后处理组、事故治安保卫组、事故现场管理组等工作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网络图见附件一。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2
为确保医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正常运转,保障临床供给。特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医院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和应急小分队。由医院分管院长及各科室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小分队:
2、应急组织机构由消防灭火组、抢险抢修组、物资供应组、交通运输组、警戒疏散组、医疗救护组、等6个小组组成。
3、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负责组织本单位预案的制定、修订;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预案的实施和演练;检查督促事故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事故状态下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救援。
4、应急职责
(1)组长: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资源,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副组长:协助组长作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若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3)消防灭火组:发生重大火灾或其它重大突发事件时,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进行火灾扑救或应急抢险。
(4)抢险抢修组:应急状态下,扑救火灾、设备维修、设备复位,制定安全措施,监督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5)物资供应组: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如设备零配件、工具、沙袋、铁锹、消防泡沫、水泥、防护用品等。
(6)交通运输组: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7)安全警戒疏散组: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8)医疗救护组:负责联系急诊科;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
当医院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爆炸事故时,启动本预案
三、应急处置原则
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本着”先活着后亡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原则救险。在进入灾区时,与现场班组长配合,首先清点好人数,确定受灾区域内人数,并且对受灾人员进行心理交流辅导。
四、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凡发生本预案所涉及的事故(险情)之一的,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应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方式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并视其情况与消防队等部门联系救援,并及时做好情况的续报工作。
安全事故(险情)发生后,当事人或在场人立即向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势态发展,尽力自救。单位领导接到发生事故(险情)报告后,立即命令启动本预案,根据事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救援措施,全力控制势态的扩大。
五、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当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迅速趴下,躲入墙体背后,以躲避冲击波,并防止热水、水蒸汽等烧伤。
2.沿避灾通道迅速逃离危险区,待撤到安全地点后立即汇报。
3.现场人员应最大可能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4.当接到事故单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的汇报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立即通知应急小分队成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由组长统一指挥、分工进行救援。
5.应急指挥负责人组织人员将设备停运,并可靠的将故障点与系统隔断,恢复现场照明,打开所有安全通道,清点现场人员。
6.救护人员对院区内着火点进行灭火,同时对现场人员进行搜救。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物资定点存放,并由专人看管,定期更换、检查,保证应急情况发生后应急物资能够迅速到位。
注意事项
1、事故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后,要认真做好单位的稳定工作,加强伤员的治疗,协调好伤亡人员的处置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2、积极配合政府或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工作,在事故救援及事故调查期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与事故相关及知情人员不得离开岗位,并保证联系方式的畅通。
特种设备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3
1、事故风险分析
1.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储气罐、气瓶等压力容器事故的应急处置。
1.2危险源
压力容器〔压缩空气储气罐〕9个,氧气、乙炔库〔各一个〕存储库。修理钳工及检修现场氧气、乙炔使用地点。
1.3事故类型
1.3.1氧气、乙炔瓶爆炸:钢板、钢材氧焊切割时,氧气瓶与乙炔瓶放置的距离太近;输气管路老化;切割安全装置损坏、失效;作业人员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氧气瓶、乙炔瓶爆炸。
1.3.2空压机、储气罐、高压风管爆炸:检修理采纳风镐打眼时,空压机、储气罐、高压风管设备老化,安全阀、压力表失灵可能引起空压机、储气罐、高压风管爆炸。
1.4危害程度分析
1.4.1由于压力容器爆炸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或财产损失。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生活秩序,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1.4.2冲击波破坏作用:冲击波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
1.4.3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压力容器爆炸时,碎片在飞出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动能,对四周人员、设备造成较大危害。
1.4.4介质伤害:盛装液态毒性介质的压力容器发生爆炸时,大量液体瞬间汽化并扩散,不但会造成人员中毒,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如介质为可燃液化气体时,爆炸现场形成大量可燃蒸汽,在扩散中遇明火形成二次爆炸。
1.4.5压力容器泄露:压力容器的元件开裂、密封失效等造成容器内毒性、可燃性介质泄露,对人员及环境造成危害。
1.4.6高温灼烫:容器内高温介质泄放汽化灼烫伤害现场人员。
2、组织机构及使命
组织机构和使命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3条“应急组织机构和使命〞。
3、处置程序
3.1应急预警
3.1.1预警条件
发现压力表指针异常波动或压力容器表面温度急剧上升时,马上进行预警。
3.1.2预警方式、方法
现场出现事故征兆时,在事故地点及四周的人员首先排除事故隐患,利用、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状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
3.2信息报告
3.2.1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要依据事故的性质和蔓延趋势,迅速做出应急处理措施;如事故难以效控制,迅速向部门各级负责人汇报,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并对可能受事故波及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通知。
3.2.2发生压力容器爆炸、泄露或因爆炸、泄露引发火灾及建筑物坍塌事故,岗位工作人员应马上向班长和生产调度汇报,同时向应急值班室报警。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汇报后,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汇报,并做好应急值班记录。
3.2.3公司应急值班室接到报警后马上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接到汇报后总指挥应马上宣布启动本应急预案,事故快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事故现状、实施救援状况及事故发展猜测〕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审核后,在1小时内分别向上级公司、当地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报告。
3.2.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现场状况;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用的措施。公司24小时应急值班室:xxxx,报警内线xxxx。
3.2.5应急值班室要有对外部联系,包括上级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联系方式。可采纳、手机、等方式对外联系和求援。
3.3应急响应
3.3.1响应分级
3.3.1.1事故分级
依据事故严重程度、可控性、救灾难度和影响范围,将事故分为四级:IV级事故、Ⅲ级事、Ⅱ级事故、Ⅰ级事故。
3.3.1.2应急响应分级
应急响应由低到高依次分为IV、Ⅲ、Ⅱ、Ⅰ四级
3.3.2响应程序
响应程序见《公司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第5.2条“应急响应〞。
3.3.2.1应急指挥
1)发生IV级事故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本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2)Ⅲ级事故、Ⅱ级事故、Ⅰ级事故应急行动由公司组织实施。公司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组织救援,超出公司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汕头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实施救援。
3)应急值班室接到事故汇报后,马上向总经理汇报,由总经理〔总经理不在由副总经理负责〕下达命令,启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值班调度员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马上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调度指挥中心召开紧急会议。
3.3.2.2应急行动
3.3.2.2.1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到达调度中心后,由总指挥下达救援命令,依据事故状况,分析推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3.2.2.2按照顾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3.3.2.2.3保证技术组针对事故现场状况,制定具体的抢险救灾方案,报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后实施,营救受难人员。
3.3.2.3资源调配
应急救援指挥部依据事故性质、影响范围、灾害程度,及时向xxx人民医院、汕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出救援请求,请求上级部门给予救援支持。同时安排专人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工作。
3.3.2.4应急抢险
3.3.2.4.1当压力容器在保管和使用中发生爆炸时,现场人员应作到:
⑴马上切断电源,并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⑵马上实施灭火及救人;
⑶采用一切手段控制事故扩展,等待救援。
3.3.2.4.2当压力容器在运输途中发生爆炸事故时,现场人员应作:
⑴及时采用灭火措施及救人;
⑵及时拨打火警及汇报调度室;
⑶采用一切手段控制事故扩展,等待救援。
3.3.3扩展应急
3.3.3.1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假设事态扩展,抢救力量不够,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抢救组和现场抢救指挥部要马上向救援指挥部汇报;
3.3.3.2由应急救援总指挥决定向上级部门求救,请求兄弟单位或政府部门进行增援,启动上一级事故应急预案,实施扩展的应急响应;
3.3.3.3必要时公司应急总指挥部可决定组织事故现场四周人员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或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或转移。
3.3.4应急保证
3.3.4.1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其工作小组按照日常工作分工做好应急物资和装备准备,各种器材应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检查保养,使其处于优良状态,重点器材应设救援器材柜,专人保管以备急用。
3.3.4.2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移动、近距离对讲设备等。
3.3.4.3急救设备,包括急救药品、器具、设备等。
3.3.4.4抢修设备,包括工程车辆、登高设备、修理工具、备用品等。
3.3.4.5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防沙箱、消防铲、消防沙袋等。
3.3.4.6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
3.3.4.7图表资料:包括厂区季风玫瑰图、消防器材分布图、压力管路系统图、供电系统图、程控安装图、给水排水系统图、公司厂区平面图等。
4、处置措施
4.1处置原则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充分准备、措施果断;先救人员、后保设备、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
4.2危险源监控
4.2.1监控方式
监控方式要保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危险源运行参数,确保危险源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不具备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危险源,要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4.2.2监控方法
压力容器上都装设有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水位计、膨胀指示器等,通过表记指示推断事故前兆。巡检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查,并实做做好记录。及时采用措施确保压力容器运行的安全。
4.2.3预防措施
4.2.3.1在购买压力容器前,应对制定单位和制造厂商的资质严格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投入使用。
4.2.3.2依据压力容器特点制定系统操作规程,避免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安全装置失灵,保证在任何工况下压力容器不超温超压运行。
4.2.3.3强化压力容器焊接管理,在修理、安装、改造是提升焊接质量并按要求进行热处理和探伤。
4.2.3.4强化压力容器安全阀、防爆膜等附件的定期检验工作,及时发现缺陷并采用有效措施处置。
4.2.3.5压力容器内有压力时,严禁进行任何修理和紧固操作。
4.2.3.6停用超过2年以上的压力容器重新启用时,要进行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2.3.7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以下现象,马上停止压力容器运行:
①超温、超压、超负荷时,采用措施后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②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发生裂痕、鼓包、变形等现象;
③安全附件失效;
④接管、紧固件损坏,难以确保安全运行;
⑤发生火灾、撞击等直接威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状况;
⑥充装过量
⑦压力容器液位超过规定,采用措施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压力容器与管道发生严重振动,危及安全运行。
4.2.3.8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4.3处置措施
4.3.1现场处置
4.3.1.1发现压力容器泄压装置、显示装置、自动报警装置、连锁装置及相关安全附件〔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失灵等异常状况时,应马上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查找异常原因,清除故障保证安全后再投入运行。
4.3.1.2当压力容器出现超温、超压时,应马上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卸载的阀门,使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迅速降低。
4.3.1.3当压力容器支座支撑连接处松动、移位、沉降、倾斜、裂痕等险情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迅速断开动力电源开关或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4.3.1.4当压力容器接口部位的焊缝、法兰等部位变形、腐蚀、裂痕、过热及泄露时,迅速关闭气源的进气阀门,同时迅速开启能安全泄压的阀门,使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迅速降低,待修复检验检测合格后再投入使用。
4.3.1.5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四周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4.3.1.6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采用隔离和疏散措施,尽快将人员撤离现场,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戒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并马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请求支援。
4.3.1.7爆炸停止后应马上查看有无人员伤亡,并进行救治。
4.3.2隔离疏散措施
4.3.2.1事故发生后,应依据现场状况或事故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遵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
4.3.2.2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避免产生二次事故〔火灾事故〕,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4.3.2.3如压力容器有害介质浓度很大时,必须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纳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
4.3.2.4人员应向侧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确认是否有人滞留在事发区。
4.3.3介质处理措施
4.3.3.1当压力容器发生超温超压时,现场工作人员马上采用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系统压力,关闭压力容器所有进气阀门、切断机房内电源,以防事态扩展。
4.3.3.2如压力容器内可燃性质泄露,进入现场注意静电,防止现场操作产生火花引起火灾;如介质为毒性物质,应迅速组织人员撤离,疏散四周人群,撤退到安全地带,并设置警戒线,进入现场应佩戴防毒护具,并及时稀释或汲取泄漏气体,采纳通风措施或用干石粉、干水泥等覆盖汲取,降低现场气体浓度,抢险结束前,用气体检测仪对空气浓度进行检测。
4.3.3.3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严禁火种;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
4.3.4火灾控制措施
4.3.4.1爆炸引起的火灾尚未扩展到不可控制之前,应使用适当移动式灭火器来控制火灾。迅速关闭火灾部位的上下游阀门,切断进入火灾事故地点的一切油料,然后马上启用现有各种消防设备、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和控制火源。 4.3.4.2防止火灾危及相邻设施,必须及时采用冷却保护措施,并迅速疏散受火势威胁的物资。
4.3.4.3扑救火灾应选择正确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必要时采用堵漏或隔离措施,预防次生灾害扩展。当火势被控制以后,仍然要派人监护,清理现场,消灭余火。
4.4现场急救措施
4.4.1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确信受伤者所在环境是安全的。
4.4.2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做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以便互相照顾;所用的救援器材必须具备防爆功能。
4.4.3现场救援人员要本着时间就是生命,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对受伤人员实施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及心肺复苏等紧急处理。
4.4.4当人员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用水等各种物体扑盖灭火。切忌盲目站立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灼伤。
4.4.5如有人员烧伤时,快速将伤员撤离火灾现场,面积较小的烫伤可用大量冷水冲洗至少30分钟,保护好烧伤创面,尽量避免污染,有利于以后的院内治疗;面积较大或程度较深的烫伤应以干净的纱布敷盖患部简单包扎,尽快转送医院或拨打120。头面部灼伤时,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4.4.6如有因爆炸引起对人员造成的物体打击等伤害,马上将伤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用干净纱布或衣物对伤口进行压迫止血和简单包扎,并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呼吸、脉搏〕,然后紧急转送医院或拨打120。患者口渴时,可适量饮水或含盐饮料。
4.4.7如有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的人员,马上将伤者撤离到到通风优良的安全地带,给予氧气吸入;如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马上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进行就地抢救。步骤为: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接压;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判定一次,每次判按时间均不得超过5~7s;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4.5附件
4.5.1指挥部成员通讯联系表
4.5.2公司各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通讯联系表
4.5.3应急救援外部通讯表
4.5.4公司应急救援各小组通讯联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