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创作背景的两种说法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滕王阁 说法

管理员

摘要:

《滕王阁序》创作背景的两种说法  导语:《滕王阁序》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骈文名篇,是王勃二十岁时所作。  创作背景一/《滕王阁序》  王勃是一个少年时期就有才气的人,据说王勃9岁的时候就写了十卷的《指瑕》指出颜师古的《汉书》中的错误,所以王勃很早就博览众书……

《滕王阁序》创作背景的两种说法

  导语:《滕王阁序》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的骈文名篇,是王勃二十岁时所作。

  创作背景一/《滕王阁序》

  王勃是一个少年时期就有才气的人,据说王勃9岁的时候就写了十卷的《指瑕》指出颜师古的《汉书》中的错误,所以王勃很早就博览众书了。那关于王勃的生平还有哪些呢?王勃最有名的作品就数《滕王阁序》了,那么《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王勃大概出生在公元649年或者650年,是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儒学世家,王勃的思想是集儒家、道家和佛法于一身的,他主张仁政,积极入仕,但是最后在官场中因缺少人情世故,蔑视俗称而受到打击。王勃的诗歌在继承了崇儒思想后又有新的时代气息,很能反映封建社会的社会动态。王勃少年才子,他的家庭都是以诗文被后世称赞的,祖上有王通、王绩,父亲王福畤还有王勃六兄弟都是在唐朝有所建树的人,不过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让王勃大放异彩。王勃在公元664年曾向宰相刘祥道表明自己的入仕决心,深得刘祥道的称赞,公元666年,王勃科举及第,被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轻的官员,之后王勃以《乾元殿颂》让唐高宗对他惊叹不已,从此年纪不到20的王勃名声大噪。

  不过年轻的王勃恃才傲物,对官场的了解还没有深入,因作《斗鸡赋》而被唐高宗所惩罚,年轻的王勃被逐出长安,不过王勃回家后不久就在671年再次返回长安,途径虢州时,因朋友的帮助在虢州做了参军,但是后来因王勃杀官奴的事再次被判罪,这一次王勃差点丢了性命。王勃出狱后一年内在家闲居,后来出南海看望父亲,不幸在归途中翻船溺水,因惊吓过度而死。滕王阁在江西的南昌,是唐高宗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后来阎伯屿成为州牧,为庆祝滕王阁的新建,所以大会宾客,此时的王勃在看望父亲的途中路过南昌,恰好提笔所作。据说当时阎伯屿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作序的,但是吴子章假意谦让时,王勃不请自写,阎伯屿本来有些气恼王勃,但是后来看到王勃的文章后,非常的高兴。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关于写作的时间现在有两种说法,一是五代时期王保定的《唐摭言》记王勃著时年仅14,当时王勃的父亲在任六合县令,王勃去六合县的时候经过洪州。但我们大多人都认为这是王勃在公元675年所作,当时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因为这篇文章并不像一个14岁的童子之作,而是比较成熟的作品,内容丰富,才华横溢,而且王保定以“子何知,躬逢胜饯”作证王勃为14岁,但是“童子”并不一定就是小孩,也有可能是表示自己的年轻无知。而且“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就是说王勃的生平,所以王勃应该是26岁时所著。王勃是一个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人,他写出这篇《滕王阁序》语惊四座,所以王勃的芳名得以流传至今。据说当他这篇文章传入长安的时候,逐他离开长安的唐高宗希望王勃能再次回到长安,可惜才子已魂归南海了。

  创作背景二 /《滕王阁序》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两句诗,意思是: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其中流露出来的既有少年的凌云壮志,又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可以用它来形容王勃写《滕王阁序》的背景。

  要有凌云壮志,认为怀才不遇,一个基本的条件是你必须有“才”,是个“才子”。王勃就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诗人。据《旧唐书》记载:王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就是说王勃六岁就能写文章,而且思路十分流畅,其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英勇豪迈。王勃既然有这样的才能,志向自然高远。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他曾上书右丞相刘祥道,请求推荐自己。其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的话。这里的“气”其实就是不凡的志向。成为经天纬地的大人物,成就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是少年王勃的追求目标。

  然而却时时处处因才高而遭他人嫉妒,他的仕途充满坎坷和危机。唐高宗麟德三年(666),他经刘祥道推荐,参加了制科考试。虽然对策非常完美,但朝廷只给了他一个“朝散郎”的闲职。沛王李贤闻王勃之名,召他为沛府修撰,其实是想利用王勃的文才为自己歌功颂德。在此期间,由于写了一篇讽刺当时宫廷斗鸡的《檄周王鸡》的开玩笑的文章,得罪了唐高宗,被赶出了沛王府。经受仕途的这一番挫折,王勃一度对仕途失去信心,于是去蜀游历,放纵诗酒,文名因此大振。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底至次年初,王勃从蜀地返长安参加科选。其友凌季夫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在此任内,因藏匿官奴罪犯曹达,不久又因为担心走漏风声将其杀死。因此犯下死罪。后虽得赦免,但连累其父,被贬为交趾县令,远放到南方的蛮荒之地。

  王勃去交趾看望父亲,要从南昌府经过。在南昌逗留期间,正赶上都督阎公在滕王阁上举行盛会,目的是想让自己的女婿展示预先写好的一篇《滕王阁序》,又假惺惺地让别人先写,其他文人碍于都督的面子,都不肯贸然下笔。只有王勃没有推辞。王勃为什么要写《滕王阁序》,除了想借此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文才,让人家了解自己不凡的志向外,恐怕还有相当大的抒发怀才不遇的牢骚的成分。

  作品特色/《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的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

  1、色彩变化之美。文章不惜笔墨,浓墨重彩,极写景物的色彩变化。如“紫电清霜”中的“紫电”,“飞阁流丹”中的“流丹”,“层峦耸翠”中的“耸翠”,“青雀黄龙之轴”中的“青雀”“黄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2、远近变化之美。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这种写法,是《滕王阁序》写景的最突出特点,体现了作者立体化的审美观,把作者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江南胜境,读者和景物融为一体,人在景中,景中有人。

  3、上下浑成之美。“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一,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4、虚实相衬之美。“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总之,《滕王阁序》一文的写景颇具匠心,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难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新修滕王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