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特别 读后感 狠心

管理员

摘要: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狠心特别……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精选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1

  最近一个月看了一本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特别狠心特别爱》特别有感触,在此也推荐给身边的你们。因朋友生了个男孩,正好周五我休息,遂带上这本书送给他,书里的爱子之道,在育子的道路上希望对他有一些帮助。

  作者沙拉是出生在上海的犹太后裔,育有两子一女。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后,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悟人生,沙拉放弃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讲述了她通过犹太人方式的爱子秘籍培养出富豪的经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端着饭碗追着已经半大的孩子喂饭,被追的孩子往往手里还拿着什么玩具,吃一口,玩几下,跑一圈,再吃一口,直到饭凉了,还有一大半没有吃。而家长会感觉特别心疼,因为宝贝没有吃饱。而犹太家庭的孩子,如果过了饭点你不吃,那可能就没得吃了。对孩子的行为缺乏明确规范的家庭,家中的长辈都争着对孩子施爱,唯恐孩子不快乐、受委屈,但是却忽略了给孩子从小“慎于始”教育的家庭,往往就是这样的。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养起来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让他们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放肆,那么不理解父母。你越是给孩子无原则的宽容和无原则的耐心,他越会巧妙的借用你的爱心,最后擒拿了你。就像马圈内的马儿,可以在马圈的东头吃草,可以在马圈的西头吃草,给足你自由的空间,但是你要跑出马圈来吃草,一开始(“慎于始”)就要毫不犹豫的说不!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只母狮子教小狮子捕猎。母狮子对两只小狮子说:“孩子们,现在我要教你们捕猎。好了,辛巴、高福,现在就去追兔子吧!”他话音刚落,两只小狮子就开始奔跑起来。突然,稍大的一只因为跑得太快摔倒了。母狮子心疼地对她说:“孩子,你以后就不用捕猎了。”每天,母狮子都带老二去捕猎,让老二吃饱了之后就把剩下的肉给老大吃,老大从此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大和老二都长大了,母狮子有一天病死了,老大和老二只好出去捕猎。追着追着,它们俩走散了。老大想找食物吃,可是它什么也不会。过了三天,老大倒下了。它对世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恨你!”看完这则故事,你有何想法?父母如果心太软,对孩子的事情包办过多,往往容易造就懦夫和懒汉。“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样的教训数不胜数,只有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在人生的海洋中去搏击,孩子才能经得住风浪,而不至于被淹没,这是现代父母必须具备的素质。有很多中国孩子很像故事里的老大,适当的年龄里,除了学习其他什么家务都不做,家长就怕孩子干家务活,耽误时间影响学习,宁肯自己咬牙将全部家务活都承担下来。可你必须让孩子认识到,他们是家庭的一员,他们对家人也应该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分担大人的负担。这样,就绝对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当孩子找到价值感、尊严感时,他会主动学习,效率会更高。不能只把学习成绩视为孩子成功的终极体现,孩子的生存能力必须放在心上。

  犹太家长以“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他们从爱孩子就要为他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他们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小主人,不是中国家庭的“小皇帝”。孩子们经常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跟父母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整理房间、做简单饭菜、收拾院子、种植花草树木、擦洗汽车、做室内外卫生、购买东西等。犹太家长认为家务活是孩子生存教育的基础课程。而我身边看到很多小孩子,从不打扫卫生、从不自己打饭………平时只有学习,周末刷抖音。国内近年来流行“素质教育”,可惜很多家长把音乐、美术、武术、舞蹈、书法、外语这些艺术教育错当成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他们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为人处世,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与职业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之实践的能力,才是素质教育的明确内涵,是一个孩子走向社会舞台最必要的素质。我觉得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和家庭教育的问题,需要家长引导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拒绝培养“啃老族”。

  犹太父母看来,优越的家庭条件并不一定是好事,再富也不能富孩子。中国富人的家庭把孩子送到生活条件好、环境氛围好的贵族学校。而犹太家长会送孩子们去一些特别的贵族学校吃苦,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们创造的是一些艰苦的环境,用来磨炼孩子的意志和智商。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太多的溺爱,就会容易不动脑筋,从吃穿用到上什么学校、报考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都有家长格外关照。遇到不顺心的事、受一点挫折时,他们就眼泪汪汪,满脸委屈,表现出“草莓族”外表鲜美,却禁不起挤压的特征。家长要学会放手、学会撤退一步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我爸偶尔会对我说,“富不过三代”,你们觉得这句话是对是错?我们一富,就想富孩子,就想让他“躺赢”,重活累活不让做、所有的一切都被父母包办了,毕业了也是传达不要你吃一点苦的理念,而不是去激发你的潜能,去鼓励你要像男子汉一样的去努力奋斗,去追求心中的梦想,这样的理念和教育方式注定富不过三代。而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财富都是世代传承的,其实传承的并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一种对自我人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精髓。所以,富可以富三代,关键看怎么爱。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种艺术,人人需要学习。如果父母不学习,没有正确的观念,可怜的结果也必然会带来可怕的、可恨的后果。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以让孩子长大后生活得更好为出发点,点燃孩子生命深处的技能和素质,它是藏起一半爱,不是丢失一半爱,它是爱得更理性、更科学、更艺术,而不是爱得越来越沉重、越来越迷茫。有时候父母会提到,十岁出头的`那些出门在外做生意没有陪伴在我身边的岁月,表达了一丝愧疚和歉意。但是我想说的是,脱离了父母的保护伞,学会自己煮年糕做早饭、洗衣服等生存能力的培养,正是因为有了这段时光的磨砺,才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我。溺爱是种毁灭性的育儿方式,相信这一点天下父母都有共识。然而很多深陷在溺爱误区中的父母,丝毫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干将,自己正在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有偿生活机制的建立很有必要。在中国,孩子财商教育相对欠缺。犹太家长把培养孩子的财商作为一种生存能力随时随地加以培养。洛克菲勒共有五个儿女,家庭财力远非普通人家可比,但他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却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按照年龄发放: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十二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周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录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给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同时,孩子们能做家务事还可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1只耗子得5分,洗菜、拔草等也能得到若干奖励。这种有偿生活机制会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财商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财商不仅是财富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品格教育和责任教育。犹太家长让孩子从小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和中国父母不同,他们并不主张孩子们把账面上所有钱都储蓄起来,反而是鼓励他们合理的消费掉,如:购买喜爱的零食、玩具或衣服。在消费之后,家长会跟孩子交流一下购物的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一下这次的消费是否合理、必要,从中可以获取什么经验、汲取什么教训等。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没有经济地位地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作出某些消费限制方面的规定。财商能力培养越早的人,日后的年收入相对越高。因为财商能力起步早,事业意识萌生早,投资概念醒悟早,日后正式加入就业大军越容易先声夺人。

  好的家庭教育总是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满足”,“超前满足”是愚蠢的行为,“超量满足”则是对孩子施加软暴力。很多中国孩子为什么不理解家长呢?因为中国家长没有给孩子这样的机会。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父母满足、迁就孩子提供了保障和支撑。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虽然拥有高智力、高自尊、高自信等优点,但也有很多弱点。当代父母是最坚持“儿童本位”的父母,是最理解孩子意愿的父母,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表现方式就是: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的越多,表明我爱得越深。这就造成了孩子没有机会切身体会父母劳作的艰辛,没有机会感受父母提供的幸福来之不易,没有机会滋养出对父母和社会的感恩,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

  俞敏洪谈其他的孩子,也提到“延迟满足”教育的必要性:“我在给孩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再给他买。我女儿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再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你能背诵下来三十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你买。结果不到两个星期,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她如愿得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又把孩子欲得到的事物化作做一件事的动力了。”对于“延迟满足”,在我身上也有一件事。几年前,我已经在医院工作,因为医院离家不是太远,电瓶车15分钟车程。我每天骑电瓶车上下班,那时候不是没有经济实力购买汽车,而是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汽车是消耗品,除了购买汽车需要一笔费用之外,每年需要油钱、车险钱、保养等各项开支,延迟购车的话,不仅省下了这笔钱还可以通过投资理财增加收入,一进一出差别就很大。另一方面,我知道这个社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骑自行车、骑电瓶车上下班。哪怕冬天真的很冷,到了单位脸上、眼镜上都是薄薄的冰,别人能吃得了这些苦,我难道就不行吗?我希望用这些点滴来更好的磨砺自己,来深切的感受这个更真实的社会,勉励自己,生活不易,你要更加努力,同时不可以乱花钱。同时我也知道一旦我买了车,我很难回到曾经骑小毛驴的生活状态,因为习惯了舒适的生活,要想回到原先艰苦的生活是很困难的,所以我选择了“延迟满足”,后来有一个冬天,我发觉膝盖有点疼,可能是被风吹的,我才下定决心买了辆车。

  犹太人认为人的欲望也是无限的,但能满足的只有很少,许多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他们要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的享乐范围是有限的,花出一块钱,就要发挥百分之百的一块钱的功效。即使钱再多,也不买不必要的东西、不合适自己的东西。能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首先你要有这意识和决心,其次,你按照这个原则来做,还有可能受到周围人的不理解,有人会觉得你抠门,有人会觉得你小气,但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遵循坚定内心的信念以及对待金钱的原则来处事的!要想满足更加奢侈的愿望,获得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借由他人的手。沙拉的女儿说,我要感谢我的妈妈,她用“延后享受”的观念来爱我们,让我们把不该花的钱储蓄起来,到了想投资的那天,账户一打开就有资本。

  越爱孩子越要后退一步。100分家孩子那个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中国家长在刺激孩子努力学习的时候,常常给他描绘一个美好的远景,由家长为孩子设定的远景可能对他的激励作用比较小。然而沙拉的小儿子辉辉的远景是在家长的激励下,由他自己设置的,因为辉辉想要过这样的生活,所以他的这个远景不是别人的远景,不是虚无缥缈的,是非常具体的远景,在家长的激励下,他的这种远景更容易唤起他的奋起。家长不后退,处处为孩子做决定的话,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父母觉得医生收入高,所以让孩子报医学院吧,孩子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为了收入而做医生,迟早会后悔的。医生行业极其辛苦,没有治病救人的理想,只是受金钱力量的驱使,他将来也不会成为一名好医生。所以,你得让他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后再作出选择。对于烟瘾重或者酒瘾重的人,外人再怎么叫他戒烟戒酒,他都很难改变的。唯独的方法是唤起他的内心,比如医院的体检,他对自身健康引起高度重视,内心暗暗下定决心要改变,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戒烟戒酒。爱因斯坦说:“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考的人”。父母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指挥孩子该如何成长。21世纪,孩子将面临竞争更加激烈的未来与不可预知的局势,拥有独立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社会竞争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生活。

  看完本书,也满满的记录下了249段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文字,真的写的太好了。感恩格局赵老师推荐此书!感恩此书为我新增了家庭教育的理念,为以后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成为可能!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2

  这是一本我很想分享给大家的好书,书中的每句话都值得让我们去认真地思考。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是不一样的。有些爱就像清水一样,润过孩子干咳的喉咙之后就无影无踪;有的爱则像浓浓的鲜血,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一生都将在孩子的身上流动,给予孩子们生命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叫沙拉,她是一个二战时期出生在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单身的母亲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中以建交以后,她在“回归故土”的召唤以及为了让她的孩子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她的孩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的教育经历。

  为什么她会选择回到故乡而不在中国呢?“中国妈妈”和“犹太母亲”究竟又有什么样的教育区别呢?我来跟大家分析一下。

  教育对比:

  中国的父母有些是孩子的24小时不断电的“电饭煲、洗衣机、清障机”,有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直升机父母”,有些则是“孩奴”,以至于将孩子养成了“啃老族”。就这样造成了一部分“高分低能”的孩子。而犹太家庭呢?他们认为:好分数是好学校、好学校是好文凭、好文凭是好工作,然而好工作却不是事业成功的表现。相比较于成绩,他们更看重孩子的智慧与能力。说了这么多,沙拉的爱子秘籍究竟有哪些呢?

  一、特别狠心特别爱;

  二、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三、以爱的名义,延迟满足;四、撤退一步,学会放手;五、狠下父母心,深深爱。

  今天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两点:

  一、在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

  二、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有偿生活机制中爱孩子我们可以怎么做呢?首先,可以对孩子进行家务教育,我觉得做家务这件事,很多家长心里都会比较清晰,比如扫地、拖地、擦桌子,端碗、搬凳子、收衣服。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其实可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次,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锻炼有效的生存能力,其中财商尤为重要。犹太人认为有偿生活机制可以锻炼孩子的生存能力,在他们看来赚钱从来都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可以开展的活动,这个和中国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其实是一个道理。而且我们还可以去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们主动和其他人交流,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如果您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您的日常家务生活,他可能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如:动手能力强、眼高手低,依赖性强、缺少自主性,不懂得劳动成果的不易、无法理解父母的情绪,没有同情心。所以,各位家长行动起来吧。

  延迟满足以及适当不满足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毕竟是个人都会有欲望,不论男女老少。所以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我们或许可以学会说“不”。有一句话是这样点评中国的家长的:他们太爱孩子了,但又太不会爱孩子了。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可能就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对孩子付出了一片爱心却得不到任何回报。家长越理解、体恤、满足孩子,孩子反而会越不理解家长,不体恤家长甚至是折磨家长。这时的我们应该去折磨解决呢?我想这个标题应该给了各位一些启发。

  爱孩子啊,其实是一门大学问,是一门十分艺术的事情。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爱要爱的有意义,有价值,有作为!让我们从此刻出发,以爱为名,让爱极致,特别狠心特别爱。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3

  最近有幸拜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的名作——《特别狠心特别爱》,作者是出生在我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育有两子一女,中以建交后,她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体会磨难,学会坚强,领会人生,她放弃了上海的优越生活,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开始一段跨国教育的特别经历。文中的一些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有偿生活制”培养了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有偿生活制”是犹太生存教育的一个精华,它不仅使犹太子孙精明富有,而且还使得他们无论漂泊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如鱼得水地展开他们的事业。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做过一个调查报道: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前者比后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的孩子,在对生活不断体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后更容易事业有成。在有偿生活机制的运行下,孩子们比我们想象的更能干,更有时间意识、成本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2、“延迟满足教育法”是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我们可以在原则面前对孩子说“不”,不要一味地去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父母。

  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100分家长不如80分家长”“家长退居二线,让‘兴趣’和‘愿景’催促孩子学习”“观察、参谋、提醒——做军师父母,不培养平庸孩子”,文中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的目的是把每个人都训练成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我们作为家长要学会陪伴、鼓励、引导,其它的还是要靠孩子自己来完成。

  4、“逆境体验教育法”是培养孩子身处逆境的时候有责任和担当意识,并给予孩子尊重、鼓励和引导。

  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这是有温度、有理智、有智慧地爱孩子,用“逆境体验教育法”“有偿生活机制”和“延迟满足法”绿色地、科学地爱孩子。希望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借鉴成功者的经验,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4

  第一、在书中感悟人生

  她在《父爱是一种智慧》里这样写到:我从小看很多书,吸收每一本书中的精华。可以说,我的教育来自我父亲及我看的那么多书。我小时候,父亲就帮我订过各种书刊,让我从书刊中看世界,我坚持着读书的习惯,我熟读了毛主席的所有著作,从《毛泽东语录》到《矛盾论》我都读过,并且获益甚多。

  我读过最好的书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我可以全部背出来,我从他的诗里看懂了诗歌。在我家的书架上,几乎全都是世界名著,中国的四大名著对我影响重大。看到这段话我想到了最近育心家人们也在组团读《毛泽东选集》,感觉智慧是相通的。

  书本给了我很多生活的力量,父亲给了我很多生活的智慧,两者加在一起,我就成为一个完全有准备的人,我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接受。

  从沙拉的的故事中,我们也可以联想到我们的孩子从小接受经典的熏陶,每天读圣贤书,可想而知经典宝贝在不断累积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总有一天育心经典会人才辈出,大放异彩。孩子们从小读经典可以提升记忆力,理解力,专注力,表达能力,因为只要坚持就会自然地爱上阅读,从而提升写作能力,通过经典的熏陶,孩子的品行在不断的修正,格局不断放大,这些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第二、授人以渔

  教育就是给予人能力,你要财富或者要成功,我教你怎么做到,而不是直接给你。我们常常忽略了有效教育的一个关键词:体验。其实,每个人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而他经历的每件事或者每次跌倒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他们愿意在自己生命的白纸上绘上多姿多彩的图画,无须父母画好框架,无须父母越俎代疱。

  第三、为什么人付出都会快乐

  很简单,请想一想,不管我们买多少东西,能快乐多久?看一部电影,最多快乐几个小时,买一台豪车,住进最棒的房子,快乐都不会超过3个月。只有不断成长、付出、创造价值,我们才会持续快乐,生命都会创造出卓越的成就。关于这个我们育心家人的体会肯定是很深的,我们每天早起学习,每天都有老师在平台上讲课。语音课,文字课内容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育儿,齐家,智慧,健康,财富应有尽有。

  这些课程的背后是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与大爱承担,家人们也在学习中成长着,在不断的付出中进步着,精神上越来越富有,心态越来越平和,生活的也就越来越快乐。大家长赖老师一直强调多付出,多承担,不要总想着回报。在平台上呆久了,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其实快乐很简单,多承担,多付出。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赖老师的引领下我们将会实现全面大有!

  第四、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父亲曾经教导我:做人一定要慈爱,要帮助弱小,并不是有钱人才能做慈善,所有人都可以尽己所能帮助他人。首先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恩大自然给我们食物,感恩老师给我们智慧,感恩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给了我们磨练。

  在对孩子们的教育中,我也一直跟他们强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的孩子们曾经不理解,为什么我乐善好施,更不明白我自己不舍得天天坐出租车,为何经常帮助人看病,但随着我的言传身教,他们都懂得了先人后己乃是美德,我欣慰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更让我的子女学会了感恩。

  第五、相信榜样的力量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对父母的模仿中体会到一种感恩的思想。

  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父亲的陪伴教诲,加上阅读的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要把阅读这个受用一生的礼物送给我的孩子,孩子从小和我一样阅读量很大。爱是一种传递,父母要鼓励孩子具体表现出对父母的爱。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身教大于言传。

  育心家人读经典的方式一直是提倡亲子共读,这样亲子可以互相学习,互为榜样。在家人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们指读的视频,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坚持下来的.这些孩子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天早起学习、分享、幕后承担的家人,都是我们的榜样,有了这些榜样我们的学习充满了能量,充满了爱。

  最后给家人们分享关于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教会孩子学会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都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只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2.父母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生活中,父亲与母亲既应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因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要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关爱家人的需求,尊重家人的权益,父母的一言一行,深深的影响着孩子,孩子会在对父母的模仿中体会到一种感恩的思想。

  3.教育孩子感恩,要从教育他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明白父母把他们养的这么大,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应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例如给孩子讲动物感恩的故事,乌鸦长大后还返回来喂自己的父母,就像当初父母从外面寻找食物喂自己一样,鸟都能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是人呢?

  4.让分享的观念在孩子心里生根。在大多数中国独生子女家庭里,父母非常宠孩子,孩子就是家中的“小皇帝”,要什么有什么,理所当然的独占。有的家庭在吃饭时把好吃的菜都留给孩子。看电视,遥控器由孩子主宰,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竟然不容许妈妈把零食分给小客人吃,这样下去,分享的观念和感恩的心就难以在孩子的心里生根。

  5.让孩子经常说出自己需要感谢的人。或者是学会赞美他人与微笑,他们相信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会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万事不以我为中心,不欺负伙伴,这样孩子与他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和谐。

  6.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如果孩子时时能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界,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鸟儿歌唱,阳光明媚,花儿芬芳,这些都会愉悦他的内心。

  7.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感激,他不是为了某种目的迎合他人而表现出的虚情假意。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5

  我知道这本书名是从读书会的群里得知,因为没有参加读书会有些遗憾,假期就买了这本书。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的封面时,我就被封面上作者沙拉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和书名所吸引了。紧接着就看到“心软是害,狠心是爱!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这句话,当时我的内心就有了很大的触动,带着极为好奇的心开始翻看这本书。

  翻开书首先看到的是以色列总理接见作者沙拉时的照片,看过照片的介绍后就更加好奇沙拉的教育理念,我想着总理能够接见的人那肯定是不简单啊。看第一章里第一节“我的教育成就了孩子的富翁梦”作者沙拉讲述了她的三个孩子的长大的成就震惊了我,接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往下读。看到曾经沙拉也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妈妈,非常的溺爱孩子。但是因为沙拉婚姻的失败之后,她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她父亲的故乡以色列,在那受到犹太家长教育理念的影响,沙拉的母爱随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里对比写了中国家长与犹太家长爱孩子的不同方式。作者沙拉开始到以色列时不习惯犹太家长的教育方式,但她看到以色列孩子的能力很强时,她的想法慢慢地开始有了很大转变。在第一章的最后作者沙拉总结了犹太家长“特别恨心特别爱”的三个理念:

  1、在有偿机制中爱孩子;

  2、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

  3、撤退一步学会放手。

  而书中接下来的三个章节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观点通过举例自己教育孩子的内容与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有“孩子管理能力栽培方法”、“延迟满足的技巧”、“立规矩的十一个小窍门”等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小技巧都值得学习。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再次强调了做父母对孩子要狠下心,同时也要用适当方式爱着孩子,而不是溺爱。狠下心的父母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藏起来一部分。

  细细的品味“特别恨心特别爱”这本书后,我对父母的`爱有了新的定义。从小的教育与学习中知道母爱的伟大,但是我现在还不是一位母亲,不能够深刻体会母亲对孩子浓烈的感情。我在读这本书时,自己的内心不由自主就对比着自己的父母对我的关爱及教育。在对比的过程中我确实也能感受到自己的父母对我的溺爱,造成我很多地方的不足。我深知教育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自己的不足不能都怪罪到自己父母的身上。现在身为成年人的我知道自己的不足是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来弥补。如果父母不学习,会给家里的孩子带来可怕的、可恨的后果,那么身为老师的我呢?当然是任重而道远,更需要勤奋努力地不断学习!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读后感6

  首先是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条件,自己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以色列,开始了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

  可想而之,一位单身母亲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在以色列生活是何其的艰难。沙拉也曾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家务活都不让孩子动一下手。曾经的沙拉也被累得筋疲力尽,是邻居大婶的训斥,告诉她:不要把不科学的母爱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你生了孩子就是母亲。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是,爱孩子要有分寸、有原则、有方法。之后沙拉为孩子们深谋远虑出发,把学会独立生存作为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孩子。

  前些日子,我曾想女儿上小学了,是人生的第二阶段,我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让孩子有充足的营养,陪好孩子学习,满足物质需要,我在不知不觉中向“孩奴”妈妈靠近了。看这本书后,我顿悟了许多。让我明白过度的爱让孩子无法承受,就如满杯自溢一般,还孩子以自由空间,不由扬鞭自奋蹄,岂不美哉?

  沙拉还告诉我们:“狠下心来,领着孩子走,或者看着孩子走,绝不是抱着孩子走!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出现,父母永远不要代替孩子成长。”这是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三个孩子的母亲——沙拉。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中国的家庭教育和以色列的家庭教育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让我们发现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如果再不及时改变这种教育方法,那么中国的家长真的都成了孩奴,中国的孩子很多都成了啃老族。

  “生孩子是母鸡都懂的事,养孩子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是高尔基的名言,爱孩子一旦被人类赋予了教育的因素,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只凭父母对孩子的满腔热爱,,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科学的理念,掌握爱孩子的艺术与学问,如果教育观念和方法不得当就会适得其反。犹太人的教育充分展示了犹太人的聪明才智。

  “延迟满足”是犹太人对待孩子的方式。因为“延迟满足”有以下优点,第一,“延迟满足”让孩子学会忍耐,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准备的,他所要的东西并不能唾手可得。第二,“延迟满足”增强了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对成功至关重要的逆伤。第三,“延迟满足”还训练了孩子在延后享受中磨练意志,磨练对人生的期许,从而变得更有弹性,在学习方面也会变得更有耐心。而中国采取的教育则是“超量满足”、“超前满足”、“及时满足”。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还有进取心吗?还有耐心吗?还有吃苦受挫的意志品质吗?

  犹太人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让孩子学做家事,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激发他们的生存技能,点燃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不是做一个狠心的周扒皮妈妈。犹太妈妈不充当孩子的提款机、洗衣机、电饭煲、,不做孩奴。做妈妈最深奥的'艺术不是做包办型的大管家,而是做“观察,再提醒,参谋”的军师。而中国的孩子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当然也不全是),做父母的照看了小学,再陪读高中,供应了大学,再负责买房娶媳妇。中国的妈妈真的成了孩奴。

  中国的富人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贵族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享受最好的待遇。而犹太富人也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这种贵族学校却是锻炼学生吃苦耐劳、锻炼学生自理能力的教育。

  犹太人的教育世界闻名,沙拉正是慕名这种教育,放弃了上海优越的生活和教育,而选择了这种艰苦的生活和教育。

  这位睿智的,流着中国人和犹太人血液的妈妈送给了孩子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宽容。而成功的三个孩子也分别送给妈妈三把钥匙,大儿子送给妈妈一把豪华车钥匙,二儿子送给妈妈一把豪华别墅的钥匙,女儿则送给妈妈一把装满珠宝首饰的保险箱的钥匙。妈妈很高兴收到了这样的礼物,更高兴的是把三个孩子培养成了优秀的世界顶尖级的人才。

  我们祝贺这位成功的妈妈,更为这位妈妈高兴!我们作为一名家长要借鉴和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让我们和孩子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