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迫在眉睫”、“啜泣”、“抽泣”、“呜咽”等具有表现力的词语。
2.引导学生从小男孩为了挽救朋友垂危的生命,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动人故事中,学习他无私奉献的品格。
3.通过揣摸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感受阮恒面对自己的生命及朋友的生命作出抉择的艰难的心理过程。
4.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阮恒因为错误,却错出了一段高贵选择的人性亮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2.感受阮恒因为错误,却错出了一段高贵选择的人性亮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步了解课文
师:今天,我们一同来关注一则发生在越南战场上的小故事——(读题《她是我的朋友》)说起战争,自然就想到了流血、死亡,面对生命和死亡,有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作出了不一般地选择。而这种选择的理由很简单,仅仅是因为——(再次读题《她是我的朋友》)(想进一步了解吗,打开课文77页读吧!)
(两次读题从情感上逐渐提升,为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奠定基调。)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把课文读顺畅)
2.文中的生字词,不教你会读吗?(出示部分词语)
休克 输血 迫在眉睫阮恒 草垫 擦拭捂住脸 掩盖痛 竭力制止
(1)指名分组读正音;分组齐读。
(2)请运用这一组组词语简要说说课文内容。
可以连成一句话或想象成一个画面;(借此检测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及词语地理解和再运用)
3.在文中出现最多的是“血”字。板书:输血。血。当它单独成词,作口头语运用时念作xiě如(一滴血、血糊糊、血淋淋)当它作书面语,像文中合成词语时念xuè。
(1)出示词语:(齐读)
流血 输血 血型 献血 血管 抽血
(2)出示词条了解输血。
输血是医疗的一种急救措施,运用于各种急性大失血、休克、慢性严重贫血及消耗性疾病和出血性疾病,输血前必须先确定血型,确定后先从献血者的血管中抽血,然后再输入病人的血管中。
(出示输血词条目的在于①读准合成词“X血”在词流中的发音;②了解输血是平常的事。)
4.文章中还有一个词也多次运用,不过它们躲在句子中,需要你去发现。
(1)出示句子。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2)指名读啜泣、呜咽、低声哭泣、抽泣。
(了解这几个都是表示哭的词语,而且都是指小声地哭。)
二、体会男孩失去生命的恐惧
1.输血很平常,可这个小男孩为什么风次三番地哭出声呢?请结合这4句话联系上下文,走进阮恒心里,了解他当时的感受?(再次读课文)
2.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4次哭及颤抖等词理解:小男孩在错误地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的情况下,那份面对死亡(不舍、留恋、恐惧、痛苦)的心情。
3.指导感情朗读
饱受失去父母的痛楚,经历战争的残酷,又要面对“失去生命”的恐惧,作为一个小孩子又怎能不哭?
(以激发学生深深的同情,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三、感受男孩救活朋友的决心
1.既然那么害怕,为什么不大声哭出来?
你从哪里感受到他此时的压抑和掩饰。
出示句子: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手捂住了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哭泣。
2.他“一动不动的”表面上的平静却难以掩饰内心的波澜。
引导学生抓住“捂住、掩盖、制止”理解尽管男孩(不舍、恐惧、痛苦)但一次也没有动摇他救活朋友的决心。
3.师生对读8、9、10自然段,通过补白引导想象,丰满人物。
小结:他哭泣是因为(即将失去的生命)他掩饰却是为了(救活朋友)的决心。这两份情感像水与火一样在他心中煎熬着、撕扯着;这份挣扎早在献血前就开始了。
四、感悟选择的'可贵
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抓住两次“举起”进行比较,理解男孩作出选择的艰难与可贵。
(2)引导学生明白,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即使小男孩选择退却也没有什么可指责;谁都想好好活着,尤其是灾难之后。
(3)联系上文3、4自然段,结合“迫在眉睫”这个词了解情况危急,理解小男孩面对朋友的死亡那份选择的可贵,及隐在其中的那份人性的善。
(4)读文讨论,提升价值。
小男孩的手从一阵沉默中颤抖地举起来了,因为他想到了(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举手就意味着( ),小男孩很想好好活着,所以忽然又放了下去。
可是,小男孩的手还是举起来了,从一片沉默中坚强地举了起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感动错误的美丽
小结:输血让小男孩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选择,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他把死的恐惧(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朋友)。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他在错误的认识中,作出了高贵的(选择)。
出示句子: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再读句子,此时小男孩举起的仅仅是一只手呢?(引导联想举起了什么,献出了什么进一步感受人性的光辉)
(师:没有豪言壮语,仅仅一句(她是我的朋友)凸现了一个高贵而美丽的灵魂。
我有幸读到了原文《有一种爱,很小》一时感动,便写下了一段话送给男孩。)
出示片断:
●有人在面对灾难时会留下痛楚,有人在经历险恶时会舍弃善心,但是孩子,你不会,你只会让磨砺淀积,就像茶,冲淡的是苦涩,散发的是清香……面对生命的脆弱,你表现了人性的坚强!有一种爱很小,却很崇高。
(领略了我的感动,现在我想静听你们的心声。)
请选择一种身份写下你对阮恒的感动。
请选择以下一种身份对阮恒写几句话:1.医生、护士。2.抢救过来的小女孩。3.其他孤儿。4.你个人。
板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
“失去生命” 输血 “救活朋友”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迫在眉睫”的词义。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他对朋友的真挚友情和无私奉献。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他对朋友的真挚友情和无私奉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八课《她是我的朋友》(齐读课题)
老师请问同学们,谁是你的朋友?
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朋友?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语有更新的认识。
2、大家回忆一下,这里的她指的是谁?我呢?
因为相同的命运,小姑娘和阮恒住在了同一所孤儿院里,孤儿院是什么地方?学生说说对孤儿院的了解。师:是啊!他们没有父母,也没有一个亲人,孩子们在这里,同伴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相依为命。在这些可怜的孩子当中有一个小姑娘更可怜,为什么呢?小姑娘伤得重吗?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二、了解起因
1、出示句子:(1)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
(2)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指名说,评价。
这两句话非常相似,都用了“如果”,但第二句把“就”字换成了“一定”,更加突出当时的情况怎样?书上用了一个词说明输血的紧迫性,是哪个词?(用文中的.词语概括)“迫在眉睫”是什么意思?多么可怜的小姑娘啊!生命岌岌可危,输血刻不容缓。你能把当时危急的情况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过渡:她已经失去了父母,难道还要失去唯一的生命吗?难道她的命运就这么悲惨吗?(学生不由自主的回答“不”,老师问为什么?)
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呢?让我们看看阮恒是怎么做的。
三、感悟献血过程
1、出示句子: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指名读这一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个字或词体会到的?
阮恒为什么举起了手,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呢?这三个动作说明了阮恒当时的心情怎样?(板:害怕、犹豫)
是啊,阮恒害怕输血,因为他毕竟是个小孩儿。可是,犹豫过后,他还是举起了手。因为——(指课题,示意学生齐读)——她是我的朋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体会这个纯洁、无私的小男孩当时复杂的心情! (齐读)
2、阮恒想献血又害怕献血,你还能从文中的哪些句子中看出?请认真默读第8到10自然段,划出相关句子?
句1: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句2: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句3: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句4: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1)指名学生说句子。
(2)你是从阮恒的哪些神情中看出他的害怕?(板书:啜泣 呜咽 哭泣 抽泣)这四个都是描写哭的词语,阮恒从一句话不说,到啜泣,到呜咽,到哭泣、抽泣,他的害怕是一样的吗?(哭得越来越厉害,心里是越来越害怕。)(板:恐惧和痛苦)
(3)面对恐惧和痛苦,同学们发现阮恒是怎么做的吗?(板书:捂住 掩盖 紧闭 制止)(板:勇敢、坚定)
(4)引读。
阮恒多么害怕,你看他一动不动, ;
阮恒非常害怕,你看他突然 ,可为了救小姑娘,他迅速 ;
阮恒越来越怕,他又开始 ,可为了救小姑娘,他再一次试图 ;
阮恒害怕极了,他那不时的 ,可为了救小姑娘,他眼睛 。
阮恒想到自己献完血,生命就要结束了,他心里无比恐惧和害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谁能不怕死呢?何况阮恒只是个和大家年龄相仿的孩子。可是阮恒在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时,他愿意牺牲自己,挽救小姑娘,这是多么艰难的抉择,多么令人感动的做法啊!让我们带着感动,捧起书本,再一次朗读这第8到10自然段吧。(齐读)
3、看到阮恒在献血时那么紧张、痛苦,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了他,安慰后的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里并没有写出医生安慰他的内容,那么医生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相互表演,一个人扮演阮恒,一个人扮演医生,开始!(指名表演)
三、揭示原因
在阮恒的心里,他误以为献血是有巨大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的,可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是啊,多么简单的话语,多么朴实的想法啊!他害怕献血,却竭力抑制心里的痛苦,因为——(学生补充:她是我的朋友);他为救小姑娘,宁可牺牲自己,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此时此刻,在你心里阮恒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舍己为人 珍爱朋友)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也有自己的朋友,你会如何对待朋友呢?
出示句子:朋友生病时,我会( )
朋友失败时,我会 ( )
朋友忧伤时,我会( )
朋友孤单时,我会( )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让我们都来广交朋友,珍惜友情吧!
2、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关于朋友的名言,希望在同学们的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堂。
五、作业
1、感受友情。把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友情故事写下来。
2、积累课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板书
神情 动作 内心活动
沉默 举 放 举 害怕 犹豫
啜泣 捂住 舍己为人
呜咽 掩盖 恐惧 痛苦 珍爱朋友
哭泣抽泣 制止 勇敢 坚定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18、她是我的朋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在战争时期,小姑娘受到袭击,伤情严重,在这关键时刻,小姑娘最需要什么?[输血]
2、是谁挺身站出来,挽救了她的生命?[阮恒]。
二、品原因,点主旨
1、阮恒认为自己要帮助小姑娘的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
齐读课题。
2、对于当时的阮恒来说,献出的仅仅是一点点的血吗?(不是)
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阮恒以为自己当时会死去?
学生汇报:课文第12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
是啊,他以为自己要死了,要把所有的血给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板书:死活)
三、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过渡:阮恒的这种想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找找句子
(一)、研读献血前阮恒的表现,体会内心世界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描写阮恒动作的词圈一圈,仔细读一读,体会当时阮恒的心情?
汇报:举、放、举
谈体会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理解颤抖的意思:犹豫、害怕。阮恒犹豫什么?或害怕什么?
既然他这么害怕,又为什么再一次举手?
2、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阮恒最后决定要为小姑娘献血,多勇敢的孩子啊!
指导朗读:现在老师来读读这句话,你们来做动作体会下阮恒复杂的心理。
把我们刚才的理解送进课文里,体会着读一读。
(二)细读献血时阮恒的表现,感受阮恒害怕又坚强
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了献血前的阮恒的举动,那么献血时阮恒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8-11自然段,找一找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用划出来,认真读一读,并思考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1、汇报交流
(1)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啜泣,是怎样的哭泣?谁来演演?
颤抖,这里为什么颤抖?
捂住脸他想掩盖什么?此时他想到了什么?
(2)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师:呜咽,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跟上文比较,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他一次次的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你从中看出阮恒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他当时想到的还是
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一读。指名读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与上文比较,害怕的程度越来越深了。)
指名读
齐读
同学们,此时此刻,阮恒的心里还是那一句话
2、小结:是啊,为了朋友,阮恒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他这种无私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们再来读读刚才体会的部分内容。齐读第9、10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阮恒是那样的害怕着,害怕自己随时会死掉,但为了朋友的生命,他又勇敢地坚持了下来,接下来他的心情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回报: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指名读,同学们,是什么令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医生的安慰)
医生是怎么安慰他的呢?请你来当当医生,看着这幅图,来安慰一下图中的阮恒。
指导读这段话
四、总结全文,拓展提升。
1、同学们,阮恒的担心只是一场虚惊,但他那愿为朋友鲜血而牺牲自己的美好心灵却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让我们再来读读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一直默默念着的那句话(齐读课题)
2、同学们,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包含着阮恒无限的情感,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友情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敬佩,再一起读读这句话吧!再读课题。
4、最后,老师送大家2句格言,来结束今天这堂课。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爱因斯坦
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尔扎克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4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发生在孤儿院的一个故事。孤儿阮恒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小伙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挽救了伙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查看、休克、迫在眉睫、草垫、呜咽、拳头、竭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动作、神情的变化中体会阮恒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有关抽血、输血的常识。
教师:Authorware课件(课文插图及主要段落、教学主要环节要求等。)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内容,了解故事起因
(一) 听故事,感知故事的起因(教师配乐配图讲故事,或录音故事)
要求:认真听,仔细看,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想象一下。
(播放课文1-4自然段课文录音并配小姑娘伤势严重的画面)
(二)交流汇报,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
交流汇报: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明白以下几个要点:
(1) 一个小姑娘受伤了,伤势很严重,甚至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输血能够救活她,因此需要立刻给小姑娘输血。(相机理解“迫在眉睫”一词,读准字音,明白意思。)
(2) 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几个未受伤的孤儿可以给她输血。
(意图:结合对以上几个要点的理解,使学生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如果不及时输血,就会有生命危险。相机板书:小姑娘 死)
(三)指导感情朗读课文2、3自然段,在读中再次体会小姑娘伤势的严重。
二、挖掘文本内涵,感受人间真情
(一) 自学课文,理清故事的发展。
要求: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前、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边读边画边体会,看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 解读课文,感受朋友间的真挚友谊。
1 体会阮恒决定献血时的害怕、犹豫、勇敢的矛盾心理
① (课件出示:课文5自然段)
② 学生结合阮恒举手时的动作体会阮恒的心理。
方案一:学生谈体会到什么?
方案二:提出问题;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意图:学生通过交流体会或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体会阮恒很想帮助小姑娘,但因为心里很害怕,举手时才会发抖,才会把手放下,但一想到如果没有人马上献血,小女孩就会死去,所以又勇敢地举起了手。)
③ 感情朗读本段课文,进一步体会阮恒当时即害怕又勇敢的矛盾心理,读出阮恒最终做出决定时的勇敢与无畏。
④ 师生评议再读,把握朗读的技巧,表现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所在。
2 研读阮恒献血时的神情与动作,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勇敢与无畏
① (课件出示:课文9、10自然段)
② 小组学习,提出问题
朗读段落,结合描写阮恒神情、动作的重点词语,找出自己感受最深或有疑问的一处,在小组内交流感受,解决疑问,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和同学交流。
③ 交流解疑,体会感悟
方案一:学生谈体会,在交流体会的过程中理清思路,深入体会课文内涵。
方案二:学生提疑问,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理清线索,明确课文的深层含义。
(意图:结合课文中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理清两条主线,一、抓住“啜泣、呜咽、哭泣”等词语,理解体会阮恒之所以这样做,源于他内心的害怕与痛苦,这是面临死亡时的恐惧,以至他全身颤抖。二、结合“迅速捂住脸、试图掩盖他的痛苦、紧闭眼睛咬着小拳头竭力制止抽泣”等重点语句,挖掘阮恒掩盖其内心痛苦时的勇气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与坚强。这正是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孤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的高尚品德之所在。相机板书:阮恒→死)
④ 指导朗读,内化情感
多种方式朗读9、10自然段课文,将自己的体会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出来,感动听者。
⑤ 再现画面,体会人物内心
(课件演示插图,再现献血场面)学生观察阮恒的神情、动作,体会阮恒当时的心情。想象阮恒此时会怎么想?
⑥ 心灵对话,感受真情
小组讨论后汇报:(或师生对话)
课件出示: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他想:________________。)
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心里________________,此时他想:________________。)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他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
他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他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但他下定决心________________。)
(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心灵对话,体会并想象阮恒为救小姑娘,竭力掩盖痛苦,以不妨碍医生抽血的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强化对阮恒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良好品质的认识及肯定。)
三、与主人公对话,直抒内心情感
(一) 明白科学常识,深层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方案一:教师小结过渡,给学生讲明输血的科学常识。
方案二:结合11自然段,引导学生汇报所查阅、了解的资料,明白输血的科学常识。
(意图:通过教师小结或学生交流资料,明白献血对阮恒的身体并不会造成什么危险,还可以救活小姑娘的生命。体会无情的战争使阮恒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园,也失去了读书学习的机会,误以为要“让他把所有的血都输给小姑娘,好让小姑娘活下去”,而自己就要死了。激发学生再次体会阮恒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救活小姑娘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医生问她为什么这样哭,然后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医生对他说了什么?
同学想象后互相说,并说出温柔的语气。
(二) 感悟友情,升华情感
1 体会阮恒的勇敢创造了生命奇迹:阮恒不会死,小姑娘也因为他勇敢地献血而活了下来。(相机板书:活 )
2 明白阮恒勇敢献血的原因: 阮恒的回答是“她是我的朋友。”
3 深刻体会朋友间的真挚友情:
在朋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这是朋友之间真挚(或深厚、真诚)友情的体现。
(相机板书:深厚 真挚 真诚(根据学生的理解任选一词))
(三)回归课题,抒发情感
有感情的再读课题,读出人间最真挚的友情。
(四)与阮恒对话,直抒情感
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
(意图:通过与阮恒对话,表达出自己对阮恒为朋友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高
尚品质的崇敬之情,潜移默化中懂得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自己最大努力甚至牺牲生命去帮助自己的朋友。)
四、拓展延伸
方案一:教师或学生列举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
方案二:为学生设置情境,要学生寻求帮助朋友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引导学生做到在现实生活中要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自己的朋友。)
五、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分层次布置作业:
1 小姑娘得救了,阮恒也安然无恙,他们一起在孤儿院里生活、游戏,还会发生什么事。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个小故事,要写清楚她们的神情、动作、语言等。(难度较大)
2 观察生活中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写在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注意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本课板书围绕“死”与“活”两字来设计。将“小姑娘”与“死”相连,体会小姑娘生命的危险、情况的紧急,将“阮恒”与“死”相连,阮恒的内心活动很形象地再现出来,用虚线相连,说明这两种情况的可能性;将“小姑娘”、“阮恒”与“活”相连,把文章的结果很直观地表现出来,“真挚的友情”与“活”相连,再现了人间真情的神奇力量,体现了文章的中心。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认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教师提出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这篇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预习探究
课前预习题目
1、认真读课文,做到读准确、流利。
2、读课文时,找出生字词语。正确读写“医院、医生、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操典、酒精”等词语。
3、画出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多读几遍。
4、想想阮恒献血时内心会想些什么?
预习课文内容,自己认读生字词语。
画出相关语段,朗读。
二合作交流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有朋友吗?(板书:朋友)
你为你的`朋友做过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朋友的课文。
我读了这个故事后,心灵被深深触动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打开书,再来用心读读这个故事。2、出示词语和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字的笔画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
⑴“医”,注意笔顺,最后一笔“竖折”。
⑵“眉”,注意字头中间的“竖”。
⑶“垫”,右上角“丸子”的“丸”撇上加点。
⑷“酒”,右边里面有一“横”。
⑸“拳”,字头有两横。
⑹“柔”上面“矛”第二笔是“点”。交流:互相帮助……
齐读课题。
自由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
交流生字的认识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6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挽救的同伴的生命。虽然在鲜血的时候他误认为自己会死,但为了她能活下来,他仍然坚持鲜血,课文真实的描写了阮恒鲜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实的反映了他献血时的复杂心情。因此,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是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抓住描写阮恒鲜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学习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设想: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最得力的助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为主线,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其思想得以升华,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导读书,使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秋日私语》钢琴曲、《友谊地久天长》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提起朋友这个称呼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总会有一些小伙伴陪伴在我们的身边,那么今天老师也要请咱班的幸运小观众谈谈他和朋友之间的事。
2、用投影仪出示班级同学小时侯和小伙伴照的照片,然后说说和他之间的美好回忆。
3、那么今天我们也要共同探讨一篇和朋友有关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师板书课题,同时用红色粉笔写“她”和“我”,用绿色粉笔写“朋友”)
(通过展示同学们小时侯和小伙伴的照片能勾起美好的回忆和对友情那种温馨的内心体验,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习课文埋下了伏笔。而板书用不同颜色一方面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另一方面,绿色代表永恒,为升华文章的主题做铺垫。)
二、自主合作,以读悟情,探知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2、找学生回答后问:那么小男孩为什么要为小女孩献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
3、当时的情况怎么样,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找学生读。
4、要是你你会怎么做呢?我们看看阮恒是怎么做的。
(一到四自然段不是文章的重点,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代而过,同时培养学生抓住文章的主次。)
5、师生合作配乐范读课文的5—11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音乐一方面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另一方面配上师生声请并貌的范读可以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教师和学生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其学习热情。)
6、让学生小组内配合朗读课文的5——11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情的语句。
7、读完之后让学生自己说说画了那些句子?你读懂了什么?能不你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考考同学们吗?
(让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地位,这恰好代替了教师烦琐的课堂提问和分析,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养成读书要不断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谈话和提问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三个重点句: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2)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
(3)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
A、当学生谈到哪一句时教师出示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B、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表演“一只小手颤抖的举起来,然后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和“啜泣、呜咽、哭泣”,通过表演理解阮恒的内心矛盾。
C、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当时阮恒的心理活动。
D、引导学生开展个人读、小组读、挑战读、男女生竞赛读和全班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丰富内心体验,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8、那后来是什么原因让小男孩停止了哭泣?
9、那么医生可能说了哪些话呢?同桌之间相互表演,一个人扮演阮恒,一个人扮演医生。
10、找两个小组到前面来表演。
11、那么阮恒误认为自己会死,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让学生自己编制一个采访栏目,一个人扮演阮恒,一个人扮演医生,一个人扮演记者,一个人扮演小女孩。
12、找学生表演。
13、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她是我的朋友。
14、教师配上《友谊地久天长》进行情境渲染。
是呀,正是阮恒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才挽救了小女孩的生命。而现实生活中朋友就是你脚边的被子,当你寒冷的时候他会温暖你的身体,当你失落的时候,他会给你安慰,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他甚至会献出自己的生命。那么,就让我们真心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用爱心去铺陈周围的精彩。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片美好的情感,有时他们的情感是那么脆弱,那么美好,就看你怎样去引导,怎样去让他们的心灵深处绽放一抹柔和的阳光,而我选择的是放上一曲温暖的歌谣,诉说一点真实的感动,这样在打开彼此心灵防线的那一刻我看到了学生的真心。)
15、让学生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启示。
16、教师介绍关于朋友的格言。(用多媒体出示)
(1)友谊是一种温静而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为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
——荷麦
(2)真友谊像磷火——在你周围最黑暗的时刻显得最亮。
——D.M
(3)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爱因斯坦
(4)单独一个人可能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17、让学生根据这些格言自己创作一些关于友谊的格言和设计一些关于友谊和爱心的图标。
(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学生的思维盯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而我注意引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创作,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潜质,丰富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
18、找学生到前面画图标,把自己创作的格言贴到自己小组的展览区。
三、共同歌唱《朋友》这首歌结束本节课。
通过唱歌结束教学,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味道。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确认、输血、血型、是否”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情的价值。
3.感悟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重点:
体会小男孩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教学难点:以自由谈话的方式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对话中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词语卡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题中的“她”指的是谁?“我”又指的是谁?指点“恒”的读音。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通过预习课文我们还知道课题“她就是我的朋友”这句话就是阮恒要救小姑娘的原因。
3.示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a、请一个同学来读读。b、从这篇课文的预习要求看,共讲了三方面。[介绍了事情发生的背景;概括了主要内容;提出了预习的要求。理解“挽救”、“垂危”。]
2.这篇课文非常的感人,下面首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想看:a播音员阿姨是怎样的读的?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目的吗?b想想阮恒献血的经过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画出描写他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的句子,用波浪线作标记。c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用你喜欢的记号标出。3.交流。a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地方最感人?请读一读,再说说你觉得它为什么感人。b课文中5-11自然段讲的是阮恒献血的经过。请你读出描写他献血时神态、动作的语句。c分别指名读读1-4自然段、12-14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d出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休克输血迫在眉睫阮恒草垫擦拭抽泣捂住呜咽竭力e、分小组读课文。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
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3.交流。a“迫”的部首是{},再查{}几画,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逼迫;b急促;c接近”迫在眉睫”中的“迫”的意思应为{}。用“如果.......就.........说话。c小姑娘的急需输血的这种情况还可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呢?d指导朗读。
4.小结。a结标。b提示下节课的内容。阮恒正是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主动献血的。他是怎样献血的呢?阮恒具有怎样的品质?这正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她是我的朋友》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理解、朗读课文3-4自然。1.小姑娘伤得怎样?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3、4自然,把描写小姑娘伤得很重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2.可见小姑娘的确受了重伤,(板书:小姑娘重伤)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危急呀,书上用了一个词说明了输血的紧迫性,是哪个词?3.理解“迫在眉睫”。
三、理解、朗读课文的5—11自然段。1.这时候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输血了,他是谁呢?(板书:阮恒输血)谁愿意把文章的第5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2.读完这段话后你能感受到什么?个性朗读。
3.学学阮恒的动作,想想小阮恒当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4.为了朋友,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垫上,大家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阮恒为什么一动不动。
5.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他多勇敢呀,可是后来他却哭了(板书:哭)九、十、十一这三段中有几个描写阮恒哭的词,找出来,画一画。
6.理解体会啜泣、呜咽、哭泣
7.把这三个词所在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看看阮恒当时还有哪些动作,体会一下阮恒当时的心情。
8、阮恒越来越痛苦,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医生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医生你会怎样安慰阮恒呢?
四、理解、朗读课文12-14自然段。
1.的确,人体向外输出适量的血液不会有生命危险,但阮恒当时并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会死,那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请同学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2.再读读阮恒说的那句话。读了这句话,你想对阮恒说什么?
五、拓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伙伴毅然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认识了这个真诚、无私、勇敢的小男孩,这个故事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平时为朋友做过些什么?
2.小结:同学们说的虽然是一些平常的小事,但足可以看出你们同阮恒一样都有一颗爱心。此时此刻,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小诗:夜行路上,他是一盏明灯。半途逢雨,他是一件雨具。烈日炎炎,他是一缕清风。寒风凛凛,他是一束火炬。他就是朋友,他就是友谊。
六、板书设计。
18.她是我的朋友
神情 动作 内心活动
举 放 举 犹豫
啜泣 捂 害怕 掩饰
呜咽 掩盖 更害怕 又掩饰
哭泣 咬 非常害怕 竭力掩饰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8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阮恒感情变化的层次,体会他当时心情的变化。
发挥想象,合作释疑
1、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几句话,结合下文,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的几句话,想象一下阮恒当时可能在想什么?(出示文字投影)
在()里写上阮恒当时的想法,愿写几句就写几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a、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b、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c、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d、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e、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组派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想法。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误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阮恒吗?(引导出示问题:小男孩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同在孤儿院里生活,平时一定互相关心和爱护,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阮恒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你想对阮恒说些什么?请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9
【设计理念】
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应让学生动脑、动心、动情。本课从教材特点出发,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将教材作三度呈现的处理,试图让学生的感悟逐步深入,情感逐步提升,最后达到刻骨铭心的教学效果。
2、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应是语言文字。抓住课文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在个性化的读中有所感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有所积累,在有感情的读中培养语感,是本课努力的方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1、读通读熟课文,初步感受小主人公不怕疼痛坚持给小女孩输血的勇敢。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休克、迫在眉睫、颤抖、啜泣、呜咽、竭力“等词语的意思。正确书写课文生字。
第二课时
【预设目标】
1、感受阮恒对朋友的忠诚和无私,体会“朋友”的含义。
2、抓住重点词句逐渐深入地体会阮恒的“勇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预设过程】
一、导入,提炼整体感受
1、在我们的身边有一则令人感动的小故事,我知道你们课文已经读得很流利,对课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谁来用比较简单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主人公名字叫──阮恒,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嚼读,体验“忍痛”之“勇敢”
1、课文那些地方让你感觉到了阮恒的勇敢,老师请你们再次与课文去对话,把有关句子划出来,并且选择其中一句或几句细细品味,用心感受,然后用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好吗?
2、交流。
⑴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你从哪儿体会到他的勇敢?
(“然后又举起来”“颤抖”)
研究阮恒“又举起来”是怎样举起来的,体会其勇敢并指导朗读。
(犹豫的,坚决的)
还有哪个地方也能让你感觉到阮恒很勇敢?
一片沉默,但却有一只小手颤抖却坚决地举了起来,多令人感动的场面呀!齐读这句话。
⑵ “过了一会儿,他忽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脸”。
谁听出了勇敢?
那些词告诉你他想哭?理解“啜泣”。
为什么“捂住脸”?
想哭却要努力控制,这对一个孩子来说,多不容易啊!一起读。
⑶ “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呜咽”是一种怎样的哭?和“啜泣”相比呢?
引导学生从“试图掩盖痛苦”感受阮恒的勇敢。
这就是勇敢啊,请你用朗读来表达。
⑷ “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从哪里读懂“竭力制止”?
谁能把“竭力”的样子表达地更好?
连起来轻声读读这段话,体会体会阮恒的勇敢。
指名读,齐读。
⑸ “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垫上。”
⑹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你怎么理解他的“不动”和“不说”?
其实,针已经扎进他的血管,你说他会不疼、不怕吗?
一起读,感受他的勇敢。
⑺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象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立刻停止”,多么坚决!
三、悟读,体会“舍生”之勇敢
1、同学们,对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输血是疼痛的,是可怕的,所以阮恒他──啜泣,他──呜咽,他──哭泣,但他却一直勇敢地在控制自己的害怕,掩盖自己的痛苦。可是,你知道吗?他啜泣,他呜咽,他哭泣,不仅仅是因为疼痛啊。其实,课文还有一段。轻轻地反复地用心地读读这段话,相信你对阮恒的勇敢会有新的认识!
出示课文结尾一,自由朗读。
事后,医生对周围的人说:“他是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准会让他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好让她活下来。”
2、你想说什么?
原来阮恒是以为输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呀!
3、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读读那些曾经打动你的句子吧,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4、一起来感受阮恒,感受他的勇敢。(出示课文文字,配乐引读)
“一阵沉默之后──这是一位男孩,名叫阮恒──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针扎进了他的血管──过了一会儿──“疼吗,阮恒”医生问,阮恒摇摇头,但──医生又问是不是针扎疼了他,他又摇摇头,接着──
5、看哪,孩子们,他在颤抖地举起手的时候,就以为──
他在躺到草垫子上的时候,也以为──
当针扎进他血管的时候,他还以为──
当鲜血汩汩外流的时候,他更以为──
6、死亡的恐惧越来越深,但阮恒却一直在克制,在掩盖!孩子们,这是一份怎样的勇敢啊!这是一份连生命都可以舍弃的勇敢
假如你是那位医生,你亲眼目睹了这样感人的场景,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对周围的人说这句话?
(示结尾一)
是的,假如我是医生,我要郑重地对周围的人说──
假如我是医生,我要激动地对更多的人说──
假如我是医生,我要把阮恒牢牢刻在心里,我这样轻轻地对自己说──
四、品读,感悟“朋友”之涵义
1、敢于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换得别人的'生命,这份勇敢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但是,他为什么愿意这么做呢?是一种怎样巨大的力量使他如此勇敢呢?想知道吗?其实呀,课文还有一段呢。(出示课文结尾二,师配乐朗诵)
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2、没有高大伟岸的理由,没有滔滔不绝的回答,只有简简单单的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因为他是我的朋友,所以我──
此时,肯定有两个字在你们心中像花儿一样粲然开放,像树一样落地生根,那就是──友情(朋友、友谊)
是的,生命虽然可贵,朋友却是无价的呀!
3、课文还没有题目,如果请你取题目,你会用什么?
你们的题目都很好,作者和一位同学想到了一块儿,那就是──
(出示课题,齐读。)
阮恒口中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被用作了文章的题目,你觉得还简单吗?请你读出不简单。
这么不简单的几个字,让我们把他端端正正写在课题的位置上!
4、课文写到阮恒的话就戛然而止了,但我们的想象可以继续:阮恒的鲜血顺着输血管一滴一滴流入了小姑娘的身体,几个小时后,小姑娘苏醒了,得知她休克时这感人的一幕,她会?很多年过去了,小姑娘长大了,回首往事,她感慨万千,她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种情景,展开想象,写一两句话。
(出示写话练习)
选择一种情景,展开想象,写一两句话:
几个小时后,小姑娘醒了,她得知这感人的一幕,她。
多年过去了,小姑娘长大了,回首往事,她感慨万千。
交流朗读
5、总结:
是呀,为了朋友,两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像阮恒这样的朋友值得一生珍藏!这样的朋友,一辈子能有一位,足矣!这样的朋友啊,让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愿意读读吗?
(出示)
有一种爱很小很小,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却能为你献出生命。
这种爱,在课文中就是──友爱。
让我们记住这种爱,也愿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播种这种爱,我更愿意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也定能收获一份这样的爱!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本课1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0个,正确读写“查看、休克、迫在眉睫、草垫、呜咽、拳头、竭力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预习提示进行学习。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阮恒为了抢救受伤的同伴。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的全过程。运用比较读写结合讨论的学习方法和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能从阮恒无私的献血中,感受到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学习阮恒具有真诚地对待朋友的纯真,朴实的品质。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描写在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救活自己因流血过多,生命垂危的同伴,毅然献花出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生命的动人故事。故事的开头写了一名孤儿在炮弹的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接着具体描写了阮恒献血的全过程,课文生动地描写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真切地反映了阮恒献血时的复杂心情,最后点明阮恒献血的原因。虽然他误认为献血后会死去,但为了救活“她”,他能愿这样做,这种朋友间的真诚、无私助人的品格十分可贵,十分感人。因此,通过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进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应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在具体操作时,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解决。
3、学校与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的现状决定着教学的客观条件,因此,在设计教学思路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有“空中楼阁”那样的教学设计,我们是一所农村小型学校,在现代化教学设备走进课堂教学的今天,我们对此只有望而兴叹,无所作为,加上农村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生活背景和城市的学生相比,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在采取教学方法上我尽量以“我”为中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善课堂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需要,使之逐渐步入新的轨道。
4、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人的一生中,难免每一个人都会有很多的朋友,我想,大家肯定也有朋友,不过今天我们将看到的是一对在战争中的朋友,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对朋友感到兴趣吧,那我们今天就一齐来学习《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
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激趣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整体认读音节。wū呜、y咽、三联拼音节:din垫、qun拳(指名学生读,其他同学做评价),“咽”是多音字,可读yn,狼吞虎咽。
2、检查学生的生字字写,注意“睫”是“目”字旁,不要写“日”;“垫”的右上是“丸”,不要少写一点;“揭”和“竭”字形相似,字义不同。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①开火车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②选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再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想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准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让同学们在听中比较自己哪些地方还没有读好,便于纠正)
③请学生说说课文是写一件什么事?
三、运用方法,理解内容
1、抓重点词语、句子,提出问题,独立思考,与同桌讨论的形式,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①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和描写阮恒献血时的神态、动作句子(请学生说说自己画的是哪些句子),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并进行板书:迫在眉睫、啜泣、捂住、摇头、呜咽、掩盖、又摇头、哭泣、制止。
②提问题: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他为什么“立刻停止了哭泣”?既然抽血不会疼,怎么会“啜泣”呢?他“用手掩盖他的痛苦”他有什么痛苦呢?
③指导学生看图,并进行引导。
④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评价。
四、练一练
读句子,用“√”选出正确的解释。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①“举起”“放下”“又举起”说明阮恒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一直拿不定主意。
②“举起” “放下”“又举起”说明阮恒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终于拿定了主意。
2、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①阮恒的表情和动作,说明他当时内心很痛苦,并且设法掩盖和制止内心的痛苦。
②阮恒的表情和动作,说明他当时身体非常疼痛,并设法掩盖和制止身体的疼痛。
五、总结概括,思想升华。
启发谈话,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文章的主人翁精神深深地打动着同学们的心,我想这时每个同学都会许多内心的话要说吧!好,下面你们就围绕着老师提出的话题,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1、你认为阮恒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对朋友的感情是怎样的?
2、你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你准备怎样去做?
生说——师评价——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描写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句子。
教学自我评价
这应该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的知识点及学生的技能训练,我都有机地、比较恰当地渗透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注意教和学的关系,并在引导的过程中,难点、重点处理得较为自我、适度,使学生的学习学得轻松愉快,并从中获得了相应的学习效果。但在情感及价值观方面,还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要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的身心如临其境。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感悟,得到心灵的升华,这才是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在这里还做不到,因此,这是不足的地方。
教案点评
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思、感、说的训练,是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理念。本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有专家曾指出:教语文不读书,就等于不是在教语文。本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有感情朗读、默读、个别读、集体读等训练,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学生能从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升华。另一方面,教师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教学,如:抓住了阮恒献血时的神情、动作句子,通过读——讨论——汇报的形式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形式,并在学生读后感悟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想,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达到了语文教学中育人的效果。相反,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语文的时候,不知其文的味道,不深入领悟和感触到文的精髓东西,并以此去触及学生的心灵,可以想象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对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中,教师所采取的激情引导所准备的背景,还是不够,显得较为清淡。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的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知识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阮恒的美好心灵,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理朋友的真正含义。
教学过程:
一、 讲故事创设情景
有一对好朋友—胖子和瘦子。有一天,他们到野外去玩,忽然遇到一头熊向他们逼来。瘦子手脚麻利,迅速地爬上了身边的大树,而胖子怎么也爬不上去,他着急地向瘦子求救:“嗨,拉我一把!”这时,只要瘦子停下来拉他一下,他就可以爬上去,可瘦子好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自己往上爬。眼看着危险一步步逼近,胖子在情急之想起了熊不吃死人,于是马上屏住呼吸,倒地装死,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当危险过去以后,胖子对瘦子说了一句话:( )
1、同学们,假如你是胖子,你会说什么?
2、你们说的很有道理,胖子说的话是“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相信学了之后你会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有更深刻的理解。
3、板题,生读题,提问:这里的朋友指的是谁和谁?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把课文读准确、流利,想想课文讲了阮恒和朋友之间的什么事。
2、指名归纳主要内容。
3、是啊,在阮恒的心里,他认为献血是有巨大危险甚至会失去生命,可他为什么要献血呢?他是怎么想的?请找出描写阮恒动作神态的句子,同桌交流是否找对了。
4、学生活动。
三、 出示句一: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1、齐读,这是写阮恒的什么?(动作)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2
近、反义词
近:颤抖——发抖
啜泣——抽泣
呜咽——哽咽
竭力——尽力
反:痛苦——欢乐
掩盖——揭露
迅速——缓慢
输血——失血
巧析词语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竭力:尽力。
休克:这是一种细胞急性缺氧综合症,表现为血压下降,血流减慢,四肢发冷,脸色苍白,体温下降,神志淡漠。
输血:把健康人的血液或血液的组成部分(如血浆、血小板等)用一定的器械输送到病人体内。
呜咽:低声哭泣。
颤抖:神情激动,紧张而发抖。
迫在眉睫:比喻事物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课文指必须立即输血。
点拨难句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着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这句话反映了阮恒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为了挽救朋友是献血还是不献血?矛盾的心情,在行动上就会犹豫不决,所以当时就表现了“一阵沉默”。献血对阮恒来说毕竟没有亲身经历过,他当时既感到神秘,又很胆小、紧张、害怕。因此“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通过短暂时间的思想斗争,阮恒想到朋友的生命危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给朋友献血,他的手“又举起来”了,这一系列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阮恒的内心世界。
2.医生转过身向那个小男孩提出同样的问题。小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这两句话是阮恒和医生一问一答。阮恒为什么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而还要献血呢?从他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不仅是出自对朋友的一片友情,更因为他与被救的小姑娘都是深受战争迫害的孤儿,他们有着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处境,在朝夕相处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情谊促使他无私地献出自己的鲜血,甚至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
精释课题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个名叫阮恒的小男孩说的话,课文写他为了救护受了重伤的朋友,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的故事。
段落结构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
第二段(第5~11自然段):讲阮恒是怎样献血的。
第三段(第12~14自然段):讲阮恒献血是为了朋友。
归纳中心
本文讲的是在战争时期的一所孤儿院里,一个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毅然地献出自己的鲜血的故事,赞美了孩子间纯洁、崇高的友情。
提示写法
通过对人物动作、表情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品质。紧紧抓住人物内心对输血一事的极度害怕来写,写出人物在愿意献血时和献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在害怕的心理中,突现出他勇敢的品质,进而表现出他心灵和情感中那感人至深的东西,从而充分地表现出了文章的主题。
学习要点提示
1.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⑵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表情、动作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朋友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大意,体会阮恒献血过程中的神情、动作的词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难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阮恒对小女孩真挚的友情,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三、教学过程:
一、以“朋友”导入
1、以朋友的篆书入题
2、师:你觉得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朋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
要求: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词
3、通过刚才读课文,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3.4自然段:
1、师配乐范读1、2自然段,创设故事情景。
2、生自由读3、4自然段,找出体现小姑娘急需输血的句子。
学生交流:1、抓关键词“迫在眉睫”,联系上下文猜猜“迫在眉睫”的意思了。
3、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情况危急。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关注动作:举——放——举
学生学会质疑句子:为什么小手举起来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学习方法指导:通过人物动作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想像说话:出示:一阵沉默之后,阮恒颤抖动举起手来,他想:()。忽然把手放下去,他想:()。然后又举起来,他又想到:()。
指导朗读。
(三)学习8-10自然段。
生接读8—10自然段,划出从文中找出表示“哭”的词。
引导学生比较“啜泣”、“呜咽”、“哭泣”“抽泣”这几个词的意思。
读四个词语所在的句子,生谈感受,体会阮恒献血时害怕、痛苦的心情。
看图写话:此时阮恒在想什么呢?
讨论:内心如此痛苦的阮恒,为什么还要竭力掩饰,坚持献血?
指导朗读:男女生合作读句子。师生合作读9—10段。
四、升华情感
看着这感人的一幕,此时你有什么话想对阮恒说。(我想对阮恒说……)
创设情景说话:小女孩康复了,她来到阮恒身边,对阮恒说……
师结:以朋友结束。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4
一、说教材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紧急救护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自己的鲜血,表现了阮恒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在写作方法上,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具体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针对以上内容,我提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阮恒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品质;
2、熟读课文利用以前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3、体会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的。
二、说教学步骤
为完成以上三个教学目标,具体过程这样安排。
1、激兴导入。
导语:我们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朋友。有人说过“朋友是一种财富。”有的歌中也唱过“朋友多了路好走。”老师想问,你们有朋友吗?(生:有!)你们之间互相帮助吗?给老师讲一下怎样?(生:讲自己的故事)在同学们答完后,教师总结,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然后教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1课《她是我的朋友》(板书)看看文中小阮恒是怎样关心自己的伙伴的?好不好?
2、升华兴趣
在同学们很愿意去读课文的'基础上,师问:“请同学们回忆学习课文的方法都有什么?”(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接着问“这一课怎样学?”教师引导学生去自己学习,然后提出要求:第一步,读课文,利用字、词典扫清阅读中的拦路虎。第二步,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做记录。(小组能解决的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留下,等待向教师提问。)第三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
为完成以上三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A、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广泛的听取他们的意见;B、要和学生交流看法,指导学生抓住重点;C、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
3、延续兴趣
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我计划这样做:
A、要求把你遗留下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在黑板上记录。针对提出的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
B、如学生没有提出写作方法上的问题,教师要提出。(找出有关小阮恒动作描写的句子。提问他当时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了解:语言、动作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C、教师总结全文。(多媒体课件)
她是我的朋友/失献
小姑娘------》血《---------阮恒(奉献)
(迫在眉睫)
三、说学法
新的教学理念强调,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本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要有自主性;合作学习得到了加强,使学生养成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通过以上过程,反映的是这样的教学理念:
1、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以及尊重学生的意见上)
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时间安排
课时------------------一课时
导入------------------05分钟
自学------------------20分钟
师生探讨------------------15分钟
总结------------------05分钟
共计45分钟
最后,我就用本节课的结束语来结束这次说课吧!“朋友是一种财富,愿你我成为朋友,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
《她是我的朋友》教案15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心情,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
3、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加深对“朋友”一词理解;
4、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的内心活动;
2、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质疑
1、同学们,许多英雄模范为了祖国、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利益、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令我们感动,他们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可是今天,毅然献出自己鲜血、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生命去挽救朋友生命的,竟是一个小男孩。大家想不想了解他的故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板书课题、齐读),相信学过之后大家一定会对“朋友”这个词有新的理解。
二、默读全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师:说说初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口头提出问题,教师适时提炼后给BBS论坛发新帖子)
2、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这回你们可以大声地朗读,还可以与同桌讨论,共同来给刚才的问题回复帖子。(生回帖后全班浏览)
3、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急需输血、冒死献血)
4、小结:是啊!小姑娘生命危在旦夕,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急的关头,终于有一个小男孩愿意为小姑娘献血,他就是阮恒。
三、理解重点语句,探究人物心理
1、阮恒给小姑娘献血的过程中是怎么想的呢?在这一单元的导读和本课的预习要求中都提到了要抓住描写人物神情、动作的语句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学习方法(师板书:神情、动作、内心活动),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画“~~~~”,从这些句子中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多读几遍,还可以在书上及时把自己的感悟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自学重点语句的情况:
①你找到的是哪一句?(生说一句,师在电脑主机上点击哪一句画“~~~~”)
②对于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把你的内心感受读出来。
3、提问:同学们,阮恒在献血的过程中,从啜泣一下,到又开始呜咽,到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说明什么?
他一次又一次地掩饰自己的害怕,又说明什么?
4、小结:终于有个孩子愿意为小女孩献血了,他就是阮恒。输血前,他害怕过、犹豫过,但是仍然数他最勇敢,只有他愿意为小女孩献血。
5、引读: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小男孩输血前的害怕、犹豫,却又不乏勇敢,让我们一块儿把这些令我们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愿意做动作的可以站起来读。
好,下面老师读表示时间的词,请同学们读表示阮恒神情、动作的句子。
师引读下列句子:
师:抽血过程中——生:阮恒一动也不动……不说
师:过了一会儿——生:他突然啜泣了一下……捂住脸
师:但过了一会儿——生:他又开始呜咽……痛苦
师:接着——生: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竭力制止抽泣
6、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令你感动?好好读一读,体会一下,和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四、继续学习课文,体会高尚品质
1、这个时候,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对阮恒说些什么?阮恒又会说些什么?
老师课前对“输血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可以进入“网上资源”,查一查老师给你们收集的“输血知识”,还可以结合你们自己课前所了解到的输血知识,练习扮演医生劝劝阮恒。
2、假如老师就是阮恒,你们会怎么来安慰我,让我立刻停止了哭泣呢?指名说。
3、是啊,阮恒是以为自己把所有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后自己会死去,可他为什么愿意这样做呢?阮恒是怎么回答的?(全班齐说阮恒的回答:她是我的朋友)
听了阮恒的回答,你们觉得阮恒是个怎样的人?(阮恒为了挽救小伙伴的生命,不惜献出自己的鲜血,牺牲自己的生命。)
师:阮恒对待朋友舍己救人、无私奉献。(板书:舍己救人、无私奉献)
五、利用网络,读写结合
1、教师在网上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任务。
课内任务1:点击“时光邮箱”,把你学过课文之后想对阮恒说的话发送E—mail给阮恒;
课内任务2:先进入“友情小站”自由选读感兴趣的'材料,再点击“心意小屋”,在电子卡片的空白处用一两句话写下你对“朋友”这个词语的理解。
2、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3、布置课外任务。
课外任务1:收集关于“友情”的格言或中外故事,制作一个以“伟大的友谊”为主题的班级专题网站;
课外任务2:进入“轻松聊聊”,把你学过课文之后的感悟在聊天室中与同学交流;
课外任务3:试着自学其他写“朋友”的文章,说说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注:“友情小站”内容为大量的与“朋友”有关的诗歌、散文、格言、成语以及朋友之间相处的感人故事等。采用“确定展示方式——完成电子作品——自由访读作品——推荐展示作品——上传电子作品”的形式进行网络学习与发布)
六、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深化总结
俗话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是人一生的财富。友情,是人心灵深处最温馨的港湾。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珍视友谊、珍惜朋友!
当朋友有困难时,让我们像阮恒一样,伸出热情的双手去关心、帮助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爱心、充满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