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陶渊明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  《饮酒二十首(其八)》是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下面给大家分享《饮酒》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

  《饮酒二十首(其八)》是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下面给大家分享《饮酒》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品味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体会“陶诗”的思想意义及创作风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陶渊明的生平、故事、饮酒诗和田园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1、讲述陶渊明生平、故事。

  2、陶渊明的田园诗。

  3、陶渊明的饮酒诗。

  三、朗读、体会这首诗

  诗人悠闲生活中的佳作,他的诗风格自然淡雅,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诗中有人有景有情,请大家熟读后用一段话来表述诗的内容,描绘诗的画面。另外。我们来体会一下,诗中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范读、小组讨论交流

  1、教师出示美景图片,并进行示范朗诵。

  2、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3、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把握诗意。

  4、师生共同概述诗意,品诗,朗诵。

  四、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成为写景名句。王士禛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

  (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去体会、咀嚼。

  2、诗文详解:前四句作者把房屋建造在人们聚居的地方,过去了隐居的生活。在《归园田居》中有(开荒……八九间),但是,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只是为什么呢?常言道:“心境自然凉”,作者能做到这点正是因为“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呢?作者的心已经远离了世俗名利、内心非常平静,所以觉得自己的.住处很僻静了。接下来的四句前两句写人,生动的描绘出作者俯身看菊花的赏花的样子,又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南山,这里,(问)“悠然”两个字用的很好,可以突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下两句写景,傍晚的时候,落日遮山,晚霞映衬,景色非常美丽,飞鸟呀结伴飞回了树林。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最后两句,作者悟到此中的真意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说没有什么可辨呢?因为作者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要远离名利纷争、自得其乐,洁身自好,这些是需要有心的人去感悟的,不需要用语言去辨。问:在这里作者达到了一种、什么心态很境界呢?达到了物我两忘、悠然自得的境界。

  五、小结(板书)

  这首诗,诗人是随心而写的,是触景而生的情,人在景中,景在人的活动中,人与景融为一体,悠闲的生活与优美的自然相得益彰,观景有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但要欣赏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还要学习作者那种远离名利纷争,怡然自乐的生活态度。

  六、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

  饮酒人、景、情融为一体抒发作者不追求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人生态度。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反复吟诵,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难点:

  目标2.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品读他的《饮酒》。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

  1、走近作者:1陶渊明其人: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青壮年时,曾做过江州祭酒和参军一类的小官,但时间都很短,后任彭泽县令,终因不满官场黑暗,又不肯迎合权贵,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41岁归隐田园。他在诗文中着力表现在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得之乐,开创了田园诗派,田园诗派创始人,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2陶渊明其事:不为五斗米折腰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主要讲陶渊明任县令时,有一天有个官要来,别人就劝他穿戴整齐,迎接那个官,他本来就是个向往自由随性的人,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后来辞官,隐居山林,这个词主要是说陶渊明有骨气,不趋炎附势的性格。

  2.作品介绍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所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四、诗韵朗读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注意朗读时的语调、语气、节奏处理)

  3、学生朗读、背诵。

  五、画面再现——理解诗意

  1、结合课文注释,翻译诗句。

  2、有疑问之处圈点勾画出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

  3、解释加点词语。

  结庐在人境 盖房子 人世间 而无车马喧 世俗往来的纷扰

  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自称 这样,如此 悠然见南山 悠闲自得的样子

  山气日夕佳 气象,景色 接近黄昏的时候 飞鸟相与还 一起

  欲辨已忘言 辨析

  4、翻译诗歌

  住在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纷扰。问你怎样能做到这样呢?心高志远,住处自然偏僻宁静。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悠然自得抬起头看到了南山。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来。这里边有自然的意趣,想要辨析,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表达。

  六、合作探究——品读诗歌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什么“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是指世俗往来的纷扰,并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车马喧闹的声音。“而无车马喧”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人,看淡了功名利禄,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2、“心远地自偏”中的“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远及近,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的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4、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

  不能。“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南山时,心中的那种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而“望”是眼睛盯着看的意思,用这个字,诗句就变得平淡无味了。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领会到的“真意”是什么?

  “真意”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6、结合所学的诗句,说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清新自然。

  情、景、理三者紧密融合。诗人写了南山幽静秀丽的景,以及自己不受尘俗干扰、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领悟出万物各得其所的自然理趣。最后用理语作结。

  七、小结感悟——领悟诗道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2、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多少帝王将相,零落成泥,唯有那些优美的文字,依旧镌刻人心。让我们在语文这一方天地中诗意的栖息,像千年前的陶翁去品味人生的悠然!

  八、古今合韵——穿越时空,跟陶渊明来一次心灵该得契合(《饮酒》改写)

  把一座茅屋 心居之 身倚之 那结伴归巢的

  修在人来人往的地方 菊花处 樊篱旁 飞鸟啊

  然而我却 悠然抬头 恋着旧林

  丝毫感觉不到 满眼庐山色 守住信仰

  俗世的喧嚷 锁住我

  有人问我 迷醉的目光 真者自然存

  为何你的心能如此静躺 青山间的流岚雾霭啊 存者且会真

  那是因为 因着黄昏 生活,

  我把它放置在 追逐阳光 本就应该

  一个远离尘嚣的远方 不思不量

  九、我的收获

  用一句话写你在本节课的收获。

  十、布置作业

  发挥想象、联想,描绘诗中的优美风光。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展现的画面。

  我来到庭院东边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之间苍翠巍峨的南山映入眼帘。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作者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请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描写这句诗所展现的美景。

  夕阳西下,山上缥缈的云气形成美丽的景色,空中的飞鸟呼朋唤友地结伴飞回窠臼。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重)

  2、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难)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旧时代的许多诗人,因对现实不满,便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热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陶渊明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重)

  2、了解诗中人、景、情、理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并初步感受本诗平淡自然却韵味醇厚的语言。(难)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悠然闲适的隐者心境和天人合一的人生追求。(重点)

  三、知作者,明背景

  1、作者简介。

  2、背景链接。

  四、一读品诗音韵美

  (一)读准字音、节奏。

  自学指导1: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2)请学生朗读诗歌,并请学生纠正字音、节奏及重音。

  (3)听朗读,画出本诗的节奏。

  (4)跟着朗读小声的再读诗歌。

  (5)齐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二)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歌中的画面进行描述。

  自学指导2: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内容

  五、二读品诗情感美

  (一)品“心远”

  陶渊明心远离了什么?“心远”之后获得了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二)品“悠然”

  1、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2、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六、三读品诗语言美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2、“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为什么?

  3、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七、探究主旨。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八、当堂检测。

  1、当堂训练。

  2、背诵全诗。

  九、小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在这首诗里,有“结庐人境”后心灵的宁静,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有“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他这种于朴素的田园生活中追求精神的自由的生活模式,为后代文人指明了一条艺术人生、诗意人生的道路。这也许就是本诗具有永久魅力的奥秘吧!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对歌剧、歌剧音乐感兴趣,乐于了解与歌剧有关的音乐文化。

  2、能够感受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并能辨认变化着的演唱形式。初步了解威尔第的生平及贡献。

  教学重难点:

  能够体验《饮酒歌》的音乐情绪,了解演唱形式。

  教具:

  教学光碟、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背景介绍

  1848年,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问世。后来,他又亲自将其改为剧本。1852年,威尔第在巴黎访问,并在此观看了话剧《茶花女》,随即产生了将其改为歌剧的想法。1853年初,皮阿维写成歌剧脚本。随后,威尔第用了四周的时间便写成了歌剧《茶花女》。同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威尼斯的费尼切剧院演出。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演员的'原因,首演以失败而告终。一年之后,此剧又在威尼斯的圣内迪克特剧院演出。此次演出大获成功。

  2、剧情介绍

  《茶花女》的简单剧情是:青年阿尔弗莱德与名妓薇奥列塔真心相爱。而阿尔弗莱德的父亲囿于门第之见,借口为了阿尔弗莱德的前途和幸福,要求薇奥列塔远离阿尔弗莱德。薇奥列塔痛苦地答应了下来。为了遵守诺言,她写信给阿尔弗莱德,故意说自己已经另有所爱。阿尔弗莱德不明真相。为了报复,他当众羞辱了薇奥列塔,由此而使得薇奥列塔病情加重。当阿尔弗莱德明白真相后,赶来探望薇奥列塔,而薇奥列塔已经病危。与此同时,阿尔弗莱德的父亲也意识到:是自己一手造成了这场悲剧。他也来到薇奥列塔身边并向她深深忏悔。但一切都为时已晚。最后,薇奥列塔将自己的画像送给了阿尔弗莱德便离开了人世。

  3、乐曲分析

  这是歌剧《茶花女》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首歌。剧中的女主人公薇奥列塔久病初愈,在家里举行宴会。青年阿尔弗莱德阿芒被朋友拉来参加宴会。在薇奥列塔生病的时候,许多有钱的朋友都远离了她,只有一个和她素不相识的青年每天暗地里送鲜花给她,并探问她的病情,这使薇奥列塔十分感动。在宴会上,薇奥列塔才知道:那个送花的人就是阿尔弗莱德。她非常高兴。席间,朋友们邀请阿尔弗莱德唱一首歌。他便借歌声向薇奥列塔表达了爱慕之情。他歌唱美好的青春、歌唱纯洁的爱情。薇奥列塔也在祝酒时作了巧妙的回答。客人们的助兴更增添了宴会热烈的欢乐的气氛。

  《饮酒歌》为降B大调,3/8拍子,单三部曲式。歌曲的旋律重复了三遍。第一遍为阿尔弗莱德的独唱及朋友们的合唱;第二遍为薇奥列塔的独唱以及两位主人公的对唱,最后有合唱呼应;

  第三遍是客人们的合唱,此时的旋律转入降E

  4、作者简介

  (二)欣赏《饮酒歌》

  1、请学生体验音乐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歌曲《饮酒歌》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

  2、结合欣赏简要说明:威尔第的生平、《饮酒歌》中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等。

  (三)总结

  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习得语感;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4、理解诗句寓意,思考现代人生。

  【教学重点】

  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寓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二、作者简介

  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与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三、诵读

  1、全体朗诵。

  2、根据注释理解本诗的意思,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练习朗诵。

  3、听音频范读。

  四、解题

  《饮酒》是诗人陶渊明在归隐之后,陆续写成的20首诗,本文是其中的第五首。这些诗都是他在饮酒之后写成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五、品读诗句

  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① “人境” :人聚居的地方。

  ②“车马喧” :代表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无车马喧”即没有这种应酬和交往。

  ③ “心远”。即心志高远。可知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超脱尘世。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①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

  ②“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

  ③“悠然”:可知作者的心境是悠闲自得的。

  ④问:“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

  明确:不能。“见” 表现出诗人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而不是故意停下手中的活去“看”、“望”南山,这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而“看”或“望”字则将人与物拉开了一段距离,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少了田园生活的闲适趣味。

  ⑤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鸟飞倦了,也知还家,那么人也应该返归这宁静的大自然,享受田园生活的惬意,不要再为名利奔波劳累。

  ⑥“相与”:成群结伴,说明作者不光在勉励自己归隐,还在规劝他人丢弃对名利的追逐,回归自然。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我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

  六、主旨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生活的悠闲自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七、结束

  1、看视频朗诵

  2、集体朗诵《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