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形影神(并序)》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形影神(并序)》……
陶渊明《形影神(并序)》赏析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形影神(并序)》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作品简介:
形影神这首诗的题目及序文里,表面上是因为形影之言而引发了神辨,并且,在接下去的正文中,以三者辩论的形式,分别写出了形影神各自的观点。但实际上,这场辩论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三者辩论的形式呢 有些学者认为是"自述本怀而兼谈人生哲理,则以这样的写法较为浅显,明晰,生动,亲切,如谈家常,而且渊源有自,不乏先例。
古诗:
形影神诗三首并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君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赏析:
这三首诗告诉了读者,陶渊明为何要淡泊人生。
渊明通过形与影的一赠一答和神的开释,阐明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凡人都吝惜生命,希望长生留名,在渊明看来这是很糊涂的事。人生苦短,有酒且喝,然而与行善相比,醉酒又是那样的拙劣,行善固然能使人欣慰,然而谁会长久将你称述?三皇、彭祖以及老老少少和贤智愚顿之人都难免一死,过虑会伤害我们的生命,最好是听从命运的摆布。随着大化播迁运转,没有狂喜,也没有畏惧。该结束时就结束,不必再独自多忧虑。这也许就是陶渊明淡泊人生的缘故吧。
无论是高贵之人、下贱之人、贤智之人、愚钝之人,没有不为了吝惜自己的生命而忙忙碌碌的,这确实是很糊涂的啊。因此,我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由神辨析自然之理来加以开释。希望喜欢探讨这方面问题的君子,一起来了解其中任自然的用意。
形赠影一首
天地长久不没灭,山川也不会有多大的改变。草木遵循自然常规,经历风霜雨露时而繁荣时而枯萎。都说人最有灵性和最有智慧,偏偏又不如草木所具有的这种自然现象。适才还看见他安然在世,忽然间又去世不再有归来的时候。谁会觉得这世上少了一人,亲人朋友是否会相思?一旦看见他遗留下的东西,便会凄然落泪。我无飞腾变化成仙的方术,一定会死去而无可怀疑。愿你听取我所言,有酒且喝不要随便推辞。
影答形一首
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养生之术又总是苦楚笨拙的。真的愿意上昆仑山、华山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这条路却已然渺茫断绝。我影子自从与你形体相遇以来,就未曾有过不同的悲伤和欢悦。休息于树荫下面影子和形体若暂时分离,停于太阳之下影子和形体终将不再分开。影子和形体同在一起是很难长久的,我们将黯然同时消灭。身体不存在了名声也将消失,想到这些五情都猛烈燃烧。多做善事会见爱于后世,为什么不自己加倍努力?酒说是能消除忧愁,比起行善难道不拙劣吗!
神释一首
天地造化不偏不倚,万物自然生长繁盛而充满生机。人为三才(天道、人道、地道)之中,难道不是因为我的缘故?与你们形影虽然不是同一物,但是生来就与你们相互依附。结体托身于形影,善恶也不两样,怎能不将我的意见陈述。三皇古今的大圣人,也难免一死。彭祖的寿命已算长久的了,想多留于世也留不住。老老少少都难免于死,贤智愚顿之人也就不必细数。天天醉酒也许能够忘怀,而酒难道不是促使短命的工具?行善固然能使人欣慰,然而谁会长久将你称述?过虑会伤害我的生命,最好是听从命运的摆布。随着大化播迁运转,没有狂喜,也没有畏惧。该结束时就结束,不必再独自多忧虑。
作者简介:
陶渊明,高超、闲静、淡远,是晋宋间第一流人物。说到饥饿,他是饭瓢常空,家无存粮。说到寒冷,他是粗布短衣,冬天还穿着夏天的葛衣,没有替换的衣服。他的住房是四壁空空,难以遮蔽寒风和太阳。穷困之状可以说是到了极点。读他的《与子俨等疏》说:“我常恨家中没有楚国老莱子之妻那样的贤内助来开导我,只有自己怀抱这样的一片苦心了。你们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也应该思索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意义,齐国的管仲、鲍叔二人是朋友,在经商赢利分财时,多少并无猜疑之意,外人尚可以如此,何况你们是同父的兄弟呢!”这样看来,陶渊明还是妾生的儿子。他的《责子》
说“雍、端两人年龄都是十三”,看来这两个人一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渊明在彭泽县作县令时,下令公田全都种成高粱,说:“这样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满意足了。”但妻子和儿子坚决请求种粳稻,他就下令让二顷五十亩种高粱来酿酒,五十亩种粳稻供食用。他在《归去来兮辞》中自叙也说:“公田的收成,足够做酒,所以顺便求了彭泽令这个小官。”他本希望种的庄稼熟了,一年后离任。然而从仲秋到冬天,他在官仅八十几天,就自动免官离职。所谓的高粱粳稻,都没有能吃到一颗一粒,可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