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管理员

摘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目录▼【1】《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山水田园诗派的最高成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原文和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目录▼
【1】《归去来兮辞》原文【5】作者简介
【2】译文注释及文言知识【6】教学设计
【3】作品赏析【7】教学反思
【4】创作背景【8】读后感

  【1】《归去来兮辞》原文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2】译文注释及文言知识

  译文一:

  我家境贫困,靠耕田不足自给。年幼的孩子很多,米瓮里没有积蓄的粮食,养活全家老幼还找不到什么办法。亲戚朋友都劝我出去做官,我豁然而有所思虑,但求取一官半职也没有途径。恰巧遇到四方勤王的大事,诸侯大臣都以广施惠爱作为美德。我的叔父见我家境贫困,就举荐我任职于小县县令。这时讨伐桓玄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心里也害怕出远差。彭泽县离家只有百余里路程,公田里种植的粮食,足够酿酒,故而就向叔父谋求这个官职。到任后不久,很怀念家乡,便有归去的心愿。为什么呢?我本性真率,无法改变。饥饿寒冷虽也令人感觉痛切,但违背自己的意愿则更使我心身交病。先前曾在官场里应酬周旋,那都是为了嘴巴肚子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为平生的抱负未能实现而深感惭愧。本指望干完一年就整好衣服乘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赶快奔赴吊丧,于是自己请求免去了职务。自仲秋到入冬,任职一共八十多天。因这件事顺遂了心愿,而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再出外远行又有什么追求?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

  译文二: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关使,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终于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高兴地向前飞奔。家僮欢快地迎接,幼儿们守候在门庭。院里的小路长满了荒草,松和菊还是原样;带着幼儿们进了屋,美酒已经满觞。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开颜;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更)觉得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兴味无穷,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穴里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他们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再驾车出去又有何求?跟乡里故人谈心何等快乐,弹琴读书来将愁颜破;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将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有时驾着巾车,有时划着孤舟,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又要走过那高低不平的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我羡慕万物各得其时,感叹自己一生即将告终。

  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词句注释

  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表趋向的语助词。兮,语气词。

  2.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3.幼稚:指孩童。盈:满。

  4.缾(píng):同”瓶“,口小腹大的陶器皿。粟:小米,泛指谷类。

  5.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

  6.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7.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8.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9.靡途:没有门路。

  10.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11.诸侯:指州郡长官。

  12.家叔:指陶夔,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13.见:被。

  14.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5.惮:害怕。役:服役。

  16.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17.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ú):归家的叹息。《论语·公冶长》:“子在陈曰:‘归欤,归欤!’”

  18.何:什么。则:道理。

  19.质性:本性。矫:假。厉:勉强。

  20.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21.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22.口腹自役:为了生活饱腹而役使自己。

  23.怅然:失意。

  24.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25.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26.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27.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28.仲秋:农历八月。

  29.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30.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31.胡:为何。

  32.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

  33.奚: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34.已往:过去。谏:谏止,劝止。

  35.来者:未来的事(指归隐)。追:挽救,补救。

  36.实:确实。一说认识到。迷途:做官。其:大概。

  37.是:正确。非:错误。

  38.遥遥:漂流摇荡的样子。以:而。飏(yáng):形容船缓缓前进。

  39.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前:前面的。

  40.恨:遗憾。熹微:光线微弱,天未大亮。

  41.“乃瞻”二句: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衡,横木,横木为门,是贫者之居的布置。载欣载奔,高兴地奔跑。载,语助词。

  42.稚子:幼儿。

  43.“三径”二句: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

  44.盈樽:满杯。

  45.引:拿来。觞(shāng):古代酒器。

  46.眄(miàn):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草木的枝茎,这里指树。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的神色。

  47.寄傲:寄托傲世的情怀。傲,指傲世。

  48.“审容膝”句: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审,深知。容膝,仅能容纳双膝,形容居处狭小。

  49.“园日涉”句:每天在园中游玩。涉,涉足,走到。

  50.策:拄着。扶老:手杖。流憩(qì):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憩,休息。

  51.矫首:抬头。矫,举。遐:远。

  52.无心:无意地。岫(xiù):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53.景:同“影”,指太阳。翳(yì)翳:阴暗的样子。

  54.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55.请:表委婉的谦敬副词。息交:停止与人交往。绝游:断绝交游。

  56.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57.情话:知心话。

  58.春及:春天到了。

  59.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60.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或,有时。巾车,有车帷的小车。

  61.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为船桨。这里名词作动词,意为划桨。

  62.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63.“亦崎岖”句: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64.“木欣欣”句:谓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65.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66.“善万物”二句: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即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即将结束。

  67.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68.“寓形”二句: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hé),何。委心,随心所欲。去,死。留,生。

  69.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70.富贵:指高官厚禄。

  71.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72.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73.植:立,扶着。耘:除草。耔(zǐ):培苗。

  74.皋(gāo):高地。舒:放。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

  75.聊:姑且。乘化:顺从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76.夫:句中助词,无义。 复:还有。疑:疑虑。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实为古今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

  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

  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

  3、形容词作名词: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

  4、动词作名词: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5、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安:使动用法,使……安适)

  6、意动用法:

  乐琴书以消忧(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7、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三、一词多义

  心:

  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

  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

  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悟已往之不谏 (放在句子主语与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奚: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

  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寻: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不久)

  既窈窕以寻壑(探寻)

  往:

  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悟已往之不谏(过往)

  会:

  会有四方之事(恰、逢)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见)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集)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一定)

  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赵王畏秦,欲毋行(前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执行)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行为)

  琵琶行(文体之一)

  策: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书)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时:

  时矫首而遐观(时常)

  善万物之得时(大好时光)

  寓形宇内复几时(时候,时间)

  非:

  觉今是而昨非(错误的)

  富贵非吾愿(不是)

  四、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 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

  (5)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

  (6)于是怅然(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泛指。

  (9)(幼稚)盈室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10)知来者之可(追)

  古义:挽救,补救。今义:追赶,追求。

  (11)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今义:扶着老人。

  (12)问(征夫)以前路

  古义:行人;今义:指出征的人

  (1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

  (14)(景)翳翳以将入

  古义:阳光。今义:景色

  5、虚词的用法

  (1)、以

  A、既自以心为形役 (介词。使、让。) B、舟遥遥以轻飏(表修饰。“而”)

  C、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D、乐琴书以消忧(连词。来,表目的。)

  E、聊乘化以归尽(连词,表顺承。然后) F、园日涉以成趣(连词,表结果。)

  G、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而”) H、问征夫以前路(拿)

  (2)而

  A、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B、门虽设而常关(连词,表转折。)

  C、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D、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

  A、悟以往之不谏(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往)

  C、悦亲戚之情话(取独) D、善万物之得时(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判断句

  (1)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富贵非吾愿

  六、宾语前置

  (1)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

  七、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

  (5)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

  (6)景翳翳将入(省略宾语,景翳翳将入山)

  (7)云无心以出岫(省略介词,云无心以出于岫)

  八、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

  九、介宾后置句

  (1)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介词结构后置

  (2)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介词结构后置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介宾结构后置

  (4)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介宾结构后置

  返回目录>>>

  【3】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日日园中散步,其乐无穷。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也只有高天阔地的大自然,才容得下诗人的傲岸呵。“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此四句之描写,显然寄托深远。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评上二句:“此陶渊明出处大节。非胸中实有此境,不能为此言也。”云“无心”而“出”,鸟“倦飞”“知还”,确乎喻说了诗人由出仕而归隐的心路历程。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晋祚,姑且不论,流连孤松则显然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本辞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诗人与世俗既格格不入,还出游往求什么呢。“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亲人之情话,农人谈庄稼,是多么悦耳,多么真实。什么“应束带见”官的讨厌话,再也听不见啦。除了琴书可乐,大自然本来也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何况正逢上充满希望的春天。“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驾车乘舟,深入山水,山道深幽,山路崎岖,皆使人兴致盎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韵律,令人欢欣鼓舞,亦令人低徊感慨。万物畅育,正当青春,而自己呢,已近老年。“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兮欲何之。”省察生命之有限,愈觉自由之可贵。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又何须汲汲外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帝乡即仙乡,指道教所说神仙世界,其实亦可兼指佛教所说西方净土。富贵功名非我心愿,彼岸世界也不可信。由此即可透视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了世俗政治社会,亦摒弃了宗教彼岸世界。在士风热衷官职、同时佛老盛行的东晋时代,其境界不可谓不高明。他的人生态度是认真的、现世的。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此四句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诗人充实的全幅生命。“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二句是诗人人生哲学的高度概括。《周易·系辞》云:“乐天知命故不忧。”化、天命,皆指自然之道。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即实现了人生的意义,此足可快乐,此即为快乐,还有何疑虑呢!这是超越的境界,同时又是足踏实地的。

  《归去来兮辞》是辞体抒情诗。辞体源头是《楚辞》,尤其是《离骚》。《楚辞》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悲剧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超越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到儒家思想教育,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端黑暗的历史时代,士人理想无从实现,甚至生命亦无保障,这时,弃仕归隐就有了其真实意义。其意义是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起独立自由之精神。陶渊明,是以诗歌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在两宋时代,《归去来兮辞》被人们所再发现、再认识。欧阳修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宋庠说:“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评量了此辞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格非说:“《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朱熹说:“其词意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上引文见陶澍集注本)则指出了此辞真实、自然、冲和的风格特色。宋人这些评论,是符合实际的。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题未定草》)通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归去来兮辞》的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钱钟书先生说:“《序》称《辞》作于十一月,尚在仲冬;倘为追述、直录,岂有‘木欣欣以向荣’,‘善万物之得时’等物色?亦岂有‘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植杖而耘耔’等人事?其为未归前之想象,不言而可喻矣。”(参见钱钟书《管锥编》1225~1226,中华书局,1979)如此说来,本文第一大写作特色就是想象。作者写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那么,写心中之景与眼前之景有什么不同吗?眼前之景,为目之所见,先有其景后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写真;心中之景,为创造之景,随心之所好,随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则未必符其实,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语言十分精美。诗句以六字句为主,间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韵律悠扬。句中衬以“之”、“以”、“而”等字,舒缓雅致。有时用叠音词,音乐感很强。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对偶句,或正对,或反对,都恰到好处。描写和抒情、议论相结合,时而写景,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语文人生 ·最后说明一点,就是陶渊明虽然归隐田园,且不论他这种做法是积极还是消极,但他毕竟不同于劳动人民。他写《归园田居》也罢,写《归去来兮辞》也罢,实际上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现象,归隐田园的也并非他一人。然而他的归隐造就了一个文学家,形成了一种文学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此话虽过,但可以见出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题旨

  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主旨和结构

  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我安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4】创作背景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县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陶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404),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405),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陶渊明天性热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治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

  【5】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返回目录>>>

  【6】《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诵读

  2、感受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二、教学重点:

  1、知识:了解宾语前置(疑问代词)的规律,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情操。

  三、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四、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答法、讨论法和讲解法。让学生在问答的形式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老师的必要讲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较难问题的理解与掌握。辅助手段——幻灯片。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分析了文章结构,并且详细学习了序的内容,下面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1、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2、辞官原因有四:

  (1)然有归欤之情;

  (2)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3)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4)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3、文章结构:

  (一)弃官归家之因:

  (1)田园将芜

  (2)心为形役

  (二)归家情景:

  (1)归心似箭(旅程)

  (2)入家欢娱(亲情)

  (3)日常生活(闲适)

  (三)生活情况:

  (1)农家乐、自然美

  (2)别世俗、离官场

  (四)反思总结:

  (1)摒弃物质享受

  (2)向往精神自由

  4、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5、序中的古今异义词:

  (1)风波:古义:战乱;今义:比喻波折和纠纷。

  (2)人事:古义:做官;今义:指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

  (3)慷慨:古义:感慨;今义:情绪激动而充满正气。

  6、文言特殊句式:

  (1)遂见用于小邑(被动句)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状语后置句)

  二、全体诵读课文

  三、讲解新课(翻译并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乃瞻衡宇,衡通横。

  (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

  2、古今异义词:

  (1)亲戚:古义:指内外亲戚,包括自己的父母兄弟;

  今义: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的家庭之间或成员之间互为亲戚。

  (2)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表达爱情的话。

  3、词类活用:

  (1)眄庭柯以怡颜,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2)审容膝之易安,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安乐。

  (3)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每日。

  (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5)悦亲戚之情话,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

  (6)乐琴书以消忧,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7)乐琴书以消忧,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8)乐琴书以消忧,书,名词用作动词,读书。

  (9)或棹孤舟,棹,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

  (10)善万物之得时,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善,喜好,羡慕。

  4、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句)

  (3)云无心以出岫(状语后置句)

  (4)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句)

  (6)将有事于西畴(状语后置句)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8)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5、归纳文中虚词而、以的用法及意义:

  奚惆怅而独悲?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觉今是而昨非。而,连词,表并列,不译。

  舟遥遥以轻飏,以,连词,表修饰,不译。

  风飘飘而吹衣,而,表修饰,不译。

  问征夫以前路,以,介词,表凭借,拿。

  引壶觞以自酌,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眄庭柯以怡颜,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倚南窗以寄傲,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园日涉以成趣,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门虽设而常关,而,表转折,不译。

  策扶老以流憩,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时矫首而遐观,而,连词,表承接,不译。

  云无心以出岫,以,连词,表修饰,不译。

  鸟倦飞而知还,而,连词,表承接,不译。

  景翳翳以将入,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抚孤松而盘桓,而,连词,表承接,不译。

  请息交以绝游,以,连词,表修饰,不译。

  世与我而相违,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乐琴书以消忧,以,连词,表目的,来。

  农人告余以春及,以,介词,把。

  既窈窕以寻壑,以,连词,表修饰,不译。

  亦崎岖而经丘。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以,连词,表修饰,不译。

  泉涓涓而始流。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怀良辰以孤往,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或植杖而耘耔。而,连词,表承接,不译。

  登东皋以舒啸,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临清流而赋诗,而,连词,表承接,不译。

  聊乘化以归尽,以,连词,表承接,不译。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归纳了文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这是重点、考点,请同学们牢固掌握。

  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足见《归去来兮辞》的文学地位和艺术成就之高。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随笔。

  返回目录>>>

  【7】《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

  新课程中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体验阅读、拓展阅读、创造性阅读教学观,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真情,在拓展中不断积累,在创造中得到提升。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时“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看作是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作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学《归去来兮辞》时,我首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必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如“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了解辞赋特点;体悟作者超出尘世的隐逸的情感。而教学难点就在于诵读中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我采用了诵读和了解背景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达则兼济天下”规范了多少中国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我们一起学习了他的名篇《归去来兮辞》,看我们能从中找到他醉情于山水田园之乐的原因,并体悟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欧阳修曾有“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慨叹。那是因为文中体现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能引起旧时许多不满现实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共鸣,终于,我比较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复杂的情感,并且使学生能从中得到正面的影响——追求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同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这一开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很容易获取更多的表象资料,拓宽视野完成知识的重组,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掘;教师更便于主导学生很好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很好体现,是学习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课文内容、学习者与教学媒体的和谐互动,使师生都能分享到互动之乐。

  【8】《归去来兮辞》读后感

  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辞的成就很高,历来为人所称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经说:"晋无文章 ,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可见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读《归去来兮辞》,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无奈。陶渊明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 而不关心世事的纯隐士。由于受儒家的影响,陶渊明曾对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希望通过出仕的途径,来实现"大济苍生"的宏愿。但作者所处的东晋时期,正是军阀制度的全盛时期,高门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29岁出仕,在以后的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但不过是祭酒、参军一样的小官,不仅济世的抱负无从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地同一些官场人物 周旋。这使他感到十分痛苦和耻辱。因而屡屡辞官回乡。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为彭泽县令,上级派督邮(督查属县政绩的官吏)来县,县里说应当冠带整齐,前往迎见。他叹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这要问乡里小儿。"就辞官归隐,他在回家 时,写下这篇文章表明意志。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述志作品,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 了农村 美好 的自然 景物 安适的田园 生活 ,显示了他归隐的决心。诗的开篇,随口而出"归去来兮"四字,积蓄已久的压抑和不快如决提之水,一发不可收拾。而诗人归去的理由却仅仅是"田园将芜"这个简单而平淡的原因。诗人想到"田园将芜"本应回家,但心在官位,为形体所役而不能自主 ,这是何等可悲!表明诗人已有归意。而后一层是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感到欣慰。紧接着,写作 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作者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和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者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 了农村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触景生情,为结尾 是人生 观张本。诗的结尾,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

  这篇《归去来兮辞》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但不是抒写归田后生活实况,而是他登舟启程之前对归途及归田后的想象 ,让读者从中深刻体会 到了他结束十三年仕途生活的坚决与畅快,表明了归隐田园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