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校长的演讲》的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校长 演讲

管理员

摘要:

《陶校长的演讲》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校长的演讲》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陶校长的……

《陶校长的演讲》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校长的演讲》的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

  《陶校长的演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是陶行知先生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这篇演讲稿辞真意切,情感上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做”的说理结构进行演讲的。我感觉这篇课文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典型范例,因为课文语言浅显易懂,表面的思想教育意义十分明显,不仔细解读,往往会认为它的“人文性”应该大于其“工具性”,但是作为语文教学,我们要始终注重语言的训练,始终落实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这是我思考本课设计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我认为围绕落实 “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进行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目标和训练: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生词,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语句之间的相互联系,会使用一些关联词语;进行读写结合的拓展训练。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并自觉养成“每天四问”自己的习惯,以激励和鞭策自己每天都有进步。

  (4)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进行复述。

  (5)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学会使用关联词语。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示范,是启发,是解疑,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学到更多巧妙地方法,并进而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但是我认为“先学后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我们要让学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而以学定教,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力和思考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强调读书的训练,强调语言文字的综合实践运用,鼓励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我时间的过程中体验语言,领悟语言的魅力,习得言语的精要。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展示他们的创造力,最终达到激发兴趣、感悟积累、启迪心智、陶情冶性的多重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从质疑入手,“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疑问,适时介绍陶校长其人。

  2、整体感知,初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环节中,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读后再讨论演讲稿及演讲的特点。通过反复朗读“每天四问”部分,促使学生做到在读中知大意、明脉络;在读中练习认生字,学习掌握生字词的'书写,进而达至会灵活运用,以巩固基础性知识。同时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写字训练,要在第一课时留足练字的时间,让学生写好字,记住字形,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为了实现“不教”的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紧扣着“第一问”展开教学,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再以学定教,指导学生在读中悟理,在读中悟法,在读中习得。可以进行必要的示范指导,再结合学法总结,促使学生有所领悟。

  1、指导精读“第一问”,进行学法指导

  (1)问的什么问题?

  (2)为什么要问?

  (3)希望怎么做?

  (4)用了哪个关联词语?你会用它说一句话吗?

  (5)记住了“问”的内容了吗?说说。

  (6)还有什么疑问吗?

  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分别交流汇报。教师引导交流时要灵活处理,确保每个过程要简洁流畅。

  2、其它“三问”,按照以上方法,由学生分小组自学完成,师生交流,解决重点、难点及其它疑问,练习朗读和复述。其间要加强关联词语的知识性训练。

  3、读写结合,进行拓展。以再提出“一问”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训练。比如:今天读书了吗?今天写字有进步吗?等等,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话题训练,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然,也可以就陶校长的问话,逐一进行回答,以检验自己是不是真的进步了。

  第三课时

  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在学生从思想上得到启发,从自主学习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并具体完成了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以后,教师要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我认为阅读课文不是最终的目的,还要延展到写的训练上,我布置学生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提出新的“一问”,或者结合“四问”,围绕某一天进行回答,以促使学生在饶有趣味的思维练习中进行写作训练。这是一种能振作学生精神,培养学生思维力的极好方法,也是巧妙地运用了“近因效应”,不仅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极好的拓展训练。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按照教给的方法去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全面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