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桃花源记 读后感

管理员

摘要:

《桃花源记》读后感(合集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桃花源记》读后感1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

《桃花源记》读后感(合集6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读后感1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可以闻到竹叶的`清香呢。可是,现在大部分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只打转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观望四周,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渐渐地我开始进入梦乡,我仿佛变成了刚才所见到的那只鸟儿,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晴空万里、山清水秀、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气候,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儿显得分外鲜艳。这里的生活非常和谐,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劳作,享受着劳动与大自然的喜悦。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到一个小孩正在喝溪水,还跟他的同伴说:“这水好清,好甜呀。”穿过小溪来到森林,这里的树林郁郁葱葱,为了小动物们遮风挡雨,森林里一片和谐的景象。这时,听到一棵小树苗说:“这里的人们是多么注意保护我们,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小动物们建立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离开森林,来到街上,这里一片热闹和谐的景象又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突然听到一阵铃声,原来是闹钟响了,这只是一个梦而已,我回忆着刚才这个美丽的梦,心想如果现实世界有那么的美该多好。现在大面积地森林被砍伐,环境被破坏,如果再不关注森林,保护环境,我们将会像小鸟一样失去我们的家园。

《桃花源记》读后感2

  你可曾去过这样一个地方?

  那里环境优雅,景色秀丽,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主平等,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令人神往,在陶渊明笔下,我看到了那样的地方。

  放下书,闭上眼,我来到了这个地方,随渔人泛舟而行,览周遭之景。

  清澈的溪水蜿蜒流动,水面时不时跃起几只鱼儿,仿佛在热情的向你问好,两岸是茂密的桃花林,似红云,似晚霞,若是你在空中轻嗅一下,若你在空中轻嗅便可感受到空中花香。

  渔人泛舟,我览湖光,看到青草的葱绿,花朵的芬芳,伴着潺潺的流水,整体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令人身心愉悦,愿长此久居。

  随着渔人的步伐,来到一座山前,山前有一个小口,里面有光亮,许是好奇心太过强大,我们竟从小口中进去了,随着越走越深,小口逐渐变得开阔敞亮。令其震惊不已,原来这里别有洞天。

  一条僻静的石子小路,两旁有一丛丛的翠竹随风摇曳,一排排桑树拼命伸展出绿油油的枝条,向行人热情点头招手,继续向前走,看见了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里面时不时还会有几只青蛙跳上岸,“呱呱”的叫着。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吹烟缭绕,小鸡在地上歌唱,小狗在路上笑,人们在田间耕种,老人小孩儿都是高高兴兴的样子。

  不知是渔人太引人注目还是怎样?桃源人发现了渔人,问他从哪里来?渔人告诉了他,桃源人邀请他到家里做客,盛情款待,桃源村里的人,也来打听情况,说他们为何来这个地方,桃源人和渔人一番交流后,在各家待几日,便离去,走之前,桃花源里的人还特意告诉他:“不值得告诉外界的人。”渔人不以为然,出此地后,找到了他的船,便到处在路上做记号,告诉外人,有这样一个地方,可是没有一个人能找到,刹那间,我睁开了眼。

  回顾现实,我内心有异样之感,不知是对陶渊明所处乱世的'同情,还是对桃花源的向往亦或是其他说不出道不明的感情?

  我同情陶渊明所处的乱世,战争频发,在短短21年间就发生了60场战役,任谁看到桃花园这样的世界,再看到陶渊明所处的乱世,都会对桃花源向往。我不禁想到了曹操的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形容陶渊明所处的乱世再合适不过了。我想就是因为生活在战乱的年代花源这样的地方,令我向往,可能是因为现在社会的阶级分化,尔虞我诈,亦或是其他的纷扰,让我向往桃花源的社会平等,和平安宁,高下对比,怎能不向往?

  现实中不可能有桃花源那样的世界,因为现实总会有残酷的一面,而桃花源就成了历代志士仁人的精神栖地。

  现实也不会像陶渊明所处的乱世战争频发,因为有无数的英雄为我们的世界披荆斩棘。疫情期间,无数的英雄,为了我们,赶赴一线,同病魔进行斗争,他们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可仍然坚持着。

  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我们现在的世界不必为压迫剥削而烦恼忧愁,那为何还有许多人沉迷玩乐?不珍惜这样的生活呢?所以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争取让国家和世界更加美好吧。

《桃花源记》读后感3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翻开散发着墨香的课本,我走进了一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在这里,阳光明媚,青青的小草上有一颗晶莹的露珠不愿离开,顽皮地在草叶儿上游来荡去,好不快活。小溪里的水碧清碧清,透彻见底,溪水奏着欢快的乐章向前奔跑,不知疲倦。两岸的桃花幽幽地开放,轻风拂来,花香四溢,流连花间,不忍移步。可是渔人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想走到林子的尽头。他的一颗好奇心深深地打动了我,我顿时心生感慨:从古到今,多少仁人志士不是怀着一颗好奇心去迎接世间万物的吗?如果哥白尼不好奇,他会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转吗?如果牛顿不好奇,他会发现万有引力吗?如果爱迪生不好奇,他能拥有1000多项发明吗?我也应怀有一颗好奇心随渔人共同去探探神秘的桃花林,也用一颗好奇心去观察更多的人与事。

  转眼间,渔人发现了山上有一小口,他丢下船向小口走去。最初,小口很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过了一会儿,小口逐渐变宽,顿觉豁然开朗。我再次驻足远观,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呈现在我的眼前——土地平坦,屋舍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茂密的桑园、竹林,令人目不暇接。这就是陶渊明先生笔下的桃花源。我完全陶醉了,这真是一个令人身心舒展的好地方,到了这里,你的心会逐渐平静下来,有一种安贫乐道、与世无争的感受,也许令你平心静气的不仅是美丽的景色,还有这里朴实无华、甘于奉献、热情好客的桃源人。

  来到桃源的村庄,人们十分惊异渔人的到来,经过一番交流讨论得知:桃源人是由于躲避秦时的战乱,才与“外人”隔绝。随后,渔人诉说了秦朝以后世间翻天覆地的变化,听了渔人的介绍,桃源人感慨不已。他们又用好酒好菜招待了客人。渔人停留了几天后,便辞去了。

  出了桃花源后,渔人一路作了记号,但是,当他领着太守遣之人前往时,已再也找不到何处是桃花源了。

  后来,南阳刘子骥也去寻过,最终也以失败告终。这不禁使我怀疑,桃花源真的不存在吗?它真的是作者一个再美好不过的愿望吗?我怅惘了。为何这世上没有桃花源的存在?它仅仅只是人们心灵的避护所吗?为什么那样多的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难道仅仅是为了一己私利与千古“垂名”吗?这些人们为什么不能静下心来听一听山泉的诉说呢,汩汩的泉水滤过心田,冲走了心灵的'尘埃,留下了清廉、无私,任人品味,引人遐想;为什么不能远眺苍茫巍峨的高山,感受一种稳如泰山的心境;为什么不能关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关注自然,融入自然,拥抱未来呢?是的,也许这世上没有桃花源的存在,但只要我们在心中那一方纯洁的土地上种上一株青翠的桃树苗,来年,甚至几年后,千树万树“桃花”开的美景,必定会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到那时,我们就会完完全全地沉醉在一片清新的桃花林中了。

  这夜,我不能入眠,只觉眼前桃花竞相开放,我轻轻地漫步在美丽的桃花源中……

《桃花源记》读后感4

  林尽水源之地,仿佛若有光,光点尽散,显出世外桃源。蜂蝶飞舞,鱼鸟和鸣,迟暮的老人和童稚的孩子都安闲快乐,溪水静逝,落英缤纷。花瓣零落成泥踏成通往仙境的路,栖着繁星的小口,隔着梦与泪。

  不惑之年,抛却凡世,辞官而没。这一路,他走的潇洒而淡然。不顾世人嘲讽,他用诗歌坚持追求。相比宦场沉浮,他还是更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问及,只道:“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屑政事污浊,他用传奇诠释理想。前尘皆忘,携梦再入轮回,仅为心中那片桃林。不解,只笑:“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不要功名利禄,他用汗水彰显淡泊。悠悠竹篱之间,清酒香菊相伴,一世清贫为伍。摇头,只叹:“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满目堆青叠翠让他迷恋,春日欣赏莺歌燕舞,夏天观看荷叶田田,秋季感受层林尽染,冬夜聆听雪落无声。我暗叹:与世隔绝,不问世事,矢志不移与随波逐流之间,他选的毅然决然。可挂印归田园,真的是他毕生所求吗?

  曾几何时,面对官宦人家的纸醉金迷,晦暗官场的勾心斗角,他愤懑而失望;现如今,望着悠然飞溅的泉,倦飞知返的鸟,他满足而释然。草长莺飞之际,他已忘却仕途的不顺,却牢记世人的'愿望,可身在绝境,他无能为力,也无可奈何,只得将自己心间的光,点在纸页,落在笔尖,寄于桃花源。人生旷达如此,浮华洗尽,琴上无弦又有何妨?唯愿此生清梦,流传千古。因此落笔生花,以桃花源记为媒,泼墨挥毫,吟一曲淡泊,遗万世芬芳。在纷飞战火之中描绘桃花源,从彭泽县走向桃花源的路,他走出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他不仅描绘出桃花源如梦似幻的美,也让我明白: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世界,总有遗憾,总有挫折,但只有敢于放马去追逐梦想的人,才能放下那些人生桎梏。

  曾几何时,面对繁重学业的紧迫压力,胸怀大志却漫无目标,我们怠倦而气馁;直到遇见鸟语花香的桃花源,遇见与世无争的陶渊明,心中积郁的块垒霎时消散如烟。尘世的喧嚣,让我们背负了太多阴影,承担了太多希冀。此时的我们,都像久在樊笼里的鸟,梦想为心中的那片桃林,复得返自然。当现实生活已经失去了玫瑰色的光彩,那些如梦似幻的景色,早已在钢筋混凝土的“钢铁”城市之中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们只能在梦境中去寻找玫瑰的气息和理想的家园。桃花源,它仿若火山口里的一汪新泉,残留着这个世界最后的甘甜和诗意。

  晨光熹微之间,梦醒了,他一声轻叹。桃花源,虽然是梦,陶渊明,仍在那燕语莺声之间流连忘返,为世人留下了桃花源记,也在我们心里种下了对诗意人生的期待和遐想……

  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然而,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仍伫立着一个洒脱不羁的背影,陶渊明。让我们紧跟他的步伐,也学他,用饱满的热情和希冀在岁月的桃林里写下密密的诗行。

《桃花源记》读后感5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能够闻到竹叶的清香呢。但是,此刻大部分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回到,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样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只打转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样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应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观望四周,那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之后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渐渐地我开始进入梦乡,我仿佛变成了刚才所见到的那只鸟儿,来到了一个人间仙境,这儿晴空万里、山清水秀、我在这蔚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的气候,在阳光的照耀下,花儿显得分外鲜艳。那里的生活十分和谐,人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分四季的辛勤劳作,享受着劳动与大自然的喜悦。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到一个小孩正在喝溪水,还跟他的同伴说:“这水好清,好甜呀。”穿过小溪来到森林,那里的树林郁郁葱葱,为了小动物们遮风挡雨,森林里一片和谐的景象。这时,听到一棵小树苗说:“那里的人们是多么注意保护我们,把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小动物们建立了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离开森林,来到街上,那里一片热闹和谐的景象又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时,我突然听到一阵铃声,原先是闹钟响了,这只是一个梦而已,我回忆着刚才这个美丽的梦,心想如果现实世界有那么的美该多好。此刻大面积地森林被砍伐,环境被破坏,如果再不关注森林,保护环境,我们将会像小鸟一样失去我们的家园。

《桃花源记》读后感6

  昨天偶翻到陶渊明老先生的《桃花源记》,中学课本上就有这篇久远的美文,那时喜欢作者营造的那种美丽的意境,曾非常羡慕过武陵渔人,为什么要出来呢?很是遗憾,他就在那桃花源里生活一辈子不是更好?

  重新再读,已是中年。一番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

  依然是那些文字,可是读着读着,突然没来由地泪湿了双眼。在两千年前,作者就在乱世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美丽的幻境,令人留恋。这是一篇极为优美的文字,言简义丰,用了最浅显的文字,最自在的形式,讲童话故事似的,没有任何说教,一点点地掰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和感动。

  时间是“晋太元中”,地点是武陵,人物出场了,谁呢?是“武陵人”,他干嘛的呢,“捕鱼为业”,就像我们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赖以糊口的职业。大概这武陵人日复一日地捕鱼,也会厌倦,但也无奈,还要养活家人,这是一个当时千千万万的普通人的缩影,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辛苦又忙碌。陶渊明就这样给我们以一个普通人——渔夫的角度,很客观很写实地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奇故事。

  文章先简述了这个人,然后接着说,他“缘溪行”,想那捕鱼的人是离不了水的,这片水里鱼少了,就再换个地方,就像北方牧民放牧一样,这片草地被牛羊啃光了,就拆了蒙古包,举家搬迁,换个地方再放牧,又是一段冗长的放牧时光。只是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武陵人沿着小溪走着走着,只是呢,走得太专心了,捕鱼太投入了,却“忘路之远近”。“忘”是这个武陵人发生故事的关键字,究竟要走多远才会迷路呢?就像我们出门旅行,结伴走,走一段时间,往往会问到哪儿啦?快到了吧?即使是到了风光宜人的景点,在走马观花的游览中,心中也是时刻提醒着自己下个景点是什么,这儿大致会有多长时间,接下来的.时间去哪儿,在哪儿就餐在哪儿住宿,这些,都会在脑里,边看风景边早就做好了计划啦。可是,这个武陵人捕鱼时竟然“忘”了!迷路了!怎么办呢?估计那会儿他应该是焦虑的,忐忑的。

  作者接着写“忽逢桃花林,”惊喜就这样,在不经意间降临了!沉醉于“缘溪行”的武陵人,就这样遇到了奇迹,事情出现了转机,正在不知所措之时,桃花林忽然出现了!生命中美丽的意境,灿烂芬芳的桃花林一眼望不到尽头。珍奇总是出现在勇敢探访人的世界中,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就在他茫然不觉中,在他忘记了走得太熟的老路,命运会出现转机,格外地垂青这个孤独的探索者,桃花林出现在视野中,与他深情对望,于是,所有的感官被它包围。他留恋沉醉,焦虑不安的情绪飞快地消失,心中狂喜,这是一种珍贵的发现。

  既来之,则安之,武陵渔人稳定下自己的思绪,既然冥冥中迷路,就索性安住于当下这最美好的时刻,把现实中的一切束缚暂且忘掉,此时的自己,应该是没有任何标签,不是谁的丈夫或妻子,不是谁的儿或女,生命中回归水天一色的清静状态,没有任何现实羁绊,我只是我,我就是我。真正地进入到自己的本真世界,自己的心灵世界。在一片花海中,他的心灵悄悄地被作者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