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焦点透视说课稿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焦点透视 探索

管理员

摘要:

探索焦点透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焦点透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七……

探索焦点透视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索焦点透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探索焦点透视》。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 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课,重点探索的问题是对西方绘画影响巨大的焦点透视的产生及基本原理。使学生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对焦点透视作进一步的了解。通过适合学生的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明白透视的产生是经过了若干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焦点透视的基本原理就是艺术家想在平面上表现出眼睛所看到的物象及物象所处空间的视觉特征,焦点透视的重要特征就是视点固定。

  本节课在本册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意在引导学生把绘画空间从平面转向立体,为学生更好地欣赏中外美术作品提供了审美依据。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能够用透明材料描摹一个具有透视感的景象,并能对作品进行透视分析。

  认知领域:通过分析,了解焦点透视的分类和一般规律。

  情感领域:拓展思维空间,提高对艺术的理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原理,尝试简单应用。

  难点:消失法则和有关透视的关键因素的理解记忆。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正在不断强化, 逻辑思维能力也正在处于发展状态,善于发现事物的特征并能够捕捉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富于想像,表现欲浓厚,写实绘画意识较强,但是学生写实绘画能力普遍较差,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愿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创造机会发挥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行为,充分展示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特点,按照“探究、演示、表现”的程序,以实际观察为线索,充分调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观察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既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四、学法指导

  真正认识焦点透视,需要一个全面的探索和理解过程,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明了这一切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节课我将利用大量观察和实验操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感知——观察——实验——创作的线索,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表现等几种方法相结合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组织教学筹备教具、创设情境、浏览全课发散探究、知识整合拓展延伸、迁移训练、体验收获小结全课六个环节组成。

  1、组织教学筹备教具

  课前要求学生准备透明胶片、方玻璃或一块水银镜子,以及可以在透明胶片上上色的彩笔、铅笔和画纸。

  由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情况直接影响上课效果,所以课前要格外提醒学生带好工具和材料,以备上课使用。

  2、创设情境

  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明显透视关系的风景照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立体空间是怎样再现到平面上的,师以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林间小路》为例,用黑板演示分析透视直观消失线。

  生讨论焦点透视初步印象及感受,生观察,归纳特点,从而回顾旧知。

  3、浏览全课发散探究

  观察书,作比较,不同尝试认识。

  师从16页铜版画入手,引导学生探索焦点透视的必要因素(视点固定)。提问:

  艺术家面前的纸是透明的吗?左手拿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它呢?一头系在墙上的绳子是干什么用的?摆好的静物可不可以随便移动,为什么?

  分析两种透视的透视规律。

  生观察,总结两种透视原理的不同:1、消失点,2、两棱。

  4、知识整合拓展延伸

  师播放多媒体让学生继续浏览相关图片,并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性地分析透视的形成规律。

  5、迁移训练

  ①尝试平行、成角透视图练习。(第1课时课上完成)

  师出示六面体一个,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做绘画练习,通过实践来表现透视规律。师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即把世间万物用六个面进行概括,这里的六面体可以是单个的物体,也可以是一组相同物体,如一排树等。让学生认识到学会这种归纳即能把原来认为很难的绘画活动变得简单了,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下一课时打下基础。

  ②走出教室,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个场景,尽量做到符合透视规律。(第2课时完成)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视平线、心点、余点、视高因素,确立描绘法。学生可以把透明胶片贴在玻璃上摹画物体;可以描摹镜子中反映的物体,可以用半透明的纸张蒙在有明显透视现象的照片上描摹物体。

  6、体验收获小结全课

  引领学生展示练习作品,请学生品评作品优缺点,师对作品进行综合评价。

  生谈创作感想,总结收获。

  师总结:透视法的发明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并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潮流。我们需要明确的是,透视法并不能成为衡量一幅画作质量优劣的绝对标准,所有的手段都是为表达画家内心感受与情绪服务的。

  总之,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等活动,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能力的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有帮助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